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完全川崎病患儿遗传易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2 个与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相关的基因CD40 基因及BLK 基因位点在不完全KD 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不完全KD 的遗传易感性以及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184 例不完全KD 患儿和203 例体检正常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测定CD40 基因及BLK 基因SNP 位点多态性分布,比较两组其SNP 位点基因型分布,并分析其基因多态性与不完全KD 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结果 患儿CD40 基因SNP 位点(rs1569723)的3 种基因型(AA,AC,CC)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LK 基因SNP 位点(rs2736340)的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且KD 组T 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7)。CD40 基因SNP 位点(rs1569723)3 种不同基因型患儿结膜充血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而BLK基因中SNP 位点(rs2736340)的多态性与患儿四肢末端改变相关(P=0.017)。结论 BLK 基因SNP 位点(rs2736340)与不完全KD 的易感性相关;BLK 基因SNP 位点(rs2736340)及CD40 基因SNP 位点(rs1569723)多态性与部分临床表型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IAM1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KD)及其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诊断为KD的患儿188例为KD组,同期选取197例行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利用PCR-RFLP方法测定TIAM1基因2个SNP位点rs2833188和rs2833195的多态性分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KD组SNP位点(rs2833188)的基因型(AA、AG、GG)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D组SNP位点(rs2833195)基因型(CC、GC、GG)分布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且KD患儿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15)。SNP位点(rs2833188)的多态性和KD患儿结膜充血的易感性相关(P=0.011);而SNP位点(rs2833195)的多态性与KD患儿皮疹的易感性相关(P=0.021)。结论 TIAM1基因的SNP位点rs2833195的多态性与KD的易感性相关;SNP位点rs2833188和rs2833195的多态性可能与KD患儿的部分临床特点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我国中部汉族人群中TARC/CCL17 基因的SNP 位点(rs223895、rs223899)多态性与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及其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18 例典型KD 患儿和248 例体检正常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 的方法测定SNP 位点多态性分布;评估TARC/CCL17基因多态性与KD 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结果 KD 患儿SNP 位点(rs223895)的基因型(CC、CT、TT)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 等位基因为风险因子(OR=1.379)。SNP位点(rs223899)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NP 位点(rs223895)CC 基因型患儿的血红蛋白以及白蛋白水平低于其他基因型(CT+TT)的患儿(P<0.05);而血沉高于其他基因型患儿(P<0.05)。结论 TARC/CCL17 基因SNP 位点(rs223895)与KD 的易感性相关,C 等位基因为风险因子;且该SNP 位点多态性可能影响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血沉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40基因的SNP位点rs1569723多态性与川崎病(KD)以及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选取179例KD患儿和197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的方法测定SNP位点多态性分布;超声心动图检测动脉损伤。结果 KD组的SNP位点(rs1569723)的3种基因型(AA、AC、CC)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且A风险等位基因与KD易感性显著相关(OR=1.51,95%CI:1.10-2.07,P=0.012)。SNP位点(rs1569723)3种基因型(AA、AC、CC),皮疹及淋巴结肿大的发生概率均以AA基因型的发生概率为最高,CC基因型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10)。SNP位点(rs1569723)多态性与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病变、手足水肿、冠状动脉损伤无关(P均0.05)。结论 CD40基因SNP位点(rs1569723)与KD的易感性相关,A等位基因为风险因子;且该SNP位点可能与KD患儿的皮疹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D40 基因两个SNP 位点rs4810485 和rs1535045 的多态性与我国中部地区儿童川崎病(KD)以及动脉损伤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选取184 例KD 患儿和206例正常体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 的方法测定两个SNP 位点多态性分布。结果 KD 患儿SNP位点rs4810485 的基因型(GG、GC、CC)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NP 位点rs1535045 基因型(TT、TC、CC)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T 等位基因为风险因子(OR=1.592,95%CI:1.182~2.144,P=0.004)。患者中两个SNP 位点多态性均不与冠状动脉损伤相关(均P>0.05)。结论 CD40 基因SNP 位点rs4810485 与KD 无相关性, rs1535045 与KD 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国中部地区汉族人群中GRIN3A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7849782多态性与川崎病(KD)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选取191例KD患儿和217例同时期体检正常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方法测定SNP位点多态性分布;超声心动图检测动脉损伤。结果 KD患儿与对照儿童SNP位点(rs7849782)三种基因型(CC、CG、GG)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且C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7),C为风险因子(OR=1.46,95%CI:1.10~1.92)。KD患儿中该SNP位点的多态性与口腔黏膜病变以及冠状动脉损伤显著相关(P0.05),但与结膜充血、皮疹、手足水肿以及淋巴结肿大、触痛等无相关性(P0.05);该位点的多态性与患者的血沉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相关(P0.05)。结论 GRIN3A基因SNP位点(rs7849782)多态性与KD的易感性相关,C等位基因为风险因子;且该SNP位点可能与KD患儿的口腔黏膜以及冠状动脉损伤等特征相关,并可能影响血沉以及CRP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我国中部汉族人群中MPO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333227,—643G/A)多态性与川崎病(KD)及其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37例典型KD患儿和249例正常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的方法测定SNP位点多态性分布;并收集KD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KD患儿SNP位点(rs2333227)的基因型(GG、GA、AA)频率与正常儿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且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2),G等位基因为风险因子。该SNP位点GG基因型的患儿手足水肿的比例高于其他基因型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并与腹腔积液的特点相关(P=0.028);该SNP位点多态性与结膜充血、皮疹、冠状动脉损伤肝脏肿大、脾脏肿大、小叶性肺炎等影像学特点无关(P0.05)。结论 MPO基因SNP位点(rs2333227)与KD的易感性相关,G等位基因为风险因子;且该SNP位点多态性可能与部分临床特点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 3)基因两个SNP位点rs1053005和rs744166多态性与儿童癫痫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462例癫痫患儿,其中包括121例难治性癫痫(RE)患儿,以493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利用PCR-RFLP方法进行两个SNP位点的多态性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儿童癫痫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癫痫患儿SNP位点rs1053005的基因型(AA,AG,GG)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5,P?=0.008);癫痫患儿的等位基因G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OR=0.734,P=0.002,95%CI:0.604~0.892);SNP位点rs744166的基因型(TT,TC,CC)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癫痫患儿中,RE患儿与非RE患儿比较,SNP位点rs1053005和rs744166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T3基因SNP位点rs1053005与癫痫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国中部地区儿童中ADAM 10基因的2个SNP位点,rs 653765和rs 514049的多态性与哮喘及其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21例哮喘患儿和236例同期体检正常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检测2个SNP位点的多态性分布;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中的ADAM 10的水平。结果哮喘患儿rs 653765的三种基因型(CC、TC、TT)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63,P=0.028);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T等位基因为风险因子。哮喘患儿rs514049的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1~0.844,P均0.05)。哮喘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清中ADAM10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3,P=0.238);哮喘患儿中,rs653765为TT基因型患儿的ADAM10水平高于CC基因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 ADAM10基因SNP位点(rs653765)的多态性与我国中部地区儿童哮喘的易感性相关;且该位点多态性可能影响患儿ADAM10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我国中部地区汉族人群中谷氨酸受体2(GRIK2)基因两个SNP位点rs9390754和rs4840200的多态性与儿童癫癎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利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来自我国中部地区的284例癫癎患儿(包括132例难治性癫癎)以及315例正常体检儿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测定SNP位点rs9390754和rs4840200的多态性分布,并比较组间的基因型频率的差异。结果 癫癎组儿童SNP位点(rs9390754)的基因型(GG、GA、AA)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6),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02)。而SNP位点(rs4840200)基因型(CC、CT、TT)频率以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难治性癫癎亚组SNP位点(rs4840200)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难治性癫癎亚组(OR = 1.435, 95%CI: 1.021~2.016, P = 0.037)。结论 我国中部地区汉族人群GRIK2基因SNP位点(rs9390754)的多态性与癫癎的易感性相关,而SNP位点(rs4840200)的C等位基因可能是癫癎患儿发生耐药的遗传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血友病A是凝血因子VIII(FVIII)基因缺陷所致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目前FVIII基因的结构已基本明确,已确认的基因突变种类繁多。基因治疗就是利用病毒载体,将正常的FVIII基因导入患者体内,并表达治疗水平的FVIII,从而实现彻底治愈血友病A。选择适合血友病A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将关系到基因治疗的成功与否。该文对血友病A基因治疗中常用的病毒载体和靶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对全面癫伴高热惊厥附加症 (GEFS )家系进行基因定位 ,并对候选基因进行测序研究。方法 用连锁分析的方法对GEFS 家系进行研究 ;设计GABRA6外显子 内含子交界处全部 9对内含子引物 ,采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 ,对GABRA6PCR测序。 结果 在 5 q34区域最大LOD值 3.815。GABRA6基因测序显示外显子 8有一C/G多态性。结论 GEFS 症致病基因在 5 q34区域取得了肯定的连锁关系。在该研究的两家系未发现GABRA6基因突变 ;所显示的单个碱基多态性对其他癫家系的连锁分析及其他癫综合征分子遗传学机制的研究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尾型同源盒基因(CDX)家族成员CDX2基因是促进胚胎发育和参与造血调控的主控基因.新近研究发现,CDX2在各型白血病中异常表达,是与白血病发生、发展和颅后相关的新的致白血病基因,可望成为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的泛基因标志.CDX2通过调节HOX基因参与白血病转化,进一步探讨CDX2的致白血病机制及其与白血病的关系,对预...  相似文献   

16.
SHANK3蛋白是神经突触的主要支架蛋白,分布在几乎所有的兴奋性突触的突触后致密区(PSD),参与神经转移受体和细胞骨架蛋白的相互作用,形成细胞骨架相关的信号复合物,并参与树突棘的形成和成熟。近年来,SHANK3基因的相关研究进展非常迅速。研究发现,SHANK3基因序列改变和表达调控改变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有关。其中,SHANK3基因的缺失、扩增、突变均可引起SHANK3蛋白的功能障碍,从而导致ASD的各种临床症状。另外,SHANK3基因的甲基化参与其蛋白的表达调控, 其CpG岛高甲基化可导致脑中SHANK3的低表达。本文重点综述SHANK3基因近期的研究成果,并着重介绍SHANK3基因在ASD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OGG1基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管家基因,可以通过碱基切除修复途径,识别和切除DNA双链中的氧化损伤产物8-oxoG,对DNA进行修复,防止8-oxoG的致突变作用.hOGG1在1996年被成功克隆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发现OGG1基因在肿瘤发生、衰老及退行性疾病、心肌病以及过敏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深入研究OGG1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有助于探索治疗这些疾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Leigh综合征患儿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人Leigh综合征患儿的发病机制,并对已知的部分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方法对1992-2006年收集的来自我国28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145例Leigh综合征患儿进行病因学分析。在排除SURF1基因和线粒体基因T8993G、T8993C、A8344G、A3243G四个位点突变后,对80例患儿的丙酮酸脱氢酶E1α亚单位基因(PDHA1)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9个线粒体DNA突变位点(G13513A、A13084T、T10158C、C11777A、T10191C、T14487C、T12706C、9537insC和T9176G)进行突变筛查。另对23例A3243G线粒体DNA突变阳性的患儿进行SURF1基因的分析。结果80例患儿中仅1例携带PDHA1基因突变,为214位点C〉T转换,导致PDHA1蛋白第27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半胱氨酸。而64例患儿其他9个线粒体DNA突变位点筛查均为阴性。在23例携带线粒体DNAA3243G突变的患儿中,6例携带SURF1基因G604C杂合性变异。结论由于Leigh综合征病因复杂多样,使突变分析难于获得阳性结果。为缩小突变筛查的范围,明确Leigh综合征患儿的病因,亟待建立适用于临床检测应用的线粒体呼吸链酶学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