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1临床资料患者,女,15岁,因恐惧、失眠2mo余于2003-09-06在门诊就诊,患者于2003-06-29与一位女同学在民生购物时被人用刀挟持,持续大约3h.七月初开始出现一系列症状:经常出现无原因的害怕、无助感和恐怖反应;会突然很清楚地想起在受挟持时的一些情景,在电视上看到类似于抢劫的场景会不由自主地紧张、四肢发抖, 相似文献
4.
灾难后心理创伤是临床心理学领域和精神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灾难后急性应激障碍(A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ASD预测PTSD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回顾了ASD诊断预测PTSD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综述了ASD各种症状(分离、再体验、回避、唤起水平增高症状)对PTSD的预测作用,以及认知模式和叙事特点等因素对PTSD的预测作用。总之,作者认为,以ASD诊断和ASD各种症状预测PTSD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经历创伤性事件后形成的一种焦虑障碍。创伤暴露后大约有10%的患者随后会发展为PTSD。PTSD的诊断基于事件发生后出现的三类症状:(1)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包括事件的侵入性回忆和噩梦;(2)回避与创伤性事件相关的刺激,整体反应麻木;(3)警觉性增强,包括睡眠紊乱和注意力不集中。诊断 PTSD ,上述症状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并且对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困扰和损害。PTSD的发生率日趋增加,研究PTSD的发病机制及如何预防PTSD成为当前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重大应激事件经历者处于不同程度的应激状态,一部分人会出现持久的精神障碍,即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stress disorder,PTSD)。但是,有一部分人程度较轻,没有达到PTSD诊断标准,仅有PTSD的某些症状,未来可能发展成PTSD。这部分人迫切需要得到及时的干预,防止PT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发生后,受害者和救援人员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即个体再度体验创伤,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心理干预,如暴露治疗、焦虑管理训练、认知行为治疗、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研究发现这些技术可以一定程度地预防疾病、缓解症状、减少疾病、阻止迁延。 相似文献
8.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由异乎寻常的痛苦事件引发的精神障碍。其特点是时过境迁后有关的痛苦仍然驱之不去,持续回避与事件相关的刺激,并长期处于警觉状态犤1犦。某中专学校1名学生自杀身亡后,给同班同学以强烈的心理冲击,许多学生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我们在这名学生自杀后的第3周,对其所在班级进行了SCL-90和EPQ测评犤2犦,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对自杀学生所在的班级进行整班测评。该班入校查体时44人,其中男10人,女34人;年龄16~19岁,平均年龄17.56±1.82。1.2方法用SCL-90评定心理卫生状况,用EPQ(龚耀先修订)测查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震暴露因素对汶川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地震暴露因素问卷、创伤后成长量表中文版(C-PTGI)和事件影响量表(IES-R)对汶川地震极重灾区4所中学共1526位学生进行调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IES在所有8个暴露因素的不同水平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5~89.10, P<0.05),暴露程度高者[(26.68±14.66)分,(26.80±15.56)分,(27.83±14.62)分,(29.02±15.36)分,(27.77±15.74)分,(26.74±15.63)分,(25.43±14.32)分,(29.51±14.36)分]得分显著高于暴露程度低的学生[(22.84±13.96)分,(23.98±13.99)分,(23.63±14.21)分,(23.53±13.96)分,(23.64±13.83)分,(24.24±14.15)分,(21.27±14.35)分,(17.54±13.34)分]。 PTGI仅在目睹受伤、好友伤亡两个暴露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1.82, P=0.001;F=6.23, P=0.013)。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年级、震时恐惧、至亲丧生、目睹受伤、好友伤亡五个因素对IES影响显著(ΔR 2=0.141),其中震时恐惧影响最大;PTG仅与目睹受伤有微弱关系(ΔR 2=0.007)。结论暴露因素对四年后灾区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有预测作用,其中震时恐惧感是最主要因素;暴露因素对创伤后成长无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陆航部队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病情况。方法:对某陆航团整群抽样,采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4版)所提供的创伤后应激量表及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军人版)进行调查。结果:陆航官兵的PTSD发病率为7.1%,空勤人员的发病率为9.5%,地勤人员的发病率为6.8%。应激源依次为近亲属去世、受到处分、军事行动。PTSD检查量表评分≥42者诊断符合率为71.1%。结论:陆航团PTSD的患病率远高于既往的流行病调查结果(4.86‰),因此有必要进行更大范围的调查。遭遇负性事件在PTSD的发生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创伤后成长之间关联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66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问卷对患者开展调查。分析患者量表及问卷得分情况;比较不同特征患者量表及问卷得分;分析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之间关联性;比较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2个月时量表及问卷得分。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学历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创伤后成长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生活的欣赏、精神改变、个人力量、新的可能性及与他人的关系与回避、再体验评分均为负相关(P<0.05)。出院后2个月时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得分低于出院时,创伤后成长得分高于出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同创伤后成长存在明显相关性,创伤后成长能力越强,应激障碍症状则恢复越快。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调查汶川地震后转移到重庆治疗的伤员,在不同暴露因素下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的严重程度.方法 按多级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转移到重庆市11所医院治疗的386名灾区伤员,采用PTSD-17项筛查问卷(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 ,PCL-C)于地震后1个月对其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4份,分析不同暴露因素对PTSD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 暴露于目睹地震中有人被掩埋、死亡及地震中被掩埋,接受手术因素下的伤员PTSD严重度总分分别为(44.64±11.86)分,(44.67±12.49)分,(45.96±12.1)分,(44.80±12.92)分,较未暴露者高,差异有显著性( 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暴露因素中地震中被掩埋(OR=2.171,95%CI1.088~4.333)为PTSD严重程度的高危因素.结论 暴露因素程度重者PTSD症状严重,被掩埋是PTSD症状严重程度的高危因素,更长时间内患PTSD可能性大;应对此类伤员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宁淑娥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6,27(1):39-39
军校外籍学员,男,35岁。某年2月底来校学习。对当地气候、生活学习环境不适应。由于语言障碍,与他人交流及听课困难,来自人际交往与学习方面的压力较大。3月中旬的一天,在课堂上,该学员回答问题后,自认为犯了错误,其实同学与教官都未听懂他表达的意思。从那以后,开始担心自己犯的错误会给本民族丢脸,很少与他人来往。据一位同乡介绍:该学员平日对声光较敏感,睡眠轻、易醒,有些神经质,不愿看暴力、凶杀音像片。在国内时,性格较外向、活泼,人际关系好,身心健康,要强,工作出色。自从上述事件发生后,该学员情绪低落,急于回国,经常抱着妻子孩子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竟争压力的加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PTSD是一种焦虑障碍,特征是暴露于能引起慢性痛苦的创伤性事件后至少1个月的重现性体验,持续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刺激,无视普通人群的反应,持续的过度警觉症状.这种情况经常慢性化且严重损害功能.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治疗.方法 药理学治疗和心理治疗.结论 药理学治疗和心理治疗的方法,以使患者解除疾病困扰,重新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8.
创伤后应激障碍(TSD)的特点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①反复出现闯入性的创伤体验、梦境,或由相似的境遇诱发;②持续的警觉增高(睡眠、激惹、注意力、惊觉);③持续的回避:避免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认知暴露治疗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自我评价和心率、血压的影响.方法 20名病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采取药物治疗,另一组采取认知暴露疗法结合药物干预,利用病人的自我焦虑、自我抑郁和自我恐惧的变化,以及血压、心率作为追踪和评价疗效的指标.3个月后随访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量表评定.结果 2组病人治疗后心率均有所下降,药物组随访时有所回升[结合治疗组:治疗前(74.00±2.96)次/min,治疗3个月后(75.2±0.98)次/min;药物治疗组:治疗前(73.30±2.96)次/min,治疗3个月后(71.30±0.98)次/min].自我评价2组间没有发现显著差异,但纵向比较有显著差异且2组间存在交互效应(P<0.01).随访时结合治疗组有2人已经不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P>0.05).结论认知暴露治疗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康复,自我评价作为评价指标可以让病人更有效地参加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韦氏记忆量表评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记忆的变化。方法:采用韦氏记忆量表评价20例PTSD患者(PTSD组)、20例经历创伤但未发生PTSD者(非PTSD组)和20例没有经历重大创伤事件的正常对照(对照组)的记忆特征。结果:首次测量,PTSD组与对照组在经历、图片记忆、视觉再认、联想记忆、触觉记忆、理解记忆和背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SD组与非PTSD组触觉记忆、背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PTSD组在经历、联想记忆、触觉记忆、理解记忆及背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5 d后再次测量,与第1次测量比较,图片记忆、视觉再生、联想记忆、理解记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TSD患者在记忆、再学习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