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79例经阴道镜检查并经病理学确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阴道镜检查结果、宫颈刮片、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379例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5例,宫颈鳞癌11例;阴道镜检出了95.25%宫颈病变.宫颈涂片检出了89.18%宫颈病变,细胞学与阴道镜下活检联合应用无漏诊。结论 阴道镜对宫颈疾病诊断尤其在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中有着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评价细胞学和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1例宫颈涂片和阴道镜检的结果,与活检组织病理学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431例中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39例、CIN Ⅱ 36例、CIN Ⅲ 32例、宫颈鳞癌11例和宫颈湿疣27例,其余286例为慢性宫颈炎.宫颈涂片检出了93.5%宫颈病变,阴道镜检出了95.9%宫颈病变,细胞学与阴道镜下活检联合应用无漏诊.结论细胞学与阴道镜下活检联合应用能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阴道镜检查能明显提高宫颈湿疣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能否被阴道镜多点活检所代替以及宫颈锥切术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早期宫颈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在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妇产科因宫颈病变同时行阴道镜多点活检和宫颈锥切术(包括冷刀和电圈环切术即LEEP术)的患者12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比研究宫颈锥切术和阴道镜多点活检的病检结果的差异。结果宫颈锥切术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符合者59例(49.17%);不符合者61例(50.83%),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诊断加重者35例(占29.17%),浸润癌漏诊率达10.00%。宫颈锥切术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结论宫颈锥切术在诊断CIN和早期宫颈癌具有重要价值,不能被阴道镜多点活检所取代。要重视切缘是否阳性和加强术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4.
TCT及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我院妇科门诊对已婚或有性生活史的11 232例患者行TCT检查,其中提示细胞学异常者398例,我们对其施行阴道镜检查,同时取宫颈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阴道镜活检与宫颈锥切联合应用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以及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共计78例,将这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78例患者中,宫颈锥切术后与术前检查结果相同的共计有44例,所占比例为56.4%,总漏诊率为43.6%。因此,阴道镜活检与宫颈锥切联合诊断对于宫颈癌的检出率较高,与仅仅进行阴道活检相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镜活检与宫颈锥切联合应用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能够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减小漏诊率,为宫颈癌患者争取治疗时间,具有重大的意义.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宫颈CINⅢ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32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比研究宫颈锥切术和阴道镜下活检的病理结果。结果:宫颈锥切术与阴道镜下检查的病理结果完全符合者187例(58.44%),不符合者133例(41.56%)。锥切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下降者69例(21.56%),漏诊微小浸润癌60例(Ⅰa1期55例,Ⅰa2期5例)(18.75%),漏诊浸润癌(Ⅰb1期)4例(1.25%)。59例患者再次行子宫切除术,其中32例(54.24%)术后病理转阴,16例病理诊断级别降低。宫颈锥切术的主要并发症是术后出血。结论:宫颈锥切术在CINⅢ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应根据患者年龄、病变程度、切缘状态、生育要求等多方面个体化、综合考虑以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74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分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 10年来发病情况 ,并对其筛查诊断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回顾总结 1993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经阴道镜检查并行宫颈活组织检查的 2 10 7病人 ,检出 74 4例CIN ,分析CIN检出的情况及宫颈涂片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对其诊断的意义。结果 CIN的检出率逐年升高 ,宫颈涂片细胞学人工阅片筛查CIN的敏感度为 4 3 9% ,电脑辅助细胞学分析系统 (CCT)筛查CIN的敏感度为72 7% ,阴道镜诊断CIN的敏感度为 88 0 %。 35岁以下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患者中CIN检出率明显高于 35岁以上者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CCT对CIN的检出有明显提高 ,优于人工阅片 ,阴道镜指导下宫颈活组织检查是诊断CIN的敏感方法。 35岁以下ASCUS患者的处理更应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宫颈细胞学异常病例中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至2012年妇科门诊经宫颈细胞学筛查提示异常的患者200例,采用HPV病毒检测,并对所有病人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分析HPV病毒感染与HPV亚型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200例宫颈细胞学筛查异常的患者中,HPV感染患者86例,其中高危型感染59例,低危型感染27例,单一亚型感染26例,多重亚型感染36例,宫颈病变者74例。结论:在宫颈细胞学筛查异常的患者中,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且HPV重复感染在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的患者中的几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宫颈冷刀锥切术诊治329例宫颈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大常见肿瘤。近年来,宫颈细胞学筛查、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高危型HPV检测,对早期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宫颈冷刀锥切术至今仍然是诊断和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颈细胞学诊断在未能除外高度上皮内瘤样病变(内瘤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的意义和临床处理.方法 1999-10-20-2004-01-24墨尔本皇家妇女医院宫颈病变门诊(Dysplasia Clinic of the Royal Women's Hospital,Melbourne)对96例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H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活检或行宫颈锥切组织诊断学检查和高危型HPV-DNA测定,分析其结果之间关系.结果 96例ASC-H中,87例有组织病理学诊断,58例诊断为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SIL)占66.6%(58/87),其中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为44.8%(39/87),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为21.8%(19/87).96例行阴道镜检查,78例阴道镜下活检,阴道镜诊断与阴道镜下活检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为64.1%(50/78),45例同时有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和宫颈术后病理,两种方法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3.3%(33/45).以病理诊断为标准,阴道镜诊断的敏感性是89.4%,特异性是36.8%,阳性预测值是83.1%.32例做了HPV-DNA测定,阳性率为59.4%(19/32),阳性者中68.4%(13/19)经组织学诊断为HSIL.结论 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H高度提示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SIL)的存在.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活检和高危型HPV-DNA的测定,对ASC-H的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锥切后切缘阳性的患者术后4~6周行阴道镜检查,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处理切缘阳性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宫颈病中心就诊并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的CINⅡ~Ⅲ且切缘阳性的80例患者,术后4~6周均行阴道镜检查(接受活检或颈管掻刮),其中未发现异常者71例(研究组),9例≥CINⅠ病变残留;切缘阴性者137例(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于LEEP术后6个月复诊以评估病变残留。结果:(1)切缘阳性的80例患者中,锥切术后初次阴道镜检查发现9例≥CINⅠ病变残留,接受再次锥切或全子宫切除,最终发现3例CINⅠ、5例CINⅡ~Ⅲ及1例宫颈浸润癌。(2)术后6个月HR-HPV检测阳性47例中,病变残留6例;宫颈细胞学检查≥ASCUS 18例中,病变残留3例;HR-HPV、宫颈细胞学检测病变残留的敏感性分别为100%、50%,特异性为79.70%、91.35%。(3)对照组、研究组的病变残留率分别为2.19%(3/137)、4.23%(3/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锥切术后4~6周行阴道镜检查对切缘阳性患者病灶残留的阴性预测值为95.77%(68/71),且无一例病理升级或浸润癌的发现。结论:术后早期阴道镜检查对锥切切缘阳性者具有可行性及实用性,不仅能及时发现病变残留并得以及时处理,且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检查结果阴性者随访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2月于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因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行LEEP术的患者共142例,其中绝经组40例,未绝经组102例。收集2组患者的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及其活检病理结果、LEEP术后病理结果、切缘病变情况,并将上述检查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组患者阴道镜下宫颈转化区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58,P=0.000)。绝经组阴道镜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符合率为50.00%(20/40),未绝经组符合率为51.96%(53/10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4,P=0.854)。绝经组1例LEEP术后病理升级为宫颈癌,未绝经组1例LEEP术后病理升级为原位腺癌。绝经组术后病理切缘阳性8例(20.00%),未绝经组术后病理切缘阳性16例(15.6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1,P=0.537)。2组患者术后TCT检查比较及高危型HPV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EEP手术适用于宫颈无明显萎缩的绝经后妇女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治,以避免对宫颈病变的漏诊和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准确性及其漏诊宫颈癌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确诊的587例CIN患者临床资料,均行宫颈LEEP术,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观察阴道镜下宫颈活检CIN的准确性,并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宫颈癌漏诊的相关因素。结果:587例患者阴道镜下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78.2%,病理级别上升50例(8.5%),其中漏诊浸润癌29例。术后提示病理降级的有78例(13.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5岁、阴道镜图像不满意、宫颈病变面积1/2者宫颈癌漏诊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V和TCT检测结果在影响宫颈癌漏诊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55岁、阴道镜图像不满意、宫颈病变面积1/2者均与宫颈癌的漏诊相关(P0.05)。结论:阴道镜检查对CIN的诊断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可导致宫颈癌的误诊,提高临床医师对阴道镜的操作技能,积极多点活检,尤其关注阴道镜图像不满意患者和老年妇女是降低宫颈癌漏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阴道镜、人端粒酶RNA组分(hTERC)基因扩增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在早期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经阴道镜初步诊断为宫颈病变的219例患者,应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hTERC基因扩增、表面等离子谐振技术(SPR)检测HPV感染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阴道镜诊断宫颈CINⅠ级59例,CINⅡ级76例,CINⅢ级56例,宫颈癌28例,与组织学最终诊断相比较,两种方法有相关性(P<0.05)。②hTERC基因在宫颈炎性病变、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鳞癌中的阳性扩增率分别为7.9%,10.9%,44.6%,63.2%和82.6%,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③132例进行HPV分型检测的患者中,高危亚型感染54例,低危亚型感染29例,阴性49例, HPV阳性患者的感染类型同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级有关(P=0.041 9)。④同时进行hTERC基因及HPV检测患者中,54例HPV高危亚型患者hTERC基因发生异常扩增者33例,29例低危亚型中发生异常扩增7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阴道镜作为宫颈病变的初诊手段有一定的漏诊和过度诊断;HPV高危亚型感染可能是导致hTERC基因异常扩增的因素之一;hTERC基因扩增和HPV感染与宫颈高级别病变的进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直接诱因;阴道镜、HPV和hTERC基因联合检查是判断早期宫颈病变进展并做出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阴道镜下常规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08例分析   总被引:109,自引:2,他引:109  
目的:通过阴道镜下常规活检,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癌变(CIN)的检查率、镜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年来阴道镜检查834例中108例CIN的阴道镜检结果。结果:834例中CIN发现108例,占12.8%,CIN的异常阴道镜像主要为血管异常及腺口白环、白腺。结论:阴道镜是辅助诊断CIN的重要方法,初次阴道镜检可疑时应进行常规活检。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的基因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抽取行子宫颈癌筛查的724例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同步进行宫颈脱落细胞的液基细胞学检查、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检测高危型HPV(HR-HPV)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hTERC基因。对于细胞学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和(或)HR-HPV阳性者均行阴道镜下宫颈四象限多点活检进行病理诊断。结果:724例中经病理确定为CINⅠ,Ⅱ,Ⅲ及子宫颈癌者分别为251例(34.67%)、17例(2.35%)、48例(6.63%)和10例(1.38%),宫颈脱落细胞hTERC的扩增率为11.05%。①724例HPV阳性率为39.64%;hTERC扩增在HPV阳性与阴性组分别为19.86%与5.26%(χ2=37.556,P <0.01)。②hTERC扩增在细胞学无宫颈上皮内瘤变(NILM)组为5.19%、ASCUS为10.23%、低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为(LSIL)11.84%、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ASC-H)为21.43%、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HSIL)为73.17%、鳞状细胞癌(SCCA)为100.00%、非典型腺上皮细胞(AGC)为50.00%;hTERC在HSIL及以上病变中的扩增率明显高于LSIL及以下病变(χ2=186.755,P <0.01)。③在不同组织学结果中hTERC的扩增率分别为,NILM 3.70%、CINⅠ4.38%、CINⅡ47.06%、CINⅢ58.33%、浸润癌90.00%,hTERC在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中的扩增率明显高于CINⅠ和NILM者 (χ2=144.597,P <0.01)。结论:hTERC的扩增与宫颈细胞学和组织学异常密切相关,hTERC扩增与否有可能作为判断有无高度病变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260例电子阴道镜下图像特点与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下的宫颈异常表现图像与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9~11月就诊于本院阴道镜门诊的260例患者,以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对组织病理学结果和阴道镜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①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疾病诊断中敏感性97.9%,特异性71.2%,阳性预测值89.7%,假阴性率2.1%;②阴道镜下扁平醋白上皮可出现在宫颈炎到CINⅢ的各级宫颈病变中,致密醋白上皮出现于CINⅡ及以上级别的宫颈病变中。二联征中CIN的检出率为77.4%,三联征和醋白上皮+非典型血管中CINⅢ及宫颈癌(ICC)的检出率分别是78.6%和72.4%。③不典型鳞状上皮(ASC)和(或)非典型腺细胞(AGC)出现在各级宫颈病变,在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中CINⅠ的检出率为40.9%,在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包括HSIL+AGC)中CINⅡ、CINⅢ及ICC的检出率为96.9%。④宫颈表面是否光滑及糜烂程度与宫颈自身病变无关。结论:电子阴道镜是辅助诊断宫颈疾病的可靠而重要的手段,典型的异常阴道镜图像对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频电波刀用于子宫颈病变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0,自引:0,他引:120  
目的 总结应用高频电波刀的电圈切除术(LEEP)对宫颈病变诊治的指征、病灶切除范围和病理特点。方法 将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异常[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176例患者,分成两部分。对≥CIN2行锥切除术,采用LEEP33例、传统电刀30例;对CIN1和ASCUS行活检术,采用LEEP60例、宫颈活检钳53例。LEEP锥切宫颈管组织深15mm,宫颈组织深7mm;活检术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We report results of follow-up by PAP smears and colposcopy in 116 women treated since 1981 by conization for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HPV-CIN). The mean follow-up time was 31.9 (SD 19) months. Preoperative diagnosis was HPV-CIN II (with extension into the endocervix) in 11 cases and HPV-CIN III in 103 cases; two diagnostic conizations were performed. The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cone biopsies showed complete excision of CIN in 109 cases (94%). Three patients underwent hysterectomy after conization; one had microinvasion in the cone biopsy, one had suspicion of microinvasion and one had non-radical conization. Three patients (2.6%) were lost to follow-up. After excluding these six patients the primary cure rate of HPV lesions (normal cytological and colposcopical finding after conization) was 82.7%. Four patients (4.6%) had residual CIN after conization. During the follow-up 15 patients had recurrence of HPV infection, only one had HPV-CIN I. HPV 16 was the most common HPV type (56/116, 48.2%) in the conization group and also in the recurrent cases (9/15, 60%).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role of HPV 16 in cervical carcinogene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