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栓通粉针预防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80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断流术后早期给予血栓通粉针,对照组术后不用抗凝药物。血小板计数超过300×109/L或门静脉系形成血栓者两组均给予口服阿斯匹林片(100mg,1次/d)抗凝治疗。通过彩超观察术后患者门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80例完成随访3个月以上。对照组发生门静脉血栓8例(20.0%),治疗组发生门静脉血栓3例(7.5%),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早期使用血栓通粉针是防治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因门静脉高压症实施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7例(选择组)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1例(非选择组)的临床资料,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手术前后门静脉与肝动脉血流量变化,并术中监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结果:断流术后选择组FPP较非选择组FPP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断流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门静脉血流量均减少,选择组减少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断流术后1个月两组肝动脉血流量均增加,选择组增加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选择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5.8%,非选择组为27.5%(P<0.05)。选择组50例完成6~36个月随访,复发出血率为16.0%,3年生存率88%;非选择组42例完成6~36个月随访,复发出血率为30.2%,3年生存率78.6%。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优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相似文献   

3.
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6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2008年5年间162例行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止血率100%,手术病死率0.6%,急诊手术死亡1例,择期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门静脉压力术前(39.07±4.47)cmH2O,术后(31.69±3.88)cmH2O.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25.4%,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33.5%,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3.1%,术后无肝性脑病发生.术后肝功能Child分级明显好转.术后再出血3.27%,累计病死率2.6%,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9%、96%、96%.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是治疗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手段,术中做到精细断流结合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和序贯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流加断流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行脾肾分流术3例,肠腔分流术7例,10例病人均加行门—奇断流术。门静脉压开腹后为30—45cmH2O,分流术后为24—35cmH2O,脾切除及断流术后为28—44cmH2O,术后1例病人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并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他9例病人恢复顺利出院。结论:分流术及断流术二者优缺点互补,正确掌握手术指征。适时联合应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效果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因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在我院治疗的60例患者,其中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28例(腔镜套扎组)以及同期行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30例(传统开腹组),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浆引流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等临床安全性相关指标的变化;研究两组患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肝脏储备功能、食管曲张静脉复发、上消化道再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分级等临床疗效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腔镜套扎组的住院费用与传统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浆管引流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传统开腹组(P<0.05);腹水、胸腔积液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腹组(P<0.05);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套扎组术后第1、3天的CRP低于传统开腹组(P<0.05)。术后均随访12个月,两组术后肝脏功能的MELD及Child评分、上消化道再出血率、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能够有效地治疗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能有效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食管曲张静脉复发率及出血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性门脉断流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中54例,均实施介入性门脉断流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经皮经肝胃食管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术后,较之术前,患者的门静脉压(FPP)出现显著上升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性断流术后,较之术前,患者的F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门静脉相关血流动力学未出现显著变化,但脾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内径较之术前显著缩小,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0.05)。结论介入性门脉断流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流动力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门静脉高压综合征断流术、分流断流联合术的疗效,探讨治疗门静脉高压综合征的合理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门静脉高压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断流术组和联合术组,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血浆白蛋白浓度变化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术后门静脉压均较术前下降(P0.05),联合术组下降优于断流术组(P0.01);术后联合术组静脉曲张程度明显改善率、完全消失者率高于断流术组(P0.05);术后2组血浆白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腹水明显加重率、术后3年内再出血率断流术组均高于联合术组(P0.05),且断流术组更易形成门静脉系血栓。结论:与断流术相比,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综合征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86例术后再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再出血的原因。方法北京佑安医院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86例,随访5 a,探究术后再出血率,并探讨再出血的原因。结果 86例患者中13例发生消化道再出血,经非手术治疗,其中12例出血停止,1例因合并晚期肝癌放弃治疗。结论断流术后再出血无法完全避免。相关因素较多,包括手术本身的局限性、断流不彻底、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等。因此预防术后再出血就成为断流手术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贲门及近端胃壁内外(壁内外)双重断流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1989年至2008年我院住院的36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壁内外双重断流术,择期手术309例,急诊手术58例;随访1~19年,平均随访16年。结果早期止血率100%,术后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4.3cmH2O,再出血共8例,再出血率2.5%。1~5年、6~10年、11~19年存活率分别为83.05%、91.85%、92.80%。结论壁内外双重断流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即时止血率高、并发症少、再出血率低、长期生存率高,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将我院116例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吻合器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组患者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PP为(32.22±3.26)mmH2O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54±4.71)mmH2O,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具有较大差异,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器食管横断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1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入院时病历号尾数为奇数者入护理干预组,共55例,尾数为偶数者入对照组,共6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同时实施系统、规范的早期(术后6h开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45%vs21.88%,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及血栓发生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16例患者,其中男56例,女60例;行脾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以下简称断流术)50例,选择性断流术28例,断流+脾肾分流术38例,比较各手术组术前1周、术后2周、术后2个月及术后6个月血栓发生情况。结果(1)断流术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术后2个月时100%)及Ⅱ级以上血栓发生率(术后2周时56%)较高,其均于术后2周起升高,但至术后6个月时血栓发生率(84%)及Ⅱ级以上血栓发生率(24%)均有下降。(2)选择性断流术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术后2个月时100%)及Ⅱ级以上血栓发生率(术后6个月时42%)较高,其均于术后2周起升高,术后6个月时血栓发生率稍有下降(79%),但Ⅱ级以上血栓发生率仍较高。(3)联合手术组术后血栓发生率较术前升高(术后2个月时79%),但至术后6个月时有部分血栓再通(37%),且Ⅱ级以上血栓发生率始终维持于较低水平。结论(1)对于术前已发生门静脉系统血栓,甚至Ⅱ级以上血栓的患者,应尽量避免行断流术或者选择性断流术。(2)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均应积极检测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情况,断流术术后2周左右应监测血栓情况,选择性断流术术后6个月内均应检测血栓情况,联合手术术后2个月内监测门静脉系统血栓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0年12月533例行断流术的PH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断流术术式的不同,分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PD)和联合断流术(combined devascularization,CD);按照治疗目的不同,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治疗;按照手术时机不同,分为择期和急诊手术.比较不同术式、治疗目的、治疗时机下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性CD与治疗性PD在门静脉压力(portal vein pressure,PVP)、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输血量少于后者.CD术后并发症、手术病死率与PD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性断流术与预防性断流术相比,PVP、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性断流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17.3%,病死率1.7%,预防性断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6%,无病死病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断流术与择期断流术相比,平均手术时间、输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出血史的行PD和CD的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出血史的行PD和CD的患者的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和CD已经成为治疗PHD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术式,只要手术适应症选择适当,急诊断流术和预防性断流术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底血流阻断术(以下简称门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形成是影响愈后的重要因素。如何早期预测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目前尚缺乏客观评价指标。本文通过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7例门静脉高压症行门奇静脉断流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EV)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EV 9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手术21例,择期手术50例,预防性手术20例.急诊手术有4例(19.1%)因再出血、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其余均止血;择期手术和预防性手术70例无死亡.近期疗效满意,术后无肝性脑病.6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0年,再出血9例(14.5%),5年生存率72.6%,10年生存率55.6%.结论: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能达到满意的止血效果,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栓塞治疗,评价其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采用介入断流术治疗的病例资料,测定治疗前后门静脉的压力、门静脉的内径及血小板的变化情况,并进行随访观察以判定疗效。结果本组患者介入操作成功率和即时止血率均为100%;胃冠状静脉栓塞前、胃冠状静脉栓塞后和脾动脉栓塞后的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7.24±4.02)、(40.38±4.15)和(26.33±4.14)cmH_2O,胃冠状静脉栓塞前后门静脉压力比较,(P=0.088);脾动脉栓塞后与胃冠状静脉栓塞前门静脉压力比较,(P0.001);介入断流术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B超测量的门静脉内径为:(1.39±0.16)cm、(1.39±0.15)cm,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比较,(P=0.97);介入断流术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的血小板数为:(59.36±16.91)×10~9/L、(173.64±55.47)×10~9/L,治疗前后血小板数比较,(P0.001)。结论介入断流术止血效果迅速可靠,即时降低了门静脉压力,并逐步改善外周血情况,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诊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征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0例门静脉高压征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断流手术患者进行随访,其中肝功能Child A级8例,B级19例,C级3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发生近期再出血,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门静脉高压性胃病5例,肝性脑病1例.随访41个月~8a,无1例出现大出血.结论:急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安全、有效地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门静脉营养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中的作用。方法 将8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仅予以常规周围静脉肝营养液输入;研究组40,于术后第1d给予肝营养液门静脉内缓慢输入。两组于术后1、2、4w分别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及白蛋白,研究组于术中、术后检测自由门静脉压(FPP)。结果 术后1、2、4w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胆红素下降速度及血清白蛋白升高速度均较对照组快,4w末肝功复常率两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早期FPP升高,术后随着肝功恢复及侧支循环的建立,FPP逐渐回落。结论 门静脉营养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治疗中,能短时间内较快恢复肝功。肝营养液门静脉内缓慢输入法具有疗效可靠,操作安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健康人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胃左静脉 (LGV)血液的流速和流向变化的差异。探讨其与肝硬变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关系。并观察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肝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讨其内在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 30例健康人及 2 5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LGV血液的流速和流向。并检测 2 5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量 (portalvenousflow ,PVF) ,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 (superiormesentericveinflow ,SMVF) ,脾静脉血流量 (splenicveinflow ,SVF)的变化 ,采用水柱法测量自由静脉压力 (freeportalpresure,FPP)的变化。结果 ①LGV血流方向 :全部健康人为向肝型 ,相反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 80 % (2 0 / 2 5 )血流方向是离肝型。②LGV血流速度 :健康人为 (7 6± 2 5 )cm/s,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呈向肝型时流速为 (7 8± 2 1)cm/s,而血流呈离肝型时为 (12 3± 2 5 )cm/s。随着静脉曲张程度增大 ,离肝血流速度平行增加。③门静脉高压症患者PVF由术前的 (84 9± 2 4 1)mL/min减少至术后 (6 70± 132 )mL/min ;SMVF由术前的 (44 8± 112 )mL/min增加至术后 (5 91± 4 8)mL/min。FPP由术前的 (2 5 2 7± 4 73)mmHg降至术后 (2 2 5±5 4 8)mmHg  相似文献   

20.
李静 《全科护理》2015,(1):49-50
[目的]总结腹腔镜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128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均进行腹腔镜断流术,术后特别注意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其中由于术后出血行二次手术2例,胰漏1例,肺部感染1例,胸腔积液1例,经保守治疗均痊愈;术后随访半年,病人状况良好。[结论]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行腹腔镜断流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病人术后快速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