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高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标本采集质量,实施规范流程送检标本,使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标本采集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标本采集工作,保证标本按时、按质送检,杜绝延误患者诊断及治疗现象发生。方法收集本科自2013年1月~2013年6月住院患者360份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情况统计分析,根据标本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相关工作指引,规范标本收集流程。结果规范流程后使24h尿蛋白定量标本采集工作有章可循,规范了标本采集工作,保证了标本按时、按质送检。结论规范24h尿蛋白标本采集流程,重视各环节工作,加强环节管理,能有效地提高24h尿蛋白定量标本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2.
规范操作流程对24h尿标本送检合格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24h尿标本送检的合格率,制定了24h尿标本采集送检流程,并应用于临床。实施操作流程后2个月,为88例患者送检标本,送检合格率为97.7%。24h尿标本采集送检流程实施,提高了护士工作责任心,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取得患者配合;各班护士认真履行职责,互相配合,规范采集标本,并及时送检,从而提高了标本合格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OGTT孕妇24h内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OGTT24h内标本送检率"为活动主题,随机对100例住院孕妇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孕妇OGTT24h内留取率偏低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不作质量改进,观察组进行品管圈质量改进活动。比较2组OGTT 24h内标本送检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孕妇OGTT24h内标本送检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由活动前的81.3%提高到94.9%。结论运用品管圈能较好的提高孕妇OGTT24h内标本送检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陆晓芸 《护理学报》2010,17(20):39-40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在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采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4例患者留取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错误的原因有:护士对留取标本方法理解不正确,宣教流程不规范;护理人员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交接不到位;患者知识水平低下,对留取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重要性认识不足,怕麻烦,家属陪护不配合。针对此,成立CQI小组,制定完善的操作流程,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相关知识,针对产生问题的环节制定对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采集错误发生率较改进前明显降低。结论 CQI的应用明显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采集错误发生率,提高了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检验质量,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蔡美笑 《全科护理》2014,12(7):602-603
[目的]观察两种方法指导患儿留取24h尿标本行尿蛋白定量实验的效果。[方法]将211例需送检24h尿标本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06例和观察组105例,对照组采用口述及书面讲解指导,观察组采用口述讲解辅以绘图描述法指导。观察两组患儿家属对留取24h尿标本方法的理解程度及尿标本合格率。[结果]观察组理解率为98.10%,尿标本合格率96.19%;对照组理解率89.62%,尿标本合格率88.68%。[结论]用边口头讲解边用绘图描述法演示指导患儿留取24h尿标本,易为患儿家属理解并掌握,从而提高尿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KD患者点时间尿蛋白/肌酐与24h尿蛋白定量的关系,明确尿蛋白/肌酐标本最佳采集时机.方法 选取肾内科住院患者81例,共留取尿标本405份,对晨尿、随机尿蛋白/肌酐与24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晨尿蛋白/肌酐与24h尿蛋白定量呈高度相关,随机尿蛋白/肌酐与24h尿蛋白定量呈中度相关.结论 晨尿蛋白/肌酐更能反映患者尿中蛋白排泄的情况,对于儿童、门诊或不能配合的患者,推荐采用晨尿蛋白/肌酐代替24h尿蛋白定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闭环管理模式,提高本院肾内科24 h尿蛋白留取的合格率。方法科内制订专科查检表,完善质量控制管理组织架构及留取流程,借用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通过3轮专家函询,建立肾内科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合格率质量监测指标,运用闭环管理模式,对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流程、过程跟踪、评价结果的闭环管理。结果通过闭环管理模式的应用,2018年12月—2019年2月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合格率为91.37%,高于既往24 h尿标本留取合格率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67,P0.001);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管理模式实施前(Z=-7.326,P0.001)。结论通过闭环管理实现了对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流程、过程跟踪、评价结果的闭环管理,做到动态、全程、持续的管理,有效提高了24 h尿蛋白定量标本留取的合格率,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提高了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24h尿蛋白测定是评判肾功能的“金标准”,而尿液标本的合理储存是获取准确结果的前提。甲苯和二甲苯均可作为防腐剂用于24h尿蛋白的测定,但关于二者防腐效应的比较研究还鲜见报道,本文试图从生物安全和经济性方面分析两者的优劣。方法 收集并立即检测未添加任何防腐剂的24h尿液标本,选择即刻测定尿蛋白浓度约为1500mg/L的标本针对防腐剂、储存时间、储存温度因素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分组,分别测定不同储存条件下标本尿蛋白浓度。通过极差分析、方差分析获得优化储存条件。结果 0.5%二甲苯防腐效果最好,其次为0.5%甲苯和0.1%二甲苯,且三者均优于未添加防腐剂对照组。最佳储存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5℃和4h。综合考虑生物安全性、经济性和实用性,将防腐条件优化为在常温(25℃)条件下使用0.1%二甲苯储存24h尿液标本检测尿蛋白,此条件在检测限范围内均取得较好的线性和偏倚。结论 较低浓度(0.1%)的二甲苯可以作为24h尿蛋白检测的防腐剂,尤其适合住院患者标本的储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4h尿蛋白定量与尿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36例肾病患者,嘱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收集晨尿的中段尿以及当天的24h内尿标本各一份,检测24h尿标本中尿蛋白的含量、尿肌酐、尿丙氨酸氨基肽酶(AAP)、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以及尿半乳糖苷酶(GAL),分别比较不同轻重程度蛋白尿中所含物质的相关性,并用尿蛋白/肌酐值来估算24h尿蛋白量的准确性。结果根据24h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将患者按尿蛋白量分为正常尿蛋白组(n=36,尿蛋白小于0.15g)、轻度蛋白尿组(n=55,尿蛋白0.15-0.35g)及重度蛋白尿组(n=45,尿蛋白大于0.35g)。A、B、C三组中尿蛋白/尿肌酐与24h尿蛋白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组间比较,不具有相关性(P〉0.05)。在24h尿液检测中,AAP、NAC、GAL浓度与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不具有相关性(P〉0.05)。用尿蛋白/尿肌酐的值来估算24h尿蛋白含量的准确性发现,在落入24h尿蛋白定量30%的区域范围内的有56例(41%),以YA、YB、YC方程测量的落入24h尿蛋白量30%区域范围内的P/C值有47例(35%),而用Y总方程测量的落入24h尿蛋白量30%区域范围内的尿蛋白/尿肌酐有48例(35%)。结论尿蛋白/尿肌酐与24h尿蛋白量的测定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可用晨尿中的尿蛋白/尿肌酐来检测患者蛋白尿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的保存方法和保存时间对尿液中所含的尿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肾内科和内分泌科109例患者的24 h尿液,分别对标本用麝香草酚化学防腐法、2~8℃冷藏法、CO_2物理保鲜法和常温保存法保存,分别在放置24 h、48 h、72 h、96 h、192 h、384 h时检测尿蛋白浓度,对同一患者的尿蛋白浓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单独效应分析,CO_2保存组不同时间点尿蛋白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CO_2=2.630,P=0.029),其他保存方法不同时间点尿蛋白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尿蛋白浓度CO_2保存方法各时间点与24 h测量比较,192 h和384 h与24 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24 h尿蛋白浓度时,尿液标本可不用防腐剂、冷藏和CO_2保存方法,用常温保存法即可,保存时间不宜超过384 h。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对随意尿蛋白/尿肌酐(P/C)值判断24 h尿蛋白定量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测定200例肾脏病患者身高、体重、肾功能,留取上午的随意尿测定P/C,并留取当日至次日的24 h尿送检蛋白定量.GFR计算公式:175×(SCr)-1.234×年龄-0.179×0.79(女).对P/C和24 h尿蛋白定量进行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GFR越低,P/C尿蛋白定量较24 h尿蛋白定量越高.(2)P/C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相关系数0.799,P=0.000.Y (24h尿蛋白定量)=0.288+0.740x(P/C).(3)GFR<45 mL/min·(1.73 m2)]-1组,与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以回归方程求得的尿蛋白量较实测的P/C值更准确.结论:P/C值是判断24 h尿蛋白定量有效简单的指标.肾功能损害严重者,P/C值会偏高,应作必要的修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血顺序、送检时间、袖带压力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在如东县人民医院行健康查体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第1组于同一位置采集血液标本3管,注明顺序,1h内送检;第2组采集4管血液标本,分别于1、4、8、24h后送检;第3组以血压袖带束缚双臂,将袖带压力分别保持在40、110mm Hg后采集血液标本,1h内送检。比较标本的血液黏度、全血切变率。结果除全血低切变率,第1组2、3号管标本的血液黏度及其他全血切变率与1号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采血后8、24h送检标本的血液黏度及全血切变率与采血后1h送检标本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以40mm Hg压力所采标本的的血液黏度及全血切变率与以110mm Hg压力所采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的采样顺序、送检时间及采样时袖带压力均可影响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建议采血时袖带的压力不宜过大,将采集的第1管标本用以血液流变学检测,且以采血后4h以内送检为宜。  相似文献   

13.
防腐剂对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防腐剂对24 h尿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留取24 h尿测定尿蛋白加入防腐剂的必要性。方法在同一时间收集健康体检者尿蛋白定性为阴性的尿液后,加入不同量蛋白标准品和大肠杆菌菌液,检测初始和室温保存24 h 后的尿蛋白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3种蛋白浓度梯度下,含不同细菌数的尿液室温保存24 h后清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在保存于室温,不加防腐剂的情况下,不同蛋白浓度且含不同细菌数的尿液蛋白浓度测定值可稳定保持24 h,在24 h内测定值没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用于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的标本可以不加入防腐剂。  相似文献   

14.
24小时尿标本留取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减少影响24h尿标本检测结果的因素,探索一种简单科学的24h尿标本留取方法. 方法:将73例住院患者的24h尿标本分为4组,进行自身对照,测定其尿糖、尿蛋白、尿酸、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电解质值. 结果:4组测定值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改进法完全可以替代传统法留取24h尿标本.  相似文献   

15.
陈艳  何静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6):1916-1917
目的探讨书面宣教对24h尿蛋白定量检查标本采集错误率及宣教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33例行24h尿蛋白定量检测的患者为对照组,使用常规口头宣教方式进行宣教,选取247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口头宣教的基础上,给予发放书面宣教资料进行宣教。比较两组不同宣教方式对24h尿蛋白定量标本采集错误率及宣教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标本采集错误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0.885,P〈0.01);观察组进行宣教用时(2.62±0.53)min低于对照组的(4.05±1.2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2,P〈0.01)。结论书面宣教明显提高了24h尿蛋白定量标本采集的准确率,同时缩短了健康宣教的时间,有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尿蛋白/尿肌酐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相关性分析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随意尿尿蛋白/尿肌酐(Upro/Ucr)可否替代24h尿蛋白定量(24hpro),监测尿蛋白的排泄情况。方法选取该院住院及门诊肾脏病患者96例,共119例尿标本,将随意尿Upro/Ucr与24h尿蛋白定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确定随意尿Upro/Ucr相对于24hpro≥0.15g和24hpro≥1.00g的最佳诊断点。结果随意尿Upro/Ucr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r=0.83;P<0.001);24hpro≥0.15g和24hpro≥1.00g时,临床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佳点分别为Upro/Ucr≥0.20g/gcr和Upro/Ucr≥0.95g/gcr。结论随意尿Upro/Ucr可替代24h尿蛋白定量,监测肾脏病患者尿蛋白排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留取24 h尿蛋白定量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探讨规范流程,指导患者正确留取标本,提高合格率,保证检验结果真实客观,更好的指导临床。方法制定宣教方案,测评宣教结果,送标本后患者回答调查问卷,通过问卷客观评价标本留取是否合格,对60例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合格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标本留取合格率分别为93.3%,63.3%。结论规范化门诊患者留取24 h尿蛋白标本流程,提高患者依从性,能有效提高标本合格率,减少检验结果误差,更好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同时段测定尿蛋白量的变化以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方法将郸城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子痫前期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为无尿蛋白组(40例),轻中度尿蛋白组(40例),以及重度尿蛋白组(40例)。采集三组患者入院后8、12、24 h的尿液标本,测定其尿蛋白量,比较不同时间点尿蛋白定量与三组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及诊断意义。结果 8 h尿蛋白量在轻中度蛋白尿组和重度蛋白尿组中与24 h尿蛋白量相关(P0.05)。12 h尿蛋白量在轻中度蛋白尿组和重度蛋白尿组中与24 h尿蛋白量相关(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不同时间尿蛋白量的测定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有重要指导意义,早期测定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改善子痫前期孕妇及胎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普外科两便标本的及时送检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普外科大小便标本的及时送检率为主题,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我科大小便标本完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大小便标本未及时送检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病人大小便标本送检率由68.2%提高至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便标本及时完成的平均时间由原来(52.9±3.9)h降至(38.1±14.5)h,小便标本及时完成的平均时间由原来(36±1.9)h降至(18.4±1.0)h,急诊小便标本及时完成平均时间由原来(11±3.6)h降至(4.9±2.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提高普外科大小便标本的及时送检率。  相似文献   

20.
品质圈活动在提高骨科患者大小便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兰丹 《护理学报》2009,16(18):31-32
目的 探讨品质圈活动在提高骨科患者大小便标本送检率、及时率中的应用.方法 成立品质圈活动小组,确立"提高骨科患者两便标本送检率"为活动课题,分析153份骨科住院患者归档病历留取大小便标本不及时、送检率较低的原因有:患者对进行实验室检查大小便认识不足;医院送检时间受限,不能24 h随时送检常规标本;部分护理人员对检验内容、目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等未向患者解释清楚,导致患者对标本留取不够重视或存在疑问.针对原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包括入院时做好患者胃肠道系统的评估;建立大小便标本登记本及科学的留送标本流程;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使其理解大小便标本送检的重要性;患者的化验标本一律由卫生事务中心人员送检.统计开展品质圈活动后大小便标本送检率、及时率.结果 开展品质圈活动后,大便送检率提高到95.3%;平均送检时间降低到3.7 d;小便标本送检率98.3%;平均小便送检时间降到1.8 d,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开展品质圈活动能提高骨科患者大小便标本送检率、及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