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PTCA支架术后患者体力恢复及再狭窄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300例急性心肌梗死PTCA支架术后的患者(无严重合并症)被随机分为运动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运动组实施系统的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活动情况及再狭窄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运动组术后步行距离及上台阶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PTCA支架术后心血管事件及再狭窄发生率显著柢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运动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PTCA支架术后患者早期体力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我院心血管内科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手术治疗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早期运动康复护理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3个月时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可减少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同时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延伸服务对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术后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将178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90例。2组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出院后实施整体护理延伸服务。比较2组患者出院1年后用药依从性、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和再住院率。 结果 观察组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和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对行PCI术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延伸服务,可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早期康复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晶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4):1304-130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早期康复运动程序的护理效果。方法 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按照急诊PCI术后早期康复运动程序进行护理,对照组按照护理常规实施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术后的焦虑症状进行评定,同时观察并比较两组的腰背痛和便秘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SAS分值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腰背痛和便秘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运动对急诊PCI患者安全有效,既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腰背疼痛、降低便秘发生率,又对患者焦虑情绪的调节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冠心病PFCA支架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PTCA支架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1例.康复组实施系统的早期康复护理和院外恢复期康复指导,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活动情况、生存质量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康复组术后步行距离及上台阶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在体力健康、精神健康和总体功能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TCA支架术后心血管事件及再狭窄发生率,康复组为19.9%和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2%和41.1%.(P<0.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PTCA支架术后患者体能恢复,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组建早期功能锻炼康复小组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组建早期功能锻炼康复小组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2,4,8周后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心律失常、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建早期功能锻炼康复小组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其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预后及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患者,按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中途失访3例,最终统计录入观察组39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锻炼加药物治疗及随访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功能锻炼方法,分析2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定情况及术后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7天日常活动能力评定及术后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功能锻炼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与疾病康复影响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恐惧管理理论的康复运动干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进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术后康复运动管理,观察组在常规PCI术后康复运动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基于恐惧管理理论的康复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恐动症程度、康复运动依从性、心理状态、心功能指标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恐动症评估量表(TSK)评分、SDS评分以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康复运动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恐惧管理理论应用于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运动依从性,促进心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后扩张对冠心病弥漫性长病变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PCI)后支架再狭窄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弥漫性长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研究组在完成PCI术后予以支架后扩张,对照组未予以后扩张,比较两组PCI术式置入支架的参数与病变特征以及术后再狭窄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CI术式置入支架的参数与病变特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再狭窄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术后予以患者后扩张可降低术后再狭窄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按照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04例稳定性冠心病PCI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和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急性心力衰竭及静脉血栓栓塞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应用于稳定性冠心病PCI手术患者可显著降低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倪梦琦  曹媛媛  刘婷  殷敏 《妇幼护理》2023,3(16):3990-3992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 PCI 术后患者应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 2021 年 05 月至 2022 年 05 月收治 的 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 PCI 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心脏康 复护理。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心理状态和心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事件、心理状态和心功能显著优于对照 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PCI 术后采取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改善患者 的心脏功能,降低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七日渐进式早期功能锻炼法在急性心梗PCI术后中青年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该院接受PCI手术干预的急性心肌梗死中青年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康复干预,试验组接受七日渐进式早期功能锻炼法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中青年病例干预后Ba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生活厅量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七日渐进式早期功能锻炼法对急性心梗PCI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尝试,可显著提高该类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与裸金属支架(BMS)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再闭塞发生率以及临床预后的差异.方法:498例行直接冠心痛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分为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225例)和裸金属支架组(273例),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再次心肌梗死、缺血性靶血管重建和死亡)发生率及再狭窄率和再闭塞率的差异,分析支架再狭窄和闭塞患者所出现的心脏事件发生有无不同.结果: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SES组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率以及节段内再狭窄率均显著低于BMS组,依次为5.6%比12.6%(P<0.01)、1.3%比8.9%(P<0.01)和2.7%比9.5%(P<0.01);再发心肌梗死和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两组急性支架闭塞率及其导致的临床顸后无显著差异(P>0.05),主要表现为再次急性心肌梗死,并需要再次靶血管重建.而支架再狭窄和慢性闭塞患者所出现的心脏事件方面.SES组的缺血性靶血管重建、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力衰竭和总心脏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MS组,依次为7.6%比35.5%,(P<0.01)、10.6%比35.5%(P<0.01)、0%比8.1 %(P<0.05)和12.1%比46.8%(P<0.01);而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BMS比较,SES显著降低了AMI患者直接PCI术后的支架再狭窄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而在再闭塞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小板活化指标、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择期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检测2组术后血小板活化指标、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比较2组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狭窄率。结果观察组PCI术后CD62p、CD63p、GPⅡb/Ⅲ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CRP、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NO显著高于对照组,EF-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术后再狭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汀能有效控制急性冠脉综征PCI术后血小板活化,降低炎性水平,维持斑块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救护理路径联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运动耐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12月于我院实施常规急救护理的AMI患者38例病例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另收集2021年1月至6月于我院实施急救护理路径联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AMI患者38例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运动耐力、心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进出急诊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干预前,LVEF、MBI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LVEF、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联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缩短AMI患者救治时间及胸痛时间,改善PCI术后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自理能力,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早期心脏康复指导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29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出院Barthel指数(MBI)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院前MB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使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获益,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住院期间外出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3月收治的113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6年4~6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外出情况及外出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外出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外出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住院期间外出率及外出风险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住院期间的人身安全,是患者住院期间外出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玉娇  李爱华  郭莉  郝敬荣 《妇幼护理》2023,3(16):4027-4029
目的 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我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行经 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 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0 例)和观察组(50 例)。对照组采取 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收集,记录和比较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世 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 SAS、SD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 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躁动难眠、腰背部不适、尿潴留、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用于 PCI 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不良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心脏康复策略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早期心脏康复策略),各100例。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心绞痛症状。结果 干预1周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及情感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稳定程度、治疗满意度、躯体活动受限情况及疾病认知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心脏康复策略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患者中可改善心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心血管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126例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前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出院时、出院后半年和出院后1年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记录2组出院后1年生理指标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后1年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院后1年血脂、血压、血糖有效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患者出院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对稳定病情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