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病人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方法将360例在我院转运的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0例。对照组由经过转运基础培训的医护人员转运。实验组在转运系统培训的医护人员陪同下转运。比较两组转运过程中效果及意外发生率。结果两组转运过程中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由经过系统培训的医护人员陪同下转运手术病人出现的意外状况明显减少,有效提高了手术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性,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病人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方法将360例在我院转运的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0例。对照组由经过转运基础培训的医护人员转运。实验组在转运系统培训的医护人员陪同下转运。比较两组转运过程中效果及意外发生率。结果两组转运过程中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由经过系统培训的医护人员陪同下转运手术病人出现的意外状况明显减少,有效提高了手术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性,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潘寿玲 《全科护理》2021,19(6):810-812
目的:探讨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对急诊介入手术病人安全转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6月行急诊介入手术院内转运的8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转运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观察组采用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比较两组病人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交接问题发生率、转运交接时间及接收护士对院内转运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交接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转运交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收护士对院内转运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介入手术病人实施ISBAR交接模式结合优化分级转运能有效提升转运交接安全性,缩短交接时间,改善医护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呼吸道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素玲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467-1468
在综合ICU病房,常有危重病人或大手术后病人需要进行院内转运,而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来说,转运过程中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本文就我院2006年4月-2008年5月158例需机械通气的患者院内转运的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卫生部在医院管理评估条例中,把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作为评估的主要内容。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病人的并发症,转运病人的死亡率比正常高于9.6%[1]手术后病人的安全转运,是医疗安全的关键一环。颈椎手术的病人由于手术创伤、牵拉组织水肿,压迫血管、气管,使病人在手术后安全转运显的尤为重要。本文对我院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158例颈椎手术患者的转运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武元丽  李俊 《全科护理》2014,12(7):652-653
正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主要收治重度颅脑损伤的病人,包括颅脑外伤、脑出血、颅内动脉瘤、各种脑肿瘤术后。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要进行院内转运。院内转运能增加危重病人并发症的发生,转运病人病死率比平常高。虽然院内转运只需要几分钟,但是病人常会出现心率、心律、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而危及生命以及发生引流管脱出、气管插管移位、误吸、颅内压增高、痰堵等并发症[1,2]。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将325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转运至CT、核磁共振成像(MRI)、介入室等科室进行诊断性检查,转运次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应用《急危重病人交接单》,以减少意外事故,保障病人安全,降低和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由急诊科转入各科室的1231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院内转运的1050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对病人进行治疗、护理和转运病人,交班时用口头交接班。观察组在急诊科与手术室、重症监护室(ICU)、内科和外科转运病人时要求严格遵守转运流程,必须使用《急危重病人交接单》。比较《急危重病人交接单》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应用《急危重病人交接单》可提高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预防控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ICU病人的院内安全转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ICU是综合性监护科室,其中以神经外科、呼吸科及普外科的危重病人居多。对病情复杂的ICU病人来讲,从ICU转运到其他科室的风险很高,据报道,ICU病人与转运有关的并发症高达75%。本文分析了2008年1~12月共93例ICU病人的院内转运情况,以探讨ICU病人安全转运的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定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评估表,及时做好转运过程意外风险和潜在风险的防范,以降低风险造成的危害和纠纷.方法:对2012年我科需院内转运的2723例危重病人使用院内转运评估表,对表中内容逐项落实并填写或以“√”表示执行.结果:2723例危重病人转运过程中,无医疗护理纠纷及投诉事件发生,转运成功率达100%.结论:危重病人院内转运评估表的使用,降低了护理安全隐患,预防了各种不良转运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转运流程在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传统转运方法对315例重症病人(对照组)进行院内转运,采用转运流程对309例重症病人(实验组)进行院内转运,观察两组病人意外事件发生情况,了解接收重症病人科室护士的满意率。结果实验组病人意外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士对转运流程的评价优于对传统方法的评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转运流程可有效降低重症病人院内转运的风险,提高接收重症病人科室护士的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JCI标准的护理人员安全思维的培养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护理人员采取以下措施:根据思维的系统性原理,制定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根据思维的预见性原理,建立护理风险管理预案;根据思维的周密性原理,完善手术安全制度;根据思维的敏捷性要求,落实应急管理制度;按照思维的逻辑性原理,改进患者身份识别和病情收集方法。结果经过1年5个月的实施,各项护理工作日益规范,护理程序得到优化,服务质量稳步提升,2013年护理事故的发生率下降为0,各类护理不良事件、护理纠纷的发生逐步减少,全院各护理单元平均患者满意度迅速上升,由2012年度的(60±6.3)%上升为2013年的(88±4.6)%。2013年1月医院顺利通过JCI国际认证,护理质量获得评审专家的高度赞誉。结论通过对护理人员安全思维的培养,使护理安全思维成为一种习惯,从而提升了医院的护理安全文化,推动了护理质量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设计一种避免肢体伤口渗血、渗液污染被服,保持盖被内面清洁干燥,肢体在盖被内移动方便,并避免他人或物碰触伤处,增加患者安全感的肢体伤口护罩,并了解其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制作肢体伤口护罩。将180例肢体有伤口的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4例和对照组86例,观察组使用肢体伤口护罩,对照组不使用护罩。采用χ^2检验,t检验及Ridit分析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人均更换被服次数、伤口感染率、平均住院天数、患者舒适度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肢体伤口护罩用于肢体有伤口的患者,能有效防止被服被伤口渗出液污染,保持盖被内清洁干燥,使患者感觉舒适并减少伤口感染;使受伤肢体活动方便,减轻疲劳不适感,并能防止局部被他人或物体碰触,增加患者安全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设计一种避免肢体伤口渗血、渗液污染被服,保持盖被内面清洁干燥,肢体在盖被内移动方便,并避免他人或物碰触伤处,增加患者安全感的肢体伤口护罩,并了解其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制作肢体伤口护罩.将180例肢体有伤口的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4例和对照组86例,观察组使用肢体伤口护罩,对照组不使用护罩.采用X2检验,t检验及Ridit分析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舒适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人均更换被服次数、伤口感染率、平均住院天数、患者舒适度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 肢体伤口护罩用于肢体有伤口的患者,能有效防止被服被伤口渗出液污染,保持盖被内清洁干燥,使患者感觉舒适并减少伤口感染;使受伤肢体活动方便,减轻疲劳不适感,并能防止局部被他人或物体碰触,增加患者安全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杂交(hybrid)手术治疗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05年至2008年来血管杂交手术治疗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资料。根据患者介入探查情况行杂交手术治疗治疗。结果近期有效率95%。治疗后平均缈肱比值(ABI)提高0.56,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者8例,占40%。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杂交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复杂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较单一的手术或腔内治疗,具有优势互补、减少创伤、安全的特点,能最大程度的挽救肢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传统的转运方式转运危重患者316例(传统组),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改进的转运方式转运危重患者402例(改良组),对两组院内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改良组发生意外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进的转运方式可以提高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减少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合并糖尿病的普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合并糖尿病的普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临床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合并糖尿病的普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感染部位以切口为主,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感染因素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无急慢性并发症、住院天数、有无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原发疾病是否为恶性肿瘤等因素相关。结论:合并糖尿病的普外科疾病患者术后易发生感染,且医院感染具有其特点,必须控制易患因素,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及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2011年在我院行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和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观察组50例,对照组48例,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皮下气肿、尿潴留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尿潴留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比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更满意,且安全性好,成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二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时使用圈套固定器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1例需进行阑尾切除病患。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8例。对81例病患行二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观察组在手术中使用圈套固定器,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方式。对比手术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占15.79%,明显多于观察组。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行二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时配合使用圈套固定器疗效显著且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0.
长途转诊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报道了152例长途转诊病人院前急救的护理,其中救护车转运150例,航空救护2例;转入就近医院抢救1例,死亡1例,共有150例病人平安转运至我院。转运前做好急救物品、环境的准备和病人病情交接,尊重家属的知情权,转运途中保持静脉通路、呼吸道等管道的固定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转诊记录,保障通讯的畅通;航空救护需要掌握好空运的适应证,确保病人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