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管理 控制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重要窗口,患者流动性大,病种复杂,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发生医院感染不但会增加患者和医院的经济负担,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制约着医疗质量的提高,也是发生医疗纠纷的焦点之一。因此,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手段。近几年来,我院为控制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总结20万余人次门诊静脉输液零医院感染的做法,探讨门诊输液室预防医院感染有效方法。方法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易发因素,监控空气质量,规范操作中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结果20万人次静脉输液无1例发生医院感染。结论规范和严格消毒隔离标准,可有效预防门诊输液室发生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3.
门诊输液室是患者进行输液的场所,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加强门诊输液室的管理,对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医护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十余年来,加强了对门诊输液室的管理,严格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坚持监控制度,将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控制为零。现浅谈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主要窗口,为前来治疗的患者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治疗通道.由于门诊输液室患者流动量大,病情复杂,尤其是部分患者病情诊断尚未明确,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类的风险,如医院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医患纠纷等,而门诊作为医院对外服务的窗口,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和医院的品牌[1],因此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加强门诊输液室的管理,医护人员分析输液室护理质量控制相关因素,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制定具体对策.方法 制定具体消毒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结果 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 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6.
诊输液室是患者进行输液的场所,是人群集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医疗场所,甲型H1N1流感期间门诊集中了大量的带菌者及易感人群,容易引起院内感染,加强门诊输液室的管理,对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医护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1].本文对此期间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加强自身防护,做好急诊护理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措施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重要窗口之一,承担着大部分患者的治疗,但门诊输液室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也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1]。儿科门诊输液室多为开放式、流动性大、环境复杂,且患儿常有多名陪护人员,发生感染风险较高[2]。本院自2014年7月起开始对儿科门诊输液室进行质量监控,本文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观察质量监控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消毒质量及医院感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8.
医院门诊输液室是多种疾病的患者集中输液治疗的场所,抵抗力低下的患者极易发生医院感染和医源性疾病传播.医院感染多见于呼吸道感染,占29.58%, 占各系统医院感染之首,空气是呼吸系统疾病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1].据统计,目前世界上41种主要传染病中,经空气传播者有14种[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北院门诊输液室于2004年3月开始使用巨光牌KT-B80型壁挂式多功能动态空气消毒器,现将应用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门诊是医院面对患者的窗口,门诊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反映着整个医院诊疗水平和精神面貌[1-2].门诊输液室是医院患流量较大的科室之一,输液的患者因各自特点不同,很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如何解决和处理好护患关系,是整个门诊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3-4].本研究通过对我院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和管理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开展了输液室安全隐患管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基层综合医院门诊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关护理对策,包括建立健全门诊预防院内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门诊环境管理、医疗用品的管理、加强医护人员防护意识,执行7步洗手法等。认为严格执行院内感染的相关制度及操作规程,能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或使医院感染发生率降到最低,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金文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607-2607
门诊注射室包括输液大厅、肌注室、治疗室和抢救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是救治轻重患者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加强门诊注射室的感染控制,不仅有利降低医院感染,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门诊输液因具有简单、经济的特性,已成为广大患者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门诊输液患者数量逐年增加,门诊输液室作为临床一线科室,工作的优劣直接反映医院的护理质量。面对门诊输液工作繁忙、琐碎、工作重复性强而缺乏新意,而输液患者多、杂使用药品种类多而新,人员结构参差不齐等,增加了门诊输液的不安全因素。为了确保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使患者安全、满意、放心地完成输液,以提高患者满意度。我们对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医疗废物的处理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一环,它的分类、运输、处理直接关系到医院内感染率的高低。口腔科门诊医疗废物与其他专业的门诊医疗废物相比具有种类复杂,数量多和污染程度高的特点,故加强口腔门诊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门诊输液室的消毒隔离情况,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包括强化管理,明确职责;加强院感知识培训;强化输液室环境卫生管理;特殊病人分室输液;强化护理人员手的清洁;重视检测工作。认为做好输液室保洁和消毒隔离工作,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机会,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5.
<正>门诊输液大厅(室)是患者大量集中的场所,它有着患者流动性大[1],病种复杂,人员繁多,部分患者病情未能明确诊断的特点,它也是接触传染病和流行病患者的第一关,这样医院感染的风险就不可避免,因此门诊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2]。我院是一所三级综合医院,每日门诊量在1500~1800人次,输液患者在420人次左右,2013年6月输液室整体搬迁到新大楼,新的输液大厅面对着新的问题,为此,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预防的管理措施及护理对策,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血液透析室可能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并采取全方位规范化管理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果:85例患者共进行了8160例次血液透析,发生医院感染率为7.8%,较前两年同期的16.5%明显下降。结论: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管理在门诊输液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门诊输液室就诊的5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门诊输液室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持续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门诊输液室患者护理工作加强持续质量管理,能显著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其涉及面广并且贯穿医药护技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注重对医务人员防控医院感染的知识培训,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是十分重要的。我院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现介绍如下。1注重对各护理岗位人员的培训1.1注重对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消毒隔离、无菌技术、侵入性操作、重症护理、重点护理单元的管理既是护理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是当前医疗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又是现代医学界突出的问题。尤其是肿瘤患者经多程化疗后自身的体质发生明显的变化以及化疗药物作用特点,易使患者机体的免疫水平下降,引发医院感染发生而产生严重的隐患。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率。我科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289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模式应用于门诊输液患者感染防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34名门诊输液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5~12月分层管理模式实施前的17名护士作为对照组,2019年1~8月分层管理模式实施后的17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分层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门诊输液感染率、医院环境控制合格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门诊输液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院环境控制合格率和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层管理模式在门诊输液患者感染防控中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输液感染率,加强对医院环境的控制,提高护理满意率,有利于护患关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