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郑州市阳光男科医院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行传统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术,观察组行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液平面消失与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引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效果确切,可快速解除梗阻,提高疗效,缓解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了2014年度122例患有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病人作为实验对象,分别选用两种方法进行治疗:一种用鼻胃管置入,一种用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结果为用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的患者成功率较高,临床效果较明显;而用鼻胃管治疗的患者成功率较低。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治疗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有相对显著的临床效果,需要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经鼻小肠减压管置入术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临床疗效,寻找急性肠梗阻的有效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鼻小肠减压管置入术治疗113例急性肠梗阻患者。观察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缓解时间和第1日减压量等治疗指标,同时观察经鼻小肠减压管的治疗效果。结果内镜下置入经鼻小肠减压管66例,X射线下置入经鼻小肠减压管47例。导管置入空肠的平均操作时间(19.1±6.2)min。导管置入成功率100%。术中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与肠坏死等并发症。经鼻小肠减压管置入术治疗的治愈率为69.0%,总有效率为91.2%。结论经鼻小肠减压管置入术治疗急性肠梗阻导管置入成功率高,具有显著的疗效,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鼻胃管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1.4%,观察组总有效率94.4%,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陕大治  赵正杰 《中外医疗》2013,32(26):23-24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自该院2009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中筛选出140例进入研究,按照给予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治疗组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的情况及治愈率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如胃肠减压量、呕吐时间、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和液气平面消失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较传统胃肠减压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液体石蜡治疗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获得明确诊断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分别定义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液体石蜡经肠梗阻导管注入,观察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立位腹平片气液平消失时间、住院总时间、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要求置管成功。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液体石蜡组患者腹胀腹痛等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气液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降低了中转手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液体石蜡治疗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 。  相似文献   

7.
张辉  秦宪斌  王廷刚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3):2633-2633
目的 探讨小肠减压管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行经鼻留置小肠减压管保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总结治疗体会.结果 22例患者中有18例经留置小肠减压管保守治疗后梗阻症状缓解,平均缓解时间为37 h,4例患者行肠减压保守治疗的同时动态观察病情无好转而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 经鼻留置小肠减压管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金殷植  王清  张海燕 《医学综述》2012,(21):3617-3619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其治疗是临床上的难点,常出现手术疗效欠佳或再次粘连梗阻等问题,因此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仍存在争议。近年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应用于单纯性肠梗阻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其肠腔减压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胃管减压。现就肠梗阻导管的临床适应证、置管方法及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对腹部术后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206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5组.(1)胃管组(55例):为传统的经鼻胃管减压治疗;(2)胃管+泛影葡胺组(60例):为传统经鼻胃肠减压联合泛影葡胺治疗;(3)导管组(38例):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4)泛影葡胺组(23例):为单纯口服泛影葡胺治疗.(5)导管+泛影葡胺组(30例):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治疗.应用泛影葡胺组,口服或经鼻胃管以及肠梗阻导管注入60~100 mL 76%的泛影葡胺注射液,注药后夹管2 h,观察临床症状,并结合腹部X线摄片、螺旋CT动态观察梗阻加重和缓解情况.比较5组的腹部疼痛缓解时间、给予治疗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按要求置管成功.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有效率等情况明显优于传统鼻胃管、传统鼻胃管联合泛影葡胺、单纯泛影葡胺以及单纯肠梗阻导管组(P<0.05).结论 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可成为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新手段、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对进行手术后发生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使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普外接受手术而发生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的患者使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胃鼻管胃肠道减压术治疗,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2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使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进一步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魏娜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12):1268-1269
目的探析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肠排列术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肠粘连松解术疗法,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参数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促进患者病情迅速康复,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数学医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四组,28例患者采用鼻胃管治疗为对照Ⅰ组,26例患者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为对照Ⅱ组,26例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鼻胃管治疗为对照Ⅲ组.27例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为观察组。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中转手术情况、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结果在腹胀痛缓解时间和恢复排气时间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明显的递减趋势:在胃肠减压量上,对照Ⅱ组、观察组、对照Ⅰ组、对照Ⅲ组依次呈现出了明显的递减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转手术情况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递减趋势(P:0.032),观察组的中转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在患者满意度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递增趋势(P=0.004),观察组和对照Ⅲ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在临床疗效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m了递增趋势(P=0.03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征,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作用。方法将53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及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灌肠、补液及抗感染治疗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生长抑素类似物)0.2mg ih,q8h,治疗72h,观察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症状变化,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情况,胃肠减压量,住院时间及中转手术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腹痛腹胀缓解率明显改善,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缩短和中转手术率显著降低,胃肠减压量显著减少。结论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生长抑素,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手术中转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原则、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3月~2011年9月手术治疗的33例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患者术后肠梗阻症状均获缓解,肠蠕动恢复良好,行Ⅰ期切除吻合术22例,Ⅰ期切除近端造瘘Ⅱ期吻合术7例,单纯造瘘3例,捷径吻合术1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漏1例,均经换药引流1周后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正确的术中操作和围手术处理是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刘付伟强 《河北医学》2008,14(9):1082-1084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自拟肠粘连松解汤胃管注入和灌肠,配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支持等常规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结果:50例中,保守治疗47例痊愈,痊愈率94%,3例中转手术治疗。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尽快缓解病情,达到治愈目的,手术率低,具有治愈率高、见效快、住院时间短、痛苦小等优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核性广泛粘连性小肠梗阻(TBEAIO)的手术时机、方法及再梗阻的预防。方法:对8例TBEA IO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手术操作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8例中男2例,女6例,平均年龄31.6岁,皆有典型小肠梗阻表现,经手术与术后病理证实为本病。7例行肠粘连松解、肠排列术,术中予以抗粘连预防,均获得满意疗效,1例就诊过晚,仅行破裂肠袢外引流,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TBEAIO应遵循手术指征,正确施行肠粘连松解术,做好肠袢再粘连、再梗阻的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效果,为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科2009年1月~2013年1月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B超、立位平片和腹部CT检查确诊,其中3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研究组)、2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开腹手术(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拔导尿管时间、住院总天数以及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术中小肠或肠壁损伤、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术后肠漏、切口愈合不良、出现再次梗阻。结果研究组32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肠管间团状粘连,1例因腹壁网膜间广泛粘连,中途改行开腹手术;余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50.2±8.5)mL、术后离床活动时间(11.3±1.6)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8±0.3)d、拔导尿管时间(3.1±0.8)d、住院总天数(5.2±0.6)d,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13.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比较,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肠梗阻4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梗阻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肠梗阻496例资料。结果:496例中,机械性肠梗阻423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246例(占58.2%),130例行手术治疗;肿瘤性肠梗阻72例(占17%),63例行手术治疗;腹外疝梗阻105例(占21.2%),105例均行手术治疗。结论:近年来,肠梗阻以粘连性肠梗阻最常见,肿瘤性肠梗阻有明显增加,应予以重视。粘连性肠梗阻首选非手术治疗,肿瘤性肠梗阻可选择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9月间来我院治疗的10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的意愿分为两组,研究组57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51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的治愈率(70.17%)及总有效率(96.49%)明显高于对照组(56.86%、84.31%),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的食欲、精神、睡眠、疼痛、疲乏、日常生活、治疗副作用各项目评分及总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并且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安全性高,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