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多点穿刺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3例MHD患者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形成29例次,采用多点穿刺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观察内瘘溶通率、出血等并发症.结果 29例次尿激酶溶栓治疗中,尿激酶的总剂量为(71.5±4.6)万U,内瘘溶通率86.2%;79.3%出现内瘘局部组织肿胀、疼痛,17.2%穿刺处皮下淤血,27.6%穿刺点渗血;37.9%尿激酶溶栓后APTT和/或PT较治疗前延长超过3 s.结论 多点穿刺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内瘘血栓的溶通率高、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血栓形成导致内瘘闭塞为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总结超声辅助下进行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的腔内治疗的有效率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肾内科因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治疗患者共148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腔内治疗患者共78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切开手术治疗患者共70例。对比2组治疗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及术后3个月、6个月干预后初始通畅率(postintervention primary patency)~([1])。结果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腔内治疗患者共78例,成功74例;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切开手术治疗患者共70例,成功68例。切开取栓组和腔内治疗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和95%。腔内治疗组手术时间(74.95±5.78)min短于切开取栓组(109.6±7.85)min(P=0.001,t=3.55)。腔内治疗组手术创伤明显小于切开取栓组。术后3个月切开取栓组和腔内治疗组干预后初始通畅率(postintervention primary patency)分别为85%±2%和84%±1%(P=0.290,t=0.580)。术后6个月切开取栓组和腔内治疗组干预后初始通畅率分别为75%±2%和73%±1%(P=0.370,t=0.340)。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辅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腔内治疗安全、微创、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对2015年7月1日~2019年9月30日收治的7例人造血管内瘘患者,从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时机、穿刺前的评估、穿刺方法、止血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几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内瘘穿刺成功率及内瘘使用通畅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进行945例次透析治疗,穿刺成功923例次,成功率97.67%;出现皮下血肿15例次,血栓导致内瘘闭塞2例;2例内瘘闭塞者均重新行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吻合术,使用至今;1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使用19个月后,因其他疾病死亡;人造血管内瘘使用时间为8~37(23.3±4.8)个月。结论:从穿刺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对人造血管内瘘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尿激酶溶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方法及经验。方法采用人工血管动脉端输液针局部穿刺,尿激酶微量泵持续灌注溶栓作为首选措施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结果共观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20例,男性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1.42±13.30)岁。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建立时间1月~8年。急性血栓形成病程1h~6d。溶栓成功14例,溶栓失败6例,成功率70%。平均溶栓时间为(10.73±5.94)h,平均尿激酶溶栓剂量为(81.75±40.01)万U。溶栓成功率与静脉流出道状态显著相关。结论尿激酶直接注射溶栓治疗简便、安全、有效,使进一步球囊扩张成为可能,并减少临时血液透析插管及手术重建及其相关并发症,可作为人工血管内瘘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内瘘血栓形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外周和经皮穿刺股动脉导管注入尿激酶对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分别进行了外周溶栓和股动脉插管溶栓治疗.方法是12例患者于内瘘的动脉端穿刺后输注尿激酶,4例患者在DSA下经动脉插管至血栓部位,灌注尿激酶,尿激酶用量为75~100万IU,外周溶栓输注时间为3~4小时,导管溶栓时间为45~60分钟.结果 12例外周溶栓患者再通6例,外周溶栓成功率为50%,6例失败,其中4例进行了插管溶栓,3例成功,1例失败,成功率为75%,再通后的内瘘次日可行血液透析,并随访了6~44个月,情况良好.结论尿激酶局部输注治疗内瘘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 目的 总结尿激酶溶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疗效和正确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人工血管动脉端输液针局部穿刺,尿激酶微量泵持续灌注溶栓作为首选措施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 结果 共观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2 0 例,男性6 例,女性1 4 例,平均年龄(6 1. 4 2? 13.30)岁。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建立时间1 月~8 年。急性血栓形成病程1 h~6 d。溶栓成功14 例,溶栓失败6 例,成功率70%。平均溶栓时间为(10.73 ? 5.94)h,平均尿激酶溶栓剂量为(81.75 ? 40.01)万U 。溶栓成功率与静脉流出道状态显著相关。 结论 尿激酶直接注射溶栓治疗简便、安全、有效,并减少临时血液透析插管及手术重建及其相关并发症,可作为人工血管内瘘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闭塞后,原位手术再通及溶栓治疗效果的优劣。方法:维持性透析内瘘闭塞者68例,根据排除标准,最终有51例符合入组标准,随机分成两组,即手术治疗组(n=26)、溶栓组(n=25)。手术治疗组方法:切开动静脉内瘘取出血栓,切除狭窄血管或扩张血管,使内瘘通畅。溶栓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及尿激酶溶栓。结果:手术治疗组26例患者中,23例患者术后动静脉内瘘畅通,触及明显血管震颤,其中21例术后第2天行可以行血液透析治疗,血流量达250 mL/min以上,成功率88.5%。溶栓组25例患者中,有15例溶栓成功,成功率为60.0%,结果显示治疗组成功率比溶栓组高,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成熟的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后原位手术再通率较尿激酶局部溶栓组高,增加内瘘闭塞后的复通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简单、经济、有效的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并观察其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对26例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局部予手法按摩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及神灯照射治疗,治疗前后行内瘘物理检查及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定内瘘是否再通;观察近期不良反应,并随访了解远期效果。结果:26例患者共行28例次治疗,自发现内瘘震颤消失至就诊时间平均(6±4)h,血栓形成部位吻合口22例次,穿刺部位6例次。平均手法按摩次数(4±1)次,治疗有效率86.71%(24/28)。有3例患者按摩局部出现瘀斑,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有临床症状的肢体末端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治疗后平均随访(12±4)个月,动静脉内瘘均通畅。结论:手法按摩联合低分子肝素及神灯照射可有效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且操作简单,创伤小,花费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激酶局部溶栓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早期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20位AVG早期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通过血管超声明确AVG血栓形成,使用尿激酶溶栓后使用注射器经血管鞘反复抽吸血栓,并使用高压球囊推挤残存血栓,并对内瘘狭窄处行球囊扩张,统计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随访通畅率等。结果 20例手术取得成功,成功率100%;其中1例穿刺点血肿,余病例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0.0%、70.0%、65.0%;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100%、95%。结论尿激酶局部溶栓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形成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闭塞后溶栓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闭塞后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尿激酶溶栓和肝素钠抗凝治疗,同时在治疗前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98例人造血管内瘘患者中,对11例18例次出现人造血管内瘘闭塞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14例次溶栓成功、内瘘恢复血流,4例次溶栓无效后经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恢复内瘘功能,其中除2例次出现穿刺点出血外,其他未见并发症.结论 人造血管内瘘闭塞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是提高人造血管内瘘溶栓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运用四步按摩法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纳入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急性 血栓形成患者36例,按照治疗手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按摩手法,研究组采用四步按摩法,均配合尿激酶持 续静脉泵入溶栓,对比两组溶栓治疗的成功率、透析血流量、治疗时间及血肿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再通率高于 对照组,透析血流量大于对照组,而研究组治疗时间、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急 性血栓形成的血液透析患者,经四步手法按摩联合药物溶栓治疗成功率高,再通快,血肿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建立血液透析(HD)通路的时机及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尿毒症患者(321次)动静脉内瘘建立的情况.[结果]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一期成功率96.51%,而肘部、下肢自体AVF及人工血管AVF术为100%.人工血管AVF较自体AVF成熟时间短(P〈0.05).鼻烟窝及人工血管内瘘较易发生血栓形成(P〈0.05);而端-侧吻合较少(P〈0.05);肘窝、下肢自体AVF及人工血管AVF内瘘易成熟(P〈0.05).[结论]腕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标准内瘘)是首选;改良侧-侧吻合对血管条件好的患者亦有较高成功率;人工血管内瘘为自体内瘘失败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肾病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管腔及血流通畅情况,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38例肾病患者中30例动静脉内瘘血流通畅,8例出现并发症。其中4例为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3例动静脉内瘘狭窄,1例人工动静脉内瘘皮下周围血肿形成。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检查动静脉内瘘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发现并发症,是检测人工动静脉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影响因素及溶栓方案。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8例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观察疗效、影响因素及预后。结果28例共44例次溶栓,32例次溶通(72.7%)。溶通组血栓形成时间明显短于溶栓失败组,溶栓失败组附壁血栓形成发生率较溶通组高。溶通组有53.13%患者发生再栓塞,再栓塞的发生率与有无附壁血栓及原发病有关,糖尿病患者再栓塞的发生率高。尿激酶量≤60万IU溶通率达81.3%,栓塞≤36h溶通率达96.9%。2例溶通后16~48h再次栓塞,予尿激酶静脉滴注后再次溶通。常见的副作用为皮下血肿、鼻衄及牙龈出血。结论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内瘘血栓形成操作简单,溶通率高达72.7%,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溶栓效果与血栓形成时间、有无附壁血栓及原发病有关。溶栓用尿激酶剂量以不超过60万IU为佳,溶栓时机应选择在内瘘栓塞24h以内,最多不超过36h。溶通后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维持治疗可预防溶通后再发栓塞。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关系。方法将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3月的101例患者分为两组:动静脉内瘘狭窄组37例,动静脉非狭窄组64例:分别比较上述两组患者的平均血液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UV)、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肌酐(Scr)、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结果动静脉内瘘狭窄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非狭窄组(P〈0.01),此外,动静脉内瘘狭窄组长期口服叶酸、VitB6例数明显低于动静脉内瘘非狭窄组(P〈0.05),动静脉内瘘狭窄组患者平均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平均动脉压、Scr、TG、CHO、HDL、LDL、TP、ALB、Hb、Hct等与动静脉内瘘非狭窄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与动静脉内瘘狭窄有关,长期口服叶酸、维生素B6能减低动静脉的狭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制复方丹参喜疗妥软膏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2005年6月—2007年1月在血液净化中心使用新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动静脉内瘘穿刺后常规处理,即透析结束采用弹力绷带配合指压压迫止血5 min,30 min后解除弹力绷带,指导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结束24 h后行湿热敷和握力器锻炼,每日2~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透析治疗结束24 h后用自制的复方丹参喜疗妥软膏涂抹动静脉内瘘及周围皮肤组织并按摩,每日1次。观察两组内瘘在12个月内发生栓塞、狭窄、动脉瘤、局部血管硬化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动静脉内瘘血管硬化、狭窄、动脉瘤、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喜疗妥软膏能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检查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堵塞的关系。方法选择济南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规律血液透析患者50例,按内瘘是否堵塞分为两组,内瘘堵塞组(A组)和未堵塞组(B组),回顾性检查血栓弹力图,凝血常规和血常规。结果①血红蛋白和凝血常规各指标在内瘘堵塞组(A组)和对照组(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国际标准化率INR(0.98±0.05)比(0.98±0.09),P=0.48〉0.05;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33.78±4.85)比(32.05±4.15),P=0.21〉0.05;凝血酶原时间PT(11.92±0.64)比(11.90±1.15),P=0.48〉0.05,血小板数量两组间有显著差异(190.7±40.07)×10^9/L比(189.7±42.01)×10^9/L,P=0.04〈0.05);②14例内瘘堵塞患者(A组)中经TEC提示高凝状态10例,血小板高度活化4例。36例对照组(B组)中TEC提示高凝状态30例,30例中血小板功能升高16例,血小板和凝血因子高度活化6例;③血栓弹力图(TEG)中,R,K,ANGLE,CI值在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明显提示内瘘堵塞组(A组)的高凝状态。结论血栓弹力图与其他常规凝血检查比较更能反映血液透析患者的高凝状态,对尿毒症血液透析内瘘血栓形成倾向监测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人工动静脉内瘘术前、术后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2例人工动静脉内瘘进行术前吻合血管(桡动脉、头静脉)的筛选、监测和术后1周及4—6周的动态观察。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的人工动静脉内瘘手术32例,30例成功,1例失败,1例放弃手术。术后超声发现2例患者因血栓形成导致动静脉内瘘阻塞,临床处理后内瘘再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术前监测是保障内瘘成功建立的有效手段,术后的动态观察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内瘘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观察首次动静脉造瘘的患者176例,每半年测定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以及血浆纤维蛋白质(Fib)和血红蛋白(Hb)等项目1次。对其中122例最终因血栓形成导致内瘘失功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与动静脉内瘘寿命之间COX回归分析。结果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与原发病为糖尿病、ALB、CRP、Fib存在回归关系。结论糖尿病、CRP、Fib是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ALB是动静脉内瘘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