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11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患者术前均漏诊。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确诊2例,9例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2例微小癌未作处理,9例行再次手术切除。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临床少见,本病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必要的二次手术切除是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本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接受手术方法治疗的甲亢合并甲状腺癌并经手术病理诊断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亢合并甲状腺癌21例,发病率为13.3%(21/158)。其中19例为乳头状癌,发病率为12.0%,滤泡状癌2例,发病率为1.3%。全组病人均出现甲状腺结节。全部21例平均随访5.5年,1例滤泡状癌患者死亡,2例乳头状癌患者术后复发,其中1例转移到肺,其他18例甲状腺癌患者随访无一例死亡及复发。结论:甲亢合并甲状腺癌临床上诊断较困难。对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甲亢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术中行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有利于术前、术中确诊及正确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黄尚书  吴远冰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4):1658-1659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过手术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癌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微小癌,32例合并有甲状腺其它良性病变,其中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合并甲亢5例,合并甲瘤7例.2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随访时间6个月~8年,随访率94%,其中1例术后复发.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在临床上容易漏诊,绝大多数因为良性病变在术中、术后或者淋巴结转移而发现,甲状腺腺叶全切或次全切除治疗微小癌效果好,甲状腺微小癌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双侧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是公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的经典术式。自 1997年开始 ,我们采用一侧腺叶切除加对侧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的改良术 ,治疗甲亢病人 5 8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共 5 8例 ,其中原发性甲亢 4 8例 ,继发性甲亢 8例 ,复发 2例。男 2 0例 ,女 38例 ,年龄 18~ 5 8岁 ,平均 32岁 ,病史 8个月至 10年 ,平均 3年。甲状腺Ⅲ度肿大以上 4 0例 ,合并有甲亢性心脏病 5例 ,桥本病 1例 ,甲状腺癌 1例 ,甲状腺腺瘤 5例 ,糖尿病 3例 ,精神病、肝损害各 1例。1.2 术前准备 药物控制病情稳定后均用Lugol…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12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在基层医院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经验教训,评价其在甲亢治疗中的地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期间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12例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予以讨论。结果:所有病例术前症状及体征均消失。复发3例,亚临床甲低2例,术后声嘶1例,短期内恢复,病理检查发现合并微小癌5例,均未再次手术,随访2~4年未见复发,乳头状癌1例,再次切除该侧残余腺叶,但术后病检未见残余癌灶。结论:手术治疗见效快,无潜在致癌危险,复发及甲低发生率低,可切除未诊断出来合并之甲癌,能有效可靠地治疗甲亢之合并症如房颤、周期性麻痹等,手术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外科治疗相关问题。方法对100例PTC手术治疗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100例患者中发现124个癌灶,多灶性甲状腺癌17例(占17.0%),颈部淋巴结转移40例(40.0%);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病﹑滤泡型腺瘤36例(36.0%)。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患侧叶切除术52例,患侧全切加对侧大部分切除术33例,甲状腺全切15例,中央区淋巴清扫术100例,侧颈部淋巴清扫术37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0%;术后1例同侧颈淋巴结转移,1例对侧甲状腺出现癌灶。结论应根据PTC患者病变的不同部位及数目(单发/多发)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亢(甲亢)合并甲状腺癌对患者心、肝功能及血清IFN-γ、IL-17、IL-35、PTH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92例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状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记录两组疗效、心脏功能和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4d的血清TT3与TT4值、LVEF、IFN-γ、IL-35高于术前,LVESV和LVEDV、PTH、IL-17值低于术前(P0.05),术后14d观察组的血清TT3、TT4、PTH、IFN-γ、IL-17、IL-35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对照组为4.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次全切除术,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状腺癌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过去认为甲状腺机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癌(以下简称甲亢并甲癌)较为罕见。Pemberton综合报告5867例甲亢手术病人,无1例合并甲状腺癌。但近20多年来甲亢并甲癌屡有报告,我院自1977年1月~1988年8月共收治甲状腺癌18例及手术治疗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185例(其中弥漫性111例,结节  相似文献   

9.
宗兵  朱江帆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2):241-242,244
目的:探讨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隐匿性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14例,女性20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41.3岁。乳头状癌33例,滤泡状癌1例。单发癌19例,合并甲状腺良性疾病15例。健康体检发现甲状腺肿块占52.9%(18/34)。术前确诊4例,术前疑癌17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确诊24例,术后确诊6例。行患侧腺叶 峡部切除11例;患侧腺叶 峡部 对侧腺叶次全切除23例;合并中央区或颈部淋巴结清扫8例。淋巴结转移率17.6%(6/34),均发生于单一癌灶病例。无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5.8年无肿瘤复发,无颈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死亡。结论:1)每年健康体检结合B超、同位素、CT、超声引导针吸细胞学检查的综合检查有助于隐匿性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2)建议治疗选择单侧腺叶 峡部切除或甲状腺次全切除,癌已穿透甲状腺被膜应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常规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术后服用甲状腺素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993年8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下简称甲亢)手术治疗的术前准备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问题作如下总结。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全年手术治疗甲亢89例,全部为原发性甲亢,均作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其中男16例,女73例,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52-154
选取进行治疗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74例,按抽签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改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9.6±13.4)min、(5.2±1.4)d较对照组的(125.8±23.7)min、(7.8±1.0)d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术后,研究组三碘甲状腺素(T3)、血清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素(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7%)较对照组(21.6%)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对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实施改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具有较好的效果,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4年6月~1998年6月,采用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58例,术后随访半年~3年,效果满意,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58例,男52例,女306例,年龄18~62岁,平均357岁。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4例,继发性44例,甲状腺Ⅱ度肿大60例,Ⅲ度肿大298例。合并甲亢性心脏病4例,2型糖尿病2例。发病至手术治疗时间3个月~12年。12 术前准备 本组358例患者均在门诊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确诊后予他巴唑及心得安治疗,服药时每隔2周复查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及白细胞,T3、…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甲状腺多发结节合并甲状腺癌采用超声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在本院就诊的100例甲状腺多发结节疑似合并甲状腺癌患者,接收时间段介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参照,观察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共计确诊96例(96.00%),超声检查的检出率为86.00%,对合并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89.58%,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为100.00%,准确性为90.00%,阴性预测值为28.57%;超声检查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检出率与总检出率低于金标准(P<0.05),滤泡状癌、髓样癌的检出率相较于金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多发结节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超声影像学图像特征以椭圆形、低回声、微钙化、存在内部血流为主。结论: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多发结节合并甲状腺癌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跃  莫廷树 《华西医学》1999,14(4):411-4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锥体叶显像的临床意义。方法 :常规肘静脉注射99mTcO-4 后 3 0分钟甲状腺静态显像 ,对 5 4例健康志愿者 ,2 60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和 88例非甲亢患者行甲状腺静态显像 ,观察各组甲状腺锥体叶的出现情况。结果 :5 4例正常人中有 1例锥体叶阳性 ,2 60例甲亢患者中 78例锥体叶阳性 ,88例对照组中 3例锥体叶阳性 ,甲亢患者锥体叶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和非甲亢患者 (P <0 0 5 ) ;锥体叶阳性对甲亢诊断的敏感性为 3 0 0 % ,特异性为 96 6%。锥体叶可位于峡部或一叶上方 ,多呈舌状 ,放射性分布略低于左右叶 ,大小不等。甲亢术后原有锥体叶可长大。甲状腺癌可累及锥体叶。结论 :甲状腺锥体叶显像有助于甲亢、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5.
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再手术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方式.方法:对2001年1月~2004年12月5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中首次行肿瘤结节切除42例,患侧腺叶部分切除6例,患侧腺叶次全切除8例.病理类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52例,滤泡状癌3例,髓样癌1例.再次手术行甲状腺残叶及峡部切除25例,患侧甲状腺残叶及峡部加对侧腺叶大部分切除31例.42例行颈部清扫术,2例加喉返神经松解.再次手术病理证实原发部位癌残留者24例,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8例;原发部位无癌残留32例,其中3例颈淋巴结转移.本组首次手术残癌率42.9%(24/56),颈淋巴结转移率19.6%(11/56),占颈部清扫术的26.2%(11/42).结论: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残癌率高,建议废止该术式.而对于残癌再次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化性甲状腺癌的切除范围和甲状腺全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0年间我科收治的26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甲状腺切除的范围和术后并发症两方面探讨分化性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结果265例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术。无手术死亡,有7例(2.6%)一侧喉返神经术中切断永久性声音嘶哑,31例(11.6%)术后有暂时性声音嘶哑,均于3个月恢复。25例(9.4%)术后12—26h出现不同程度低钙血症。其中36例行甲状腺部分切除后,再次手术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再手术残癌率为47.2%(17/36)。结论甲状腺癌部分切除术后,残癌率高。甲状腺全切术安全、可行,关键在于术中的操作,可使术后并发症降至最低。甲状腺全切术可作为分化性甲状腺癌的常规手术。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囊内切除术(intracapsular resection)是指切除甲状腺的峡部及锥体叶,双侧楔形切除腺体,保留腺体背侧包膜,即保留气管平面之下的甲状腺固有膜(囊内解剖intracapsular dissection)。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就诊的患者180例,均采用囊内切除术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效果良好,未发现并发症,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微小癌八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误诊原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甲状腺微小癌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首发症状为颈前肿物7例,颈部淋巴结增大1例.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瘤伴淋巴结增大3例,甲状腺囊肿伴淋巴结增大及单纯甲状腺囊肿各2例,单纯结节性甲状腺瘤1例.8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癌7例、滤泡状癌1例.本组术前误诊率高达72.7%(8/11),术中病理检查误诊率12.5%(1/8).术后平均随访11个月,无死亡、复发及转移病例.结论:甲状腺微小癌的误诊率较高,术前细致查体并结合B超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率,术中仔细探查结节可提高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准确率.甲状腺次全切除或大部切除术是主要术式,对于可触及的淋巴结是行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指征.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症6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4例甲亢合并症患者进行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9例,合并周期性麻痹者18例,合并妊娠者8例,合并肝脏损害者16例,合并心脏病者8例,合并甲状腺癌者2例,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者2例,合并脑梗死者1例.所有患者均需抗甲状腺治疗,在甲状腺功能正常后合并症可逐渐消失.结论:甲亢合并症可涉及多个系统病症,呈多样性.甲亢与合并症均可为首发病,临床要注意避免误、漏诊.早发现、早治疗甲亢才是诊治甲亢合并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术后头痛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手术后头痛并发症的发生率一般在45%左右。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们对150例患者行甲状腺手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50例,男63例,女87例;年龄21~48岁,中位年龄为34岁。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80例,甲状腺腺瘤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0例。排除原有高血压、颈椎病、脑血管疾病及头痛等病史。本组发生头痛50例(33.33%),其他病例术后均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