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抑郁症状及脑脊液中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5例伴随抑郁症状的帕金森病(PD)患者随机分为刺激组(FNS+美多巴组)、对照组 (单纯美多巴组).刺激组35例患者予以FNS治疗,每次通电30 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0 d,同时按常规服用美多巴;对照组30例,单纯服用多巴胺治疗.所有患者治疗期间美多巴用量不变.于治疗前、后予以改良Webster量表、汉密尔顿抑郁分级量表(HAMD)评分;同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患者脑脊液中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刺激组运动症状有所改善,抑郁症状减轻,Webster和HAMD评分均减少(P<0.05),脑脊液中5-羟色胺(5-HT)含量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无明显变化.对照组运动和抑郁症状则无明显改变,脑脊液中单胺类递质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FNS治疗在减轻PD患者运动症状的同时也能改善抑郁状态,其作用机理可能于中枢神经保护和促进5-HT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治疗作用与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治疗作用与机制。方法: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老龄大鼠慢性前脑灌注不足,建立近似人类学习记忆障碍的大鼠VD模型。治疗组大鼠小脑顶核给予电刺激,用电脑控制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的认知能力。结果:慢性前脑灌注不足2个月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均下降,4个月后更明显;电刺激痴呆大鼠小脑顶核后,学习及记忆能力明显提高,学习提高更明  相似文献   

3.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近年来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虽有许多进展,但多数药物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慢性前脑灌注不足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原因,自发现刺激小脑顶核可使大脑血流量增加后,一些作者相继在大鼠脑梗死模型上使用顶核电刺激(fastigial nucleus stimulation,FNS)治疗并取得疗效.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治疗作用与机制.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材料为雄性Wistar老龄大鼠44只(>12月龄),体质量300~400 g.干预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2个月组、缺血4个月组;每组12~14只大鼠.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备大鼠慢性前脑灌注不足模型.假手术对照组动物仅行颈前切开,不结扎颈总动脉.各组动物随机均分为FNS和非FNS两种处理.前者将电极插入双侧小脑顶核(以前囟为原点,坐标为P11.8,L 0.5,H 5.7,单位mm),并以电流强度50μA,频率50 Hz的直角方波脉冲连续刺激30 min,后者只插入电极,不予电刺激.主要观察指标用电脑控制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的认知能力,记录灯光刺激大鼠即完成穿梭动作的主动回避反应和经电刺激才能完成穿梭动作的被动回避反应.结果大鼠学习能力检测的被动回避反应,非FNS缺血2个月成功率为15.3%,缺血4个月成功率为8.7%;FNS缺血2个月成功率为32.6%,缺血4个月成功率为38.3%.大鼠学习能力的检测的主动回避反应,非FNS缺血2个月成功率为34.8%;FNS缺血2个月成功率为60.1%,缺血4个月成功率为62.4%.慢性前脑灌注不足2个月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均下降,4个月后更明显;电刺激痴呆大鼠小脑顶核后,学习及记忆能力明显提高,学习提高更明显. 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显著改善痴呆的大鼠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定单用药物(药物组,n=30)与药物结合小脑顶核电刺激(综合组,n=30)的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末时综合组临床总有效率(83%)高于药物组(60%);与药物组比较,综合组在治疗第2、4周末时HAMD评分下降(P<0.05);HAMD减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治疗4周末PSQI总分较药物组降低(P<0.05);TES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结合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5.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随着对哺乳动物小脑功能研究的深入,目前发现,小脑除了对大脑的各项运动指令加以调节外,还对大脑的其他活动如血流、代谢、甚至认知功能都有明显影响,小脑顶核在调节脑血流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的关注。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结果均证实电刺激小脑顶核通过血管扩张、神经递质释放及白细胞流变学改善等机制,使神经元对缺血损害耐受性增强,局部脑血流量增加,脑梗死体积缩小,缺血区白细胞浸润减轻,半影区坏死神经元数目减少,减轻脑水肿,促进脑电图恢复,明显改善和缓解缺血性脑损害,对脑缺血神经元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卒中的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脑卒中一般发病急骤,而恢复较慢,易残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质量。我科于 1998年 8月~ 2000年 8月对经头颅 CT或 MRI扫描确诊为脑卒中〖 1〗的患者 60例进行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治疗组 60例,男 48例,女 12例,年龄 60~ 84(72.5± 6.3)岁,脑卒中前期病史 0.5~ 15(3.2± 7.5)年,其中脑出血 8例,脑梗死 52例。入院后常规给予降颅压,改善脑细胞代谢及脑循环等药物治疗, 2周后再加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 1个疗程。对照组 56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脑梗塞等病人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 对50例脑梗塞患者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脑血流动力学检测,测定脑血流动力学有关指标。如平均脑血流量(Qmean),特性阻抗(Zc),脑血管阻力(R)和平均脑血流速度(Vmean)等参数。结果 治疗后脑血管阻力(R)减小,平均脑血流量增加,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后,脑血管阻力减小,脑血流量增加,说明使用该治疗仪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8.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对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血管病疗效及对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将 14 8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小脑治疗组 (74例 )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74例 ) ,分别观察其疗效和治疗前、后临床神经病学评分、脑循环动力学参数、SPECT及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一氧化氮 (NO)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 (% )改变。结果 治疗后患者神经病学评分、脑循环动力学参数、SPECT得到改善 ,血清SOD活性、NO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 (t值依次为 7.3 5 1,6.73 4,5 .75 1,P值均 <0 .0 0 1) ,MDA含量明显降低 (t=8.2 14 ,P <0 .0 0 1) ;与对照组相比 ,SOD活性、NO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升高及MDA含量降低也有显著差异 (t值分别为 3 .715 ,4.13 2 ,3 .92 3 ,5 .3 18,P值均 <0 .0 1)。结论 电刺激小脑治疗可有效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液动力学指标 ,降低自由基对脑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哺乳动物小脑功能研究的深入,目前发现,小脑除了对大脑的各项运动指令加以调节外,还对大脑的其他活动如血流、代谢、甚至认知功能都有明显影响,小脑顶核在调节脑血流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结果均证实电刺激小脑顶核通过血管扩张、神经递质释放及白细胞流变学改善等机制,使神经元对缺血损害耐受性增强,局部脑血流量增加,脑梗死体积缩小,缺血区白细胞浸润减轻,半影区坏死神经元数目减少,减轻脑水肿,促进脑电图恢复,明显改善和缓解缺血性脑损害,对脑缺血神经元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电刺激小脑顶核后脑血流的变化情况,探讨慢性脑缺血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科门诊与病房的MCI患者30例,符合美国Mayo神经病学研究中心提出的MCI诊断标准及国内张明圆等根据文化程度对痴呆的评分标准,无心脑血管疾病史,无神经功能缺损。30例MCI患者接受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10d,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MCI患者治疗前TCD检查异常率为90%(27/30),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脑血流速度为(58.7&;#177;9.9),(38.7&;#177;8.1)cm/s,比治疗前[(43.6&;#177;8.9),(28.6&;#177;5.1)em/s]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369,5.376,P&;lt;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能增加MCI患者脑血流量,可能对MCI患者的认知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1.
电刺激小脑顶核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十年来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 ,电刺激小脑顶核 (cerebellarfastigialnucleuselectricalstimulation ,FNS)可产生广泛的神经保护作用 ,并引出了“条件性中枢神经源性神经保护 (conditionedcentralneurogenicneu roprotection ,CCNN)”的概念 ,即高等动物机体内固有的一种自身保护机制 ,受内外环境刺激后被激活 ,通过一系列神经反射 ,使大脑对缺血、缺氧等伤害性刺激的耐受性增高 ,并可持续一段时间。国内外学者借助于经典的神经生理学…  相似文献   

12.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70例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4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1 d后,治疗组的Fugl-Meyer评分(39.2±7.7)分与对照组的(26.3±8.1)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4.22,P<0.01),Barthel指数评分(43.8±8.4)分亦与对照组的(29.7±7.5)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4.97,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是治疗脑梗死偏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电刺激小脑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收集本院神经内科脑卒中住院患者97例,其中合并抑郁患者41例,分综合治疗和药物治疗组;其他56非抑郁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量表评定及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测定的方法对电刺激小脑及抗抑郁药物治疗后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评价,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及脑卒中非抑郁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综合治疗组治疗后HAMD分数为10±8,药物治疗组治疗后分数为14±8,其两组分数虽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5948,P=0.1188),但治疗后综合治疗组分数有明显下降的趋势。综合治疗组治疗后MMSE分数为23±5,药物治疗组治疗后分数为19±5,综合治疗组的MMSE分值较药物治疗组增加(t=2.1774,P=0.0356)。综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单胺类递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单胺类递质含量除去甲肾上腺素外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电刺激小脑与抗抑郁药物合用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其机制可能与电刺激小脑促进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及改善认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韩颖  李来有  史欣  王娇兰  周庆茹  贾亚琼 《临床荟萃》2011,26(22):1950-1954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FNS)在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VD患者随机分为FNS组、奥拉西坦组和尼莫地平组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FNS组采用电刺激小脑顶核,奥拉西坦组口服奥拉西坦,尼莫地平组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or ultrasonic monitor,TCD)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各组治疗前后的改变:FNS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增高(P〈0.01),ADL评分降低(P〈0.05),P300潜伏期缩短(P〈0.01)、波幅增高(P〈0.01)。奥拉西坦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增高(P〈0.01)。TCD显示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善显著(包括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颅内段,均P〈0.01)。其中FNS组及奥拉西坦组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尼莫地平组(P〈0.05),而此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NS组治疗后ADL及P300的改善较奥拉西坦组及尼莫地平组更明显(P〈0.01),而奥拉西坦组和尼莫地平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NS组及尼莫地平组TCD显示的平均血流速度改善均优于奥拉西坦组(P〈0.05或〈0.01),其中FNS组MCA、ACA、PCA、VA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后的改善较尼莫地平组更显著(P〈0.05)。结论 FNS、奥拉西坦、尼莫地平均能够对VD产生治疗效果。奥拉西坦能够有效提高VD患者的认知功能;尼莫地平可改善VD患者颅内血流供应;FNS较以上两种药物更能够全面有效地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执行能力及颅内血流供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nucleus,FN)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入选急性期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39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49例,接受FN电刺激结合康复治疗;康复组46例,单纯康复治疗;对照组44例,单纯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按神经内科常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MBI)评定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各项功能评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NIHSS,治疗组为3.53±3.28,康复组为4.67±4.14,对照组为5.73±4.54,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323,P=0.016);FMA和MBI评分治疗后治疗组和康复组均优对照组,而且治疗组优于康复组(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6.
徐翔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3):1318-1319,1321
目的观察小脑通电治疗对脑血管疾病(CVD)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56例CVD患者随机分为通电治疗组(78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7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神经功能药物及基础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手段。治疗组加用CVFT-010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进行电刺激小脑顶核(FN),每次通电40min,1次/日,14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和治疗前、后临床神经病学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测定脑循环动力学参数。结果 78例脑卒中患者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腕、手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结论小脑通电治疗适用于不同病情程度的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SinceJanuary2001,wehavetreated36cerebralinfarctionpatientswithcerebralcirculationfunctiontreatmentdevicemadebyshanghairenhemedicalequipmentcompany(CVFT-010Mtype)andgaingoodeffects,reportasfollow.1Subjectandmethod1.1SubjectAllthese71patientswerein-patientsofourde-partment,whofitthecriterionpassedbythe4th.Nationalcerebralvasculardiseaseacademicconference犤1犦.Thesepatientswerediag-nosedbycerebralCTorMRIscan.Inthese71patients,36casestreatedbycerebralcircul…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