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氨基糖甙类耳毒性药物暴露下小鼠内毛细胞传入神经突触后谷氨酸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和小鼠听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5周大小的C57BL/6J小鼠,每天腹腔注射庆大霉素1次,药物浓度为100mg/kg,连续给药14d,分别在第7天、第14天时检测受试小鼠的ABR(Click&Tone burst),并以未进行腹腔注射给药的小鼠(0d)作为对照组。使用抗GluR2/3抗体对小鼠基底膜铺片标本进行染色标记,以观察耳蜗内毛细胞传入神经突触后谷氨酸受体(GluR2/3)的表达情况。结果 注射庆大霉素小鼠在第7天、10天、14天时听力损失明显,听力阈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应用庆大霉素后第7天和14天,耳蜗内毛细胞传入神经突触后谷氨酸受体(GluR2/3)的表达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听力损失最为严重,提示GluR2/3在突触后的过高表达和耳聋程度存在相关性。结论 氨基糖甙类耳毒性药物持续暴露可以造成耳蜗内毛细胞传入神经突触间隙内谷氨酸递质过表达,与耳聋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有机锗(Ge-401)对小鼠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有机锗(Ge-401)对Balb/C小鼠产生抗SRBC抗体能力的调节。Balb/C小鼠先经SF_1(人精浆经Sephadex G-100分离得到的第一组分)抑制其免疫功能,然后实验小鼠经腹腔注射Ge-401,每天一次连续7天,对照组小鼠则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在实验第7天用SRBC免疫小鼠,于免疫后第4天进行溶血空斑试验和血清抗SRBC抗体凝集效价测定。结果表明,Ge-401能明显提高实验组小鼠的溶血空斑数和抗体凝集效价,与对照组相比,p<0.01。提示Ge-401能增强免疫功能抑制状态下小鼠的免疫应答能力——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水流动力学注射介导的IL-12基因在小鼠体内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水流动力学注射法转移表达小鼠白细胞介素12(mIL-12)质粒pCMV-mIL-12的有效性,以及质粒DNA重复注射后转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小鼠尾静脉大体积快速注射pCMV-mIL-12质粒后取血及主要器官,应用ELISA、PCR、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检测质粒在组织器官中的分布与表达.为了研究重复注射质粒后mIL-12的表达,分别在首次注射后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二次注射相同剂量的质粒.每次注射前及注射后均取血检测mIL-12的表达及其诱导产生的IFN-γ及NO.结果:注射后10小时血清中的mIL-12蛋白水平最高,第7天恢复到基线值,其表达呈DNA剂量依赖性.IFN-γ及NO的表达高峰均出现在注射后第3天.首次注射后第14天及第30天重复注射可获得mIL-12的再次高效表达.结论:水流动力学注射方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体内IL-12基因转移方式.重复应用水流动力学注射方法体内转移表达mIL-12的裸DNA后,可以获得转基因的再次高效表达,两次注射间隔时间至少为14天.  相似文献   

4.
庆大霉素对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庆大霉素对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数量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C57小鼠每日庆大霉素(100mg/kg)进行腹腔注射,分别于第4d、第7d、第10d、第14d取耳蜗基底膜顶回作为实验组(每组5只);取正常小鼠(5只)耳蜗基底膜顶回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荧光双标法对突触前膜RIBEYE和突触后膜GluR2&3进行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光学连续切片,3DMAX进行三维建模,对内毛细胞带状突触进行计数。结果所有小鼠内毛细胞均无缺失,但内毛细胞带状突触数量存在差异(P<0.01)。带状突触数量在庆大霉素腹腔注射第4天接近正常,第7天时明显高于正常,10天时接近正常,14天时明显低于正常。结论庆大霉素作用14天,内毛细胞带状突触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可能是损伤听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重组泛素结合酶2N(Ubc13)蛋白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平衡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CIA模型对照组(模型组),CIA+5μg Ubc13组(低剂量组),CIA+25μg Ubc13组(中剂量组),CIA+50μg Ubc13组(高剂量组)。模型组与Ubc13各剂量组小鼠第0天尾根部皮下注射胶原,第21天加强免疫,建立CIA模型。第21天开始Ubc13各剂量组分别每天皮下注射Ubc13重组蛋白,模型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二次免疫56 d后,剖解小鼠,取小鼠脾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和Th17细胞数目,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小鼠脾脏维甲酸相关受体c(RORc)、白介素23(IL-23)、叉头转录因子p3(Foxp3)和白介素17(IL-17) mRNA水平,HE染色鉴定小鼠关节病理特征。结果:Ubc13能显著提高小鼠Treg细胞在Th细胞中的比率(P0. 05),并改善关节炎症。与模型组相比,Ubc13各剂量组脾脏中IL-23、IL-17和RORγt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 05),HE染色显示Ubc13各组小鼠关节损伤均显著减轻。结论:皮下注射Ubc13可通过增加CIA模型小鼠体内Treg的数量,降低Th17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善CIA小鼠关节炎。  相似文献   

6.
小鼠体内RU486诱导的及肝脏特异性的IL-12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含有RU486调控系统质粒的可诱导能力.方法 通过水流动力学注射的方法,将含有RU486调控系统、肝脏特异性启动子以及转基因IL-12的质粒pRS22注射到小鼠体内,质粒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腹腔注射RU486.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IL-12表达水平,通过PCR、RT-PCR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在DNA、RNA及蛋白质水平测试质粒pRS22在小鼠体内的可诱导性表达.结果 为了确定质粒pRS22活性的持续时间,在水流动力学注射10μg质粒后,每7天给小鼠注射1次RU486(250μg/kg),发现尽管每次诱导后血清中IL-12的水平逐渐下降,但直到质粒注射后第15周,仍然可以被诱导表达.为了测试不同诱导方式对IL-12表达趋势的影响,5μgpRS22被注射到小鼠体内后,在6d内分别每天或每两天给小鼠注射1次RU486.结果每两天诱导1次后IL-12表达呈波浪形,而每天诱导1次则可获得持续的IL-12表达.PCR和RT-PCR结果显示,无论有无RU486诱导,都能在肝脏检测到pRS22质粒及GLp65调节子mRNA的表达,但是仅能够在接受RU486的小鼠肝脏中观察到IL-12 p35亚基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IL-12蛋白只有在RU486作用下才会在肝细胞中表达.结论 在肝脏特异性启动子TTR控制下,RU486调控系统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精确控制转基因IL-12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原核细胞表达柯萨奇病毒B组3型VP1蛋白并观察其免疫效果.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his/VP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诱导VP1蛋白的表达并纯化.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VP1蛋白,对照组注射PBS,每3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每次免疫后2周取血清,用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血清CVB3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末次免疫后3周,每组随机取3只小鼠,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每组另随机抽取3只腹腔注射3LD50CVB3,第7天检测血中病毒滴度;用致死量的CVB3攻击每组剩余12只小鼠,观察免疫保护作用.结果:实验组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滴度随免疫次数增加而提高(P<0.05),第3次免疫后中和抗体滴度达70.79±1.31,明显高于PBS对照组(P<0.05);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亦明显高于PBS组(P<0.05),但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CTL杀伤活性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别(P>0.05);CVB3攻击后,实验组小鼠血中病毒滴度显著降低,生存率达33.33%,而PBS组小鼠无存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P1蛋白可显著增强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提高致死量CVB3感染后小鼠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服烟酰胺核糖(nicotinamide riboside, NR)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35-55, MOG35-55)免疫C57BL/6雌性小鼠制备EAE模型,随机分为EAE组和NR组。从免疫后第3天开始,EAE组小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NR组小鼠灌胃给予NR,每天1次至免疫后第27天。免疫当天至免疫后第28天,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临床评分和体重。免疫后第28天处死小鼠,制备脾细胞悬液和脊髓组织冰冻切片。HE染色和髓鞘染色分别检测脊髓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脊髓组织中ROCK-II、TLR4、p-NF-κB、iNOS表达及相应的阳性细胞数量,ELISA检测脾细胞培养液中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结果:口服NR可推迟EAE发病时间,减轻EAE临床症状,缓解小鼠体重丢失,减少外周炎性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交感神经在小鼠子宫局部免疫中的作用。方法:昆明种雌性小鼠,实验组连续5d腹膜腔注射6-羟多巴胺(6-OHDA)进行交感神经阻断实验,分别于注射后第1、3、5、7、9、14天取子宫;所有小鼠腹膜腔注射6-OHDA阻断交感神经,之后实验组每天腹膜腔注射5、10、25μg去甲肾上腺素(NE)进行NE处理实验,在注射的第5天取子宫。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子宫巨噬细胞膜受体CD14和CD204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交感神经阻断后子宫内膜、肌层和外膜CD14~+巨噬细胞均显著增多,CD14表达显著上调;对照组和实验组第1天未检测到CD204的表达,其余各组均有CD204的表达,且表达量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多,第9天达到高峰。各实验组注射NE后,子宫CD14~+、CD204~+巨噬细胞显著减少,CD14、CD204表达显著下调,中、高浓度组下调较明显。结论:交感神经及其递质NE可以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数量和膜受体CD14、CD204的表达参与子宫局部免疫状态的维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动态分析BALB/c小鼠感染弓形虫后Thl/Th2免疫失衡及免疫漂移特点,并探讨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在此过程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0只,弓形虫感染组60只.于感染后奇数天每天处死感染组小鼠2只,对照组小鼠1只,采用ELISA法动态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的水平,同时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脾细胞中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感染组小鼠中,血清IFN-γ于感染后第4天开始显著升高,第5~7天维持在高峰值,从第8天开始下降,第9天降至正常水平;IL-4于感染后第8天开始显著升高,第9天升至峰值,从第14天开始下降,第15天降至正常水平;脾细胞T-bet mRNA的表达在感染后第3天升高,第5天达高峰后于第9天降至正常水平;脾细胞GATA-3 mRNA的表达在感染后第7天升高,第11天达高峰,于第13天降至正常水平.正常对照组小鼠在实验期内IFN-γ、IL-4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维持在正常的较低水平.结论:BALB/c小鼠感染弓形虫后诱导的免疫应答在感染急性期(第1-8天)以Th1应答为主,第9至13天,宿主免疫应答以Th2细胞应答为主,之后Thl/Th2应答基本恢复平衡.Thl应答向Th2应答的漂移与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相关并受其调控,Thl/Th2型免疫应答的发生时相和效应强度可能影响弓形虫感染的最终结局.  相似文献   

11.
人胎盘因子对小鼠体内抗体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HPS对小鼠体内IgM型抗分泌的影响;用SBRC免疫雌性Balb/c健康小白鼠的财时,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HPS,免疫第4天检测小鼠血清中IgM型抗SRBC抗体的效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氨基糖甙类药物庆大霉素对小鼠外毛细胞马达蛋白prestin的影响以及和听力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鼠龄为5周的C57BL/6J小鼠,每天腹腔注射庆大霉素1次,药物浓度为100mg/kg,连续给药14d。实验期间,分别在第4d,7d和第14d时检测受试小鼠的ABR(Click)以观察耳毒性药物对小鼠听功能的影响,并以未进行腹腔注射给药的小鼠(0d)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方法,观察小鼠耳蜗基底膜铺片标本上prestin表达变化,并采用比较荧光强度的方法定量分析prestin在各组之间表达量的差异。结果听功能检测显示,实验组小鼠听力在第4d时开始下降,到第7d时下降达到峰值(P<0.01),14d时较第7d有所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prestin在外毛细胞表达量在第4d开始上调,表现为圆环状的绿色荧光变得模糊,第7d时圆环的形状已经变得不规则并且多带有比较长的尾迹,而prestin表达量达到了最高水平(P<0.01),第14d时表达量和第7d相比有所降低(P<0.05),但是仍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基糖甙类耳毒性药物持续暴露导致prestin过表达,与小鼠的听力损害过程存在一致性,提示prestin过表达可能参与致聋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IFN-β对MOG诱导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通过MOG35-55肽段免疫C57/BL6小鼠,建立EAE动物模型,探究IFN-β治疗EAE的作用机制。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小鼠建模后隔天皮下注射无菌PBS溶液,治疗组小鼠从建模后第3天开始隔天皮下注射1×104 IU的IFN-β。随后,我们每天观察小鼠疾病进程,检测外周免疫器官和脑、脊髓中的Th1/Th17细胞亚群比例,并进一步检测了脾脏细胞培养上清中相关细胞因子、转录因子的表达以及在体外IFN-β处理对Th17分化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IFN-β治疗组小鼠外周免疫器官和脑、脊髓中Th1和Th17细胞均有明显下降;脾脏细胞培养上清中相应细胞因子IFN-γ、IL-17、OPN的水平明显降低,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也明显降低;体外分化实验显示IFN-β可抑制Th17的分化,并可通过抑制OPN诱导的Th17细胞的分化。上述结果提示IFN-β可通过抑制OPN调节Th17分化而缓解EAE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小鼠β-防御素2(Mouse beta-defensin-2,mBD2)与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VP1融合基因疫苗,并观察其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方法:克隆mBD2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cDNA3/mBD2和pcDNA3/mBD2-L-VP1.将4~6周龄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于股四头肌注射PBS(A组)、pcDNA3(B组)、pcDNA3/mBD2(C组)、pcDNA3/VP1(D组)、pcDNA3/mBD2-L-VP1(E组),每次接种剂量100 μg/只,3周免疫1次,共3次.每次免疫后第14天眼眶静脉取血,用微量中和试验滴定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第三次免疫后第21天,每组随机取3只小鼠,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用CCK-8细胞计数法检测特异性CTL的杀伤活性;每组取3只小鼠以3LD50 CVB3病毒攻击,第7天取血处死,检测血清病毒滴度.结果:成功克隆了mBD2基因,构建了pcDNA3/mBD2和pcDNA3/mBD2-L-VP1两种重组质粒;D组和E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随免疫次数增加而提高(P<0.01);E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和脾细胞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血中CVB3病毒滴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结论:pcDNA3/mBD2-L-VP1能诱导小鼠对CVB3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有效抑制病毒在体内增殖.  相似文献   

15.
硝硅(CI—679)是1979年鉴定的一个抗疟新药,它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何影响尚未进行研究。本文报道硝硅对正常小鼠及受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CY)影响的小鼠的免疫功能的影响 1.不同品系小鼠抗反应的比较及抗体反应高峰时间的选择:以溶血素抗体反应为指标,比较了昆明侏杂交小鼠和C_3H、C_(57)BL纯系小鼠在免疫后4.6.9天各天的抗体反应。结果表明:C_3H和C_(57)BC纯系小鼠,特别是C_(57)BC纯系小鼠的抗体反应比昆明株杂交小鼠出现较早、较强、个体间差异较小。但昆明株杂交小鼠在免疫反应高峰期间(免疫后第6天),其反应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盐酸苯肼诱发小鼠产生网织红细胞的最佳条件选择。方法 每天背部皮下给ICR和BALB/c小鼠注射1%盐酸苯肼100~400 μL,连续9 d。每天尾静脉取血,利用煌焦油蓝染色,观察染色后网织红细胞的诱发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注射200 μL盐酸苯肼的小鼠诱发的网织红细胞状态最好,第4 天诱发效率最高,可达83.16% ± 3.41%;注射300 和400 μL盐酸苯肼的小鼠诱发的网织红细胞形态不规则, 细胞状态较差小鼠很快死亡。结论 ICR小鼠及BALB/c小鼠网织红细胞诱发的最佳条件为:体质量25~35 g 的小鼠每天注射200 μL 1%盐酸苯肼,连续注射4 d。  相似文献   

17.
接头长度对MDC与CVB3VP1融合基因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构建表达不同接头(linker)长度的巨噬细胞源趋化因子(MDC)与CVB3VP1融合基因疫苗,观察接头长度对融合基因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构建表达接头长度分别为10、15和19个氨基酸的重组质粒pcDNA3/MDC-L-VP1;将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A-E5组,分别肌肉注射pcDNA3、pcDNA3/VP1、pcDNA3/MDC-L10-VP1、pcDNA3/MDC-L15-VP1和pcDNA3/MDC-L19-VP1,每次接种100μg/只,4周注射1次,共3次,每次免疫后第14天眼眶静脉采血,用微量中和试验滴定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第3次免疫后3周,每组取3只小鼠,制备脾细胞,用CCK-8法检测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每组取3只小鼠以3LD50 CVB3病毒攻击,第7天取血处死,检测血中病毒滴度。结果成功构建了3种不同接头长度的质粒;第3次免疫后,E组中和抗体滴度和小鼠脾淋巴细胞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血中病毒滴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融合基因疫苗pcDNA3/MDC-L19-VP1能诱导小鼠对CVB3VP1产生较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有效地抑制了病毒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进一步增强HIV DNA疫苗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将IL-17作为HIV DNA疫苗的分子佐剂免疫小鼠,旨在探讨IL-17对HIVDNA疫苗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IL-17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与HW-1膜蛋白DNA疫苗pGX-Env联合免疫BALB/c小鼠;分别在第0、2周进行免疫,在第4周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抗-Env IgG、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和体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作用(CTL)等免疫学指标.结果 IL-17能够增强HIV DNA疫苗的特定免疫反应.与单注射疫苗组相比,IL-17作为佐剂组的T细胞增殖、抗体水平和CD4~+T细胞分泌IFN-γ、IL-4和IL-17的表达均无明显增强,但对CD8~+T细胞分泌IFN-γ的表达和体内CTL的效果影响明显(P<0.05).结论 IL-17作为分子佐剂不足以影响Th细胞分化,然而却能够增强特异性CD8~+T细胞中IFN-γ的表达,尤其是增强体内CTL反应.此结果为增强艾滋病DNA疫苗CD8~+T细胞活性和用于艾滋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用毒蕈碱3型受体(M3R)胞外区第二环多肽免疫NOD-scid小鼠(nonobese diabetic mice CB17.Prkdcscid/J,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后,小鼠体内IL-17和IFN-γ分泌水平的变化.方法:200 μg的M3R胞外区第二环多肽和不完全弗氏佐剂(IFA)以1∶1的比例配制而成后,皮下免疫NOD-scid小鼠.免疫后1、7、14、21 d尾部采血检测血清中的抗M3R第二环多肽抗体,血清中IL-17和IFN-γ含量的变化,同时测定每星期每只小鼠的饮水量.21 d给予小鼠安乐死,取小鼠脾脏细胞与抗M3R第二环多肽共同培养,观察细胞上清中IL-17和IFN-γ含量的变化.同时取小鼠泪腺做免疫荧光观察IL-17和IFN-γ的变化.结果:用M3R胞外区第二环多肽免疫NOD-scid小鼠14 d后,小鼠体内的抗M3R第二环多肽抗体显著高于对照肽组和PBS组(P<0.05),血清中IL-17和IFN-γ含量在第14天和第7天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细胞多肽共培养后细胞上清中的IL-17的含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而对照肽组和PBS组则显著下降(P<0.01).组织免疫荧光显示泪腺中的IL-17和IFN-γ的含量也显著提高.每只小鼠的饮水量3组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用M3R胞外区第二环多肽免疫NOD-scid小鼠后成功诱导出抗M3R第二环多肽抗体,并且促进了NOD-scid小鼠体内IL-17和IFN-γ的分泌.  相似文献   

20.
<正> 庆大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广谱抗菌素,但有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肾毒性是其最主要的毒副作用.本文探讨庆大霉素(GM)毒性作用对肝、肾形状学的影响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保护作用.实验动物为20只豚鼠,雄雌各半并随机分为GM组和GM+bFGF组各10只,编号并称重.GM组动物按每只80mg/Kg在肌注庆大霉素17天,停药后继续注射生理盐水6天;GM+bFGF组在等量注射庆大霉素的同时加肌注2000U/Kg天bFGF17天,停药后继续注射bFGF6天.在处死动物前称重,迅速断头处死动物,剖腹,每只动物取1mm~3的肝实质、肾皮质各4块,分别置光镜和电镜固定液中做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GM组动物普遍出现急性肾衰竭症状,其中1只动物于实验第13天死亡,剩下9只体重明显减轻(p<0.05);光镜可见近端小管上度明显损害,细胞严重肿胀,空泡变性,有些上皮细胞出现脱落、坏死;电镜可见微绒毛稀疏,排列不整齐,线粒体肿大,数量减少,峭间隙扩张,峭不明显或消失,空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