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a期肾癌的手术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同一术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a期肾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55例,开放手术60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肾脏缺血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肾功能恢复的差别。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65~255min,平均(212.0±45.3)min;开放组为95~138min,平均(140.7±2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腹腔镜组肾缺血时间为25~45min,平均(41.3±5.4)min;开放组为15~26min,平均(24.4±5.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腹腔镜组失血量为100~250ml,平均(168.8±51.7)ml;开放组为200~550ml,平均(285.3±77.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腹腔镜组术后住院天数为6~10d,平均(6.2±0.5)d;开放组为7~15d,平均(7.1±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腔镜组、开放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3%(4/55)、18.3%(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8(6~32)个月,除失访和其他原因死亡外,无一例出现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两组间双肾总肾小球滤过率(GF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较开放手术具有失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手术并发症少等优势,且手术时间和肾缺血时间的延长并未明显影响术后肾功能恢复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杨军  王德林 《医学综述》2012,18(6):937-939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与传统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4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组),30例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OPN组)。结果 LPN组与OPN组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进食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36个月,无局部复发、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技术,临床疗效与开放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对复杂肾错构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6例复杂肾错构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和对照组43例(传统开放性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术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期肾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腔途径28例,经后腹腔途径18例,评估分析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4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65~140min,热缺血时间16~38min,平均(24±0.8)min;术后继发性出血2例、漏尿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淋巴管漏1例,平均随访24个月,2例术后1个月出现双肾总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46例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期肾癌安全、有效,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肾肿瘤患者开放性手术与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肾肿瘤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行开放性肿瘤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切除术,比较两组临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围术期表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31.6±24.9)min,出血量(171.7±18.4)ml,肾脏热缺血时间(33.2±6.9)min,住院时间(9.4±2.4)d,并发症发生率为9.4%,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肌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肿瘤患者采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切除术治疗效果优于开放性肿瘤切除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期肾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NSS)治疗T1期肾癌的手术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43~61岁,平均(54±1.8)岁;对侧肾脏正常39例,对侧肾脏存在疾患9例;肿瘤直径1.5~4.0cm,平均(2.3±0.6)cm;28例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20例行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术后每3个月行腹部CT、肾脏ECT、超声及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结果 4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65~140min,平均(110±15)min;热缺血时间16~40min,平均(25±4)min;出血量50~500ml,平均(150±22)ml;术后留置引流管3~7d,平均(5±0.6)d;术后住院8~12d,平均(10±0.8)d。术后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3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肾嫌色细胞癌3例。术后无尿漏、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随访10~25个月,平均(16.8±3.5)个月,5例术后1个月双肾总肾小球滤过率(GFR)出现轻度下降,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48例均无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的保留肾单位手术方法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3月-2014年9月共12例行保肾手术的肾错构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7例行后腹腔镜下肾错构瘤剜除术,5例行开放肾错构瘤剜除术。手术时间75-210min,平均(122.9±39.2)min;热缺血时间15-40min,平均(26.0±8.6)min;术中出血量30-650ml,平均(127.9±174.9)ml。术中输血1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后随访3-18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肾错构瘤剜除术手术效果确切,能最大限度保护肾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行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手术的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2005年9月至2009年5月采用腹腔镜经后腹腔对35例肾脏肿瘤患者行保留肾单位的肾脏部分切除术.结果 35例手术均取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5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5min;平均出血量24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9d;术后无需要再次手术的并发症.随访1~30个月无局部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脏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对小于4cm的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对比经腹腹腔镜、后腹腔镜和开放手术3种保留肾单位手术方式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效果。方 法 回顾分析2008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泌尿外科诊治的局限性肾癌患者99例,根据术式分为经腹腹腔镜保留 肾单位肿瘤切除组35例(A组)、后腹腔镜手术组30例(B组)和开放手术组32例(C组)。对比3组患者手术时间、肾 脏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复发、转移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并进行统计学 分析。结果 经腹组和腹膜后组各1例,因肿瘤周围广泛粘连中转开放手术,给予除外本研究,最终纳入97例。3组手 术中,经腹腹腔镜组和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均高于开放手术组(P>0.05)。3组术中 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腹腹腔镜组和后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三组肾功能指标GFR.BUN及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R. E. N. A. L评分与平均 手术时间、失血量、肾缺血时间直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后肌爵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 不同 保留肾单位术式在治疗选择性临床T2期肾癌安全,可以取得较好的肿瘤控制效果并能保护肾功能,R. E. N. A. L评分 是评估T2期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可行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56例采用NSS治疗的R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肿瘤剜除术35例,肾部分切除21例,4例患者术前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结果 术中切除肿瘤平均直径(5.6±2.7)cm,术中平均失血量(140±75)ml,术后无大出血、尿瘘.51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6月(6~120月),术后肾功能相对稳定,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治疗RAML的较好方法,有效地控制出血和保护肾脏功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用于T1a期肾细胞癌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T1a期肾细胞癌施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和30例T1a期肾细胞癌并施行开放性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胃肠活动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以及1年随访情况。结果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后腹腔镜组明显短于开放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引流管放置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后腹腔镜组患者明显少于开放组(P〈0.05)。住院费用后腹腔镜组明显高于开放组(P〈0.05),术中需要输血患者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用于T1a期肾细胞癌可最大限度的保留功能性肾单位,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治疗肾细胞癌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肾细胞癌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肾脏平均缺血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复发、生存情况,并比较手术前后尿肌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肾脏平均缺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观察组尿肌酐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出院后随访12个月,两组均无复发病例,且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治疗肾细胞癌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肾脏平均缺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且对肾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T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龄53岁.肿瘤直径2.7~5.1 cm,平均3.6 cm.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结果:39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25.8±34.6)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3.8±3.9)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46.9±41.5) ml.术后病理为32例肾透明细胞癌,5例颗粒细胞癌,2例嗜酸性细胞瘤,切缘均阴性.34例患者获随访,随访2~32个月,平均11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安全可靠,短期随访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比较开放性保留肾单位肾切除术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6/2013-10月因肾细胞癌于作者医院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6例行开放性保留肾单位肾切除术(open partial nephrectomy,OPN)治疗,45例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治疗。对两组病例肿瘤大小、手术时间、肾脏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肌酐及术后复发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OPN组与LPN组的基本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LPN动脉阻断时间较OPN组长(P=0.01),但术时、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少于后者(P〈0.05)。两组术后肌酐较术前均有升高。随访124例病人,平均随访26个月(1~76个月),OPN组有1例术后第4年死于肾癌腹腔转移,1例术后5年死于前列腺癌,1例术后15月中下腹及肾门转移;LPN组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LPN较OPN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能达到OPN的治疗效果。在熟练掌握腹腔镜下操作及缝合等手术技巧的前提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一种更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朱健  姜海林 《当代医学》2022,(16):131-133
目的 探究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在T1b期肾肿瘤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本院的68例T1b期肾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统计入组后患者病理检查结果、围术期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前、术后3个月肾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8例T1b期肾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出血量51~798 ml,平均(140.96±20.87)ml;手术时间98~221 min,平均(122.05±18.42)min;热缺血时间24~43 min,平均(30.21±3.45)min;术后住院时间5~15 d,平均(8.21±1.48)d;术后引流量79~551 ml,平均(180.65±76.27)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2~7.8 d,平均(4.42±1.24)d。68例手术标本病理检查显示,肾嫌色细胞癌5例,肾透明细胞癌5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乳头状肾细胞癌4例。术前、术后3个月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治疗肾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治疗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肾癌患者49例,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LNSS)治疗29例,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LRN)20例。结果:LNSS组和LRN组的平均热缺血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3d的引流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T1期肾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1例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组),23例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OPN组),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肾热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RLPN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优于OPN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肾热缺血时间RLPN组显著长于OPN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继发性出血、尿漏等并发症.全部患者随访3~24个月肾功能正常,均未发现肿瘤转移和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临床疗效显著,在有效控制肿瘤基础上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肾单位等优点,是可选择的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熊步高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0):1778-1779
目的观察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治疗肾细胞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7例肾细胞癌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接受开放性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39例)接受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6%)与对照组(7.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治疗肾细胞癌患者,能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探讨此术式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实施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4例(2例男性,2例女性)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125~150 min,平均140.0 min;术中失血量30~100 mL,平均85.0 mL,无术中输血;热缺血时间12~30 min,平均21.0 min;无术中并发症。术后住院7~11 d,平均8.5 d。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肾透明细胞癌,Furhman分级均为Ⅱ级,肿瘤最大径2.5~4.3 cm,平均3.1 cm,肿瘤切缘均为阴性。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在肾肿瘤的完整切除及肾脏创面的缝合上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治疗肾肿瘤的方法。方法: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脏肿瘤患者12例,其中肾细胞癌6例,肾错构瘤6例。肿瘤直径2.0~3.7 cm,平均2.7 cm。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60~210 min,平均115 min。术中出血25~150 mL,平均106 mL。肾蒂血流阻断时间18~43 min,平均28 min。术后住院4~7 d,平均5.7 d。6例肾细胞癌术后切缘均为阴性。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3个月,复查B超及CT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静脉尿路造影(IVU)提示患侧残肾显影良好。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肿瘤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替代开放手术治疗小的肾肿瘤的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