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业亮 《医学综述》2005,11(3):195-197
肝细胞生长因子 (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于 2 0世纪80年代从完全分化的肝细胞中被识别、提纯和克隆。最初它被认为是肝脏特异的致有丝分裂原 ,可促进肝细胞的生长及肝组织的再生。目前 ,已知HGF是一种间质来源的多效性生长因子 ,它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参与机体多种器官组织细胞的生长、再生和重塑过程 ,其受体是原癌基因C met(C met protoncogene)的产物。近年来 ,HGF在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皆已取得了很大进展。现仅就其特性 ,尤其在脑缺血损伤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HGF及其生物学特性1982年在部分肝切除的大鼠血浆中提取…  相似文献   

2.
脑缺血后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尼龙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缺血后3h、6h、24h、7d、14d时,HGF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大鼠缺血后3h,缺血侧脑组织开始出现HGF表达,7d时明显增多,14d时密集表达.各时间点HGF的表达主要集中在梗死灶周围.结论 脑缺血后可上调HGF在大脑的表达,HGF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发展及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3.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脑缺血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发现的最强有力的血管形成因子.研究证实,脑缺血、缺氧可诱导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应用外源性VEGF可促进脑缺血半暗带新生血管的形成,并减少脑梗死体积.以往观点认为,VEGF改善脑缺血是通过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新生血管形成实现的.但最新研究证实,在脑缺血发生时,VEGF对神经系统具有多重保护作用,涉及血管形成、促进神经发生、直接的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及抗凋亡等多种机制.在分子水平明确VEGF的这些作用机制将有助于对神经修复和神经保护的理解,并为治疗脑缺血开发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局灶性脑缺血中不同时相的表达,以探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自体血栓性MCAO模型,在不同时点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情况。同时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血管形成情况。结果 VEGF在局灶性脑缺血后6h表达增强。24h达高峰,在1周、2周恢复到对照水平。VEGF主要在缺血半暗带神经元、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在缺血后48h半暗带周边出现血管增生,1周后达高峰。结论 在局灶性脑缺血早期VEGF在神经细胞、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均有表达,可促进缺血半暗带的血管增生,对改善缺血半暗带血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人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SVZ)及海马齿状回颗粒层(SGZ)区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规律,并探讨其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1)选取因脑梗死而死亡的尸检脑标本22例,并按缺血时间(发病至死亡的时间)分为5组,选取因其他疾病死亡(无脑缺血)的尸检脑标本5例为对照组.(2)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梗死侧侧脑室SVZ区和SGZ区nestin、bFGF、EGF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和变化规律.结果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梗死侧SVZ区nestin阳性细胞在24~70 h组开始增加[(144±6)个/高倍视野],SGZ区在4.5~10 h组开始增加[(11±5)个/高倍视野],120-144 h组达到高峰,SVZ区[(38±7)个/高倍视野],SGZ区[(54±17)个/高倍视野].216~336 h组逐渐减弱,与对照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梗死侧bFGF阳性细胞在4.5-10 h组开始增加,SVZ区[(8.1±2.9)个/高倍视野],SGZ区[(19.0±8.2)个/高倍视野],24~70 h组达到高峰SVZ区[(15.6±3.5)个/高倍视野],SGZ区[(32.0±5.7)个/高倍视野],72~96 h组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3)梗死侧EGF阳性细胞在4.5~10 h组开始增加,SVZ区[(4.3±1.6)/高倍视野],SGZ区[(7.0±3.7)个/高倍视野],120~144 h组达到高峰SVZ区[(27.0±1.4)个/高倍视野],SGZ区[(51.5±4.9)个/高倍视野],216~336 h组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脑缺血后bFGF、EGF表达上调,这可能是脑组织神经元损伤后的一种内源性修复反应.(2)bFGF、EGF可以激活来自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区域的神经元前体细胞潜在的再生能力,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梗死灶的影响。方法:56只大鼠通过大脑中动脉持续性栓塞制成脑缺血模型,于缺血2h后一次性静脉给予bFGF或生理盐水200μ1,分别在3、6、12h,1、3、7、14d后处死动物进行观察和分析梗死灶的变化。结果:给药组在3h~3d各时间段梗死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面积百分比缩小值为16.73%~23.53%。结论:外源性bFGF能缩小梗死灶。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检测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模型再灌注不同时间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在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将5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SS+SS,5只)、假手术+再缺血组(SS+MCAO,25只)、缺血预处理+再缺血组(IP+MCAO,25只),后两组再随机分成5个亚组。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MCAO)建立局灶性缺血预处理模型(缺血预处理10min),分别在缺血预处理后1、3、7、14、21d进行再次缺血2h再灌注22h,然后取脑检查。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并测定脑梗死体积,观察神经行为缺损,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结果IP+MCAO组1、3、7d亚组与SS+MCAO组相应亚组比较,神经行为缺损评分明显降低,梗死体积明显减小,VEGF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t=2.357~11.479,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诱导了脑缺血耐受,预缺血诱导的VEGF表达增加在脑缺血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中药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动物均采用电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缺血后缺血区大脑皮质IGF-1的表达及针刺对其影响.结果:假手术组大鼠缺血区大脑皮质仅见少量的IGF-1阳性细胞;模型组大鼠缺血区大脑皮质IGF-1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比假手术组增多(P<0.01),针刺组的IGF-1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加,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针刺、中药可以通过提高IGF-1在缺血区大脑皮质的表达,保护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脑缺血损伤的血管和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赛英  黎杏群  顾卫  谭锋 《医学综述》2006,12(7):401-40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目前所知唯一作用于血管内皮的生长因子,在血管发生中处枢纽地位。它选择性地作用于内皮细胞、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它参与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VEGF血管和神经保护作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方法 SD大鼠40只分为对照组、2 h组、1 d组、3 d组、7 d组,每组8只。2 h组、1 d组、3 d组、7 d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对照组仅做右侧颈外动脉和颈总动脉结扎,不做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栓塞。各组动物分别在0 h(对照组)、2 h、1 d、3 d、7 d处死,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IGF-1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表达最弱,随缺血时间延长,梗死中心和半影区IGF-1的表达逐渐增强,再灌注后3 d达到高峰(14.83±0.48),7 d阳性细胞数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缺血再灌注可促进内源性IGF-1表达,但维持时间不长。  相似文献   

13.
-1.890,P>0.05).模型组皮质和海马Nogo-A表达高于对照组(t=-13.463,-13.133,P<0.05).结论:慢性脑缺血后抑制神经再生的因子Nogo-A表达增强,这可能是成年哺乳动物损伤后神经再生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1)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蛋白和bFG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IGF-1治疗组,制备脑缺血模型,分别于脑缺血后12h、24 h、3d、7d采用改良mNSS评分量表评价大鼠的运动、感觉、平衡功能及反射等神经功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皮层bFGF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皮层bFGF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在12h、24 h、3d、7d各时间点,IGF-1治疗组的mNSS评分值[(8.67±1.21)分,(7.50±1.52)分,(4.33±1.03)分,(3.67±1.37)分]均低于脑缺血组[(11.0±1.26)分,(9.83±1.33)分,(7.83±1.17)分,(7.17±1.72)分](P<0.05).IGF-1治疗组各时间点bFGF蛋白表达均较脑缺血组升高(P<0.05),尤其是脑缺血后12h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1治疗组各时间点bFGF mRNA表达均较脑缺血组高(P<0.05),脑缺血后24 h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GF-1可促进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可能与调控bFGF蛋白和bFGF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转化生长因子 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β ,TGF β)是一组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功能 ,并在组织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超家族。近年来发现其中的一些成员参与脑缺血损伤及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在脑缺血中主要发挥神经保护作用。TGF β家族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提示其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必将为脑血管病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脑缺血后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表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一组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功能,并在组织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超家族。近年来发现其中的一些成员参与脑缺血损伤及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在脑缺血中主要发挥神经保护作用。TGF-β家族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提示其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为脑血管病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露文 《广西医学》2002,24(7):1007-1010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 ,骨质疏松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出问题。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骨重建过程有关。骨重建过程包括骨吸收和骨形成两部分 ,受多种因素调控。骨局部因子对骨重建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s)是重要的骨调节因子之一 ,对维持骨量起重要作用。本文将概括IGFs的结构和功能及生理性骨重建的关系 ,以探讨IGFs在骨质疏松病人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1 IGFs概述IGFs系统包括IGF Ⅰ、IGF Ⅱ和 6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IGFBPs)、IGFBPs蛋白酶及两个IGF受体等。IGF Ⅰ…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TIA患者64例和28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判断TIA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颈动脉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组,测定3组患者的血清HGF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各狭窄组患者血清HGF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度狭窄组患者的血清HGF水平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患者的血清HGF水平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 .结论 血清HGF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又称(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调理素因子(vascutotropin)或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factor),是内皮细胞产生的特异性促有丝分裂原,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生、迁移,增加血管通透性及加速新血管形成的作用~([1])。脑缺血后,VEGF不仅在慢性期能够促进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