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大胜 《现代医药卫生》2009,(14):2099-2101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转复与维持窦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8例房颤病程3天~5年患者首先接受华法令抗凝治疗3周,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接受胺碘酮治疗,第一周为0.2g,每日3次口服,第二周0.2g,每日2次口服,如房颤未转复,则行电复律治疗;B组(48例):接受普罗帕酮150mg.每8h1次,连续应用4d,如房颤未转复,则行电复律。A组复律成功者继续服用胺碘酮0.2g,每天1次维持。B组复律成功者继续接受普罗帕酮150mg,每8小时1次维持。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12%(6/50),普罗帕酮组10%(5/48),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复律后维持窦律的疗效:随访1个月,6个月,1年,2年,胺碘酮组的维持率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两组药物复律成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考虑与选择房颤病程多数在1年以上有关,但是复律后维持窦德方面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2.
胺碘酮对房颤病人电复律及维持窦律的作用159医院(河南驻马店463000)吴敏广州南方医院心内科陈厚柏体外直流电同步转复房颤疗效迅速,成功率高,且较安全,为房颤复律的首选方法〔1〕。胺碘酮(Am)对房颤病人电复律的影响及转复后维持窦律的远期疗效尚有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6例快速房颤患者首先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后,以1mg/min静脉维持6h、改为0.5mg/min静脉泵入24-48h,同时日服普罗帕酮150mg 3次/日,并在用药当天口服胺碘酮600mg/日,三天后改为200mg/日维持。结果24h内房颤转复15例,转复率32.6%,48h房颤转复35例,转复率76.8%,72h转复38例,转复率82.6%,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后心室率明显下降,随时间延长呈减慢趋势,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房颤明显减慢心室率转复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房颤患者复律及复律后窦律的维持作用。方法将78例住院房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缬沙坦+胺碘酮)及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终点是心房颤动复发。观察两组复律后3,6,12个月内的窦律维持率。结果复律后3,6,12个月内的窦律维持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副作用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房颤患者复律后窦律维持作用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评价胺碘酮对顽固房颤或居扑患者维持正常窦性心律的效果及安全性。亚方法对1979年7月至1992年9月期间两个医疗中心接受胺碘酮治疗的全部患者作了回顾性研究。选用标准为:①用≥1种1类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后,未能维持正常窦律的有症状的慢性或阵发性房颤或房扑2②按设计方案使用胺碘酮。排除标准为:①用胺碘酮30天后未能成功转复为窦律或电复律失败者;②肢碘附治疗之前有甲亢者;③曾用胶碘酮治疗者;④可逆原因的心律失常;⑤因其它内科疾病预期寿命/6个月者。由于胺碘酮半减期长,治疗30天后仍为房颤或房扑者采用电复律转为窦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老年持续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经抗凝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口服胺碘酮,第1 周200 mg/次,3 次/d,第2 周200 mg/次,2 次/d,第3 周起200 mg/次,1次/d,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缬沙坦口服80 mg/次,1次/d,两组随访至1年观察转复并维持窦律的情况.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转复率分别为71. 4%和68. 6%,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 05),但随访至12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转复率分别为57. 1%和28. 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 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长期口服有防止房颤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胺碘酮用于房颤复律及维持窦律的随访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胺碘酮用于房颤复律及转复后维持窦律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病程18mo内的32例房颤患者用胺碘酮片600g/d,用药的前3d加用400~600mg/d胺碘酮注射液ivgtt,复律后维持低剂量(200mg/d)的胺碘酮治疗且随访3a。结果:有30例患者复律成功。维持窦律的有效率;6mo为69.7%,12mo为93.3%。24mo为86.7%,36mo为73.3%、结论:胺碘酮是房颤转复及维持窦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5,(30):4224-422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早期复律的影响。方法:58例特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此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华法林钠片初始剂量2.5 mg,口服,每日1次,待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5左右3周后口服胺碘酮转复心律。观察组患者给予华法林(用法同对照组)+注射用低分子量肝素钠5 000 U,皮下注射,q12 h,连用3~5 d,在INR 2.5左右时停用,3周后开始转复心律,如患者心率较快,给予胺碘酮负荷剂量150 mg,以1 mg/min维持6 h,以0.5 mg/min维持24 h以上;如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则口服胺碘酮转复心律,胺碘酮应用4周未能复律或QTc>0.50 ms者,停服胺碘酮,改用控制心率药物加华法林治疗。两组患者心律转复后均继续服用华法林4周,维持INR在2.5左右。应用胺碘酮1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转复率、复发率、转复时间、胺碘酮总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转复率、复发率、转复时间、胺碘酮总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可提高房颤早期复律成功率,不增加出血及栓塞并发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5,(21):2916-2918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慢性心房颤动复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0例慢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均分为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原发病、控制症状、阿司匹林、极化液,监测心率、QT间期、P-R间期及QRS时间、血清钾、血清镁水平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普罗帕酮组患者给予盐酸普罗帕酮片450 mg,口服,每日3次,连用3个月,后剂量减为300 mg以维持窦性心律;胺碘酮组患者给予盐酸胺碘酮片200 mg,口服,每日2次,每个月用药7 d,连用3个月,后剂量减为200 mg或100 mg维持窦性心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物复律、电复律、电复律功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48个月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物复律、电复律、电复律功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慢性心房颤动复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相当,均可作为治疗慢性心房颤动复律的常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胺碘酮静脉(急性)和口服(慢性)两种不同给药途径治疗非瓣膜病快心室率房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56例非瓣膜病快心室率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82例,先用胺碘酮5μg/kg静脉注射15min(负荷量),接着以1~1.5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维持24~48h,同时口服胺碘酮200mg/d;B组74例,口服胺碘酮600mg/d。给药后持续心电及血压监测,每日记录心电图变化,观察2组间转复时间及24h、48h、1周、1月的转复率。结果两组的房颤转复率没有差别(P>0.05),但A组的房颤转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给药后1周、1月两组均未转律仍保持房颤的患者心室率明显降低(P<0.05)。A组有2例浅静脉炎。两组患者在用药后血压一直保持稳定。结论胺碘酮可有效地治疗非瓣膜病快心室率房颤,静脉用药可显著缩短房颤的转复时间,有效降低心室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静脉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科阵发性房颤38例,给予胺碘酮150 mg+5%GS 20 ml于15 min内缓慢静脉推注,观察20 min,房颤未转复,继续给予胺碘酮1 mg/min持续泵入,6 h后减为0.5 mg/min维持72 h。结果38例复律成功32例,1/2 h内转复者5例,1/2 h~24 h内转复者14例,24 h~48 h转复者9例,48 h~72 h转复者4例,总成功率84.2%。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脉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心律平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6例阵发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40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注后,继以0.1mg/min维持静点,依心室率情况调整胺碘酮剂量。心律平组36例,静脉给予心律平70mg,5~10分钟注射完毕,后以0.5~1mg/min维持静点,观察10~20分钟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87.5%(35/40),心律平组66.7%(24/36),两组转复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胺碘酮组转复后窦律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心律平组(P<0.05)。结论胺碘酮转复阵发房颤比心律平更加快速、有效、持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冠心病房颤复律及窦性心律维持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冠心病房颤84例,除外胺碘酮的禁忌症,用药前原用的抗心律失常药至少停服5个半衰期,给予胺碘酮负荷量600mg/d,1~2周后用维持量100~300mg/d,若转复为窦性心律随访12~36个月.结果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房颤显效50例(59.5%),有效12例(14.3%),总有效率73.8%.未见明显副作用及毒性作用.结论胺碘酮对冠心病房颤复律及窦性心律维持有较好的疗效,副作用小,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沙坦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其对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持续时间超过1 wk)中71例经药物或电复律转复成功的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Ⅰ组)39例,给予氯沙坦100 mg,po,qd;对照组(Ⅱ组)32例给予胺碘酮200 mg,po,tid,1 wk后改为200 mg,po,bid,在wk 3开始以200 mg,po,qd维持治疗。2组均连续服用6 mo。于治疗后1、2 wk及1、2、4、6 mo分别行ECG或DCG以检测是否房颤复发;复律次日及6 mo后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房形态功能变化。结果随访6 mo,房颤复发率Ⅰ组23.1%,Ⅱ组4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房颤转复6 mo后患者左心房内径缩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用于持续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较胺碘酮有效;长期服用氯沙坦可逆转左心房扩大,降低左心房压力,有利于降低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缬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缬沙坦合用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患者复律后窦律维持的作用。方法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成功复律80例,随机分成Ⅰ组(缬沙坦+胺碘酮)40例和Ⅱ组(非洛地平+胺碘酮)40例,治疗随访时间1年,随访终点是心房颤动复发。观察两组复律后6、12个月内窦律维持率,同时观察两组血压控制水平。结果房颤复律后6个月窦律维持观察,Ⅰ组高于Ⅱ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12个月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与胺碘酮合用对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复律后窦律维持作用优于非洛地平与胺碘酮合用,其作用独立于降压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评价胺碘酮对常规治疗失败的房颤的价值。 38例症状性房颤,至少用过两种抗心律失常药无效,电复律后又复发。于30分钟内静滴胺碘酮5 mg/kg;继以口服每日600~800 mg,7~10日后改为每日200~400 mg。平均治疗16(3~35)个月。每1~3个月进行Holter心电图监测1次。胺碘酮治疗后,25例持久性房颤的19例(76%)恢复窦性心律,其中8例(32%)单用胺碘酮3日至3个月后转复,11例(44%)胺碘酮配合直流电转复成功;6例无效。长程治疗(16±9个月)的24例(维持量每日232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对于心房颤动(房颤)和心房扑动(房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房颤和房扑患者,电复律前均对给予其负荷量普罗帕酮进行治疗,未转复者则给予其电复律,转复后给予其维持使用普罗帕酮。结果 100例中共91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其余9例患者无法维持窦性心律,早期治疗有效率为91.0%。结论普罗帕酮联合电复律对于房颤和房扑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方法 ,且安全可靠,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以胺碘酮及与奎尼丁合用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2组各12例。第1组房颤时间平均16±14月,单用胺碘酮0.6~0.8/d,6例转为窦律,复律时间平均20±24d。第2组房颤时间平均24±15月,先服胺碘酮0.6~0.8/d,待房颤转为房扑后加奎尼丁0.6~1.0/d,10例转复为窦律,复律时间平均15±11天。其中心功能差、心脏增大者,联合用药的成功率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伊贝沙坦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复律)后的维持作用。方法持续性房颤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两组经正规抗凝治疗3周后均给予胺碘酮200mg,q8h,用1周后继以200mg,q12h,1周后改为200mg·d1,治疗组同时给予伊贝沙坦150mg·d1。分别观察两组中成功复律者中的复发率。结果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律19例中有2例复发,17例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复律17例中有8例复发,9例维持窦性心律。治疗组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伊贝沙坦能降低房颤复发率,有效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临床比较。方法我院入选的7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胺碘酮组(37例):将胺碘酮150mg加入葡萄糖20mL,15min左右缓慢静脉推注,继之胺碘酮300mg加入葡萄糖500mL,以0.5~1mg/min静滴维持。复律成功后,口服胺碘酮维持。普罗帕酮组(37例):70mg普罗帕酮静脉注射,于15min左右完成。推注完毕尚未转复者,继之140mg以0.5~1mg/min静滴。复律成功后,口服胺碘酮维持。所有患者均予持续24h心电监护,记录房颤转复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转复率。结果胺碘酮组37例转复成功27例(72.97%);普罗帕酮组37例转复成功19例(51.35%);转复成功率胺碘酮组高于普罗帕酮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比普罗帕酮效果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