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Snai2 mRNA在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新鲜胃癌组织30例, TRIzol法抽提总RNA,逆转录后Real-time荧光定量PCR检测Snai2 mRNA的表达;制备mRNA探针,在包含有100例胃癌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的芯片上进行Snai2 mRNA原位杂交,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eal-time PCR显示在不同分化的胃癌组织中表达量不同,随分化程度降低,Snai2 mRNA表达量增加(P<0.05);组织芯片原位杂交结果表明Snai2 mRNA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54.2%)高于正常胃组织(27.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分化的胃癌组织中Snai2 mRNA的表达也随分化程度的降低,Snai2 mRNA的阳性率逐渐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nai2可作为一个在分子水平上确定胃癌恶性程度和疾病进展及预后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Occludin mRNA、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occludin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Occludin在癌旁正常胃黏膜上皮中阳性表达率高于胃腺癌组织(96.9%vs85.4%,84.6%,89.2%,78.5%)(P0.05);Occludin的表达水平与胃腺癌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检测结果显示,Occludin mRNA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Occlud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7-H4的方法并初步应用于人胃癌组织。方法将B7-H4和内参GAPDH的PCR扩增产物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克隆入载体pMD19-T,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并纯化、定量及梯度稀释,分别建立B7-H4和GAPDH的标准曲线,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8例人胃癌组织中的B7-H4相对于GAPDH的表达情况。结果 B7-H4的最低检测拷贝数为5.27拷贝,线性范围5.27×101~5.27×107拷贝,标准曲线方程y=–3.1395x+41.805,直线回归相关系数r=0.994904,批间变异系数范围2.39%~3.59%,扩增效率108.2%;GAPDH的最低检测拷贝数为38.6拷贝,线性范围3.86×102~3.86×107拷贝,标准曲线方程y=–3.2436x+41.083,直线回归相关系数r=0.998913,批间变异系数范围2.26%~3.86%,扩增效率103.4%。8例人胃癌组织的B7-H4相对于GAPDHmRNA表达水平在0.044~0.888之间。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B7-H4的方法具备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系统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线性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卵巢肿瘤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 (TRT)的表达及其与凋亡基因 p5 3蛋白和bcl 2基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78例卵巢肿瘤组织中TRT及p5 3、bcl 2的表达 ,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RT在不同卵巢肿瘤组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在卵巢上皮组织肿瘤中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组的阳性表达分别为 6 7%、5 7 2 %和 85 % ,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中良性与恶性的阳性表达为 10 %和 81 8% ,TRT的表达随着肿瘤恶性度增高呈现阳性率和阳性强度递增现象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卵巢恶性上皮组织肿瘤中 p5 3蛋白和bcl 2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0 %和80 % ,相关分析显示TRT与 p5 3和bcl 2的表达密切相关 (P <0 0 1)。结论 TRT的高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有密切关系 ,卵巢肿瘤组织中TRT与p5 3、bcl 2的表达呈正相关 ,TRT可作为卵巢肿瘤恶性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端粒酶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胃癌手术患者取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粘膜组织 ,用PCR -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胃癌组织端粒酶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粘膜组织 (P<0 0 1)。结论 :活化的端粒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促进作用 ,同时端粒酶的检测对胃癌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端粒酶活性高低与肿瘤恶性程度关系。方法 用TRAP-ELISA和我们改进的TRAP银染,对肿瘤组织酶活笥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 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胶质瘤星形Ⅱ级40%,Ⅲ和Ⅳ级100%,肠癌84.62%,食管癌90%。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是诊断恶性肿瘤、判断愈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端粒酶活性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探讨端粒酶活性作为卵巢肿瘤诊断肿瘤标记物的意义。方法取冰冻肿瘤组织,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ic Repeat Amplication Protocol),结合银染,共测定了27例卵巢癌、5例良性卵巢肿瘤、22例卵巢癌癌旁组织以及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并分析其与组织分级、FIGO分期、病理类型以及有无转移的关系。PCR产物以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以出现特征性的6-bp间隔的特征性阶梯状条带为阳性。出现〉100bp的条带为强阳性,出现〈99bp的条带为中低阳性。结果本实验共对66份标本进行了检测,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仅有2例表达端粒酶活性;5例卵巢良性肿瘤中,1例表达端粒酶弱阳性。27例卵巢恶性肿瘤标本中,有23例表达端粒酶活性(其中强阳性16例);在检测的22例卵巢上皮癌的癌旁组织中,有12例表达端粒酶弱阳性。卵巢恶性肿瘤的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P=0.0090)和正常卵巢(P=0.0000)。Ⅰ-Ⅱ期患者端粒酶活性阳性率71%,Ⅲ-Ⅳ期患者端粒酶活性阳性率90%(P=0.269)。而强阳性率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P=0.009)。在肿瘤类型和组织学分级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有较高的表达率;早期和晚期卵巢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没有明显差异,但晚期卵巢肿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程度较高;端粒酶活性有可能作为早期诊断卵巢肿瘤的标记物之一,并可以作为卵巢肿瘤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 (HCC)中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的表达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P5 3基因的关系 ,探讨其在HCC发生、发展及预后复发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 4 2例HCC组织中hTERT、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 3蛋白的表达 ,并对hTERT与HC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PCNA、P5 3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HCC中hTERT、PCNA和P5 3蛋白的阳性率 ,分别为 71.4 % (30 / 4 2 )、76 .2 % (32 / 4 2 )、73.8% (31/ 4 2 ) ;而hTERT在正常肝脏组织中不表达。hTERT在Ⅰ、Ⅱ和Ⅲ级HCC组织中的表达率 ,分别为 4 0 .0 % (4 / 10 )、70 .0 % (14 / 2 0 )及 10 0 % (12 / 12 )。HTERT的表达率与疾病复发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hTERT表达的异常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hTERT与PCNA和P5 3无明显的相关性。检测hTERT的表达可作为预测肝癌预后复发的潜在指标 ,并提示HCC为由多基因参与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 方法采用 PCR技术为基础的 TRAP法检测了 39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 结果 39例食管癌组织中 34例端粒酶活性阳性,阳性率为87.2%,癌旁组织中3例阳性,阳性率为7.7%,9例食管良性组织中1例阳性,阳性率为11.1%.食管癌与相应癌旁组织和良性食管组织端粒酶阳性检测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 25例食管癌端粒酶阳性检测率为96.0%,显著高于未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71.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端粒酶激活与食管癌发生发展有关,对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对食管癌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的端粒及端粒酶表达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观察端粒(TRF)及端粒酶在胃癌形成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NA琼脂糖凝胶杂交技术及端粒重复扩增PCR方法检测17例早期胃癌、89例进展期胃癌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中的平均TRF长度及端粒酶活性。结果早期、进展期胃癌的TRF长度及端粒酶活性表达均显著短于或高于邻近胃组织(P<0.05~0.01),且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主要表现在TRF缩短或延长的胃癌组织中,而TRF缩短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一致。结论端粒及端粒酶的异常状态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酶活性及端粒缩短可以作为胃癌的诊断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CD109是最近克隆到的一种细胞表面抗原,为糖基化磷脂酰肌醇联结的糖蛋白,属于含硫酯的啦巨球蛋白家族成员,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CD109基因在人正常组织及癌组织中的分布。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ER方法分析了CD109在人正常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蛋白的mRNA丰度在睾丸组织中最高,而在其他组织中较低,在癌组织标本中检测到CD109表达水平上调。结论以上结果提示表达在细胞表面的CD109蛋白可能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潜在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端粒酶和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pRb)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端粒酶和pRb的表达,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表达结果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中端粒酶和pR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和56.3%,且与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P〈0.05),端粒酶表达还与组织病理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结论: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端粒酶和pRb的表达有助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评估,结直肠癌组织中端粒酶与pRb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两者可能从不同方面共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MMP-3 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6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MMP-3 mRNA表达,分析MMP-3 mRNA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MMP-3 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癌组织MMP-3 mR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血管侵犯、肝转移及肿瘤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无关(P〉0.05)。结论MMP-3高表达同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联。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中端粒酶R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端粒酶RNA(hTR)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的意义以及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26例大肠癌、18例大肠腺癌、18例大肠息肉及5例炎症病变中端粒酶hTR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Ki-67抗原的表达,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结果:26例大肠癌tTR以强阳性表达为主(21/26,80.8%);18例大肠腺癌hTR大部分呈弱阳性表达(12/18,66.7%),少数呈强阳性(5/18,27.8%);息肉、炎症hTR为弱表达。端粒酶hTR表达在大肠良、恶性病变中存在差异(P<0.01),并且随肿瘤分化程度的下降、浸润深度的增加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hTR表达增强(P<0.05)。此外,在细胞增殖活跃区域,显示出高水平hTR的表达。结论:在大肠肿瘤发生早期就有端粒酶hTR表达的上调,而且hTR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和转移等呈正相关。hTR表达也与细胞增殖活性相关。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端粒酶hTR的表达,有助于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生物学行为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PCR技术为基础的TRAP法检测了39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39例食管癌组织中34例端粒酶活性阳性,阳性率为87.2%,癌旁组织中3例阳性,阳性率为7.7%,9例食管良性组织中1例阳性,阳性率为11.1%.食管癌与相应癌旁组织和良性食管组织端粒酶阳性检测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25例食管癌端粒酶阳性检测率为96.0%,显著高于未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71.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激活与食管癌发生发展有关,对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对食管癌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端粒酶催化亚基hTRT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作为胃癌早诊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108例原发性胃癌、100例良性胃溃疡和12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hTRT mRNA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hTRT mRNA表达水平(13.48±0.83 copies/ml)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iR-34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43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miR-34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miR-34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4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浸润深度、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miR-34a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检测miR-34a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新的肿瘤标记物或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人粪便内乳酸杆菌进行定量检测,建立乳酸杆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方法依据人肠道乳酸杆菌16S rDNA序列设计属特异性引物,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乳酸杆菌的16S rDNA,对粪便中的乳酸杆菌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并与用传统方法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荧光定量PCR检测乳酸杆菌和传统方法检测乳酸杆菌获得的结果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比传统方法省时、省力,且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对于病毒的监测和疾病的诊断,定性检测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于1996年由美国Aplied Biosystems公司推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