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治疗偏头痛持续状态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偏头痛持续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地塞米松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丙戊酸钠口服,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头痛缓解有效率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丙戊酸钠辅助治疗偏头痛持续状态疗效显著,但可出现心动过缓、消化道不适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需加强合理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治疗脑外伤术后癫疒间复发后,添加奥卡西平或拉莫三嗪联合治疗外伤性癫疒间效果。方法以治疗前3个月癫疒间发作频度为对照,对治疗12个月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进行自身对比观察。结果应用奥卡西平或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12个月后,患者发作频率均较用药前明显减少;发作频率减少≥50%的患者分别为89.2%和89.7%,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或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两组间差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联合丙戊酸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9.3%,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1%,差异显著(P<0.05)。结论奥卡西平或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外伤性癫疒间复发疗效确切,副作用拉莫三嗪组明显低于奥卡西平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早期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0-01—2012-06收治的早期癫痫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分别采取卡马西平单药治疗,丙戊酸钠单药治疗以及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后随访半年,比较3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卡马西平组总有效率66.67%,丙戊酸钠组60.67%,联合用药组93.33%,联合用药组较其他2组整体有效率均明显增高(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药卡马西平或者丙戊酸钠用药治疗相比,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具有很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治疗无明显差别,可作为癫痫临床治疗的常规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丙戊酸钠对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08-2016-05收治的10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研究组给予咪达唑仑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0%和7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发应发生率分别为16.00%和14.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与丙戊酸钠联合使用治疗癫痫持续状态具有明显的疗效,同时安全性较高,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全面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对CKM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全面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独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各45例,单独用药组仅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联合用药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控制时间、苏醒时间及发作前、发作6h后的CKMB水平。结果单独用药组总有效率为55.56%,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联合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相比起效时间、控制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2组发作2h内与发作前血清CKMB均明显升高(P0.05)。发作后6h与发作2h内相比明显降低,且联合用药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结论癫痫患者发生癫痫期间可伴有CKMB水平升高,可加强对CKMB检查,采用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对心肌损伤较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奥氮平,每组各50例。奥氮平组患者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齐拉西酮组患者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齐拉西酮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躁狂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齐拉西酮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奥氮平组的7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躁狂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齐拉西酮组的躁狂评分显著低于奥氮平组(P0.05);齐拉西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奥氮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为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齐拉西酮与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既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躁狂症状,又可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现有相当部分偏头痛病人不满意现有的治疗药物,5%~10%的病人渴望预防性治疗。丙戊酸钠对偏头痛似有预防作用。我们在无先兆偏头痛病人的三盲、剂量对照的交叉性研究中比较了丙戊酸钠和安慰剂的预防作用。 入组病人43例,男7例,女36例,年龄18~72岁,皆依据国际头痛协会分类的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入组前停用4周药物。随意分配22名病人为丙戊酸钠—安慰剂组(A组),21名病人为安慰剂—丙戊酸钠组(B组)。A组每天用2片500mg丙戊酸钠和1片安慰剂,B组每天用3片安慰剂。一周后,将A组中丙戊酸钠血浆浓度在300μmol/l(50mg/l)以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碳酸锂合并丙戊酸钠与单用碳酸锂对预防双相障碍复发的疗效。方法对82例临床康复的双相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碳酸锂合并丙戊酸钠组及单用碳酸锂组,合并用药组44例,单用碳酸锂组38例,随访观察2年。结果合并用药组有效率为88.6%,单用碳酸锂组有效率为68.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碳酸锂合并丙戊酸钠对双相障碍有较好的预防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单纯地西泮和地西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癎)持续状态(SE)的疗效.方法 选择成人SE患者35例,分成地西泮组(给予地西泮静脉治疗)和地西泮联合丙戊酸钠组(地西泮联合丙戊酸钠静脉治疗)两组,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西泮联合丙戊酸钠组72 h内复发率低于地西泮组(P<0.05).结论 地西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可降低SE患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合并碳酸锂治疗反复躁狂发作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各类双相躁狂发作患者105例,分为碳酸锂组、丙戊酸钠组和碳酸锂+丙戊酸钠组(以下简称合并治疗组),每组各35例.急性期治疗6周后随访5年以上.随访者不干预患者治疗.基线及疗效采用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定.随访内容包括复发次数、药物剂量、长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完成随访105例.急性期治疗后BRMS减分率:碳酸锂组(43±29)%;丙戊酸钠组(42±27)%;合并治疗组(58±25)%,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79,P=0.031).5年内躁狂复发次数:碳酸锂组(3.5±1.8)次,丙戊酸钠组(3.5±2.2)次,合并治疗组(2.0±1.5)次,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87,P=0.001);抑郁复发次数:碳酸锂组(2.1±2.4)次,丙戊酸钠组(2.1±2.6)次,合并治疗组(1.4±1.7)次,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13,P=0.273).合并治疗组与其他两组疗效的差异主要在快速循环型(F=4.120,P=0.033).合并治疗组的碳酸锂及丙戊酸钠剂量均分别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P<0.001).三组总体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戊酸钠合并碳酸锂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维持治疗能减少躁狂的复发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治疗中老年脑卒中后继发癫癎的临床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癎中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丙戊酸钠口服治疗6个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癫癎发作次数、血糖水平、脑水肿发生率及MMSE评分改变。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癫癎发作次数显著少于治疗前(1.56±0.73vs 4.28±1.37,P<0.05);治疗后脑水肿发生率显著减少(8.9%vs 35.7%,P<0.05);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MSE各项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丙戊酸钠可显著减少中老年脑卒中后癫癎发作次数,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癎)持续状态的疗效.方法 我院2008-03-2011-03收治难治性癫(癎)持续状态患者29例,应用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结果 26例于1 h 内完全控制,控制率89.65%,本组起效时间5~15 min,平均(6±7)min,发作控制时间25~52 min,平均(38.56±10.85) min.结论 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难治性癫(癎)持续状态具有起效快、应用安全,临床疗效确切等优点,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托吡酯预防小儿偏头痛发作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方法,给予小儿偏头痛患者口服托吡酯25~50mg/d,分早晚两次口服,从第1周12.5 mg/d开始,每周递增12.5mg,最大量至50 mg/d;丙戊酸钠则从200mg/d,分早晚两次口服,必要时增至400 mg/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频率、天数和疼痛程度,同时将托吡酯和丙戊酸钠的上述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平均每月发作频率均较前减少,托吡酯组和丙戊酸钠组分别从12.38次减至3.52次和14.33次减至6.48次,2组差别无显著性;平均每月头痛天数均较前减少,分别从12.43d减至3.38d和14.58d减至7.19d,2组差别无显著性。头痛程度均较前减轻,分别从7.52分减轻至2.00分和7.24分减轻至3.19分,2组无显著差别。托吡酯的不良反应为记忆力下降、食欲减退、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头痛加重。结论托吡酯和丙戊酸钠均能有效预防偏头痛发作,且二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外伤所致攻击行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就诊的脑外伤所致攻击行为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n=30)使用帕利哌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单独治疗组(n=30)使用帕利哌酮单独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MOAS评分、临床疗效、服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OA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O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MOAS评分更低(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0.0%(27/3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73.3%(22/30)(P0.05)。两组患者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6/30)和23.3%(7/3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帕利哌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外伤所致攻击行为较单药治疗更有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妥泰和丙戊酸钠对小儿偏头痛的预防治疗效果。方法将39例小儿偏头痛患儿分为妥泰组和丙戊酸钠组,疗程3个月,观察2组有效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妥泰和丙戊酸钠预防小儿偏头痛的有效率分别为85.0%和84.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戊酸钠组和妥泰组分别有胃肠道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不良反应。结论妥泰和丙戊酸钠预防小儿偏头痛的疗效近似;丙戊酸钠可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而妥泰有头晕、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根据患儿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丙戊酸钠联合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0例躁狂症患者随机分配至注射用丙戊酸钠联合碳酸锂组和单用碳酸锂组,疗程为4周.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7、14、28天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总体疗效相当,注射用丙戊酸钠组BRMS评分从第7天就开始显著下降,而碳酸锂组BRMS评分从第14天开始显著下降;治疗28d注射用丙戊酸钠组有效率85%,显效率55%,碳酸锂组分别为90%和35%.两组间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注射用丙戊酸钠联合锂盐治疗急性期躁狂发作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丙戊酸纳缓释片预防小儿偏头痛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ICHD-IT 诊断标准选取小儿偏头痛患者45例,开始给予丙戊酸纳缓释片( 杭州赛诺飞制药有限公司)500 mg,早晚各一次,连续服用6个月.服药开始前和服药6个月后分别由患者填写头痛自评问卷,观察头痛强度、头痛指数、头痛复发系数、疼痛缓解率等指标变化.结果 连续服丙戊酸纳缓释片6个月后,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强度、头痛指数和头痛复发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缓解率较服药前明显增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钠可作为偏头痛患者缓解期有效的预防用药,服用简便,效果肯定,可在基层医院神经科门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P300和MoCA量表观察症状性癫痫患者接受单药丙戊酸钠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对30例首诊的拟行丙戊酸钠单药治疗的症状性癫痫患者(实验组)和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MoCA量表测定,并对实验组单药口服丙戊酸钠3个月后、6个月后再次进行P300、MoCA量表复查。结果治疗前实验组MoCA评分为(26.00±1.17)分,对照组为(28.60±1.33)分,实验组MoCA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实验组P300潜伏期(424.03±45.98)ms,对照组P300潜伏期(319.83±12.70)ms,实验组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丙戊酸钠单药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MoCA评分(26.40±1.17)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300潜伏期为(397.87±42.87)m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丙戊酸钠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MoCA评分为(27.33±1.03)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实验组P300潜伏期为(367.50±33.80)m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症状性癫痫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口服丙戊酸钠可改善认知功能,且P300潜伏期较MoCA量表能更早反映癫痫患者短期认知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甘松对戊四氮致大鼠的疗效。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甘松治疗组、丙戊酸钠治疗组和甘松合并丙戊酸钠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制作建立癫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及脑电图、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甘松治疗组、丙戊酸钠治疗组、甘松合并丙戊酸钠组可明显减轻大鼠样发作程度,减少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改善大鼠皮层脑电图,降低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其中以甘松合并丙戊酸钠组最为明显。结论甘松对戊四氮致大鼠具有一定的抗癫及脑保护作用,与丙戊酸钠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监测癫痫儿童血浆丙戊酸钠浓度,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采用均相酶放大免疫法测定413例癫痫儿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413例癫痫儿童丙戊酸钠血浆药物浓度,低于有效浓度(50mg/L)组125例(30.3%),达到有效浓度(50~100mg/L)组268例(64.9%),高于有效浓度(100mg/L)组20例(4.8%),3岁年龄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2.16±22.35)mg/L较3~6岁年龄组(61.45±22.11)mg/L、6岁年龄组(63.40±23.83)mg/L血药浓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检测结果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同年龄组用药剂量应适当调整。检测丙戊酸血药浓度有助于个体化用药,指导增加疗效、控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