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γ-GTP 国内常用α-萘胺重氮盐显色法,由于反应时间长,基质空白受游离的α-萘胺影响,显色不稳.近年来,采用γ-谷氨酰对硝基苯胺测定法,但直接测定时释放出的对硝基苯胺含量低,色浅.吸光度低,  相似文献   

2.
血清γ-GT测定以γ-谷氨酰对硝基苯胺为底物时,释出的对硝基苯胺含量低、色浅、吸光度低,对结果影响较大。国内目前仍常用重氮显色法,为缩短该法的反应时间,较好的控制实验条件,本文将其基质重组和对影响因素作了初步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氨基肽酶是水解酶,可作用于多种氨基酸衍生物。如用亮氨酰-β-萘胺为底物的固定时间法或用亮氨酰对硝基苯胺为底物的连续监测法。本文分别以亮氨酰对硝基苯胺和丙氨酰对硝基苯胺为底物测血中氨基肽酶活性,建立了适合于临床应用的方法和正常值。  相似文献   

4.
γ-谷氨酰转移酶 ( GGT)在肾脏中含量最高 ,通常肾脏疾病中血液 GGT增高不明显 ,尿液 GGT排出增加 [1] ,作者对部分肾脏疾病患者 GGT进行检测 ,以了解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材料 :Beckman- Coulter CX7Delt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二、方法 :GGT测定采用连续监测法 ,即在GGT催化作用下 ,γ-谷氨酰对硝基苯胺上的谷氨酰基转移到双甘肽上 ,生成对硝基苯胺 (黄色 )和谷氨酰双甘肽 ,40 5nm连续监测对硝基苯胺生成速率(吸光度变化 ) ,吸光率增高与 GGT活性成正比。三、检测对象 :正常对照组 30例 ,均为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γ-谷氨酰对硝基苯胺为底物终浓度为5.0mmol/L。用Tris-甘氨酰甘氨酸(双甘肽)缓冲液(pH8.2),其中双甘肽作γ-谷氨酰基的受体,终浓度为100mmol/L,生成的对硝基苯胺为黄色,在410nm波长处  相似文献   

6.
尿液VMA测定常用高碘酸氧化法(简称间接法)和对硝基苯胺显色法(简称直接法)(详见湖南医学院二附院检验科编《临床生化检验》).我们对两法作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L-吡咯烷酮酰-4-硝基苯胺,用吡咯烷酮芳胺酶(PYRase)法快速检出链球菌等病原菌。[方法]采用L-谷氨酸与水加热生成焦谷氨酸,再与对硝基苯胺反应制得L-吡咯烷酮酰-4-硝基苯胺;将其制成酶底物纸片,对底物浓度、最适pH、反应温度及时间进行了探讨,确定了实验的最佳条件。[结果]本法底物最佳浓度为2mg/ml,最适pH7.2,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10min。以此条件用自制底物与进口品进行比较其效果完全一致。鉴定了标准菌株9株,临床分离菌株154株。正确率达100%。[结论]本法可代替常规检验方法提前2~3d报告结果,为链球菌等鉴定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2005年7月抢救了一起因装运对硝基苯胺过程中引起集体中毒6例患者.本组均为男性,年龄27~39岁,平均30岁.  相似文献   

9.
尿γ-GT 检测的临床价值,特别对肾病的诊断,已引起重视.我们观察了临床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尿中γ-GT 的变化,以了解药物对肾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仪器IL Monarch-2000生化自动分析仪.2.γ-GT 试剂盒中生公司速率法试剂盒,其成份:γ-谷氨酰对硝基苯胺4.0mmol/L,甘氨酰甘氨酸90.0mmol/L,Tris 缓冲液100.0mmol/L.3.尿肌酐测定碱性苦味酸终点法.  相似文献   

10.
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Slycylprolinedipeptidy laminopeptidase,GPDA),有色特异地水解肽链末端第2位为脯氨酸所形成的肽键(对其他肽键无作用)。用人工合成的X-脯氨酰对硝基苯胺作底物来检测此酶活性发现,以甘氨酰脯氨酸对硝基苯胺为底物时酶活性最强,Km值最小,故称此酶为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或甘氨酰脯氨酸对硝基苯胺酶(glycylproline—p—nitmanilidase)。又由于它也能水解甘氨酰脯氨酰-β-萘胺,故又称为甘氨酰脯氨酰-β萘胺酶(Slycylproly--β-naphthvlamidase)。。  相似文献   

11.
测定γ-谷氨酰转肽酶活力(GGT)过去用γ-L-谷氨酰-α-萘胺或-β-萘胺,前者敏感度低,后者很难溶解,均不受欢迎。1963年Orlowski等合成了新基质γ-L-谷氨酰对硝基苯胺,敏感度明显提高,且可直接比色测定,具有快速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迄今国内外大多沿用该法。1975年Bernt介绍用  相似文献   

12.
比色法测定血清r-GTP,应用最广的是重氮试剂显色法及对硝基苯胺直接比色法。近年来,由于检测试剂的不断改进及试剂盒的生产,使测定方法更趋规范化。我们从1987年开始使用市售的试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LAP在鉴别异位妊娠时的意义。方法:LAP可催化L-亮氨酸-P-硝基苯胺水解生成L-亮氨酸和P-硝基苯胺,测定405nm处P-硝基苯胺吸光度的增加速度,求得LAP活性。结果:正常妊娠组与异位妊组相对比LAP活性存在显著差异。结论:LAP的活性检测对于鉴别异位妊娠是有临床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临床测定96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来源于肝脏其后通过胆道排泄。另外,在肾小管细胞的嗜碱性外侧膜也含有GGT。因此GGT对肝、胆、肾小管病变有重要诊断意义。特将我院及五院2005元月至2008年6月间GGT升高966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如下:方法原理:连续监测法(MODULAR定量测定GGT活性)γ-谷氨酰-3-羧基-对硝基苯胺和双苷肽在GGT的作用下,生成对硝基苯胺及γ-谷氨酰双苷肽,所释放出的对硝基苯胺与GGT活性成正比,通过在405nM处测定对硝基苯胺的变化,可求出GGT活力。临床测定结果分析各组GGT升高的对比例数GGT单纯升高组ALT升高大于GGT升高组GGT升高是ALT升高的1-6倍组GGT升高是ALT升高6倍以上组病毒性肝炎257025700脂肪肝1427010134药物性肝病593401718酒精性肝病863803117原发性肝癌48402321转移性肝癌38170211阻塞性黄疸44230183胆囊炎胆石症29293011485讨论原发性亲肝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GGT中度升高约100~300U/L。在最初的2周内,黄疸或临床症状出现后,GGT/ALT比值是0.1~0.2,3~4...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用国产γ-L-谷氨酰-3-羧基-4-硝基苯胺(Glucana)作底物测定GGT 活性的中止比色法.以国外文献推荐的连续监测常规法为基础,但改为37℃反应10分钟用1mol/L 盐酸中止反应,410nm 比色,以3-羧基-4-硝基苯胺(Cana)为标准,按U/L 计算结果.Glucana 的Km=0.64mmol/L,最适pH=7.9,10分钟内成零级反应,300U/L 内成线性,批内CV0.26%,天间CV1.9%,平均回收率98.5%,参考范围10~36U/L。用国产底物和进口试剂,用本法和动力学法进行对比试验。实验结果证明:国产Glucana 性能良好;本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及准确度符合临床要求,可在无自动生化分析仪或基层实验室推广。  相似文献   

16.
甘氨(酰)脯氨酰-对-硝基苯胺酶(GPN)是一种肽酶.根据以往有关肝硬变、肝癌时血中GPN活性升高的报告,作者测定了健康对照、肝胆疾病、心肌梗塞和肠道慢性炎症患者血清  相似文献   

17.
尿酶活性测量是对临床肾病的一类无创性检查,但尿液是一种极其易变的介质,其中所含的酶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作者研究了贮存时间及温度对乳酸脱氢酶(LD)、碱性磷酸酶(ALP)和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的影响。材料和方法GGT 测定用r-谷氨酰基-3,5一二溴-4-羟基苯胺法,ALP 用对硝基酚磷酸盐法,LD为丙酮酸基质法,均在37℃记录吸光度变化并求算酶活力。早晨第二次尿液样品来源于48个健康人,取一部分离心(900×g)10分钟,另一部分为原尿,  相似文献   

18.
酶偶联法测定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酶偶联法,方法 血清与底物马尿酸双甘肽(Hip-Gly-Gly)混合温育30分钟,生成马尿酸(Hip)与双甘肽(Gly-Gly)再加入L-γ-谷氨酰-3-羧基-4-硝基苯胺(GGCN)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催化GGCN与Gly-Gly偶联,产生的3-羧基-4-硝基苯胺于410nm波长测定其吸收度,结果 当底物pH8.0,GGCN1.0mmol  相似文献   

19.
一种测定组织因子活性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的测定组织因子(TF)活性的方法。方法 采用已商品化的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作为因子Ⅶ、Ⅹ的来源,活化的Ⅹa水解底物S2222,释放对硝基苯胺,405nm处的吸光度与标准液中的组织凝血活酶含量成良好的双对数关系(r=0.998)。结果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从10-10^5U。低、高值的批内变异系数为10.3%、6.6%,低、高值的批间变异系数为18.1%、10.2%。结论 方法简单、灵敏、能定量,可用于临床上TF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20.
凝血酶原活性(Ⅱ:C)的显色底物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色底物法测定凝血酶原具有快速、灵敏、微量、准确、稳定等优点.其原理是利用巨齿蛇蛇毒(Echis Carinatus Venom ECV)激活凝血酶原,使其转变成凝血酶,后者具有酰胺酶活性,再使合成的发色底物Chromozym P(Cbz-Gly-Pro-Arg-PNA)释放出对硝基苯胺(PNA)而显黄色,其色泽的深浅与酶的含量呈线性关系.现介绍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