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琳娜 《首都医药》2010,(20):25-25
目的报告1例会阴部疖肿致败血症病历。方法回顾性分析会阴部疖肿形成败血症并转移性蜂窝组织炎的病情发展及治疗过程。结果与结论经验性给予广谱青霉素类联合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虽然效果不甚理想,但控制住了病情,为进一步治疗争取了时间。血培养结果回报后给予及时更换敏感抗生素,使病情得到控制并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8岁。于1991年6月5日以反复高热、游走性关节痛、皮肤多形性红斑5年为主诉住院。病人自1987年以来常反复高热,伴膝、腕、肩、指关节游走性疼痛,全身有多形性红斑,不痒,热退后上述症状减轻或消失。某医院诊断“风湿热”,经抗生素及非类固醇抗炎剂治疗无效,但经中药,强的松(不规则)治疗后可使症状暂时缓解,停药后  相似文献   

3.
4.
5.
1 病例报告  患者 ,男 ,80岁 ,发热咳嗽 1个月 ,期间曾在别处医院 ,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治疗 ,未见好转 ,故来院检查、治疗。检查 :脉搏 10 9min ,两肺可闻及干湿罗音 ,WBC :10 6× 10 9/L ,N0 92 ,L0 0 8。入院第 2天和第 4天分别抽血做细菌培养 ,均为非发酵棒状杆菌生长 ,用头孢唑啉、头孢噻肟等抗生素治疗 ,时有好转 ,但经常反复 ,未能及时控制 ,持续发热 ,患者家属要求转院。细菌鉴定 :无菌抽血按常规分离、培养、35℃ ,2 4h。血平板为乳白色、半透明、圆形、凸起、光滑湿润、不溶血的小菌落 ,在SS平板上不能生…  相似文献   

6.
7.
吴志亮 《淮海医药》2007,25(3):220-220
孕妇,20岁.孕28周,第1胎.超声示胎头光环尚完整,双顶径5.0 cm,侧脑室扩张,内径1.4 cm,于右侧头面部处可见一实性为主的囊实性肿块(见图1、2),大小为15 cm×10 cm×8.5 cm,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可见较丰富彩色血流信号显示.肿块与头面部关系密切,因肿瘤巨大致颜面部显示不清.  相似文献   

8.
1病例报告 患儿女,13岁.因发热、头痛、呕吐23天于2000年11月29日急诊入院.2个月前有头部外伤史,经治疗而愈.入院前因不规则发热、头痛、呕吐8天,经当地医院做脑脊液检查示:蛋白0.68g/L,白细胞54×106/L,葡萄糖2.2mmol/L,氯化物114mmol/L,按病毒性脑炎给予头孢曲松钠、阿糖腺苷、地塞米松等治疗13天,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第2天又出现发热、阵发性头痛、喷射性呕吐而急诊入我院.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已婚,35岁,自诉头痛,发热入我院治疗。查体:神志清,心肺正常,颈部强直。做腰穿抽取脑脊液送检。检验结果:无色清晰,细胞数为0.19×109/L,分叶为65%。淋巴占35%。潘化试验为阳性(++),葡萄糖半定量72.75mmol/L,氯化物定量测定为200.4mmol/L,做墨汁染色法排除隐球菌感染,在排除污染的情况下发现大量运动活泼的鞭毛虫活动虫体,每低倍视野多达10~12个,虫体呈梨形,长约12~20m,宽3-8m,前端钝圆有鞭毛,后端尖细,少数鞭毛有波动膜。呈直线运动,运动活泼,运动时虫体变长似半月状,胞浆内有空泡,核不清,内部结构不…  相似文献   

10.
11.
徐艳 《淮海医药》2015,(1):71-72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8岁。因“腹胀5月余,加重伴发热4 d”于2013年7月15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月始出现腹胀,未予诊治。入院前4d患者感腹胀加重,伴发热,下腹隐痛,腹泻,每日2~3次,色黄质稀,至当地医院抗炎治疗后症状无好转,遂转至我院。患者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2年,2010年11月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予拉米夫定抗病毒及保肝对症治疗,至本次发病时自行停服拉米夫定3~4月。先后于2011年12月、2012年1月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012年3月在上海东方肝胆医院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IPPS)”。后未有消化道出血史。查体:T 39.9℃,P 120次/min,BP 120/80 mmHg。神清,肝病面容,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可见肝掌,未见蜘蛛痣,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20次/min,律齐。腹部膨隆,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脏肋缘下未及,脾脏肋缘下8 cm,质硬,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双下肢不肿。入院诊断: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肠道感染;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入院后查血常规:WBC 1.6×109/L,NE%0.884,HGB 94.0 g/L,PLT 8×109/L。 CRP 19.7 mg/L;生化:TBIL 53.8μmol/L,DBIL 28.0μmol/L,IBIL 25.8μmol/L,TBA 79.9μmol/L, TP 43.9 g/L, ALB 21.7 g/L, A/G 1.00, GLU 7畅92 mmol/L , K+3.00,Na+130.2 mmol/L。血凝:PT 26畅0, INR 2.07,APTT 67.6 s,Fib 93.0,TT 24.7s,EJT 1803.00 ng/ml。 HBV -DNA:9.51E +05 IU/ml。肿瘤指标:CA72418畅59Iu/mL,余正常。  相似文献   

12.
<正>1病历摘要患儿,女性,11岁,主因"头痛、发热伴呕吐17d,意识障碍5d"转入我院感染科。患儿入院前约17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眼痛、颈痛,次日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最高可至39.5℃,并偶有非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于当地门诊按"感冒"予以静脉输液及口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约1周,患儿病情仍逐渐恶化,呕吐频繁。病程第7d,患儿首次收治于当地医院,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胸片示肺  相似文献   

13.
李卫红  齐花芹  王淑平 《河北医药》2002,24(10):842-842
患者 ,女 ,16岁。主因发热伴关节疼痛 2 0d入院。患者于2 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体温 3 8.5~ 3 9.5℃ ,午后为著 ,无发冷寒战 ,伴双膝关节疼痛 ,无红肿 ,伴右胸痛 ,与呼吸无关 ,为隐痛 ,无放射性 ,偶有胸闷、乏力 ,无咳嗽、咳痰、咯血、盗汗等。于当地消炎、对症治疗无好转入院。入院检查 :体温 3 7.5℃ ,脉搏 90次 min ,呼吸 2 1次 min ,血压 12 8kPa。营养欠佳 ,双侧颈部及腹股沟可触及绿豆至蚕豆大小肿大淋巴结 ,无压痛、质软、活动尚可。面颊部及双手背及肘关节伸侧可见红色皮疹及皮下结节 ,结节有触痛 ,皮疹压之褪色…  相似文献   

14.
新型隐球菌感染是一种真菌性疾病,目前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由于真菌性疾病临床症状的非特异性和多变性,容易误诊和漏诊。目前治疗该病的手段相对单一,疗程较长,治疗有一定难度。提高临床上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尤为需要,该病确诊依据脑脊液中找到新型隐球菌病原体,墨汁染色是一种快速、简便的诊断方法,而真菌培养是确诊的“金标准”;但两者的阳性率均不高。本文报告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血液真菌培养阳性1例。  相似文献   

15.
患男,21岁,农民。因颌面部肿胀,持续高热不退,眼球巩膜黄染,被某传染病院拟诊“重症肝炎”误收一周,由于症状加重,经我院口腔科会诊以“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并发脓毒败血症”于1994年3月15日转入我院住院治疗。检查:发育较好,意识清楚,一般情况差.急性病容.神萎,表情淡漠,皮肤、巩膜黄染,两肺呼吸音粗,左肺呼吸音低。BP12/7kPa,T39.  相似文献   

16.
48例儿童败血症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1989~1999年11月间我院儿童败血症病原学及药敏实验。经过血培养证实的败血症48例,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75%),其次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醇阴性葡萄球菌、丙型链球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孢菌。对青霉素、红霉素、SMZ TMP、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唑啉、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敏感。  相似文献   

17.
我院儿科1994年6月至1996年12月共收住病人5161例,经普通血培养确诊为败血症的共312例,占同期住院病人的6.05%。现将其病原菌及常见病原菌的药敏情况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16例,女96例。其中新生儿147例(包括早产儿12例),占47.12%,~1岁83例(26.6%),~3岁37例(11.85%),~7岁21例(6.73%),~14岁24例(7.69%)。原发病有新生儿脐炎26例,新生儿脓疱疮18例,新生儿破伤风4例,新生儿肺炎21例,新生儿肠炎17  相似文献   

18.
19.
20.
患者男,67岁.因"左眼视物不清2年余"于2011年11月入院.20年前左眼曾有外伤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史. 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6,矫正0.9(+3.5DS-3.5DC×165°);左眼:0.1,矫正0.3(-3.0DS-1.25DC×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