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龄下肢骨科手术应用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对血液指标及相关时间指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78例于本院行下肢骨科手术高龄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麻醉方式分两组,每组39例。单纯静脉全麻者设对照组,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者设研究组,对比不同麻醉效果。结果两组T1HR、DBP、SBP等指标较T0均降低,对照组T2、T3HR高于研究组,T3、T4HR、DBP、SBP及T4时DBP、SBP均高于研究组,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拔管、自主呼吸恢复及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且研究组麻醉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下肢骨科手术应用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可维持较稳定血流动力学,促进患者苏醒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应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收治的76例高龄下肢手术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7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麻醉方式为单纯静脉全麻(35例),观察组为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全麻(41例),比较两组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在插管和拔管时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观察组,且与麻醉前比较有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高龄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可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具有术后苏醒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探讨对高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采用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的临床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03月~2017年08月以来,在我院骨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高龄下肢骨科疾病患者74例。将他们按照抽签法随机的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有37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全身麻醉,并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麻醉情况和效果。结果:统计学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在阻滞起效时间、苏醒时间、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手术过程中,应用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的麻醉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4例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7例。实验组应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进行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进行干预。对比两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长及维持时长、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长及维持时长,疼痛评分及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长为(6.12±0.92)min,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长为(441.56±35.36)min,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长为(8.98±0.78)min,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长为(381.56±42.25)min。对照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长为(7.63±1.11)min,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长为(389.78±28.63)min,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长为(9.96±1.52)min,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长为(341.45±45.58)min。实验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长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长均短于对照组,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长及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长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180、3.933、7.802、4.424, P=0.000、0.000、0.000、0.000<0.05)。麻醉前,实验组的疼痛评分为(7.45±1.45)分,对照组的疼痛评分为(7.51±1.5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6, P=0.845>0.05)。麻醉后,实验组的疼痛评分为(1.02±0.44)分,对照组的疼痛评分为(3.78±0.87)分,实验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408,P=0.000<0.05)。实验组麻醉优良率97.87%高于对照组的74.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02,P=0.001<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干预,麻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单侧下肢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80例老年单侧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后6 h的疼痛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4.7±0.3)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为(5.1±1.2)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423.2±36.7)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3.8±1.7)、(15.2±2.4)、(613.7±24.9)min,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为(384.2±37.1)min长于对照组的(290.2±20.3)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6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0.59±0.17)分低于对照组的(1.13±0.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行单侧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较好,能降低麻醉风险,延长患者镇痛时间,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过程中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与外周神经阻滞两种方法,并观察这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因下肢外伤就诊于我院的老年患者24例。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外周神经阻滞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12例。外周神经阻滞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后路腰丛及坐骨神经阻滞。硬膜外麻醉组常规硬膜外麻醉。结果两组手术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血流动力学改变:外周神经阻滞组患者阻滞前后及术毕均无明显波动,麻醉后15,30min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有显著差异(P0.05)。镇痛时间:外周神经阻滞组明显长于硬膜外阻滞组。外周神经阻滞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硬膜外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神经阻滞组维持时间长于硬膜外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神经阻滞:外周神经阻滞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均短于硬膜外阻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神经阻滞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下肢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79例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及研究组(4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研究组使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镇静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1.82±0.59)min、完全阻滞时间(12.98±2.02)min、麻醉后恢复时间(1.29±0.31)h均短于对照组的(5.33±2.71)min、(23.90±4.11)min、(1.63±0.55)h,麻醉药物用量(7.56±1.22)ml少于对照组的(16.17±2.7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10、3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81.72±5.28)分高于对照组的(72.39±6.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其麻醉镇静效果佳,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张望  周冠华  周宇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854-1855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应用于高龄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0岁以上的骨科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取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与对循环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2.53±0.20)min、阻滞完善时间(7.32±0.31 )min,与对照组的(5.63±0.35)min、(17.54±2.2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改良Bromage评分[(2.67±0.30)分比(1.31±0.21)分]、疼痛评分[(0.55±0.27)分比(3.51±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循环波动小(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高龄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理想,明显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其起效快,阻滞完善,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徐丹 《中国实用医药》2022,(24):135-137
目的 探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高龄高危患者骨科下肢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100例高龄高危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以0.75%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以0.60%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氧饱和度(SpO2)、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心率(HR)。结果 观察组患者感觉起效时间(14.74±3.28)min、感觉阻滞时间(8.09±2.27)min、运动阻滞时间(2.50±1.78)min均短于对照组的(21.46±4.06)、(13.56±2.72)、(7.27±2.09)min,平面上界(5.8±2.5)T及运动神经阻滞程度(Bromage)分级(2.1±0.3)级低于对照组的(10.0±2.8)T、(2.7±0.4)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pO2(99.45±1.97)%、DBP(75.58±9.46)mm Hg(1 mm Hg=0.133 kPa)、SBP(135.70±12.90)mm Hg及HR(88.20±13.40)次/min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阻滞在剖胸手术快通道麻醉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本院实施剖胸手术患者1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4例。研究组患者行快通道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麻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用药量、药效发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异丙酚用药量及维库溴胺用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研究组麻醉总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术后苏醒躁动发生率5.56%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通道麻醉能够有效减轻胸部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加快患者术后苏醒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应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效果。方法100例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做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布比卡因麻醉,研究组应用罗哌卡因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效果;麻醉前(T0)、麻醉平面至有效麻醉平面时间(T1)、麻醉后30 min(T2)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67.89±22.70)s、运动恢复时间(146.80±12.17)min均短于对照组的(236.12±27.23)s、(184.13±16.1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1、T2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为(73.56±4.23)次/min、(96.67±1.34)mm Hg(1 mm Hg=0.133 kPa)和(73.13±3.25)次/min、(96.45±1.29)mm Hg,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79±2.67)次/min、(76.15±3.56)mm Hg和(67.12±1.37)次/min、(84.37±2.53)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50)低于对照组的16%(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派卡因应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效果良好,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比等效剂量的布比卡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80例肺癌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罗哌卡因TPVB麻醉,研究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TPVB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脊神经阻滞范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椎旁阻滞起效时间,术后2、4、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血清皮质醇水平.结果两组阻滞平面固定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脊神经阻滞范围(5.40±0.51)节段高于对照组的(5.11±0.52)节段,椎旁阻滞起效时间(1.63±0.22)min早于对照组的(1.77±0.2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4、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12、24 h的血清皮质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时,给予超声引导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TPVB麻醉,麻醉效果良好,术后疼痛程度轻,利于疾病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全麻)维持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价值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 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高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研究组患者进行右美托咪定加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68.65±4.12)次/min、(67.83±2.41)mm Hg(1 mm Hg=0.133 k Pa)、(144.67±7.25)mm Hg,与对照组的(89.95±6.83)次/min、(92.77±2.83)mm Hg、(119.05±7.01)mm Hg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为(14.41±5.10)min,与对照组的(14.42±5.12)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高龄患者的全麻维持中使用右美托咪定的麻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2例肥胖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体表异感法"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包括桡神经、尺神经和正中神经分别为(5.2±2.5)min、(7.6±3.8)min、(5.9±2.4)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8±5.1)min、(20.3±7.2)min、(15.4±5.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完成时间为(10.8±3.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8±5.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并发症发生率(4.88%)明显低于对照组(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上肢手术中具有阻滞起效快及阻滞完全等优点,并且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辅助和神经组织联合使用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7例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实验组31例患者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和神经阻滞联合的麻醉方法,对照组16例患者仅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的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优良率为100%;对照组麻醉优良率为87.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和神经阻滞的联合使用,能使血流动力更加平稳,并发症少,麻醉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108例,按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麻醉前0 min、5 min、10 min、15 min、30 min、60 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神经阻滞麻醉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记录术后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等相关不良反应等指标,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收缩压在给药10 min、15 min、30 min后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8.65±14.36)mm Hg与(120.75±17.23)mm Hg、(128.44±12.64) mm Hg与(117.65 +20.10)mm Hg、(126.58±10.76) mm Hg与(115.83±17.34)mm 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手术中麻醉效果更确切,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与神经刺激仪定位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拟行上肢手术老年患者40例,采取产生随机种子数的方法分为A组: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组: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阻滞穿刺成功后给予0.5%罗哌卡因30 ml(AstraZeneca AB,100 mg/10 ml).观察并记录患者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上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评估患者麻醉阻滞效果,并记录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尺神经阻滞时间较B组短[(10.58±9.79) minvs.(19.45±7.8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A组桡神经阻滞时间快于B组[(5.98±6.84)min vs.(8.46±6.8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正中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B组快[(2.55±2.31)min vs.(7.74±4.0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在上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上,A组患者起效时间较B组快[(1.71±1.43) min vs.(4.30±2.2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组麻醉效果优率明显高于B组(95% vs.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A组患者未出现麻醉相关不良反应,B组有1例患者出现穿破血管形成血肿,1例患者阻滞失败改全身麻醉.结论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行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能为患者提供更完善的麻醉效果的同时减少盲探操作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中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观察本院2018年1月期间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186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93例,对照组运用0.75%浓度罗哌卡因麻醉,研究组运用0.5%浓度罗哌卡因麻醉,分析不同罗哌卡因麻醉浓度下患者手术麻醉指标、麻醉满意度情况。结果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下肢运动阻滞时间上,研究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满意率上,研究组96.77%显著多于对照组77.42%,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上,研究组(82.59±9.75)min显著少于对照组(92.38±8.77)min,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问题发生率上,研究组4.30%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18.28%,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手术中运用0.5%浓度罗哌卡因用药可以有效的保证麻醉效果,同时减少麻醉不良问题,提升麻醉满意度,加快手术速度,减少手术时间消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危重患者下肢手术麻醉效果。方法:对照组仅单纯给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研究组加用超声。结果:研究组麻醉阻滞完成时间与对照组对比,P>0.05;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显著少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危重患者下肢手术时实施超声、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有效性、安全性均较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82例,按照麻醉方法分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丙泊酚用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_2时两组MAP较T_1时低(P <0.05),T_3~T_5时观察组MAP较对照组低,波动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可缩短拔管时间,促进患者苏醒,减少丙泊酚使用,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