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凉自在法     
唐代白居易有《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一诗:“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排师不出房。可是排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恒寂禅师能达到酷暑不侵,妙在“恒寂”,这是佛门心法。《清凉自在法》应从以下十方面修,身心并重,止观双运,佛道同参。(1)观莲出水:静坐,观想自己坐在旭日初升时带露含香的莲花上。《2)观五蕴空:静坐,思维谛观身体的“地火水风”四大本体是“空”,在因缘聚合时显“有”;身心的“受、想、行、识、色”五蕴,从感觉、知觉、到物质形体,本体亦“空”,在因缘聚合时生“有”。当修到“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  相似文献   

2.
春回大 地 ,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燕舞莺飞。大自然从沉睡中苏醒, 处处生机勃发,春意盎然。值此良辰美景,正是春游之好时机。 春 游 ,古 称“踏青 ”,一 般在 清 明 节前 后 进 行 。 唐 代 杜 甫有 诗 云 : “江 边 踏 青 罢 ,回 首 见 旌 旗 ”;南 宋 孟 元 老 在 《东 京 梦 华 录 》中 ,亦 有 “清 明 之 日 ,四 野 如 市 ”的 记 载 。宋 代 朱 熹 《春 日 》诗 曰 :“胜 日 寻 芳 泗 水滨 ,无 边 光景 一 时 新。等 闲识 得 东 风面 ,万紫 千 红 总是 春 。”这首 脍 炙人 口 的 诗 歌 ,描 写了 东 风 轻吹 ,百 花 争 艳 的 …  相似文献   

3.
肾风刍议     
“肾风”一词源出《内经》,是祖国医学的一个病名。《内经》一书中多次述及此病,如《素问·风论篇》曰:“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庬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素问·评热病论篇》:“有病肾风者,面  相似文献   

4.
裘沛然教授近作《八十述怀》七律二首,已发表在新出版的《剑风楼诗文钞》中,《诗文钞》载诗一百首,选文十五篇。诗由老书法家徐伯清先生作工整小楷,对此,裘老有谢诗一首:笔蘸春云海上飞,徐翁细字足精微。为传拙句无文彩,手事殊现赠布衣。小楷影印的“诗钞”和繁体直排的“文钞”,珠联壁合,医文并精,诗书皆绝,赏心说目,成为全书一大特色。这是裘老八十年来诗文创作的选克《八十述怀》代表其最新的诗作,是他的“白寿”,现在在新的一期里介绍此诗,也可算是向裘老祝寿。其一春风吹泪梦生烟,已掷浮生八十年。岂有千灵喧筐内,漫…  相似文献   

5.
内风性论     
内风,又称肝风、肝风内动、风气内动,是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所导致的风自内生。《黄帝内经》中虽有中风、脏腑之风,但均为外来风邪所致,而未提及内风理论。首载“内风”之论者为《备急千金要方·风眩第四》载徐嗣伯论曰:“夫风眩之病,起于心气不定,胸上蓄实,故有高风面热之所为也:痰热相感而动风,风心相乱则闷瞀,故谓之风眩,大人曰癫,  相似文献   

6.
苦菜在中国文献中,因时代和地区的不同,所指的实物也不同。尤其在古代文献中,对苦菜的形态,多是一言半语,十分含混,说不清苦莱是什么东西。例如《诗经》中记载的“苦”、“荼”,均释为苦菜。《诗·唐风·采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毛传》释云:“苦,苦菜也。”《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毛传》释云:“荼,苦菜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荼”字云:“苦与荼正  相似文献   

7.
霍寿喜 《养生月刊》2020,41(4):341-343
钟嵘《诗品》曰:"春风春鸟,秋月秋蝉……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春风,作为春季的一种标志性的天气现象,会引发一些物候现象,也直接影响着人的感觉和健康。也正因为如此,许多诗人在描写春风的时候,常常也提醒人们要注意健康。宋代王安石有一首《春风》诗:"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  相似文献   

8.
宋朝诗人杨万里有诗赞杨梅道:“梅出稽山世少双,情知风味胜他扬;玉肌半醉生红粟,墨晕微深染紫囊。火齐堆盘珠径寸,醴泉绕齿栝为浆;故人解寄吾家果,未变蓬莱阁下香。”诗中的故事在《世说新语》中记载说:“梁国杨氏有子名叫杨修,聪颖过人,九岁那年,其父之友孔君...  相似文献   

9.
宋朝苏东坡曾在《小圃地黄》一诗中吟道:“丹田自宿火,渴肺还生津。愿饷内热者,一洗胸中尘。”盛赞了地黄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1 中风病的论述 有关中风病的记载,最早始于《内经》,在《内经》中,依据不同的症状表现和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记载,如卒中昏迷时有“仆击”、“大厥”、“簿厥”之称。在半身不遂期间有“偏枯”、“偏风”、“身偏不用”、“痱风”等不同名称。至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症并治》篇中,较为详细的论述了本病的病因、脉症,自此有中风专论,就中风病变部位,根据《素问调理论》气血并逆之说,  相似文献   

11.
2002年“五一”长假第一天下午,我和施杞教授相约一起看望裘老。他正在城郊的“茅庐”对《辞海》条目进行修改定稿,艰苦备尝。对于裘老以“八八”高龄、耄耋之年仍一丝不苟地从事着文化建设的煌煌大业,由衷感佩。我是初次造访“茅庐”,之前曾在裘老的《剑风楼诗钞》中读到过“小息剑风书屋”的诗: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医对精神病的认识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我们祖先就对精神病有过记载。《尚书·微子》中有“我其发出狂”一句,表明殷代已有“狂”这种病名。“狂”在病态方面的表现是发痴、放荡,即通常所说的“疯疯癫癫”。此外,在《诗》、《易》、《礼》、《左传》、《荀子》、《韩非子》、《史记》等...  相似文献   

13.
颠倒散治头皮脂溢性皮炎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医》1986,(11)
脂溢性皮炎是常见皮肤病之一,中医称“白屑风”或“面游风”,亦有人认为皮疹发于面部者称“面游风”;发于头皮者称“白屑风”。《医宗金鉴》说白屑风“此证初生发内,延及面目,耳项燥痒,日久飞起白屑,脱去又生”。又说面游风“此证生于面上,初发面目浮肿,痒若虫行,肌肤干燥,时起白屑。《外科正宗》也明确指出:“白屑风多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见到师道南的大名,是在范行准先生的《中国医学史略》里。文中特别提到师道南的名诗《鼠死行》,并说诗成“不数日,道南亦即以鼠怪死”。后来翻看《北江诗话》,撰者洪亮吉称师道南为“望江令师范之子”,生有异才,遗诗名《天愚集》,称赞《鼠死行》奇险怪伟,堪称诗集之冠。 以后,笔者在北京医科大学连志浩教授主编的《流行病学》中见到了《鼠死行》这首诗的片断,以及专家、学者对它的评价:“早在1736年,云南省师道南氏对鼠疫流行作过认真的观察。他写的《鼠死行》一诗……既描述了鼠疫流行的悲惨情景,又观察记载先有鼠…  相似文献   

15.
儒学对中医的影响,渗透在相当广泛的领域。以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讲,它继承并发扬了《周易》的基本思想,对于世界的理解,坚持了有机论、系统论,在这一点上与道家思想是一致的。《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儒家经典《易传》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对世界理解的这种“分化观”,易、道、儒三家是一致、一贯的,形成了与西方以原子论为代表的“组合观”截然不同的思想。“气分阴阳”,“一物两体”,是中医的一种深层思想,而它首先是易、道、儒的思想,是易、道、儒的思想在中医学的应用和具体化。儒家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更鲜明地体现为中医文化的人文内容,最突出的有两方面:一是医德,即以“仁者爱人”之精神,施医救人,将“仁”贯于“医”中;  相似文献   

16.
话白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贯有“植物元老”之称的白果,不仅入药,历来也被食客所推崇。白果的药用作用,最早收载于元文宗时吴瑞的《药用本草》一书。后人对其的药用价值也写诗赞道:“止带涩精医道深,频频竟入女儿行。等闲欲向裙衩字,银杏姑娘姓公孙。”此诗中的银杏和公孙都是白果的昵称。 白果虽好,但多食就会有中毒之虞。这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载:“熟食小苦微甘、性温,有小毒。”“多食令人胪胀”。《日用本草》也言:“多食壅气动风。小儿多食昏霍,发惊引疳。同鳗鲡鱼食患软风。”《物类相感志》亦称:”白果能醉人”。《三元寿书》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一书中,明确提出“中风”二字的条文有18条,没有明确提出“中风”,而其脉证、方药涉及“中风”的占很大篇幅。历代注解《伤寒论》的医家对有关“中风”的条文的解释往往不一。许叔微认为“中风”是“伤风”,方有执把“中风”的条文说是“三阳合病”,柯韵伯把“中风”注释为  相似文献   

18.
时代不同,痤疮名称有别。唐宋以前一般称之为“粉刺”、“面施”、“面鼓疱”、“面粉渣”、“施疮”等:明代以后称“酒刺”、“粉花疮”、“肺风粉刺”。俗称“壮疙瘩”、“青春痘”、“粉刺”、“暗疮”等。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就有关于“痤”的记载,以后晋、隋、唐、明、清代医家对此均有论述。枇杷清肺饮是至今临床常用的治疗痤疮的古代良方。值得提出的是,不少文章认为“枇杷清肺饮”出自清·吴谦《医宗金鉴.夕r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但从时间顺序上看,清·祁坤《外科大成》(刊于1665年)载此方在先,而《医宗金鉴》(刊于1742年)载此方在后,且二者药味、剂量完全相同,推论该方当为吴谦借用祁坤之方。  相似文献   

19.
姚卫民 《光明中医》2003,18(5):36-37
《儒门事亲》的美容药方集中在《儒门事亲·卷十五·世传神效名方》中共收录美容方 1 2首 ,综合其效用 ,可以归纳为以下 3类 :1 去颜面黑痣疣瘤  此类方计有“出靥方”2首 ,“治面风方”1首、“治风刺方”1首、“猪蹄膏”1首、“治面黑斑点方”1首、“治头面生瘤方”1首 ,均为外用方。靥 ,《集韵》 :“面黑子” ,俗称雀斑。 ,或为面部黑气、黄褐斑之类色素沉着 ;面风、风刺 ,即痤粉刺之类。出靥方 ,治面风方均是用草木烧灰 ,配伍石灰水或面汤 ,属碱性腐蚀剂 ,前方主治雀斑 ,熬成膏后 ,刺破黑点 ,点膏外蚀 ;后方主面风 ,…  相似文献   

20.
“阳明中风”和“阳明中寒”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的病证名称,至今医学界仍在探索争鸣之中,通过对“阳明中风”和“阳明中寒”辨证分析,认为“阳明中风”证是阳明里实热证兼太阳表证;“阳明中寒”证是阳明里虚寒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