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鼓胀兼证证治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嫣  沈洪 《吉林中医药》2009,29(5):380-382
鼓胀即肝硬化,是中国古代四大顽症之一。在鼓胀病程的不同阶段,可出现各种兼证,其中较为常见的有悬饮(肝性胸水)、黄疸、泄泻、血证,其在鼓胀病程中的不同时期出现,可因病势紧迫转变为主证危及病患生命,因此在鼓胀的治疗中必须注意兼证的辨治,方可取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脾胃湿热证是临床常见的实证,属湿热病证的范畴。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原因,脾胃湿热证逐渐增多,脾胃湿热证亦成为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因此加强对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的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缩阳证的中医证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06)王明辉,王风雷主题词@缩阳证/中医药疗法,@缩阳证/针灸疗法祖国医学在古代即将缩阳证列入性疾病的范畴而加以探究。但现代性医学中尚未见将缩阳症列入与性有关的疾患而加以系统的详尽讨论的。此病常多起病急骤,...  相似文献   

4.
寒凝血瘀证痛经证治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女经行前后及行经期间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经行腹痛病位在胞宫、冲任,以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为主要病机。在临床上痛经以病因病机为分型依据,笔者认为以寒凝血瘀型最多见(尤在我国北方),寒凝血瘀型系因寒致瘀而发的痛经。  相似文献   

5.
消渴病湿热证证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渴病多被认为属阴虚燥热或气阴两虚证,但在岭南地区尚有属湿热证者。从湿热证的产生、湿热证病机及临床表现、湿热证治疗方法等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辨治消渴病湿热证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阴虚夹湿证临床较常见,其为本虚标实,既有脏腑阴亏的一面,又有水湿淫邪之内停,病机较为复杂,临证治疗亦颇棘手,滋阴虑其助湿,除湿又恐伤阴,故须分清病情之先后、缓急,分而治之.鉴于此,笔者拟从临床病例入手,浅谈辨证施治之体会。  相似文献   

7.
胃脘痛系指胃脘近心窝处(剑突下)疼痛为主证的疾病。胃为六腑之一,胃的上口贲门部分为上脘,下口幽门部分为下脘,上下脘之间为中脘。其在体表部分是上自歧骨处之鸠尾,下至脐之神阙,同身寸为七寸。胃脘痛发作,主证均为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以上下脘穴为直径作一圆周,在此范围内疼痛者病在胃,若痛在此圆周范围而连及胁下,则兼及于肝;若痛以上脘为主,及于鸠尾,则病在胃之上部;若痛以下脘为主及于水分、神阙,则病在胃之下部,并及于脾,久病不愈,甚则影响及肾。由于定位在胃脘,定性为痛,故称胃脘痛。  相似文献   

8.
病态窦房结综合证证治四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毅 《四川中医》1999,17(8):14-15
病态卖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是一种较为顽固难治的心律失常,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动过缓,部分患者伴发快速心律失常,严重者发生阿.行综合征,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危重征候。笔者从多年中医临床观察,其病因病机以筹凝、血瘀、痰阻、食滞多见,故立法选方从此四者着眼井配以大剂麻黄每收卓效。1心肾阳衰证,宜温阳差明病窦综合征乃属中医心悸、胸痹等范畴,以脉坦为特征。《内经)有"诸寒收引皆属于肾、人之脉"资始于肾"、"统于心"之论。从临床观察,本病多半皆为久病体虚,元阳不足,脏腑功能衰退,致风冷寒邪…  相似文献   

9.
温热病致病之因是温邪,其实质乃六淫之邪化热所致。故治疗温热病出血证,要依据四时温邪致病产生病种不同,辨明病程阶段,随证变化,不可拘执一法。1证候及基本治法温热病传变过程中,出现出血之证,多由邪热炽盛,伤及血络或深入血分,迫血妄行,血不循经,溢出脉道。...  相似文献   

10.
小儿咳证与嗽证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既是病名,又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咳嗽作为病名不应分别言之,而从症状上来说,咳与嗽是两个的不同证候。在儿科临证中,许多小儿可单独见咳证,也可单独见嗽证,二者并非同时并见。现将二证辨治体会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眩晕证初探     
简括了眩晕的主症及命名,阐述了眩晕的病因病机,浮阳上扰,内引肝风,痰火相博,上蒙清窍,痰浊中阻,气机异常,肾精亏损,气血不足,论述了眩晕的辨证方法,介绍了六种治疗方法,祛风散邪法,平肝熄风法,健脾涤痰法,补益心脾法,益肾填精法,活血醒脑法。  相似文献   

12.
对《伤寒论》厥逆证与中风闭证脱证,从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伤寒论》中厥逆证与中风闭证脱证虽有着相似之处,但在病因病机及治疗上仍存在着区别,从而为临床的正确诊断及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证、证候的辨析与规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镫、证、候、症、征,证候等字词的沿革及中医学含义进行考证的基础上,规范了中医“证”,“证候”、“辨证”等概念,并列举其应用。  相似文献   

14.
1证居泽亏热结,生津仍为首务某男,33岁,1995年6月就诊。因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曾用化疗6个疗程后,再给予大剂量化疗及骨肠移植术,达完全缓解12个月。就诊时复发,高热不退,曾用多种抗生素20余天无效‘因白细胞为0.9X10’/L,无化疗指征。证见耳红面赤,高热懊恼(T39.SC~40.4C之间),汗出则热稍退,旋即高烧,头晕头痛,胸满院薄,纳谷不馨,消瘦乏力,大便于结,五日一行,小便短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而于,脉弦数,重取无力。证属热结阳明,气虚津亏。前医曾用增液承气场化裁而不效,仍守原方,重用生地。处方:生地509.生大…  相似文献   

15.
崩漏证治     
崩漏证治常德市第二中医院(415000)周玉英主题词崩漏/中医药疗法,补气(中医),止血,清热,凉血,祛瘀崩漏病因颇多,其证各有不同,因而治法亦异。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益气摄血、养阴清热止血、清热凉血止血、化瘀止血的方法治疗本病,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概论痛证     
1痛的概念疼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各科均要可见到,一般认为:身体内发生的一种难以忍受的感觉叫做痛,在痛的情况中伴有酸感者称作疼,在临床多相提并论,不予区分。2病因引起疼痛的原因很多,如感受外或内伤性志,或痰饮内停,瘀血阻滞,或食滞虫积,或精气不...  相似文献   

17.
李晶  赵莉娟 《中医药学刊》2003,21(6):938-939
分析了目前中医“证”诊断标准不全面不统一的现状,认为,规范“证”的诊断标准是中医诊断规范化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证候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水平,深化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促进中医证候诊断体系发展的重要途径,并探讨了“证”的诊断标准的内容与要求,提出任何一个规范证名均应有与之相应的科学严谨、全面完整、规范统一的诊断标准,其内容应准确地反映该证的基本要素、反映自然界时相变化对该证的影响以及病史、病程、年龄、体质、理化检测指标等因素。证候诊断标准是确定证候的客观依据,是对证候全面准确的认识,它应是科学严谨,全面完整、规范统一的,又是相对稳定的,否则就失去了诊断的准确性。可见,要发展中医的证候论断体系,在规范了证名之后,就应制订其完整规范的诊断标准,若这一环节解决不好,证的理论就难以发展,势必影响中医诊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咳血证治     
崔玉衡 《河南中医》1997,17(6):323-325
咳血多因脉络损伤破裂,血溢于外所致。一般称咳嗽吐血者为咳血,属于肺;伴大量痰液而出血者为嗽血或吐血,属于脾;咳嗽痰中带血丝,量不多者为咯血,属于肾。但凡从肺系出血者皆必咳嗽,所以现在统称为咳血。辨治要明确认识咳血是标证,而病因病位才是咳血之根本。IM寒热,治法迎异咳血的原因甚多,但首先要辨别属寒、属热。病的性质不同,在治疗方法上就遇然而异。外寒者佐以疏解,内寒者多用温补。咳血证多为热迫血而妄行,但亦有实热、虚热之分,辨明寒热,再别虚实,处方用药方能准确无误。1.1外寒伤肺微恶寒,鼻塞,咳嗽痰稀,痰中带…  相似文献   

19.
临证精华     
主持人语 中医药著作和期刊中的特方妙术,常令人掩卷沉思而拍案叫绝。然而,要在浩如烟海的中医药文献资料中,搜寻到最实用的方与术,实为不易!如果要对其方术明析精评或掘其隐微而获得启迪,更谈何容易!本刊特色栏目“临证精华”精选最新的中医特方妙术,来源明晰、内容完整,疗效确切。本栏目通过专家点评其方术特点和应用要点,可使读者免去沙里淘金之艰辛,能集腋成裘,信手即用。关注此栏目,可知医家之秘技绝招,积厚积薄发之实力,庶可一鸣于医坛。[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临证一得     
临证一得山西省保德县人民医院(036600)朱巨才河南新安县仓头医院(471814)卢海涛房××,女,37岁,工人,1991年8月5日初诊。患者全身发冷,气短懒言近一月。症见恶风寒,口于烦急,渴喜热饮,身蜷背凉,纳食欠佳,小便黄赤,舌苔黄,脉象沉。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