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透析患者应用可调钠透析、低温透析以及常规常温透析对预防血透相关性低血压的作用比较.方法 选择高龄老年患者血透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规律血液透析患者10例,采用单盲法,自身对照设计,每个患者分别接受标准透析、可调钠透析、低温透析,每种方案为期4周.分别测量患者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清钠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 3种透析方式在透析效率方面无显著差别,但可调钠血液透析、低温血液透析与常规透析相比,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对血液透析过程中有低血压倾向的高龄老年患者,可选用低温血液透析或可调钠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2.
低温可调钠透析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对血液透析中反复发生低血压的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例,观察组采用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透析。观察8周,分别测量血液透析后血肌酐、尿素氮、血钠浓度,以及观察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及需提前结束血透的患者数。结果两组透析患者透析后血肌酐、尿素氮、血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和需提前结束血透的患者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透析过程中采取低温可调钠透析联合参麦对血透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患者采取低温可调钠透析联合参麦方法进行透析,与2013年1月~2013年12月采取低温可调钠透析预防血透低血压的20例患者进行对照,治疗周期4周,观察两组透析前后血压变化及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低温可调钠透析联合参麦透析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低温可调钠透析组(P0.05)。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联合参麦注射液可有效降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减轻患者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不同透析方法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反应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反应的方法。方法对血透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规律血液透析患者10例,采用单盲法,自身对照设计。常规透析治疗2周后,再分别接受钠制式血液透析、序贯血液透析、低温血液透析3种治疗方案,每种方案为期2周。结果钠制式血液透析、低温血液透析与常规透析相比,低血压发生率以及护理干预次数明显降低,序贯血液透析组降低则不明显。结论对血液透析过程中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可选用低温血液透析或钠制式血液透析,序贯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在老年血液透析低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老年血液透析低血压患者采用低温、可调钠透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低温、调整钠浓度,减少了透析中的低血压和心血管的不稳定性,使老年患者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结论: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个体差异采用低温、调整钠浓度,在透析治疗中保持血压稳定,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降低透析低血压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在老年血液透析低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老年血液透析低血压患者采用低温、可调钠透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低温、调整钠浓度,减少了透析、中的低血压和心血管的不稳定性,使老年患者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结论: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个体差异采用低温、调整钠浓度,在透析治疗中保持血压稳定,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降低透析低血压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低温可调钠透析预防血透相关性低血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马伟平 《护理与康复》2005,4(3):184-185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对血液透折相关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对15例经常出现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低温可调钠透析,并与常规常温透析进行自身对照。结果用低温可调钠透析,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由常规常温法的56.2%降到6.7%,不仅避免了因症状性低血压时注人生理盐水增加的容量负荷,还避免了因严重的症状性低血压而结束透析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能预防血透相关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可调钠配合低温透析在高危人群(高龄、糖尿病肾病、肿瘤及心功能不全等)血液透析中的预防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的高危患者10例。透析模式:常规常温组(A组)、调钠+常温组(B组)和调钠+低温组(C组)。每例患者每种模式观察10次,每次血流速度相等,脱水量恒定。透析过程中监测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三组透析模式相比,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就低血压发生率而言,A组和B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和C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B组和C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常规透析相比,可调钠透析的作用以不增加患者的钠负荷为代价,不造成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结论:可调钠低温血液透析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明显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中高危人群的低血压的发生率。低温结合可调钠透析对低血压的预防作用并不明显优于单纯可调钠透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在老年血液透析低血压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老年病人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接受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接受常规标准透析.观察6周,分别测量病人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钠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两组透析后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透析中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可保持透析过程血压稳定,有效降低透析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常规、低温及低温可调钠三种透析模式在血液透析高危患者中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20例,均为高龄、糖尿病肾病及心功能不全伴有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分别采用常温常规透析、低温常规透析、低温加可调钠透析三种透析模式,每例患者每种模式观察10次,比较透析时出现低血压及低血压症状出现的例次数。结果常温常规组(A组),低温常规组(B组)和低温可调钠组(C组)出现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20.5%,15.5%及7%,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有效地降低血液透析高危患者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住院和非住院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等生化指标和平均动脉压、透析时间、每日残余尿量、促红素用量及降压药物的使用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利用单因素分析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透析时间、每日残余尿量、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促红素用量及降压药物的使用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平均动脉压在两组之间存在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白蛋白、低血红蛋白、血压控制不良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有关(P<0.001)。结论低血清白蛋白、贫血、血压控制不良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马洁葵  刘绮文 《天津护理》2005,13(4):189-189,191
目的:探讨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反应的方法。方法:对血液透析过程中经常发生低血压反应的维持性透析患者18例.采取随机交叉对照设计.常规透析2周后,再分别接受高钠血液透析、钠曲线1联合超滤曲线血液透析、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血液透析3种治疗方案,每种方案为期2周。结果:钠曲线1联合超滤曲线血液透析、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血液透析与常规透析相比,低血压发生率及护理干预次数明显降低.高钠血液透析组降低则不明显。结论:对血液透析过程中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可选用钠曲线1联合超滤曲线血液透析和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对评估血液透析患干体质量的作用。方法对26例规俸性血液透析患.先后按标准透析和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两种方式进行血透治疗,观察两种透析方法透析前后血压、体质量、超滤量、相对血容量的变化和临床合并证及护理干预等指标。结果两组透析前的血压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血容量监测组的干体质量、脱水量、透后血压、急性并发症及护理干预次数与标准血液透析组相比均有显性差异。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能有效地评估干体质量;有效地减少透析中低血压及肌肉痉挛等低血容量相关不良反应;在下调干体质量后高血压得到改善。结论在透析过程中,根据患临床表现结合血容量监测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超滤量、调整干体质量、防治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和指导治疗顽同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次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 (ESRD)患者动脉功能的急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Dynapulse 2 0 0M动脉功能测定仪检测 19例ESRD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前、血液透析后即刻和血液透析后5小时动脉功能 ,同时于血液透析前、血液透析后即刻留取静脉血样测定血尿素氮、肌酐、血清钙、钠、钾、氯离子的浓度。结果  4小时的血液透析后 ,患者即刻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脉压 (PP)均较血液透析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系统血管顺应性 (SVC)、肱动脉扩张性 (BAD)与血液透析前比都显著改善 (P <0 .0 5 ) ,系统血管阻力 (SVR)较前降低 (P <0 .0 5 )。血液透析结束后 5小时上述血压指标及动脉功能指标均恢复到血液透析前水平 ,与血液透析前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血液透析前、血液透析后即刻和血液透析后 5小时的SVC均与相应的PP呈高度负相关关系 (r >- 0 .7,P <0 .0 5 ) ,血液透析前SVC与血液透析前血钙呈负相关关系 (r =- 0 .735 ,P <0 .0 1) ,血液透析后即刻的SVC与血液透析后血钙无相关性。结论 单次血液透析对动脉功能的改善是暂时的急性效应 ,是伴随血压的变化而发生的 ,血清钙水平在血液透析前与动脉弹性功能呈负相关关系 ,但与血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低温联合钠曲线透析模式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方法 26例低血压患者分别采用钠曲线透析、低温透析及联合模式透析,每一患者均行3种透析模式的单盲交叉治疗,连续治疗8次.分析治疗期间患者体质量、血压、肾功能、电解质等的变化,以及自觉症状等.结果 在联合透析模式患者头晕出汗、恶心呕吐和肌肉痉挛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其它模式(χ2分别为8.980,11.160,7.100,P<0.05).方差结果分析,除联合模式对舒张压无影响外(F =2.08,>0.05),其它模式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变化(F值10.240~26.640,P<0.01).相比其它2种模式,低温模式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影响相对较大.透析后血钠在钠曲线和联合透析模式时略有增高,低温模式透析后血钠明显低于联合模式(t=2.360,P<0.05). 结论 低温联合钠曲线模式对患者透析中的血压影响小,更适合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且不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特点,提高血压监测及控制的质量。方法选择血透6月以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DN组,n=12)和同时期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CGN组,n=40),测量血透前基础血压及血透0 h、1 h、2 h、3 h血压,计算各时段血压变化值;进一步将DN组分为老年组(≥65岁,n=7)和非老年组(〈65岁,n=5),分析其血压变化特点。结果DN组血透中低血压发生率为33.3%,显著高于CGN组(P〈0.01);2组间血透各时段血压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老年DN组血透中低血压发生率为47.6%,高于非老年组(P〈0.05),但2组间血透各时段血压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下降幅度大、速度快;老年糖尿病者更易于出现血透中低血压,在血透时更需要加强血压监测及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和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上海市解放军第455医院、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和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病情稳定的慢性肾衰竭患者286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所有患者于透析前空腹抽血送检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蛋白(Alb)等,同时测定透析后血清尿素氮浓度,记录超滤量、透析后体质量和透析时间,根据公式计算血清白蛋白校正钙(Ac-Ca)和尿素清除指数(Kt/V)。结果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占同期血液透析人口的51.4%。老年组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是原发性高血压,占35.4%,其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和糖尿病,分别占21.1%和19.7%。非老年组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占43.2%,其次为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分别占23.7%和12.2%。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的透析龄更短,干体质量更轻,使用维生素D和/或钙剂的患者数更少,收缩压更高,舒张压更低,血清BUN、Scr、P、iPTH、Alb、标准蛋白氮呈现率(nPNA)浓度更低,Hs-CRP更高,低iPTH血症(<150pg/L)的发生率更高(分别达55.8%和36.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的Hb、AC-Ca和Kt/V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血磷、白蛋白和nPNA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数存在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现象,其发生可能与年龄、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透析低血压与非透析低血压血容量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和超滤过程中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与血容量变化的关系.探讨症状性透析低血压的防治策略.方法以过去3月内发生过症状性透析低血压为观测组(23例),设无透析低血压的为对照组(28例).应用超声血容量检测仪比较透析低血压者和正常对照者在透析超滤过程中血容量的变化特点、以及血压、心率的相应变化.结果低血压组的透析间体重增加量、超滤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透析1小时后相对血容量、血压的下降程度超过对照组(P<0.05);而反射性的心率增快方面,低血压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容量下降是发生低血压的重要机制,尤其是透析者伴有心血管功能损害时,更易发生透析低血压.而提高血容量是治疗症状性透析低血压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例透析中低血压的老年患者(低血压组)与20例无低血压的老年患者(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比较,并观察阶梯状钠模式(SP)和阶梯状超滤模式(UP)、标准透析(SD)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低血压组与对照组相比超滤量(UFV)增加(P<0.05);血钠、血浆白蛋白降低(P<0.05);尿素氮(Bun)和肌酐(Cr)差异不显著(P>0.05);3种透析模式中,发生低血压的例数UP与SD相比无差异(P>0.05),SP与SD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透析中低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应该具体分析病情,采用个体化透析及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例透析中低血压的老年患者(低血压组)与20例无低血压的老年患者(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比较,并观察阶梯状钠模式(SP)和阶梯状超滤模式(UP)、标准透析(SD)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低血压组与对照组相比超滤量(UFV)增加(P〈0.05);血钠、血浆白蛋白降低(P〈0.05);尿素氮(Bun)和肌酐(Cr)差异不显著(P〉0.05);3种透析模式中,发生低血压的例数UP与SD相比无差异(P〉0.05),SP与SD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透析中低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应该具体分析病情,采用个体化透析及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