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朱仁珍  周红  石敏胜 《疾病监测》2001,16(8):297-298
自实行计划免疫以来 ,麻疹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近年来 ,麻疹局部暴发流行不断发生。 2 0 0 0年我市共报告 4起麻疹暴发疫情 ,为查明流行原因及其流行规律 ,采取有效措施 ,现将 2 0 0 0年 4起麻疹暴发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流行概况 :2 0 0 0年全市共报告 4起麻疹暴发流行 ,发病 1 0 5例 ,死亡 1 0例 ,受威胁人口 482 5人 ,罹患率为 2 1 8% ,病死率为 9 52 %。暴发流行例数占全年麻疹发病数的 8 54%。 4起暴发疫情分布在 3个县 ,其中盘县 1起 ,水城 1起 ,六枝 2起。发病最多的 1起是盘县石桥镇 ,首例病人是1 999年 1 0月 5日发病。截止 2…  相似文献   

2.
1986-2006年昭通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昭通市麻疹流行特征及发病原因.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1986-2006年昭通市麻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86-2006年昭通市麻疹病人27 57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26/10万,发病率波动在5.40/10万~72.20/10万之间.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在3~6月.以低年龄组儿童发病为主,0~14岁占总病例数94.56%,7岁以下占发病总数68.44%.局部低接种率及免疫空白是麻疹暴发的主要原因.结论 控制或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是提高常规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接种率,加强对麻疹流行病学和血清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适时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控制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3.
泸州市1999年麻疹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晓燕  陈航 《疾病监测》2000,15(8):297-299
我市自 1 978年开展计划免疫活动以来 ,麻疹的发病大幅度下降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近几年来由于一些县区常规免疫接种率出现滑坡 ,监测系统敏感性降低 ,致发病回升 ,个别县区甚至出现局部暴发。为了更好控制麻疹发病 ,提供防制对策依据 ,现将 1 999年麻疹监测报告的疑似病例作如下分析。材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各县区麻疹监测疫情旬报、月报、个案调查表、6起麻疹暴发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发病率计算所用人口数来源于市统计局。2 诊断标准 对疑似麻疹和临床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血清标本送省站用ELISA捕捉法检测IgM抗体…  相似文献   

4.
2004-2008年浙江省金华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及防控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浙江省金华市2004-2008年麻疹疫情流行特征。方法对金华市2004-2008年麻疹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5年间金华市共报告麻疹病例5471例,年均发病率为19.47/10万。发病以高度散发为主,偶有暴发,并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3-5月;经济较发达、流动人口较多地区发病率高,病例以散居儿童和农民居多,≥15岁组和8月龄至7岁组为麻疹高发年龄段,本地病例以(8月龄和≥15岁的人群为主,而流动人口病例以学龄前儿童为主,流动人口、(8月龄和≥15岁人群比例呈上升态势。病例中无免疫史者和免疫史不详者占86.00%。结论金华市麻疹发病近年有上升趋势,控制麻疹的重点是确保麻疹疫苗的高接种率、高免疫成功率,消除免疫空白,把流动人口、(8月龄和≥15岁人群作为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某沿海城市麻疹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和分析浙江省某市麻疹疫情流行特征,查明麻疹疫情流行的原因,探讨麻疹防治对策.方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用血凝抑制(HI)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28日,全市共报告麻疹病例599例,男性343例,女性256例.2004年11月麻疹疫情开始流行,12月至次年1月达到高峰,病例分布广泛,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病例中无免疫史的占62.02%,免疫史不详占22.11%.共采集育龄妇女血清样本109份,其中抗体阳性105份,阴性4份,阳性率为96.33%,几何平均滴度为1:8.0.结论 需要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工作,同时要考虑对大年龄组人群接种麻疹疫苗,继续加强麻疹监测,探讨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1994-2005年太原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萍  关彩萍 《疾病监测》2007,22(5):317-319
目的 探讨太原市麻疹流行特征及发病原因,为制定太原市麻疹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太原市1994-2005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太原市麻疹发病以冬春季为主,发病高峰在3~5月;太原市所辖十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个别县区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各年龄组均有发病,1岁内婴儿麻疹病例较多,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时有以流动人口为主的成人麻疹爆发流行,爆发疫情的发生影响全市的麻疹发病率.结论 应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并提高接种质量,重点加强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的工作,适时在目标人群中开展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点,提高整个人群免疫水平;加强初、高中、大中专院校学生及外来流动人口的免疫预防管理.  相似文献   

7.
刘永胜 《疾病监测》2007,22(5):315-316
目的 了解2006年郑州市二七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有效控制麻疹的措施.方法 对2006年郑州市二七区麻疹监测及流行病学管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疹疫情以散发为主,报告发病率为38.85/10万;全年均有发病,其中4~5月份(63例,27.75%)和10~12月份(101例,44.49%)发病较多;发病以0~5岁为主(177例),占发病数的74.68%;流动人口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72.57%;发病人群麻疹免疫IgM抗体阳性率为74.49%.结论 流动人群是造成麻疹发病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常规免疫仍需加强,保持高水平的免疫覆盖率和免疫成功率预防控制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8.
王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692-8692
目的分析了解麻疹流行规律,为控制麻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对2008-2011年来解放军253医院就诊的麻疹患者的麻疹流行强度、时间、年龄分布以及免疫史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8-2011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154例,以散发为主,无暴发,发病高峰为5~7月份;8个月~15岁儿童占54.5%,<8个月者占12.3%;>15岁者占14.9%。结论提前对疫情进行预测,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强化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工作,提高复种率,消除免疫空白点,提高整个人群免疫水平,建立有效免疫屏障,扩大麻疹疫苗免疫接种范围,能够有效控制麻疹疫情,防止麻疹的爆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麻  疹贵州 :铜仁地区铜仁市坝黄镇泥哨村发生麻疹暴发流行 ,首例病人 5月 7日发病 ,截止 6月 1 5日共发病 94例 ,死亡 1人 ,罹患率为 2 3 62 %,疫情波及 1 1个村民组。发病最小年龄 1岁 ,最大 1 3岁 ,高发年龄段为 7- 1 3岁 ,占发病数的 5 8 5 1 %。以小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流行的主要原因为 :接种率低 ,易感人群积累 ;疫情迟报 ,造成蔓延扩散。现有关部门已采取了综合性防治措施 ,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福建 :6月份共有 1 0起麻疹暴发疫情。其中 6月 1 - 1 6日德化县绿剑武术学校发生一起麻疹暴发流行 ,共有 5人发病。 5例患者均以发热…  相似文献   

10.
莱芜市1954~2003年麻疹流行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莱芜市不同时期麻疹的流行特征 ,探讨加速麻疹控制的措施。方法 对莱芜市 195 4~ 2 0 0 3年麻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自然感染期 (195 4~ 196 6年 )麻疹发病、死亡均居各种传染病之首 ;流行周期 1~ 2年 ;城市发病高于农村 ;发病高峰集中在春季 ,发病人群以学龄前儿童为主。计划免疫期 (1979~ 2 0 0 3年 )麻疹发病、死亡明显下降 ,流行减少 ,以散发为主 ;农村发病高于城市 ;发病季节高峰后移 ,峰值削平 ;发病人群集中在学龄前儿童和成人。结论 由于计划免疫的实施。莱芜市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但仍有散在发生或流行。今后 ,应进一步健全麻疹监测系统 ,调整免疫策略 ,进一步提高免疫覆盖率 ,降低麻疹高发年龄段发病。  相似文献   

11.
驻马店市儿童麻疹抗体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鲁平 《疾病监测》2005,20(6):311-313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儿童麻疹抗体水平。方法选择本市2~15岁儿童,分为3个年龄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G抗体。结果共调查333人,抗体阳性率为91.3%,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762。不同性别抗体阳性率和抗体保护率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保护率差异有显著性,城市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和抗体保护率均明显高于农村人群,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做好基础免疫的同时,应加强7岁年龄组儿童麻疹的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2.
濮阳市2001~2003年麻疹暴发疫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聂占普 《疾病监测》2005,20(3):126-128
目的 了解濮阳市2 0 0 1~2 0 0 3年麻疹暴发情况,找出发病原因,指导今后的麻疹防治工作。方法 对濮阳市2 0 0 1~2 0 0 3年麻疹暴发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农村和小学为主要发生地,小学发病率最高,城区流动人口集中地也有麻疹暴发。10 0例病例中,16 %有确切免疫史,6 3%免疫史不详、2 1%无免疫史:暴发主要集中于小学生(6 9% )。结论 暴发主要原因为免疫接种率低,特别是麻疹疫苗的复种率低且不及时。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做好小学生麻疹疫苗的复种工作,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以提高麻疹监测水平,降低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江门市麻疹疫苗(MV)基础免疫的效果及健康人群抗体水平。方法(1)对应该接受基础免疫的健康儿童按常规进行麻疹疫苗接种,并在免疫前和免疫后一个月内分别抽取外周血进行麻疹抗体检测;(2)对江门市部分健康人群抽取外周血进行麻疹抗体检测。结果(1)2001~2003年基础免疫前健康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05%、17.57%和24.05%,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分别为3.38、2.93和3.06;基础免疫后一个月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26%、97.30%和96.20%,GMRT分别为465.59、803.53和578.10;(2)健康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3.47%,GMRT为687.07,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江门市麻疹整体初免抗体水平较高,基础免疫是预防控制麻疹流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2000~2005年海盐县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伟英  蒋卫平  张礼根 《疾病监测》2006,21(10):518-521
目的了解海盐县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对策,降低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5年该县麻疹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M抗体。结果6年间,该县共报告麻疹513例,年均发病率为23.44/10万,2005年发病率为59.29/10万,是该县使用麻疹疫苗以来发病最高年。麻疹发病存在明显季节性。流动人口发病逐年上升,无免疫史者占85.31%,8起麻疹暴发均为流动人口。发病以20岁以上年龄组本地病例为主,占76.76%,流动人口以7岁以下儿童为主,占72.73%。结论海盐县麻疹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模式以广泛散发与局部暴发并存。应在维持高水平的儿童麻疹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的同时,做好儿童麻疹疫苗复种;实施补充性免疫措施,如强化免疫或"扫荡"式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免疫空白仍是今后进一步控制麻疹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陕西省铜川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评价麻疹疫苗免疫效果,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4区(县)随机抽取9个年龄组366份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2013年铜川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7.27%,几何平均浓度(GMC)为1794.05 mIU/ml。不同区(县)、城市与农村间平均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岁平均GMC显著低于1~、3~和15岁组。与2007年相比,全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结论 铜川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较高,近期不会出现麻疹流行。但4区(县)计划免疫工作发展不平衡,应加强农村和薄弱地区的免疫规划工作。建议加强麻疹疫情监测,适时对7~岁重点人群进行麻疹疫苗的应急接种及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浙江省金华市本地人群与外来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乡镇或居委会为单位,分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7个年龄组,本地人群每个年龄组抽取90人,共630人;外来人群每个年龄组抽取30人,共210人。以此840人为监测对象,采集合格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麻疹IgG抗体,同时调查麻疹患病史、麻疹疫苗免疫史及基本情况。结果本地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92.54%、78.73%和1774.19 mIU/ml;外来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C分别为66.67%、40.95%和269.90 mIU/ml。本地人群的阳性率、保护率和GMC均明显高于外来人群(P=0.000)。本地人群的疫苗接种率为82.38%(519/630),显著高于外来人群的12.86%(27/210)(χ2=333.75,P=0.000)。结论金华市本地人群麻疹免疫水平较高,外来人群的麻疹疫苗接种率不高,麻疹抗体水平明显低于本地人群。必须采取"加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管理、开展应急接种、给外来新生和新员工接种麻苗"等综合措施,来全面提高外来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宝鸡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趋势和流行规律,评价防制效果,研究制定防制对策,有效遏制其流行势头。方法收集地理地质、水文气象和人口等基础资料,对1955 ̄2005年宝鸡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流行趋势变化及其原因,对高发县16 ̄60岁人群实施疫苗接种,分析疫苗接种效果。结果宝鸡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经历了局部散发期、广泛流行期,现已进入初步控制期;流行特征由单峰型逐渐向双峰型转变;渭河谷地是主要疫源地,渭北台塬发病有增多趋势,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2003 ̄2005年在高发县高发乡镇实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试点后,全市出血热逐年大幅下降,2005年比2002年下降76.59%,试点县发病构成显著下降(P<0.005)。结论宝鸡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已从姬鼠型逐渐向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转化,疫区范围有从渭河南岸的秦岭山区逐渐向渭北台塬沟壑地带蔓延的趋势。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受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影响较大,双价疫苗接种是最有效、最快速的防制措施,在高发疫区利用政府财政部分防治经费购买疫苗,对重点人群按成本价实施疫苗普种,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麻疹控制项目实施经验和不足,为以后项目实施提供指导。方法 对贵州省黎平县2000-2007年的麻疹发病情况、疫情暴发情况、病例年龄结构、疫苗接种和对入学入托儿童查证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自2003年8月开展麻疹控制项目,尤其是2004年11月麻疹疫苗补充免疫后,黎平县的麻疹发病人数和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其发病率从2002年的26.68 /10万、2003年的3.52 /10万下降到2007年的0.20/10万;自2005年后无麻疹暴发疫情;麻疹疫苗第1针(初种)接种率自项目实施后的2003年至2007年,均达到98%以上;麻疹疫苗第2针(复种)接种率从项目实施前2000年的58.61%,2001年的80.56%,提高到项目实施后2003年的95.29%,2006年的99.00%,2007年98.89%。结论增加1次(高1剂次)麻疹疫苗接种能有效降低麻疹发病率;对入学入托儿童开展免疫规划查证补种工作,是控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的最后一道关卡;每4年对8月龄至4岁儿童进行一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以巩固麻疹疫苗补充免疫所取得的成果,保持麻疹低发病率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控制麻疹采取相应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衢江区15~45岁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进行麻疹IgG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本次共检测363份血清标本,阳性率为96.69%,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972.91 IU/L,保护率为66.67%,年龄间抗体保护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间的抗体保护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衢州市衢江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处于较高水平,建议及时并扩大范围接种麻疹疫苗,提高接种率,保证较高的保护率,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才能有效控制麻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