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喉源性咳嗽中医辨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源性咳嗽是全国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80年代提出的新病种,其咳嗽的起点在咽喉,一般病程较长,迁延几个月缠绵难愈。本病未见原发病灶,多表现为伤风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遗留症状。其特点是喉痒则咳或咳必痒,甚则呛咳连续不断,只有饮水可暂缓,无痰或少痰。多则每小时咳4~5次,少则每天咳2~3次。  相似文献   

2.
关于咳嗽与肺咳的概念湖南中医学院(410007)朱文锋主题词咳嗽/中医病机咳嗽单名咳或嗽。然古代曾将咳与嗽加以区分。如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嗽论》说:“咳谓无痰而有声,……;嗽谓无声而有痰,……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究之临床,很难将两者截然分开,...  相似文献   

3.
林素财  罗燕 《环球中医药》2009,2(2):141-142
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症。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脾为生痰之源,肺乃贮痰之器”,治肺成止咳之常法,治脾成祛痰之惯例,如《活法机要’咳嗽证》所云:“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而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但临床咳嗽往往病情错综复杂,“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相似文献   

4.
外感咳嗽起病急 ,病程短 ,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皆能致咳。由于肺为娇脏 ,为五脏之华盖 ,居于上焦。“治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故治咳之药宜轻扬清灵 ,使药力直达病所 ,“宣肺祛邪”为治疗总则。盖肺气以宣降为顺 ,以清肃为用 ,壅阻为逆 ;肺为贮痰之器 ,气滞则痰生 ,痰去则咳自宁 ,故治咳宜配合顺气化痰之品 ,使痰清气顺 ,肺气宣畅 ,咳嗽自宁。咳嗽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表现 ,决不能单纯见咳止咳 ,必须追本求源 ,审因论治 ,按照不同的病情而分别处理。调治不妥 ,可由外感转为内伤 ,导致咳嗽缠绵不愈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宣肺不宜太…  相似文献   

5.
咳嗽一病,《内经》以咳统之,后世咸分咳嗽,言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余意两者往往兼有之,故统称咳嗽。《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俞昌云:“肺如钟焉,外受六淫之邪气,白外叩之则鸣,内伤七情声欲积损之病气,自内叩之亦鸣,鸣即咳嗽之确象也”。是知咳嗽不止于肺而必关于肺。前贤治咳嗽多分外感与内伤,外感者解表祛  相似文献   

6.
咳平汤治疗风邪犯肺型喉源性咳嗽39例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福建中医学院(350003)陈志斌林慧光喉源性咳嗽系指由于咽喉部疾病而造成的咳嗽,难以内科中的咳嗽病症辨证论治而获效,是诸多咳嗽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以喉间作痒则咳,不痒则不咳,无痰或少痰,甚则...  相似文献   

7.
急性咳嗽大都从风寒、风热、肺燥论治,其实,急性咳嗽也有从肾论冶。尤其对肾气已衰的老年人。《金匮要略心典》云:“人年五六十,精气衰矣,……。”《素问·咳论》云:“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为痛,甚则呕涎。”又说“……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尿。”另外,肾阳虚不能制阴,故痰咸,所以咳尿,痰咸是咳从肾治的辨证要点。兹举二例: 例1.余××,女,43岁。门  相似文献   

8.
喉源性咳嗽是因咽痒干涩引起的刺激性咳嗽,咽痒即咳,咳点在声门之上,干咳无痰或少痰,咳声嘶哑,甚则作冲气状连声呛咳不止,多久治不愈,病程长达数月甚至更久。近年来笔者运用龙牡六味汤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50例,取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咳喘咳、瑞本为二病,但咳嗽日久形成慢性可发生气喘.喘的同时也可伴咳.多见于现代医学之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凡咳嗽气喘,喉中痰鸣.呼吸急促,甚则不能手卧,吐痰白钻或黄稠,吐之不利,口干咽煤,各白少律或黄.脉数等便为应用本方的指征.共治疗急慢性咳喘250例,总有效率达98%。案1:胡某,女,39岁,农民,1993年10月16日初诊.因咳嗽气喘,吐痰白粘或黄,痰量多而来诊。患者自幼咳嗽吐痰,反复发作未能根治,冬重于夏。近几年发则咳喘并作,呼吸气促,夜间不能手卧,3天前因感冒而发作。查:双肺哮鸣音,呼吸音粗糙,心脏无…  相似文献   

10.
<内经>对咳嗽已有较深刻认识,<素问·咳论>所云"皮毛者,肺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指出形寒饮冷伤肺为咳.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及"痰饮咳嗽病脉证治"两篇,从表里寒热虚实例述咳嗽病证,既体现咳嗽病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也说明凡邪气如疲饮、热邪、燥邪、风邪等伤肺即可致咳,所列诸方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至今仍为临床所喜用.金元时代,刘完素对咳嗽的病因病理有进一步的研究,<河间六书·咳嗽论>指出"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惟湿病痰饮入胃,留之而行,止于肺则为咳嗽",强调湿在咳嗽发病中的作用,提出"咳嗽者,治痰为先,治痰者,下气为上,是以南星,半夏胜其痰而咳嗽自愈,枳壳,陈皮利其气而痰自下,"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辨证分型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林安  付涛  魏海婷 《河北中医》2005,27(10):745-746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临床表现以咳嗽、喘气、咳吐白色泡沫痰或白黏痰,并发感染者可见黄稠痰,甚则抬肩喘息,呼吸困难,坐不得卧,严重时口唇紫绀等为特征的疾病。属中医学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文字虽有咳、喘证之不同,但咳多兼喘、喘必兼咳,不易截然分开。其发病与肺、脾、肾有重要关系,但与肺脏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正>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也是自我保护的反应,天下人均有体验。古人云"咳谓无痰而有声,嗽是无声而有痰";往往咳与嗽共存,痰与声并见,故统称为咳嗽。引起咳嗽的病因、病原、病机、病理、病状多种多样,诊断、分类、治疗、预后也各不相同。现将文献中关于咳嗽特别是燥咳的中西医诊治情况综述如下。1现代医学对咳嗽的认识[1-2]1.1咳嗽分类根据病程的长短,成人咳嗽分为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8周)、慢性咳嗽(>8周);儿童则  相似文献   

13.
王雪慧  刘航  金岩 《天津中医药》2021,38(3):313-316
刘建秋教授认为中医辨证咳嗽变异性哮喘本质与哮病相同,仍是宿痰。但具体治疗应根据病机的不同分别在“风咳”“燥痰咳嗽”“久咳”中辨证。其中“燥痰久咳证”是临床难治证之一,因痰邪内热久郁变生燥痰,而肺肾之正气已伤,此时虚实夹杂病情复杂,不易治疗,刘建秋教授根据临证经验自拟扶正祛痰止咳汤治疗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4.
刘阳 《国医论坛》2007,22(5):51-52
咳嗽为临床常见病症,古人认为,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咳嗽谓有声有痰,因肺气伤,复动脾湿也.盖肺为华盖以覆诸脏,其二十四空窍,虚如蜂窝,吸之则满,呼之则虚,最喜清凉,不耐烦热;只受得脏腑中固有元气,受不得一分邪气,故邪侵于肺即可发生咳嗽.外感之咳,多先由肺涉及他脏,故肺为本而他脏为标;内伤之咳,多先由他脏而后涉及于肺,所以他脏为本而肺为标.明确标本缓急,对治疗咳嗽实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咳嗽一症,古代认为有所区别,如《活法机要》日:"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生痰也.咳嗽是有亩有痰,因伤肺气,复动脾湿也."近代则合为一症.咳嗽是肺病之证,然而他脏之病皆能涉肺而致咳嗽.《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陈修园更明确地指出:"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但是,  相似文献   

16.
咳嗽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无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咳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医之咳嗽,是一个症状,也是一个病,所谓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通常情况下多咳、嗽并见,习惯称"咳嗽".  相似文献   

17.
咳嗽是肺系疾患常见证候之一。不论外感或内伤之多种原因,均可导致肺气失于宣发与肃降,肺气上逆致咳。古代医家曾将无痰有声者称为咳,无声有痰者称为嗽,有痰而又有声者称为咳嗽。验之临床,咳与嗽很难截然分开,故通称为咳嗽。  相似文献   

18.
咳嗽是儿科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近年来因环境污染较重,加之小儿饮食结构及心理特点发生变化,咳嗽患儿数量呈上升趋势.本病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多宗"脾为生痰之源,肺乃贮痰之器"、"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之说,治疗多从肺脾论治.然〈内经·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胁下满."加之小儿的生理特点"肺脾肾常不足,心肝有余",因此小儿咳嗽不仅责之于脾肺,与肝亦有关联.  相似文献   

19.
咳嗽从胃论治的临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月 《北京中医》2006,25(2):107-108
咳嗽从胃论治,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素问·咳论篇》中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虽为肺之本病,然究其源,非肺一脏之因。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影响到肺之宣肃功能均可作咳。临床上咳嗽多从肺论治,本文重点讨论从胃论治因食滞痰阻、胃寒遏阳及胃气不足所致之咳嗽。1病案举例1.1食积胃脘致咳嗽证患者,男,25岁。主诉:咳嗽痰多、胸闷3个月,加重1周。曾因咳嗽、痰色白稀薄,伴低热,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现咳嗽痰多,痰粘色白,胸脘胀闷,食后加重,嗳腐吞酸,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弦滑。平素喜食肥甘厚…  相似文献   

20.
喉源性咳嗽是由著名中医耳鼻喉专家干祖望首创的中医病名,是指急慢性咽喉炎及变应性咽喉炎引起的咳嗽,临床多表现为咽喉烦痒则咳,痒息咳止,常伴有咽干、咽痛或者声音嘶哑,无痰或少痰、痰质黏稠。笔者近日温习经典,发现经典之中许多论述与本病临床表现颇为相合,且临证运用收效颇佳,现总结于下,愿与同道共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