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人相应观为祖国医学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病理变化的整体指导思想,它揭示了自然界与人体在生理和病理上的联系,以及自然界的变化对治疗疾病、推测预后所起的影响。本文就此试作一初探。古人认为,宇宙间的万物(包括人类)就其物质本源来说,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元素所构成,但必须依赖大自然的气候化生成长,即《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金匮要略》以《内经》  相似文献   

2.
姜晖 《西部中医药》1993,6(4):14-16
《内经》认为人体阴阳的盛衰与自然界昼夜晨昏和春夏秋冬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理论奠定了中医时间医学的理论基础。《内经》的时间医学可分为时间生理学、时间病理学和时间治疗学。 1 《内经》的时间生理学《内经》认为天体运动存在着周期性,气候的变化存在着节律性,因此人体对自然界周期变化存在着应答反应。表现为日节律、月节律和年节律。 1.1 日节律《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在,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降,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说明了人体生长收藏的昼夜变化。费兆馥氏  相似文献   

3.
在整个《内经》中,对于许多事物的认识并不是将其中的某一现象孤立起来,而是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和互相制约的观点出发,将人体作为有机地联系着的统一整体来加以办识,充满了系统论和控制论思想。1人体脏腑组织机能的系统性《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三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宇宙自然是一个大系统,人在其中,是一个子系统,人体系统对宇宙系统是开放的,联系的,交换的,因此,人的生理、病理、治疗均与自然界有关,这种“天人相应”现正是系统论思想的体现。此外《内经》还认为人体组织和功…  相似文献   

4.
张从正是金代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为“攻下派”的代表。其“攻邪学说”的形成,实渊源于《内经》,发挥于仲景,充实于完素,完善于从正。本文就其“攻邪学说”简述如下: 一、“攻邪学说”渊源于《内经》《内经》认为,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动态平衡遭到破坏而又不能自行调节恢复时,就发生疾病。在发病原因方面,《内经·口问篇》说:“夫邪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素问·痹论篇》更具体地指出:“风寒湿三  相似文献   

5.
中医方剂配伍理论的渊源——《内经》方剂配伍理论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内经》对药物的阴阳五行归类 众所周知,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和方法论,也是中医学运用至今的说理工具。要探讨《内经》方剂配伍理论,首先必须阐明《内经》对药物的阴阳五行归类。 1.1 药物的五行归类 依据五行学说的理论,《内经》根据药物五味的不同及其与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人体脏腑的相互关联,将药物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即酸味属木、苦味属火、甘味属土、辛味属金、咸味属水。 《内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是秉天地气化而生长衰亡的,在天六气的盈虚运转和在地五方的阴阳盛衰的互相感…  相似文献   

6.
张霄霖 《河北中医》1998,20(4):251-252
自然界存在着自然节律,产生自然节律的基础是阴阳消长.《内经》的时间治疗学观点就是建立在自然界阴阳盛衰变化的基础上.自然界日月运行,气候寒暑变化对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经脉气血的运行都有直接影响.当人体脏腑功能紊乱,不能与自然界变化相适应时,就会产生病理改变.因此治疗疾病要根据“天人相应”的规律去调整机体的失衡状态,以求机体内外环境整体的统一.正如《内经·四气调神论》所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瘀血证是中医特有的命名.大凡离经之血积存体内,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由此引起的病证统称为瘀血证.对其治疗,虽有活血祛瘀之大法,但若细究各类瘀血病证病发的规律去因时制宜治疗,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彭思菡 《中医杂志》2006,47(9):715-715
1完整性和系统性《内经》与《难经》相比,在论述时间治疗学上更系统完整。《内经》论述天时对人体的影响可总结为生理病理因素两个方面。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此系《内经》对正常生命活动与天时变化关系的概括。以自然界季节周期言,《内经》认为,五脏随四季的转换而各有所主。如肝主春,脉弦;心主夏,脉洪;脾主长夏,脉软;肺主秋,脉浮;肾主冬,脉沉。以月周期言。《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相似文献   

8.
<正> 心身医学是现代心理学于西医生理、病理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边缘科学,主要从精神(心)和身体的相互关系来研究人体的健康和疾病问题,阐明心理社会因素在保持人体健康及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1 心与身的生理关系《内经》中的“心”在精神方面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一是人的情感活动。《内经》认为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是随着个体的发生、发展而逐步完善的。《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生而脑髓生”,认识到人的精神是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身的发生、发展,人  相似文献   

9.
医学气候学或医学气象学是近代才出现的—个边缘科学,目前世界不少国家相当重视.事实上,这门科学我国远在二千多年之前便已萌芽.人体不论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如从流行病学角度出发,都和气候条件有重大关系.所以正确的季节划分方案是掌握和预测一年间气候变化的重要古典性手段之一.看来,《内经》六季的提出其目的就在于此.自然界的物候现象多因气候条件之不同而有异,并和季节紧密相联.人体生命现象也有类似倾向,这已为今天许多科学实验和科学统计所证实.《内经》所谓"物生脉应,皆必合期",便是针对这个问题说的.这观点也是构成中医学理论的生物学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朱太平  朱彦昭  蒋丽娜 《光明中医》2010,25(7):1143-1144
通过用辩证唯物观对《内经》的学习,认识到《内经》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①人体各脏腑器官之间通过经络传导系统密切联系。②人的精神活动与生理活动有密切联系。③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息息相关。④在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以整体观念作为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的"天人关系",即指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我国古代医学家通过长期的实践发现:人体的阴阳与自然界的阴阳,人体的五行生克与自然界的五行生克,人体的昼夜变化与自然界的昼夜变化,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与自然界的相应变化等等,都存在着相似相应的规律。这一思想在《内经》中有充分的体现,贯穿在论述人体的生理、病理及辨证论治过程中。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一思想也有其科学内涵。现就从这两方面切人,谈谈"天人关系"的合理性。《内经》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源头,迄今仍指导着中医的理论与临床。《内经》十分重视人与…  相似文献   

12.
祖国医学与医学气象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医药学早就注意到天气与健康的关系.仅《内经》就有大量精妙的论述,如:"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都明确地指出了人与大气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又如:"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阐明了人作为万物之一,决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生活;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必然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上发展了生物气象学,研究生物圈中大气环境对生物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医学气象学是生物气象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系通过观察天气、气候、气象和人体健康的情况,来衡量、分析、研究"气象因素"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从而阐明天气、气候、气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其目的是要避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气象条件,并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来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因此,医学气象学也可认为是预防医学的一部分(图1).它的研究范围大致为如下三个方面:(1)生理气象学:研究季  相似文献   

13.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最早提出治未病的思想。《难经》在《内经》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进一步对治未病的理论作了具体阐发。仲景又在《内》《难》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仲景治未病的思想,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天人相应仲景认为,人体是以吸取自然界的各种物质作为生命活动的基础。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必然影响人体的健康与发病过程。若自然界的各种变化适应人体的活动规律,则五脏元真通畅和调,人即安和;若其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就会成为客气邪风,对人的生命造成危害。这种天地自然环境与人体的关系,仲景形象地比喻成“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二、脏腑相关人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  相似文献   

14.
自然界中风、雨、雪、云、霜、露、虹、雷等大气的物理运动与人类的关系,祖国医学早有认识和记载。《内经》就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如:“人与天地相应”,“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洲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自然界的大气运动和变化会影响人体,人体对此也必然作出相应的反应。正如王充《论衡·变动篇》所说:“天气变于上,人物应于下”。天气、气候对任何人都能产生影响。并引发一系列的生理适应调节。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例如:健康人的体温调节和水液代谢是恒定的,为了保持这一平衡,当天…  相似文献   

15.
中医养生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人体随着肾气的逐渐旺盛而生长发育,直至成熟,继而又随肾气的衰老而死亡,即肾的精气主持着人的生和死,人体的衰老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肾气的盛衰。《内经·素问》早就阐述了人体衰老的原因,在于肾气衰、精气亏,“天癸”竭,并指出,“肾气有余,气旺常通”,是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故养生应把养肾护精,作为抗衰老的重要措施。 1、辨证用膳,补精温肾。中医对人体各个脏腑起滋补、润泽作  相似文献   

16.
有关中医气象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气象学,亦称人类生物气象学,是研究天气、气候、气象、季节对人体的影响,进而为防治疾病服务的一门年青的边缘学科。中医对医学气象早有较系统的论述,如《内经》:“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最近,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医学气象研究座谈会上,对此又有了许多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祖国医学认为脏腑病情的变化、死亡时间与自然界昼夜、四时的关系十分密切。《内经》中指出“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尽管这个学说的细节还有待结合现代科学进一步研  相似文献   

18.
“养生”一词,出自《灵枢·本神》,即保养生命、防病抗衰、延年益寿的意思。养生学说是研究保持身体健康以延年益寿的思想、原则和方法的一门学说。《内经》论述养生学说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因时养生和调治于内两方面。本文仅就《内经》因时养生思想讨论如下。因时养生思想的理论基础《内经》以四时五脏阴阳为理论核心,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又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强调了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取决于六经之气和五脏之气的协调,而“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界阴阳五行之气的运行,通应于人体五脏  相似文献   

19.
<正> 祖国医学的特点之一是“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念.人类生活于自然界之中,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而人体对这些影响,也必然发生生理或病理上的反应.因此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不仅要考虑生理病理,还要考虑到自然界气候的多年振动,一年内寒暑更替的周期季节变化.近代西方已发展成为一门“生物气象学”,即研究天气、气候与人的关系,气候因子和有机生物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我国最早的医籍《黄帝内经素问》“七篇大论”中所阐述的“五运六气”,就是研究解释天气、气候变化规律与  相似文献   

20.
《内经》“六合”与二合的中医人体结构观吕宜民(山东省滕州市财贸医院滕州277500)《灵枢经别》中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说明十二经脉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脏腑组织器官是中医认识人体结构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