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椎失稳致眼、鼻、口腺体分泌增多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平 《中医正骨》2000,12(3):62
患者李某 ,男 ,5 1岁。因眼、鼻、口分泌物增多半年 ,甚至睡眠时也有大量唾液流出 ,并常感颈肩部僵硬酸痛 ,吞咽不畅 ,言语时舌体发木 ,吐字欠清楚。曾怀疑为癌症而多处诊治 ,先后做头颅 CT、钡餐、胃镜等检查 ,均未发现异常。于 1996年11月 11日入院。追问病史 ,2 0年前在部队高空作业时 ,不慎跌下 ,头部外伤并有昏迷史。查体见颈软 ,颈前屈及左侧转动略受限 ,左侧 C2~ 3 压痛明显 ,C3棘突左偏。颈椎 X线片示 ,颈椎生理前凸加大 (弓底 17.8mm) ,C3~ 4处向前成角 ,C5~ 6 间隙变窄 ,C5、6、7椎体前缘轻度增生 ,C6 钩突增生。诊断为颈…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三种不同的固定方式治疗C4~ 5屈曲 牵张型脱位和C5椎体爆裂性骨折的生物稳定性差异。采用生物力学测试及光弹性实验的方法对屈曲 牵张型脱位模型 (模拟双侧关节突脱位或单节段三柱损伤 )和C5爆裂性骨折模型 (模拟前、中柱损伤 )的三种固定方式 (前路锁定钢板、后路侧块钢板和前后路结合固定 ) ,在不同加载方式下的单位运动角下的平均应变量 ,来说明不同内固定方式稳定性的差异。同时采用光弹聚碳酸酯模型 ,记录固定结构和附近区域的应力载荷条纹 ,分析颈椎固定结构的应力转移与集中现象。结果显示 ,在固定爆裂性骨折或脱位的颈椎时 ,前路锁定钢板比后路侧块钢板固定稳定 (P <0 .0 1) ;前后路结合固定比单纯前路锁定钢板固定更具稳定性 (P <0 .0 5 )。并且在同样前路钢板固定时 ,C5椎体爆裂性骨折的前屈、后伸及轴向旋转过程中的平均单位转角下的应变量均大于C4~ 5屈曲 牵张型脱位 ,说明后侧韧带完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表明光弹性实验能直观显示颈椎损伤内固定后的应力转移与集中 ,对临床开展颈椎前后路手术所造成的稳定性变化的进一步了解 ,对内固定选择提供了运动学和生物力学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盛华  王亚宁 《中医正骨》2000,12(12):33-34
1 病历简介【例 1】张某 ,女 ,46岁 ,农民。于 1995年 5月 2 0日劳动时不慎跌入深约 1m的水渠中 ,头部着地 ,颈椎前屈位损伤 ,当即感颈部疼痛 ,活动受限 ,双上肢麻木 ,伤后 6小时急诊来院。查体见神清 ,颈呈屈曲畸形 ,C5棘突高突 ,C4~ 5棘突间距变宽 ,有明显台阶样改变 ,压痛明显 ,功能活动障碍 ,双上肢皮肤感觉减弱 ,肱二头肌腱反射减弱 ,握力减弱 ,霍夫曼试验 ( ) ,余(- )。X线片显示颈椎反弓前屈 ,C4~ 5棘突间距变宽 ,关节突跳跃 ,C4 椎弓根断裂 ,C4 以上椎体整体向前错位约 8mm(图1)。诊断为C4 骨折合并前脱位。图 1 张…  相似文献   

4.
陈某,女,42岁。1987年8月10日因落枕在某医院推拿出现头昏、颈项部剧痛伴上肢放射痛来诊。检查颈部僵直,活动受限,寰枢椎棘突处压痛明显,上肢轻度放射性疼痛,未引出病理反射。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断层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变直,寰椎向前移位,寰齿间隙增宽,未见骨折。诊断寰枢椎半脱位。治疗采用颏枕吊带牵引1周后,用石膏固定8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15岁,因上体育课跑步时突发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15天入院.患者左髂前下棘部位轻度肿胀、瘀紫,局部压痛,患下肢主动抬举受限.X线片示左髂前下棘撕脱性骨折,骨块下移约1cm,初步诊断以左髂前下棘骨折.入院后予以完善各项检查,抗炎、对症治疗,3天后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采用S-P切口,切口起自髂前上棘,弧向前下方,长约8cm,自缝匠肌阔筋膜张肌间隙分层显露.术中见左髂前下棘骨折,骨块分离下移,骨折线波及髋臼顶壁,术中予以清理断端软组织及瘀血块,直视下复位,2枚氏针作暂时固定,摄X线片证实骨块的导针位置良好后,拧入2枚3cm×4cm空口拉力螺钉.术毕活动患关节无异常后关闭切口.术后患髋屈曲20°位仰卧位休息,半年后取出内固定,左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患者梁某 ,男 ,4 9岁。因车祸砸压伤颈部致局部疼痛、活动障碍 3小时于 2 0 0 2年 3月 2 0日入院。主诉颈部疼痛、活动障碍 ,右侧耳面部感觉麻木。体格检查颈枕部肿胀压痛 ,右侧耳廓及腮腺区皮肤感觉迟钝 ,四肢活动及感觉无明显异常。颈椎正侧位X线片疑有枢椎骨折行CT扫描示枢椎右侧侧块骨折 ,折块向前旋转移位 4mm。入院诊断为枢椎骨折并右侧耳大神经损伤。入院后立即给予颅骨牵引 ,并予甘露醇、地塞米松、七叶皂苷钠等药物治疗 ,病情平稳好转。 2周后渐出现右侧外耳廓成簇水疱性皮疹 ,局部渗液、肿胀 ,病症初起以为系外耳廓皮肤挫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在胸腰段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8例胸腰段骨折患者的X线平片和双排螺旋CT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种检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X线平片和螺旋CT对椎体前柱的损伤显示基本一致,但对椎体中、后柱骨折的显示方面,螺旋CT明显优于X线平片.结论:X线平片是胸腰段骨折的基本检查方法,螺旋CT横轴位及MPR、VR联合运用能明确损伤部位、程度,立体直观,为临床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是胸腰段骨折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9岁。因车祸致颈椎损伤伴高位截瘫1周入院。查体C4平面以下运动与痛、温觉(包括大小便功能)完全丧失,仅深触觉、位置觉和振动觉得以保留。肛门括约肌和球海绵体反射恢复。按、ASIA分级,截瘫指数为B级。X线平片示C3-0间隙明显变窄,相邻椎体前后缘及钩椎关节增生,呈典型单间隙颈椎退变性改变(附图A)。MR显示,T2加权像在C3-4间隙有明显的骨与椎间盘性物质向后压迫脊髓,C4椎体后上平面髓内有高信号区,相应轴位片显示,脊髓中央有出血所致高信号区(附图B、C)。诊断为前脊髓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前路空心螺丝钉内固定治疗成人Ⅱ型和Ⅲ型新鲜齿状突骨折安全性、效果和最佳手术治疗方案。方法:从2001年8月~2005年10月,应用经颈前路空心螺丝钉内固定治疗成人齿状突骨折6例。其中Ⅱ型5例,浅Ⅲ型1例。全部采用单枚空心螺钉固定,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进行体格检查,拍摄上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X线片和CT三维成像检查。结果:随访时间4个月~2年6个月,平均11个月,6例全部获得随访。骨折复位满意,骨折全部愈合率,1例遗留颈部僵硬感,但临床检查无活动受限。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颈前路空心螺丝钉内固定治疗成人Ⅱ型和部分Ⅲ型齿状突新鲜骨折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是治疗该类型骨折的最佳选择;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复位和精细的手术操作以及术后适当的外固定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在胸腰段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8例胸腰段骨折患者的X线平片和双排螺旋CT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种检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X线平片和螺旋CT对椎体前柱的损伤显示基本一致,但对椎体中、后柱骨折的显示方面,螺旋CT明显优于X线平片。结论:X线平片是胸腰段骨折的基本检查方法,螺旋CT横轴位及MPR、VR联合运用能明确损伤部位、程度,立体直观,为临床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是胸腰段骨折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肘前Z形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尺骨冠状突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常合并肘关节后脱位。我们近来采用肘前“Z”形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经门诊随访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2005年收治的3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均为青年男性,有明确的跌仆手掌撑地外伤史,肘关节半屈伸位,肘前软组织肿胀,无瘀斑,肘前稍下方软组织深压痛明显,肘关节活动障碍,1例合并肘关节后脱位,于肘后部可触及脱出的尺骨鹰嘴。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2例为单纯性尺骨冠状突II型骨折,1例为尺骨冠状突III型骨折合并肘关节完全性后脱位。肘部CT扫描提示: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垫枕复位法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8年12月至2011年6月,采用垫枕复位法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39例,男28例,女11例.年龄21~62岁,中位数40岁.损伤椎体:T1212例,L114例,L27例,T12~L14例,L1~L22例.按胸腰椎爆裂性骨折Denis分类:A型12例,B型18例,C型9例.按脊髓损伤的Frankle分级:A级2例,B级5例,C级10例,D级10例,E级12例.CT检查示:椎体后壁均不完整并有碎骨块压迫硬膜囊,椎管内矢状径占位20%~80%.MRI检查示:伤椎上位、下位椎间盘无变性及破裂.X线片示: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11°~42°,中位数28°;伤椎前缘压缩后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40% ~ 70%,中位数49%;伤椎后缘压缩后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70% ~ 90%,中位数81%.受伤至手术时间6h至7d.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伤椎恢复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失血量300~1000 mL,中位数400 mL.手术时间100~180 min,中位数120 min.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14个月.均无切口感染、螺钉松动、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内固定物取出后无复位丢失等现象发生.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Cobb角分别由术前28.7°±2.3°降至5.5°±0.8°、5.8°±0.7°.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分别由术前(42.3±3.8)%升至(84.5±4.9)%、(80.6±4.3)%;伤椎后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分别由术前(81.5±5.1)%升至(90.6±4.9)%、(89.7±4.7)%.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25例恢复至E级,6例恢复至D级,4例恢复至C级,3例恢复至B级,1例仍为A级.结论:采用垫枕复位法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改变椎体“蛋壳样”病理状态,增加前柱的支撑力,纠正后凸畸形,恢复正常的脊柱序列,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患者王某,男,58岁。患者于入院前5小时在劳动中被倾倒的树木砸伤腰背部,当即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未行处理,急诊入院。查体腰背部肿胀,以L3为中心略后凸畸形,压痛阳性,双侧胫前肌、拇背伸肌力Ⅳ级,双下肢皮肤感觉未见异常。X线检查示L3椎体爆裂骨折,L5椎弓崩裂。MRI检查示L5S1椎间盘无脱水、损伤、突出等。诊断为L3椎体爆裂骨折并不全瘫,L5椎弓崩裂。行L3椎体爆裂骨折并不全瘫切开复位ALPFⅡ型内固定,L5椎弓崩裂椎板螺钉内固定植骨术,术中见L5椎弓峡部为新鲜骨折,无硬化及瘢痕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操作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2012年4月在我院急诊科采用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外伤病人36例.其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56~76岁,平均(66±10)岁.该组病例中伴有单纯基础疾病者16例,伴有2种或2种以上疾病者16例.治疗前根据患者伴有的相关基础疾病进行各项生化指标、心电图等检查,请内科医生、麻醉师进行综合评估,在无治疗禁忌后开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整复治疗;患者坐位或者仰卧位,一助手经伤侧腋窝用布带与另一助手握患肘及腕沿肱骨纵轴做顺势对抗牵引.外展型者可将患肘屈曲90度前臂中立位、渐将上臂外展45度位;内收型者可将患肘屈曲90度前臂中立位、渐将上臂外展70度位.两助手进行拔伸牵引以矫正短缩旋转移位,手法整复者用手在折端用推拉、提按手法的同时,远端助手内收或外展,先矫正内外移位.向前成角者采用郑氏前屈过顶法将患肢上臂前屈上举过肩或过顶以矫正向前成角.向后成角者:手法整复者双手紧扣骨折端向前推挤的同时远端助手在牵引下后伸上臂纠正向后成角.复位后患肢在牵引下手法整复者双手握持断端,另助手将上臂缓缓放至于胸前或外展位,再扣击尺骨鹰嘴处使两折端互相嵌插,加强骨折整复后的稳定性.安置压垫后采用超肩小夹板及四根束带固定后,用钢丝托板固定患肢于屈肘90度前臂中立或旋后位,三角巾悬吊制动休息.骨位满意后即开始指导患者康复锻炼.结果:随访时间3~16个月,平均7.6±3.4个月.本组患者整复后发生再移位者4例,行二次整复者1例,畸形愈合2例,均无肱骨头缺血坏死发生.患者分别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优12例,良20例,中等2例,差2例,优良率88.9%.结论: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某男,30岁,打伤右膝肿痛、活动受限16小时入院,查体神志清,Bp100/50mmHg,右膝前高度肿胀,髌骨下极及胫骨结节处压痛,膝关节严重功能障碍.X线正位片示右胫骨结节骨折无移位,侧位片示胫骨结节有约1.5cm×0.8cm及3cm×0.8cm粉碎骨块,向上移位约2cm,髌骨下极有约0.5cm×0.6cm撕裂骨块,无明显移位(附图1).诊断为胫骨结节撕脱粉碎性骨折并髌骨下极骨折.  相似文献   

16.
破伤风误诊为延髓麻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6 3岁 ,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 5天入院 ,伴张口受限、颈痛 ,无发热 ,已 2天未进食。发病前 9天右手虎口区曾被锈钉刺伤 ,当时用创可贴覆盖 ,伤口已愈合。查体 :T36 .8℃ ,P78次 /分 ,R2 0次 /分 ,BP18.7/9.3k Pa,神清 ,颈硬 ,颈部肌肉强直 ,克尼格征及布鲁金斯基征阴性 ,张口受限 ,咽反射存在 ,余咽部情况因张口困难未查清 ,伸舌困难 ,四肢肌力正常 ,无感受障碍 ,生理反射正常 ,病理反射未引出。皮肤刺激无疼痛性发作性肌痉挛。颈椎片示颈 4~ 7椎体后缘增生。头颅 CT未见异常。门诊以延髓麻痹收入院。入院后拟予鼻饲 ,插胃管…  相似文献   

17.
椎弓根钉矫形固定系统在治疗颈椎损伤失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矫形固定系统在治疗颈椎损伤后失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选取颈椎损伤后失稳合并颈椎管狭窄患者7例,难复性颈椎骨折脱位患者11例。合并颈椎管狭窄患者术前X线片测量均有发育性椎管狭窄并椎体间不稳,磁共振显示脊髓受压明显;手术采用颈后路C3~C7单开门减压椎管成形术,不稳节段用自行研制的椎弓根矫形固定系统固定并突间关节间植骨融合。难复性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术前均行颅骨牵引后未能复位,术中撬拔复位后用椎弓根钉矫形固定系统固定并植骨融合。结果:术中末出现并发症,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拍片检查提示置钉位置正确,随诊7~18个月,平均10个月,椎弓根固定系统牢靠,无松动。结论:应用椎弓根钉矫形固定系统一次完成颈椎的复位固定和脊髓减压是一种简捷、可靠的治疗方法,避免了前后路联合手术,近期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自 1996~ 2 0 0 1年 ,作者采用手法整复经皮穿入 2枚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 Ⅱ 型锁骨外端骨折 2 4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4例 ,男 16例 ,女 8例。年龄 18~ 4 5岁 ,平均 35岁。左侧 9例 ,右侧 15例。车祸伤 6例 ,摔伤 18例。X线片示锁骨外端骨折 ,远端向下、向内移位。伤后至就诊时间 2小时~ 3天。2 治疗方法患者坐位 ,采用臂丛神经 (肌间沟入路 )阻滞麻醉 ,常规消毒铺巾。一助手将锁骨近折端向前下按压 ,C臂透视复位满意后 ,术者用 1枚 2 .0mm钢针于肩峰后外侧刺入 ,斜向前内水平钻入至近端骨皮质 ,另一助手…  相似文献   

19.
颧弓由颧骨的颞突和颞骨鳞部外侧面向前伸出的颧突共同构成,位置突出,常因遭受外力打击而发生骨折,致局部塌陷畸形压迫颞肌或阻碍喙突运动,引起张口受限和疼痛,影响患者进食及面部对称性.移位的颧弓复位后,部分不稳定者或局部受压易再次移位,故对其进行可靠的固定是必要的.我院自1999年以来,对颧弓骨折的不稳定型患者采用自制的颧弓骨折外固定器固定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10年7月~2011年7月我们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并跟踪观察随访,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7月~2011年7月共收治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90例.男39例,女51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3.2岁;骨折部位:右侧38例,左侧52例,全部为闭合性骨折.所有病例复位前均摄桡骨远端正侧位片,证实为桡骨远端骨折.按AO分型[1]:A2型12例,A3型23例,B1型8例,B2型8例,B3型6例,C1型13例,C2型15例,C3型5例.复位固定后均马上再次摄片复查,所有患者均进行定期复查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9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