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痴呆综合征,是脑血管疾病较严重的后果。除了脑动脉硬化外,其他缺血-缺氧损害均可引起血管性痴呆,表现有关日常生活的智能障碍。随着年龄增大,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增高,血管性痴呆的患也随之增多。有资料表明,在60岁以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中,大约有26.3%的病人发生痴呆。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痴呆综合征,是脑血管疾病较严重的后果。除了脑动脉硬化外,其他缺血—缺氧损害均可引起血管性痴呆,表现有关日常生活的智能障碍。随着年龄增大,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增高,血管性痴呆的患者也随之增多。有资料表明[1],在60岁以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中,大约有26.3%的病人发生痴呆。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的概念,不仅指人体的生理健康,还包含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处在满意的状态。”随着健康含义的延伸,医疗模式的改变,医务工作者既要重视治疗患者的躯体疾病…  相似文献   

3.
老年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及其预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 概述与概念 世界各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65岁以上者老年痴呆患病率约为8%.根据现行诊断标准和分类方法,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占所有病例的1/2~2/3,其次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约占总痴呆病例的30%,VaD旧称"脑动脉硬化性痴呆"或"多发脑梗死性痴呆",诊断VaD的现行标准要求患者有记忆力下降和其他认知功能损害,其严重程度足以符合痴呆的标准,同时有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或颅脑影像学证据,并且脑血管疾病可能是认知功能损害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疾病是除 Alzhcimer 病(AD)外痴呆的最常见原因,其中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又是最常见的一种。“血管性痴呆”指缺血、出血或缺氧等血管性疾病引起的痴呆,但通常该概念却局限于缺血性血管性痴呆(IVD)。从病理和临床表现来看,IVD 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多次缺血性脑梗塞导致的进行性精神异常,传统称为 MID;二是慢性缺血而小伴明显脑梗塞造成的认知障碍。本文将主要讨论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或与脑血管病变有关的痴呆,是继Alzheimer病(AD)之后第二常见痴呆.严重者丧失生活能力,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在欧美等国家VD占老年痴呆的10%~20%,而在亚洲国家,由于该地区的高中风率使VD的发病率较高[1].我国VD的发病率占痴呆发病率的20%左右,并呈迅速增长趋势.因此,VD的防治成为国内外医学界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的调查中,6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的发生频率约占5%。其中大部分是阿尔茨海默型痴呆和脑血管性痴呆。两者之比,欧美与日本的差别很大,欧美国家约10%~20%,日本约50%。且脑血管性痴呆占多数。本文就脑血管性痴呆的概念、病理分型、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最近神经内科领域中出现的问题等概述如下。一、脑血管性痴呆的概念脑血管性痴呆的概念不是新提出的,在19世纪初期,一般认为50岁以前的痴呆是“进行性麻痹”,50岁以后的痴呆为“老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阁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人口老年化和脑血管管病发病率的升高,血管性痴呆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从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诊断和分类、治疗几方面进行综述,以说明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关键是预防卒中发生,而预防的关键在于控制引起血管痴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阐明血管性痴呆的神经病理学,将18例非痴呆又无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与19例非痴呆但有脑血管疾病(其中很多曾有中风史)的老年人及24例痴呆并伴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而无其他病理解释痴呆进行对比。全部病例均选自无或仅仅为极度轻微的Alzheimes型病理者。结果:微血管性脑损伤为严重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1.收集脑血管疾病患者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46例,正常对照50例。全部研究对象均应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achinski缺血指数和Hamilton抑郁量表量表进行检测,血管性痴呆患者用全面衰退量表分级。取空腹静脉血2ml,迅速分离血浆并置于-70℃冰箱保存。2.NO和CRP分别以硝酸还原酶法及散射比浊法进行测定。结果 1.NO水平:血管性痴呆组为39.84±17.28μmol/L、脑血管疾病组为42.72±17.19μmol/L,均较对照组的62.92±17.58μmol/L明显降低(P0.01);病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浆NO水平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痴呆的严重程度没有相关性。2.CRP水平:血管性痴呆组(5.26±3.47mg/L)和脑血管疾病组(3.01±1.78mg/L)较对照组(1.36±1.33mg/L)升高(P0.05),且血管性痴呆组血浆CRP水平明显高于脑血管疾病组(P0.05)。血浆CRP水平与血管性痴呆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各组内NO与CRP的相关分析显示:各组内NO与CRP血浆水平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1.气体信号分子NO在血管性痴呆及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水平降低,但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痴呆的严重程度没有相关性;2.血管性痴呆和脑血管疾病患者CRP升高提示炎症可能参与了脑卒中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
尼莫地平治疗老年痴呆及其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尼莫地平是一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钙拮抗剂。该药不仅早已用于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痉挛、偏头痛、慢性脑血管机能不全、肌萎缩性侧索硬化、震颤麻痹和其他震颤等病症的治疗并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而且也开始用于老年痴呆,主要是血管性痴呆和Alzheimer病的治疗并取得一定的疗效。本文报告作者用尼莫地平治疗20例老年痴呆的结果并对治疗机理进行探讨。在20例病人中血管性痴呆(1组)和Alzheimer病(2组)各10。1组病人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68.3岁;伴发高血压病8倒,糖尿病2例,5例患过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2组病人中男女各5例,平均年龄64.6岁。全部病人均根据典型病史、症状、神经精神检查和磁共振检查确诊。确诊后两组病人均应用尼莫地平(每次30mg,每日3次)治疗。经过1个月治疗后,两组病人的记忆、认知和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1.
由中华医学会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编辑部主办,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支持和承办的第 8届中华脑血管病论坛于 2004年 12月 26日在南京成功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血管性认知障碍与血管性痴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李焰生教授、解放军总医院郎森阳教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陈生弟教授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包仕尧教授分别做了题为“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概念和临床表现”、“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理和神经影像学”、“痴呆的诊治进展”和“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与治疗”的讲座。与会专家和代表就这几个报告提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  相似文献   

12.
多种疾病可导致记忆障碍,以脑血管疾病为著.有研究发现,记忆减退人群每年有2.1%转化为阿尔茨海默病(AD),是正常人年转化率的2倍[1].脑梗死后可引起记忆障碍,进而发生血管性痴呆(VD).本文观察老年脑梗死患者记忆障碍特点及类型,为延缓和预防痴呆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杂志》2007,15(12):969-971
血管性痴呆与阿森海默氏病有许多共同的发病机制。阿森海默氏病发病初期就有脑血管功能与结构性改变,血管性痴呆时,也有β淀粉样物质沉着于脑神经元。中年高血压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老年性痴呆(包括血管性与阿森海默氏病)的发病率都增加。老年时发生的高血压与痴呆、认知功能关系并不明确,但一般认为血压不宜降得太低。老年人过低血压影响脑组织灌注,反而增加痴呆的发病率。老年人高血压治疗要勤随访、勤观察。  相似文献   

14.
白质疏松症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质疏松症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表现的非特异性神经影像学改变,主要见于脑血管疾病如Binswanger病、卒中和血管性痴呆病人。其临床意义与痴呆明显相关。白质小动脉缺血导致的神经胶质细胞变性是形成白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老年痴呆可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及其他类型的痴呆。其中以AD和VD最为常见,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AD主要发生于老年期及老年前期,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特征,主要损害记忆和认知等脑高级神经功能~〔1〕。VD是指由各种血管性原因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潜在的防治性。目前,对老年痴呆的诊断主要依靠神经影像、神经心理和临床评估,由于该病的特点开展新的早期诊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功能减退,从而发生的进行性痴呆。血脑屏障存在于脑组织和血液之间的一个复杂的系统,能控制血脑两侧的物质转运,从而保证中枢神经组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血脑屏障的损伤在血管性痴呆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多种因素参与了血脑屏障结构功能的改变,血脑屏障结构功能的变化则是血管性痴呆病理变化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对影响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因素及其血管性痴呆的血脑屏障通透性的特点进行综述,为探讨血管性痴呆有效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白质疏松症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质疏松症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表现的非特异性神经影像学改变,主要见于脑血管疾病如Binswanger病、卒中和血管性痴呆病人。其临床意义与痴呆明显相关。白质小动脉缺血导致的神经胶质细胞变性是形成白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疾病与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脑血管疾病引起脑的缺血性或出血性损害,可以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是中老年期常见病和世界上第2位死因,也是获得性认知障碍的第2常见病因,仅次于神经变性病所致的痴呆。早年把考虑与年龄一动脉硬化性痴呆称为脑功能不全;1974年Hachinski提出多梗死性痴呆;1993年Roman等国际工作组提出一套用于血管性痴呆研究的诊断标准;由于近年研究进展,发现脑血管病变可引起痴呆,但也可产生非痴呆情况,尤其是后者直接关系二级预防。所以,2003年国际上基本达成共识,即以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通称脑血管病变相关的认知障碍情况。一般估计,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患病率7%,80岁以上可达30%-40%,其中血管性痴呆占20%-30%。住院资料统计显示,约1/3卒中患者可能发生痴呆。有关资料表明,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患病率,在30年内将成倍增长,因此是老年人健康、疾病和社会照料服务必需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老年痴呆是一种脑部退化性疾病,常见于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及混合型痴呆等类型~([1])。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 000万痴呆患者,每年新增病例约1 000万,预测到2050年将达1.52亿,约90%的老年痴呆患者随疾病进展会出现行为心理学症状,包括情感障碍、人格改变、精神病性症状、睡眠障碍等~([2]),痴呆患者的家庭成员作为主要照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病人往往被不适当地评价,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诊断不准确,二是有关血管病变与痴呆之间的因果关系尚存在诸多问题。作者以病程平均在4年以上的腔隙性梗塞(LI)病人为研究对象,评估发展为痴呆的病人数,并比较有痴呆和无痴呆病人的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局部脑血管症状发生的频率,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的频率以及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的大小和病变的部位与容积。在750例脑缺血入院病人中,依次选择108例LI病人,平均年龄65.1±9.5岁,其中男性89例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