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伤寒论》病势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初步探讨了《伤寒论》中病势的思想。认为三阴三阳初步表明疾病轻重及发展演化;传经是病势演化的体现;仲景善于因势立法;因势为治的在处方用药中处处体现,预后中贯穿着病势思想,并指出《伤寒论》是一部有重要价值的病势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2.
据曹德泓氏撰文介绍,从正局病势、变局病势、因势论治三个方面探讨了仲景《伤寒论》的病势思想。认为该书中许多条文明确地论述了伤寒的变化规律和趋向,指出了审辨病势和病因论治方法。正局病势是伤寒病发展变化的“主旋律”,是变局病势的前提与依据;变局病势的形式、趋向、机理是有一定客观规律可循的;因势论治则是根据病势的发展与变化,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3.
"先后分治"思想在《伤寒论》中体现颇多,本文对"先后分治"思想作初步探讨。在解析第104条的基础上,提出人体抗病机能和抗病趋向在辨治中的重要性;据此,在疗疾中,运用"先后分治"思想,因机能之强弱,因趋向而利导,循序治疗。并列举《伤寒论》原文及古今医案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曾庆明  雷跃 《中医研究》1997,10(4):9-12
《伤寒论》“因势制宜”治则再探广东518049深圳市梅林医院曾庆明雷跃主题词《伤寒论》治则笔者1992年在《江西中医药》第4期曾发表《略论〈伤寒论〉因势制宜》一文,就因势制宜治则在《伤寒论》中的应用作了粗探。随着对原著的继续学习和临床的不断实践,深感...  相似文献   

5.
何凡夫 《国医论坛》2000,15(6):17-18
中医基础理论根据《内经》的有关内容 ,提出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三因制宜”学说 ,对于指导临床治疗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细究经文 ,《内经》中除了“三因制宜”之外 ,“因势制宜”的学术思想也同样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辨证施治。所谓“势”,是指疾病发展的动态表现形式 ,即是一种病理趋势。这种趋势随人体正气的强弱 ,病邪的性质 ,感邪的部位 ,以及脏腑本身病变的影响 ,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根据病势决定的具体治疗方法 ,即是“因势制宜”。现就《内经》中“因势制宜”的学术思想探讨如下。1 顺其势顺其势 ,就是顺着病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日节律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讯  成肇仁 《光明中医》2009,24(11):2063-2064
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和整体观思想指导下而形成的《伤寒论》中,许多地方都体现着"天人相应"(时间医学)的思想。本文拟从发病(加重)、痊愈(减轻)、服药时间、药后反应等方面,对《伤寒论》中日节律相关内容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刘玉良  杨杰 《中医杂志》2011,52(13):1084-1086
通过对《伤寒论》原文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伤寒论》六经辨治中脉症合参的思想和经验。张仲景不但脉症合参辨病位和病性,而且脉症合参测病情轻重和病势预后,此外,《伤寒论》尚寓有多方面的辨证深义,蕴涵着极高的中医学思辩水平和成就,值得深入挖掘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佘世锋  曹敏 《吉林中医药》2010,30(6):465-467
《伤寒论》中"气上冲"证,其本质是由于不同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病理反应,亦即正虚邪逆的病机本质。并且气上冲的病势当与正虚、邪实的严重程度成正比,程度越重,其势越烈。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天人相应”思想渊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阴三阳病的欲解时角度探讨,着重探求了十二地支纪时的起源和三阳病的欲解时由寅到戌的时段和夏至日周日视运动的关系,认为汉代历法、天文对《伤寒论》“天人相应”思想有影响;本文从《伤寒论·伤寒例》的内容和三阴三阳病的欲解时所体现的阳大阴小的思想进行研究,认为《周易》和《春秋繁露》“天人相应”思想对《伤寒论》有影响;本文从天人相通、天人同律、地人相关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认为《伤寒论》“天人相应”思想继承了《黄帝内经》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四川中医》2021,39(9):27-29
病势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总体趋势,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病势"的角度,梳理《伤寒论》中合病、并病的条文后,提出阳经合病,在于"顺势";阴经合病,在于"并行";阴阳合病,在于"同治";阳经并病,在于"分治";阴经并病,在于"独行";阴阳并病,在于"取势"。临床运用六经辨证治疗合病、并病,应当针对病势,组方用药,方能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1.
试论伤寒六经病的自愈机理湖北443003三峡学院医学院谭德福主题词《伤寒论》,六经病/分析伤寒六经病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不经治疗自然痊愈,《伤寒论》中有关论述达40余条。现就其机理探讨如下。顺其病势务求邪有现路在六经病中,机体能顺其病势,自动奋起抵抗...  相似文献   

12.
<正>《伤寒论》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临床医学著作。《伤寒论》的主要贡献是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一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当代的医学上仍然是优化的,是最先进的治疗方案。《伤寒论》对复杂病机证候的治疗原则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这一思想。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包括病性、病位、病势、脏腑气血虚实变化及其预后等。《伤寒论》中的复杂病机证候是指多经同病及表里同病、虚实并见、寒热并见、阴阳混淆的病机证候。现从治疗原则方面探讨《伤寒论》辨证论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伤寒论》中阴阳的具体含义作了初步分析、整理、归纳,认为《伤寒论》中阳的含义包含津液。叶天士"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正是得自仲景之法,而更适宜应用于湿热证,体现了叶氏师古而不泥古、遵经方之法、灵活化裁的思想,为学习并灵活运用经方思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势”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动态趋势。笔者认为在《金匠要略》一书中包括自然之势、脏气之势、病位之势,病势四方面的内容。顺势治风IH旨在治疗疾病中顺应自然之势、脏气之势、病位之势以及病势等发展的客观规律而确立相应治疗方法的原则。本文记就顺势治则在《金匮要略》一书中的应用,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因病制宜探析河南中医学院王付(450003)河南省济源市卫生局杜作栋《伤寒论》论病之治则,除了有早治防变,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燮理脏腑,三因制宜等内容外,更有因病制宜。所谓因病制宜,是指在治疗疾病时要密切关注病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锡纯是近代中西医汇通大家,他在医理、医论、药解等方面都有许多创见,其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均有体现。在外感热病方面,他主张寒温统一,以寒统温,分六经辨治,法宗《伤寒论》,又根据时代的物化特点和时人体质特征变通用药、创立新方,补充了《伤寒论》中治疗温病方药的不足,同时注重固护脾胃、扶助正气,用药方面倡导三因制宜,并强调脉诊在把握疾病的表里、虚实、病势的进退方面的作用。可见,张锡纯治疗外感热病遣方灵活,中西汇通,博采众长,古为今用,在临床上有很大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瑞荣 《中医药学刊》2004,22(5):891-893
建国40余年来,以实验为主对《伤寒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伤寒论》方单味药的药理研究;《伤寒论》方“药物配伍”的药理研究;《伤寒论》方整体的药理研究;六经实际的研究;《伤寒论》辨证论治、统一内因外因的研究。提出了《伤寒论》课题科研设计研究的思路,即:立足于对《伤寒论》方剂的综合研究,建立符合六经病证特点的证候动物模型,注重《伤寒论》类方的研究,运用数学方法研究《伤寒论》包括阐释辨证,使六经辨证规范化、标准化、客观化,研究《伤寒论》方药,整理《伤寒论》文献。  相似文献   

18.
<正> 张仲景《伤寒论》引起了国内外历代医家极大兴趣,这是与其主导思想分不开的.仅就《伤寒论》的主导思想作以初步探讨.试观《伤寒论》397法、113方,在理论上,几乎条条论及阴阳;治疗上,几乎方方调治阴阳.可见,仲景已经把《内经》中阴阳的概念,融汇在《伤寒论》的字里行间.人体"阴平阳  相似文献   

19.
试析《伤寒论》的体质思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伤寒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体质的概念和类型,但它蕴涵了丰富的体质思想和理论,有了初步的体质分类。伤寒六经病的发生即是不同的体质类型与病邪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六种病理表现,这种体质思想贯穿于三阴三阳病的整个辨证论治体系当中。《伤寒论》体现了体质与疾病传变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伤寒论的特色与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具有杂,变,活,严,简五大特色,即《伤寒论》中多数条文是外感夹杂杂病;言变多面言常少;突出辩证思维活法;文字极为严谨绝少繁词冗句。《伤寒论》的辨治理论不仅能指导典型常见病的辨治,而且能有效地指导各科疑难病的辨治,体现了中医学治疗颖难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