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广西发现输入黑热病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吕XX,男,27岁,广西陆川县人。2007年11月1日在广州首次发病,出现发热、畏寒、出汗、头晕、咳嗽等症状,曾在当地某家医院就诊(诊断和治疗情况不详)。因病情反复,12月6日回到原籍的一家诊所输液治疗3d,12月9日到南宁就医,入住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治。  相似文献   

3.
湖北地区皮肤型黑热病首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我国过去黑热病流行颇为严重,但皮肤型黑热病的发病率很低。在我国黑热病流行的16省(区、市)中,除青海、宁夏、四川、湖北、辽宁、内蒙、山西和北京,共发现106例。现将湖北首例报告如下。 一、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9岁,湖北光化县人。自1959年始出现面部对称性红斑,无发热、疼痛,疑为“红斑性狼疮”。1980年,面部红斑上发生结节,渐播及  相似文献   

5.
<正> 1994年7月25日我们从一例住院患者骨髓涂片中检出黑热病原虫,现报告如下: 病例摘要 患者黄×,女,4岁,患儿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左右,呈持续不规则发热,用退热药后可缓解,伴盗汗,无咳嗽,恶心,呕吐等,且无意中发现腹部进行性肿大,伴腹痛,曾就诊于某县人民医院,诊断  相似文献   

6.
黑热病病原体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脾进行性肿大)贫血等。我院于2005年5月-8月收治2例黑热病患儿,骨髓检查发现巨噬细胞胞浆内及细胞外有杜氏利什曼原虫,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980年11月我们在神农架林区进行蠕虫区系调查时,首次在林区的松柏镇和泮水湾家猫体内发现肺吸虫成虫;1981年5月林区医院1名6岁男孩四肢出现游走性皮下包块,皮试为强阳性反应,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液度为1:80;1982年5月和  相似文献   

8.
黑热病1例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系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通过白蛉传播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据报道,1958年我国基本上消灭了黑热病。山西省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3月25日偶遇1例黑热病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黑热病1例     
患者,男,36岁,农民.因畏寒、发热1个月,鼻衄1次,于2004年10月27日入院.人院前1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T>39℃),在院外治疗无好转,体温反复波动在37.0~39.0℃之间,同时伴乏力、腹胀、心悸、头昏、进行性消瘦.入院前1d,出现鼻衄1次,量约300ml,于是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0.
1981年梁氏等在北京发现一种新型快速异常血红蛋白,定名为血红蛋白北京(HBBeijing),1982年我们在武汉市儿童医院发现1例住院病孩,其异常血红蛋白的化学结构与梁氏等报告的相同,亦为血红蛋白北京(HB Beijing):α16(A14)Lys  相似文献   

11.
黄热病与黑热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当前黄热病与黑热病的流行动态,简要比较和概述了二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便于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2.
典型的或晚期的黑热病的诊断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尤其对在流行地区的医务工作者更是如此。因为它出现一系列的特殊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的特点。如长期不规则的发烧、出汗、消瘦、皮肤暗褐而苍黄、鼽血,儿重的发育不良、肝脾肿大、白血球减低、球蛋白试验阳性、血浆白蛋白和球蛋白比率的倒置、骨髓穿刺液可以找到利朵体等。但是在非流行地区的医务工作者因对本病的实际临床经验少,对于早期患者或非典型患者的诊断常常发生困难,因而可能贻误或延迟正确的诊断。为此我们特把黑热病的诊断问题作一简单的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黑热病一例     
解放前黑热病是淮北的地方病,1958年后已极为少见.最近陈德蕙等报告1976冬在内蒙发现一批淋巴结黑热病,开始因缺乏经验而未被及时识别.我院74年曾收治一例黑热病,误诊为“肝硬化’及“再障”,现报告于下,以引起本地区医务人员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江苏省黑热病在解放前和解放后的流行情况,解放后采取了防治和科研结合的具体措施,较大规摸的进行治疗病人和大面积消灭白蛉。1958年基本消灭黑热病,近20年来未发现新感染病例,证明江苏省人源型黑热病防治成效巩固。  相似文献   

15.
一、治疗方针的选择自开始使用葡萄糖酸锑钠制剂以来,黑热病的治疗已较为简单。但因黑热病的病程较长,各个病人体力耗损的情况不同,致临床具体情况有所差别。况且任何药物对人体多少均存有一定的副作用,锑剂当亦不能例外。因此在治疗前必须对病人进行周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追问病人巳往有无咯血、呕血、浮肿及心悸等病史。曾否受过锑剂治疗,与药物的选择、剂量的高低均有密切关系,故亦须详细询问。最后根据检查结果,参照下列情况,选择治疗方针。 1.立即进行锑剂治疗指征:病人一般情况较好而无重要并发病或其他妨碍使用锑剂的因素存在;红血球在3,500,000以上,白血球在3,000以上及血红蛋白在60%以上者。 2.禁用锑剂治疗指征:(一)活动性肺结核且有明显症状如发热、气喘、咳嗽、咯血者,因锑  相似文献   

16.
黑热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逯军  蒋菲翎  陈英  张月华  林青 《广东医学》2006,27(11):1613-1613
患儿,男,3岁10个月,四川人。因腹胀、发热1年半入院。患儿于入院前1年半无诱因出现腹胀,进行性加重,同时伴发热,为不规则热,最高体温达39℃,可自行缓解。曾于外院多家医院就诊未能确诊,于2006年7月16日入我院儿科。入院体查:T36·6℃,体重13·5kg,R26次/min,P120次/min,BP85/50mmHg。发育、营养中等,贫血貌,全身皮肤散在红色小斑疹,双侧腹股沟可扪及少许约1cm×1cm大小淋巴结。头颅无异常,口腔黏膜光滑,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膨隆,肝脏右肋下5cm可触,脾左肋下11cm及四肢无水肿,神经系统体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WBC2·19×109/L,L0·64,M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京山县周边农村已婚妇女患病情况,做好防病治病的措施,为开展农村妇女生殖保健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本辖区4个乡镇已婚妇女进行普查.结果 ①此次共普查5 701人,疾病发生率为82.83%;②宫颈炎发生率最高,其次为乳腺疾病、阴道炎、子宫肌瘤、附件囊肿、盆腔炎、节育环下移、子宫脱垂,各种疾病发病高峰的年龄段不同;③发现宫颈癌前病变34例,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结论 ①农村妇女保健意识薄弱,应对她们的健康高度关注,特别是对生育期、文化程度低、经济条件差的妇女,加强宣传教育和保健工作至关重要;②定期进行妇女病普查,是促进妇女健康的重要措施,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黑热病已基本被消灭,但在我区境内仍有散发,而黑热病引起并发症的较少见,现将我科1989年收治的一例报告如下。女性,6个月。自1988年11月4日起出现发热,体温38℃~39℃,咳嗽,曾在当地按肝炎治疗。给以青链霉素抗菌治疗(剂量不详),效果不佳。一周后皮肤出现黄染,浅色大便,查肝功有异常(具体不详),后转入农二师医院。转院后,体温持续增高(体温38.5℃~39.5℃),皮肤黄染,尿金黄色,大便颜色正常,经保肝、抗炎等治疗后上述症状未缓解,后加用氢化考的松后,  相似文献   

19.
<正> 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 niasis)又称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例图)所致的一种有地域性分布的慢性传染病。经白蛉叮咬而传播。该病在我国五十年代末已基本消灭,以后少有报告。1980年以来,我们发现两例,报告如下。例1杨某某,男,32岁,工人,汉族,四川仪陇县人。  相似文献   

20.
李永桃  任泽佑 《四川医学》1997,18(6):416-417
黑热病3例报告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611130)李永桃任泽佑黑热病在我市极少见,我院在1990年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27岁,农民。因畏寒、发热、关节痛4月,门诊查肝功异常,以“慢性活动型肝炎、脾功亢进”于1990年3月19日入院。4个月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