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蛋白A免疫吸附在高敏肾移植受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江燕  董力  秦秀珍 《华西医学》2005,20(3):526-527
目的:研究葡萄球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对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SPA吸附系统对8例等待肾移植的高敏患者进行免疫吸附治疗和临床移植观察:结果:治疗前患者PRA在75%以上,经过5~7次吸附治疗,患者PRA明显下降:所有患者都顺利接受移植,术后未发生超急性或急性排斥反应,肾功能得以恢复。结论:对等待肾移植高敏患者而言,蛋白A免疫吸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在术前进行吸附并配合良好的护理措施能阻止超排发生并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巴利昔单抗在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002年6月-2005年1月我院38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为30%-50%的致敏肾移植受者:8例既未行PE治疗,也没有应用巴利昔单抗(对照组);13例仅于术前行PE治疗(PE组);17例在行PE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两刑巴利昔单抗诱导治疗(PE+舒莱组),以上各组肾移植术后均以普乐可复、吗替麦考酚酯和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比较PE组血浆置换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PRA的变化和各组肾移植病人术后3个月内排斥反应的发生率、1年人,肾存活率。结果 PE组血浆置换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PRA值较血浆置换前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术后排斥反应率为75%(6/8),PE组术后排斥反应率为30.7%(4/13),PE+舒莱组术后排斥反应率为11.8%(2/17),PE组、PE+舒莱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致敏肾移植受者,在术前行血浆置换的基础上结合舒莱免疫诱导治疗,能有效减少排斥反应,提高人,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度致敏(下称高敏)肾移植受者的组织配型和抗排斥治疗方案。方法对81例高敏肾移植受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HLA配型和肾移植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例受者共行肾移植术85次。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6例(7.1%);急性排斥反应(AR)17例(21.0%),其中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AHR)9例(11.1%)。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血浆分离(PP)和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等治疗后均逆转。AR组术前峰值群体反应性抗体(PRA)(58.6±12.4)%,抗原错配(2.9±1.3)个;未发生AR组术前峰值PRA(60.5±14.5)%,抗原错配(1.9±0.8)个。两组PR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原错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避开相应抗体的良好HLA配型(HLA错配数小于或等于2个)是高敏受者肾移植成功的关键。高敏受者术后AHR的发生率高,采用ATG、PP、IVIG联合治疗能有效逆转AHR。  相似文献   

4.
刘旭华  曲青山  陈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3):1454-1455,1457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监测对移植肾存活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9年12月于该院行肾移植术的患者共计1 430例次,根据术前PRA检测结果分为阴性组(PRA<10%)和致敏组(PRA≥10%),分析两组间术后一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肾存活率的差异;结合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避免高度致敏的患者进行肾移植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或急性排斥反应(AR)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对15例群体反应抗体(PRA)高的患者采用科瑞公司生产的蛋白A免疫吸附柱进行免疫吸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15例患者中2例PRA为100%,4例〉70%,5例〉50%,4例〉30%。行免疫吸附治疗2~13次后,复查PRA,6例Ⅰ类抗体为0,1例Ⅱ类抗体〈50%,其余两类抗体均〈30%,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使肾移植均得以成功。【结论】免疫吸附能有效降低高度致敏肾受者的抗体,解决了因PRA高而不能进行肾移植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肾移植致敏受者围手术期分别采用血浆置换、免疫吸附或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对降低群体反应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和减少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122例肾移植致敏受者分为3组,分别在术前使用血浆置换(69例)、免疫吸附(33例)、IVIG(20例)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及肾移植术后监测PRA的变化和排斥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血浆置换组、免疫吸附组、IVIG组的PRA水平比治疗前分别下降45%、45%、55%;肾移植术后1年,3组PRA的反弹率分别为41%、420k、30%;且IVIG组比其它两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病例要少、结论:肾移植致敏受者围手术期采用血浆置换、免疫吸附或IVIG等方法治疗均可降低PRA水平, 减少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其中IVIG组效果更佳。部分患者术后PRA会反弹,使用免疫抑制药可使 PRA稳定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后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肾移植受者的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gG抗体水平及其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莱姆德抗原板和混合抗原板通过微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85例患者的抗HLA特异性IgG 抗体。结果:685例肾移植受者中HLA-IgG抗体阳性者占12%,致敏受者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50%,明显高于HLA-IgG抗体阴性受者(P<0.01),而移植物存活率则显著低于HLA-IgG抗体阴性受者(P<0.01),移植后HLA-IgG抗体水平升高组,其排斥发生率和移植物丢失率分别为82%和77%,均显著高于HLA-IgG抗体无变化组(P<0.01),而排斥逆转率则显著低于后者(P<0.01)。结论:HLA-IgG抗体是预测受者HLA免疫致敏的一个敏感指标;动态监测HLA-IgG抗体水平的变化对临床筛选合适供者,减少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存活率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患者PRA与血肌酐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参与,PRA的产生主要源于术前输血、妇女妊娠和再次移植前的移植物刺激,肾移植患者术前该抗体水平可达24.6%。PRA的产生对于等待肾移植的患者可造成不利影响,可使肾移植患者长期等不到合适的移植肾,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肾移植受者体内的HLA致敏状态以及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在预测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供者的HLA特异抗原,用ELISA法检测受者血清中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结合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结果及临床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肾移植前血清DSA阳性的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63.2%)远高于DSA阴性的受者(14.7%)(P〈0.01);术后DSA阳性的受者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也升高;DSA随着PRA水平的升高阳性率也增加(P〈0.01)。结论 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对临床筛选供体、预测术后排斥反应及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闫宏亮  王禾  刘贺亮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7):1881-1883
目的:了解肾移植受者的HLA体液致敏状态,筛选合适供者及通过PRA变化早期诊断急性排斥。方法:通过微量补体依赖淋巴细胞毒试验检测269例患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结果:肾移植受者中PRA阳性受者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致敏受者(P<0.001),移植后PRA水平升高组的排斥发生率显著高于PRA无变化组(P<0.001)。结论:PRA是预测受者致敏状态的一个敏感指标,对临床筛选合适供者,减少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存活率及早期诊断排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致敏受者经HLA-氨基酸残基配型(Res 配型)后行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对13例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较高的患者按照美国 UCLA组织配型中心所确定的中国汉族人Res 配型标准进行供、受者筛选,以常规方法进行肾移植,术前未行血浆置换。结果:13例患者, 无1例发生超急排斥反应;9例术后5天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3例术后1月内各出现一次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23.1%),1例经M.P., 2例经OKT3治疗后逆转;1例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经血液透析过渡后,于术后3周肾功能逐渐正常。按Res配型原则,供、受者0、1、2和3个位点错配分别为1例(7.7%)、3例(23.1%)、7例(53.8%)和2例(15.4%),明显高于传统HLA六抗原配型结果。结论: Res配型可以显著提高供受者相配率,对缩短等肾时间,减少移植肾的排斥反应,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肾移植患者人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与移植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根据肾移植术前HLA配型结果,观察HLA配型和PRA对肾移植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121例尸体肾移植受者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有15例,占12.40%;6例PRA阳性,占4.96%;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的术前致敏状态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1209例肾移植受者术前的致敏状况[包括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水平及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类型]与肾移植效果[包括急性排斥反应、肾移植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及移植肾存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209例中97例PRA阳性,其中轻度致敏62例(5.1%),中度致敏20例(1.7%),高度致敏15例(1.2%).97例致敏受者共检出HLAⅠ类抗体阳性54例,HLAⅡ类抗体阳性32例,HLAⅠ和HLAⅡ类抗体均阳性11例.PRA阳性各组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和肾功能延迟恢复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均为P<0.01).HLAⅠ和HLAⅡ类抗体均阳性组的肾功能延迟恢复率(45%)明显高于Ⅰ类或Ⅱ类抗体阳性组(分别15%和19%).致敏受者的移植肾存活率也低于非致敏受者(P<0.01).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前致敏状态对肾移植效果有明显影响.术前检测致敏状态相关指标,可以及时准确了解受者对供体的致敏状态,预测移植的效果,指导配型与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预致敏肾移植受者的增加已是目前肾移植成功的重大影响因素。观察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配型及新型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对预致敏患者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应,寻找提高移植物存活率的最佳方案。方法:选择2003—01/2005—08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396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分组:①预致敏组(n=32):即术前致敏患者。采用诱导治疗(抗淋巴细胞球蛋白100mg/d,3~7d)+三联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方案(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激素)。②对照组(n=364):未致敏患者。采用三联免疫抑制剂维持用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及移植肾,患者1年存活率,同时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配型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结果:39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预致敏组患者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两组患者1年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预致敏组患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果去除患者死亡因素的影响,两组患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预致敏组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相配率高于对照组(P〈0.05)。预致敏组中氨基酸残基配型3-4错配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0-2错配患者(P〈0.01),高度致敏患者(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抗体〉50%)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度致敏患者(群体反应抗体10%-20%)(P〈0.01)。结论:供受者之间良好的人类白细胞抗原氨基酸残基分型及采用新型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方案,对预防及减轻致敏患者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疗效确切,并可以缩短致敏患者等待移植手术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PRA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血清中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1、2年存活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62例肾移植患者血清PRA水平,根据PRA的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致敏组和非致敏组,观察两组患者移植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情况,并随访PRA对肾移植患者移植效果的影响。结果致敏组患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非致敏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RA水平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成正相关;致敏组患者移植后1、2年移植肾存活率较非致敏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检测患者血清PRA,对预测移植风险、供体选择、避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以及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对高致敏肾移植受者急性排斥反应的防治作用,选择2006-01/2008-01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收治的肾移植高致敏受者12例.对12例群体反应性抗体> 50%的肾移植受者术前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4~6次,平均每周1次,术前1 d行蛋白A免疫吸附1次,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则立即给予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观察其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12例高致敏患者移植后均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有2例患者均在移植后数日内突发少尿,血肌酐迅速上升.经病理提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伴有水肿,肾小管周围淋巴细胞积聚,毛细血管有单核细胞浸润及动脉内膜炎和小血管坏死,诊为急性排斥反应,再次查群体反应性抗体,此2例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均再度明显升高,Ⅰ类平均3.8%,Ⅱ类平均19.2%,立即行蛋白A免疫吸附结合大量甲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成功逆转排斥反应,肾功恢复正常,复查群体反应性抗体Ⅰ类平均降至8.3%,Ⅱ类降至5.2%.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移植肾功能良好.提示蛋白A免疫吸附能迅速清除患者体内的抗体,降低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预防急性排斥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未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前不做交叉配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6例未致敏肾移植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术前淋巴细胞毒配型结果,并对75例未致敏肾移植受者PRA术前不做交叉配型,直接行肾移植术。结果96例未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前交叉配型结果均为阴性,75例术前未做交叉配型的肾移植受者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或加速性排斥反应,手术同时或术后行回顾性交叉配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未致敏肾移植受者PRA无针对供者错配抗原特异性HLA抗体的受者移植术前可以不做交叉配型。  相似文献   

18.
正肾移植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高致敏受者是指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ies,PRA)阳性的受者,一度PRA80%被公认为移植禁区~([1])。国内外的各大医院应用蛋白A免疫吸附对肾移植高致敏受者进行了一系列临床试验,表明蛋白A免疫吸附对预防和减轻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疗效安全确切~([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肾科2017年12月~2019年3月收治3例高致敏受者经免疫吸附后行肾移植术,取得满意结果,报道如下。1病例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致敏患者的PRA水平对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致敏肾移植患者术前群体反应扩体(PRA)水平与移植后早期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usA)对321例患者检测肾移植术前PRA;单克隆抗体干板进行供受者HIA-Ⅰ类抗原分型;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Micro-ssp)进行HLA-Ⅱ类基因分型。结果 PI认阴性组的早期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致敏组;配型组的早期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未配型组。结论 PRA是影响移植后发生早期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降低PRA水平,并选择良好的配型供肾,能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王彬  何小丽  薛武军  冯新顺 《新医学》2003,34(10):606-607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致敏状况、交叉配型与肾移植效果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67例肾移植患者体内的抗人类白细胞抗原的抗体水平,并根据该抗体水平将患者分为高敏组(抗体水平超过40%)、致敏组(抗体水平l0%。40%)、无致敏组(抗体水平低于l0%),比较不同致敏状况组的术前交叉配型结果及移植效果。结果:高敏组、致敏组、无致敏组交叉配型阳性率分别为39.4%、l0.5%、2.6%,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l0、12%、4%。结论:人类白细胞抗原致敏与交叉配型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配合使用可提高配型准确性。在无法得到供者血样的情况下,无致敏患者可考虑在无交叉配型结果的情况下直接行肾移植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