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8 GHz微波对四种化学诱变剂致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1.8GHz[比吸收率(SAR)为3W/kg]微波(MW)对4种化学诱变剂[丝裂霉素C(MMC)、博莱霉素(BLM)、4-硝基喹啉氧化物(4NQO)、甲基甲烷磺酸酯(MMS)]诱发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彗星试验体外实验分别在暴露后0 h和21h检测1.8 GHz微波、4种化学诱变剂及微波联合4种诱变剂所诱发的人淋巴细胞DNA损伤.所用的指标为尾长(TL)和尾相(TM).微波辐射和化学诱变剂暴露时间分别为2h和3 h.结果微波组所诱发的DNA损伤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分别与MMC和4NQO的联合暴露组所诱发的DNA损伤明显高于相应浓度的MMC组和4NQ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微波对BLM和MMS所诱发DNA损伤的增强效应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GHz(SAR为3 W/kg)微波暴露2h并不诱发人淋巴细胞DNA损伤,但能增强MMC、4NQO的DNA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2.
彗星试验对4种化学物质诱导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彗星试验可否用于检测不同类型化学诱变剂诱发的DNA损伤。方法人淋巴细胞经4-硝基喹啉氧化物(4-NQO,拟紫外线诱变剂)、甲基甲烷磺酸酯(MMS,烷化剂)、博来霉素(BLM,拟X射线诱变剂)和丝裂霉素C(MMC,DNA交联损伤剂)染毒3h,再培养0h或21h,然后用彗星试验检测这4种化合物所诱发的DNA单链断裂(SSB)。结果彗星试验能立即检出4-NQO、MMS和BLM诱发的SSB,并具有剂量-效应关系(P<0.01),在21hDNA损伤程度减轻(与0h比较,P<0.01)。MMC诱发的DNA损伤在染毒后21h才被检出,并有剂量-效应关系(P<0.01)。结论虽然这4种化学诱变剂的作用机制不同,但彗星试验仍能检测出他们诱发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低强度2 450 MHz微波是否增强丝裂霉素C(MMC)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彗星试验和胞质分裂阻断微核试验(CBMN),在体外检测2 450 MHz微波(5.0mW/cm2)与MMC诱发的DNA单链断裂及染色体损伤的情况.结果微波辐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彗星长度[男、女分别为(29.1±8.1)、(25.9±7.5)μm]与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6.3±6.6)、(24.1±4.3)μm]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MC各剂量组(0.012 5、0.025 0、0.050 0、0.100 0μg/ml)的彗星长度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且随着MMC剂量的增加,彗星长度增长;微波联合MMC(MW+MMC)各剂量组的彗星长度也随着MMC剂量增加而增长,且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当MMC≥0.025 0μg/ml时,微波与MMC可协同增加DNA单链断裂.微核试验结果表明,微波组的微核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MMC组和MW+MMC组在MMC≥0.050 0μg/ml时,其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MW+MMC组的微核率高于相应的MMC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强度2450 MHz微波辐射未能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和染色体损伤,但彗星试验显示,其可增强MMC诱发的DNA单链断裂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功率微波对小鼠雄性生殖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选择清洁级昆明种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辐照组,每组10只.微波辐射源平均功密度为250μW/cm2,频率为900 MHz的连续波,全身24 h暴露.分别于照射后5,10,15 d处死小鼠,观察小鼠睾丸细胞拖尾率、尾长、尾部DNA%和Olive尾矩(OTM)等.结果 微波辐射连续照射使小鼠睾丸细胞拖尾率、尾长、尾部DNA%和OTM明显升高,照射后15 d拖尾率达45.8%,尾长、尾部DNA%和Olive尾矩分别为(33.81±16.87)μm,(33.92±20.32)%和(11.08±8.5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连续微波辐射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DNA有损伤作用,具有时间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1.8GHz(比吸收率为3W/kg)微波(MW)对紫外线(UV)诱发的人外周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淋巴细胞采自3名健康青年,体外实验暴露波长为254nm的UV,剂量分别为0.25、0.50、0.75、1.00、1.50和2.00J/m^2;微波暴露0、1.5、4.0h。并设UV与MW的联合暴露组,处理后淋巴细胞再培养0、1.5和4.0h,用彗星试验检测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MW组所诱发的DNA损伤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V所诱发的DNA损伤(平均尾长MTL)分别为(1.71±0.09)、(2.02±0.08)、(2.27±0.17)、(2.27±0.06)、(2.25±0.12)和(2.24±0.11)μm,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96±0.0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V与MW的联合暴露组所诱发的MTL,在培养1.5h时,部分剂量组低于相应的UV组;在培养4h时,部分剂量组高于相应的U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1.8GHz微波暴露1.5-4.0h后未见人淋巴细胞DNA损伤增加,但经不同的培养时间,能增强或降低UV所诱发的DNA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6.
金属硫蛋白对γ射线和丝裂霉素C致遗传损伤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兔肝锌金属硫蛋白(Zn-MT)对γ射线和丝裂霉素C(MMC)所致遗传损伤的桔抗作用。方法应用体内外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分别检测γ射线照射或MMC处理前后给以Zn-MT对微核形成或DNA链断裂的影响。结果664μg/kg剂量Zn-MT对5Gyγ射线诱发的小鼠骨髓微核形成有抑制作用。10、50μg/mlZn-MT能持抗1和3Gyγ射线及0.3μg/mlMMC诱发的g12细胞双核微核细胞率升高,50μg/mlZn-MT能使1Gyγ射线诱发的链断裂减少。结论兔肝ZnMT对γ射线和MMC所致遗传损伤有一定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几丁聚糖对氯化镉致HepG2细胞DNA氧化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重金属镉可通过自由基链式反应机制导致脂质过氧化、DNA氧化损伤和基因突变。几丁聚糖是一种带正电荷的活性物质,将其用作清除带有负电荷的含氧自由基非常有效。笔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以代谢酶较为完整的人肝肿瘤(HepG2)细胞为靶细胞,研究氯化镉对HepG2细胞DNA的损伤作用,以及几丁聚糖对氯化镉致HepG2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期望寻找到一种无毒副作用的环境重金属镉的拮抗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手机微波辐照2 h后人眼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的DNA损伤及其修复情况.方法 LECs分为辐照组和假辐照组,置于sXc-1800细胞辐照(发射217 Hz脉冲调制的1.8 GHz微波)系统内连续波辐照2 h,辐照强度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分别为0、1、2、3、4W/kg,辐照后0、30、60、120、240min分别进行彗星试验检测尾长和尾相,以判定细胞DNA的损伤及其修复情况.结果 1和2 W/kg辐照诱导的DNA损伤与假辐照组相比,在各个检测时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辐照后即刻进行的检测发现,3和4W/kg组DNA损伤与假辐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W/kg组的差异在修复30 min后仍然存在,修复60min后消失,而4 W/kg组的差异在各检测时段持续存在.结论 SAR≤3 W/kg的1.8 GHz手机微波辐照2 h对体外培养的人眼晶状体上皮细胞不产生或产生可修复DNA损伤,4 W/kg的辐照剂量可导致细胞DNA不可逆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甲醛对三种真核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甲醛造成的空气污染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环境中的甲醛污染具有来源广、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甲醛具有正电性,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小分子醛类化合物,可以进攻亲核基团而造成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1800 MHz射频电磁场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1800 MHz射频电磁场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DNA双链断裂的早期标志性事件H2AX的磷酸化作为检测指标,将细胞间断(5 min开,10 min关)暴露于比吸收率为0或3.0 W/kg的1800 MHz射频电磁场1或24 h后,用4%多聚甲醛固定后进行γH2AX免疫荧光分析,即用鼠源抗γH2AX单克隆抗体为一抗和异硫酸酯荧光素标记的山羊来源抗鼠抗体为二抗,显示细胞核内γH2AX的形成情况.以4,6-二咪基-4-联苯基吲哚标记细胞核,采用Image Pro-Plus图像软件分析数据,以20 mg/L的DNA损伤剂二乙酰氨基芴(AAF)作用2 h作为阳性对照.各处理条件至少检测50个细胞的γH2AX 焦点数,焦点超过5个的细胞定义为γH2AX焦点阳性细胞,将该焦点阳性细胞率作为评价细胞DNA损伤程度的指标.结果γH2AX焦点阳性细胞率在1800 MHz射频暴露24 h后为(37.9±8.6)%,在阳性对照组为(50.9±9.4)%,与假辐照组的(28.0±8.4)%比较,明显增高;而射频暴露1 h后的γH2AX焦点阳性细胞率为(31.8±8.7)%,增加不明显.结论 1800 MHz 比吸收率为3.0 W/kg的射频电磁场辐照24 h对CHL细胞DNA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甲基叔丁基醚(MTBE)对动物致癌的机制.方法 小鼠经呼吸道染毒MTBE 20 d后,取肝、肾、肺细胞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DNA交联试验及肺和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肺Ⅱ型细胞、肝细胞进行SCGE、DNA交联试验和程序外DNA合成试验(LDS).结果 MTBE 1 440、4 968 mg/m^3组染毒小鼠肝细胞、各剂量组肾细胞、4 968 mg/m^3组肺细胞DNA迁移距离均大于阴性对照组;肝细胞DNA迁移距离与MTBE浓度有剂量-反应关系(r=0.997,P=0.003).MTBE1 440、4 968 mg/m^3组雌性小鼠及4 968 mg/m3组雄性小鼠肾MDA含量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BE浓度>0.050mmol/L时,大鼠肺Ⅱ型细胞、肝细胞DNA迁移距离较阴性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NA迁移距离与MTBE浓度有剂量-反应关系(r肺=0.967,T肝=0.963,均P<0.05);5.0、10.0 mmol/L MTBE组大鼠肺Ⅱ型细胞、肝细胞的3H-TrR掺入量每分钟脉冲数(CPM)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小鼠肝细胞、大鼠肺Ⅱ型细胞和肝细胞的DNA交联率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BE对DNA有损伤作用,细胞DNA断裂和脂质过氧化是其引起动物肝、肾肿瘤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烟气的损伤特征,并建立烟气生物效应的快速检测新模型。方法采用脱细胞-核DNA作为实验模型,用烟气染毒,实验分烟气直接染毒(按照染毒时间分为:60、30、15和0min 4个组)和烟气水过滤后染毒(水过滤烟气、水过滤空气、烟的水溶液、空气的水溶液和水对照5个组),用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情况。结果烟气直接染毒的DNA损伤顺序为:60min组>30min组>15min组>0min组,呈现时间-反应关系;处理后烟气对DNA的损伤顺序为:烟气水溶液组>水过滤烟气>水过滤空气=空气水溶液=水溶液;直接染毒60min对DNA的损伤大于水过滤后烟气。结论烟气可直接损伤脱细胞DNA,水过滤后烟气对DNA的损伤降低;脱细胞-核DNA对烟气的损伤比较敏感,可用于烟气生物效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吴和岩  苏瑾  施玮 《卫生研究》2005,34(6):690-693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LR(MCLR)在不引起细胞毒性剂量情况下,能否引起细胞的DNA损伤,同时比较了MCLR对人肝细胞株(HL7702)和KB细胞(人口腔表皮癌细胞)的作用情况。方法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MTT)法测定细胞毒性,彗星试验检测细胞的DNA损伤。结果当MCLR在剂量为10~100μgL时,对这两种细胞活性无显著性影响,而HL7702细胞在30μgL时出现DNA损伤,且随着毒素剂量的增加,其DNA损伤更加明显。但在同等实验剂量下,未能见到KB细胞的DNA损伤。结论MCLR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且它导致的DNA损伤有具有胆汁酸转运系统的肝细胞系中表现出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纳米硫硒化镉(CdSeS)对细胞DNA损伤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的纳米CdSeS(0.0.1、0.2、0.4mg/ml)经小鼠尾部静脉注射,一次性染毒,3d后通过彗星实验检测肝细胞和脑细胞的核DNA损伤。结果在纳米CdSeS低浓度(0.1mg/ml)下,尾部DNA百分率(Tail DNA%)和尾矩(Tail Moment)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性,在高浓度(0.2、0.4mg/ml)下,各染毒组细胞尾部DNA百分率和尾矩显著增加(P〈0.01)。结论纳米CdSeS能通过血脑屏障,导致小鼠脑细胞DNA损伤,并能导致小鼠肝细胞DNA损伤。并且,脑和肝的细胞核DNA损伤趋势一致,但是在同一浓度染毒组,脑细胞核DNA的损伤较肝小。  相似文献   

15.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二硫化碳染毒小鼠精子DNA损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CS2 染毒小鼠精子DNA损伤 ,研究CS2 的遗传毒性。方法 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 ,以DNA断裂分级及DNA彗星尾长和尾矩来评价CS2 对精子DNA的损伤。结果 CS2 染毒剂量组均出现DNA彗星的拖尾率增加 (分别为 6 7.14 %、84 .2 9%和 91.0 0 % )、损伤强度指数增高 (分别为 5 0 7、6 5 6和 74 5 )、DNA头部百分比减少 (分别为 84 .5 5 %、73.84 %和5 5 .71% )、彗星尾长 (分别为 5 .87、8.81、13.4 9μm)及尾矩 (分别为 1.30、1.6 3、2 .6 6 μm)增加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单细胞凝胶电泳能够快速、敏感地检测CS2 染毒小鼠精子DNA损伤 ,该方法可用于环境致癌物和致突变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SiO2粉尘介导的DNA损伤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小剂量(7.5-120.0μg/ml)SiO2粉尘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F)的DNA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彗星试验,按SiO2粉尘不同的作用浓度和时间分组来观察DNA损伤,通过去铁胺(DFX)和盐酸维拉帕米(Ver)的作用间接观察钙离子和羟自由基对DNA损伤的影响。以彗星尾长作为DNA损伤程度的评价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iO2明显增加了CHLF的DNA迁移距离,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7.5-120.0μg/ml剂量范围内,彗星尾长随SiO2剂量的增加而增加,2h组的DNA损伤比1h组更严重。0.5-2.0mmol/L DFX和2.5-20.0μg/ml Ver能有效减轻90μg/ml SiO2所致的DNA损伤,其保护作用随浓度加大而增加。结论 小剂量SiO2有致CHLF DNA损伤的作用,损伤过程中有羟自由基和钙离子的参与,抗氧化剂和钙拮抗剂可对抗SiO2对机体DNA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亚慢性铝暴露致小鼠脑神经细胞DNA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亚慢性铝暴露对小鼠脑神经细胞DNA损伤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经饮水(双蒸水)中加入三氯化铝染毒,4组分别为低剂量组[10mg/(kg·d)]、中剂量组[50mg/(kg·d)]、高剂量组[300mg/(kg·d)]和对照组(饮双蒸水),各组均正常供给食物,饲养100d后处死小鼠,分别分离脑海马、皮质部位,制成细胞悬液,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彗星实验)观察DNA损伤程度。结果4组脑海马、皮质部位神经细胞彗星拖尾率差别显著(χ2=385.07,P<0.001)。进一步用Ridit分析,染毒各组海马神经细胞核拖尾长度等级Ridit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且低剂量与中剂量组、中剂量与高剂量组相比存在差异,Ridit值有随剂量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各组皮质神经细胞除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差别不显著外,其他结果均与海马细胞分析结果相似。结论铝暴露可损伤脑神经细胞核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