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59岁.因吞咽哽噎感1个月,于2000年4月10日在外院行胃镜检查,结果示:食管距门齿25cm处右侧壁见一1.5cm×1.5cm之半圆形黏膜隆起,表面黏膜充血,活检3枚送检,质韧.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5岁.20年前因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2007年2月26日胃镜检查显示,残胃及吻合口处见新牛物隆起,大小约4 cm×5 cm.病理活检:(吻合口)低分化癌.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2岁.慢性胃炎病史40余年.2006年11月,因上腹部疼痛不适加重10余天,人院行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小弯侧近贲门处可见一形态不规整的黏膜缺损,边界不清,约3 cm×2 cm,周围黏膜充血水肿,灰色隆起,质地脆,易出血.活检病理诊断为胃腺癌.上腹部CT检查显示,胃小弯壁局限性增厚,最厚处达1 cm,腹膜后胰颈后方多发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直径2.5 cm.  相似文献   

4.
周琴  李斌  汪泳 《中国肿瘤临床》2016,43(7):314-315
患者女,55岁,因“间断性腹胀、反酸、呃逆3个月余”就诊,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胃镜检查示:“胃底、胃体可见多发大小约0.5~1.5 cm的黏膜隆起,表面光滑,色红”。病理活检提示“嗜铬粒素CgA(+)、突触素Syn(++)、Ki67<10%”(图1),2013年4月诊断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s)(G2)入院。查体:贫血貌,上腹部及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化验:血常规:血红蛋白81 g/L;叶酸:10.3 ng/mL;血生化、凝血时间及肿瘤标志物等检验结果均未见异常。进一步行超声内镜检查示:“胃底、胃体病灶处黏膜层、黏膜肌层结构不清呈中等偏低回声,黏膜下层、固有肌层、浆膜层完整”。腹部CT检查未见肝、胆、胰、脾、肾等脏器异常,未见淋巴结肿大及转移灶。追问病史患者近期有间断面部潮红,出汗等症状。建议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但患者因体质较弱,要求内镜下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行胃多发病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将肉眼所见病灶完全切除(图2)。术后病理提示为神经内分泌肿瘤。3个月后,患者因再次出现阵发性面部潮红、出汗等症状来院复查。胃镜示“:胃底、胃体可见3枚大小约0.5 cm×0.6 cm半球形黏膜隆起”。患者仍要求内镜下治疗,故再次予EMR术,病理提示仍为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上述症状消失。5个月后复查胃镜示:“胃底、体上部多发0.5~1.0 cm隆起性病变”,病理活检提示神经内分泌肿瘤,故建议患者到普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遂接受外科手术,行近侧胃大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胃底、胃体多个大小不等隆起性病变,最大者约1.0 cm×0.8 cm,表面光滑、质软。术中探查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术后病理提示神经内分泌肿瘤,癌组织部分侵及黏膜下层,上下切缘未见癌组织,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2)。随访至今,未见远处转移,最近一次胃镜提示:食管-胃吻合口黏膜光滑,下方小弯侧可见一大小约1.5 cm×3.0 cm黏膜隆起。超声胃镜提示:吻合口下方隆起处黏膜层、黏膜下层结构不清呈中等偏低回声,局部未见肿大淋巴结(图3)。病理结果示:慢性炎症并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3岁,以"反复中上腹隐痛2个多月"为主诉就诊本院。2003年3月14日胃镜示:“胃角变形,见半弧型溃疡与胃窦后壁连成一片,周边黏膜隆起,溃疡不规则呈地图状外观。胃窦后壁见一约2cm×1cm溃疡面。诊断:胃角、胃窦溃疡。HP-”。2003年3月20日活检病理示:“(胃角、胃窦)胃黏膜相关淋巴瘤,以大细胞为主,弥漫型,中度恶性。CD20+”。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65岁,以"腹胀8 d"之主诉入院.8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以上腹部为主,呈间断性,进食后加重,活动后可缓解.偶感恶心,未呕吐,感口干、口苦、反酸,无嗳气、烧心,食欲、食纳欠佳,饭量较前减少约1/3,体重无明显变化.至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门诊行胃镜检查示:于胃角后角见一片状充血糜烂灶,约0.5 cm×0.4 cm,窄带成像内镜(NBI)+放大内镜下观察,病灶无明显边界,局部腺管及血管结构略不规则,活检稍脆;胃窦(图1A)形态正常,皱襞细小,蠕动稍减慢,黏膜欠光滑,红白相间以白为主.诊断:①胃角部糜烂性质待定;②慢性胃炎(胃窦萎缩性).病理诊断:(胃角部)黏膜慢性炎,局部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部)10余年.入院治疗半个月后行超声内镜检查示:胃角粗糙、充血,蠕动尚可;超声下见黏膜层层次融合,黏膜下层清晰完整;胃窦(图1B)形态正常,皱襞细小,蠕动稍减慢,黏膜菲薄欠光滑,呈颗粒样感,色泽灰暗,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下血管网透见,分泌物较少,大弯侧近后壁可见一1.5 cm × 1.8 cm扁平隆起,中央凹陷,黏膜充血水肿欠光滑,活检质韧;超声下(图1C)见隆起处病变起源于黏膜下层,呈中低回声,欠均匀,边界不清,内似可见腺管样结构,最大切面9.3 cm×7.6 cm.诊断:胃窦部隆起考虑异位胰腺.病理诊断:胃窦部表浅幽门型黏膜慢性炎,局部腺体轻度不典型增生伴肠化(图2A).  相似文献   

7.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4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半年于1991年2月5日就诊,行胃镜检查见:胃窦部后壁距幽门孔1.5处见一直径1.0cm半球形隆起。境界清楚,表面光滑,广基无蒂。活检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同年8月20日复查胃镜仍见胃窦部有一半球形息肉,其部位、大小与前次相仿。另在胃体小弯侧见一1.5cm×1.0cm不规则浅溃疡,覆盖少许血痂,边缘轻微隆起、潮红,活检病理诊断为胃窦部腺瘤性息肉癌变、胃体小弯腺癌。同年9月5日行胃癌根治术。术中见胃窦部一直径1.0cm半球形隆起,质硬;胃体小弯有1.5cm×1.0cm×0.3cm溃疡灶。术后病理诊断:胃窦部腺瘤性息肉癌变,癌细胞浸润粘膜下层;胃体小弯原位癌,Ⅱ_c型。两处癌灶之间粘膜呈慢性炎症表现,未见癌,未见淋巴结转移,术后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0岁,上腹部持续性隐痛、食欲减退、消瘦3个月,阵发性加剧半月。胃镜检查:胃底、胃体有大量混浊咖啡样液潴留,胃角、胃窦表面高底不平,附污秽分泌物和新旧不一的出血,病灶质硬,有较厚的坏死组织层,周围呈浅环堤样隆起,幽门国整,开放自然。胃镜活检为管状腺癌。1991年6月3日全麻下行胃癌根除术,术中见胃角处有6×6cm肿物,与周围组织已有粘连,但尚可活动,行胃大部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检查:标本大小为大弯侧长21cm,小弯侧长9cm,距下端切缘1.5cm处有-4×6cm的溃疡性病变,溃疡底部凹凸不平,周围粘膜隆起,胃及整个胃窦部,部分隆起粘膜呈颗粒状。剖开溃疡见溃疡下  相似文献   

9.
胃节细胞神经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7岁,因上腹部隐痛1月,呕血黑便20小时于1993年9月2日急诊入院.呕血及黑便量约1100ml.急诊胃镜检查:胃壁近小弯处可见4cm×7cm×5cm隆起,表面充血,其体端侧壁可见1.5cm×2.0cm凹陷,上覆灰白苔.边缘呈环堤样隆起,充血,取材质坚如石,出血少.胃镜诊断:胃新生物(隆起型)慢性胃炎.胃镜下取材病检诊断:胃窦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体粘膜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10.
胃Crohn氏病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人女性,43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半年,加重1个月于1998年5月31日入院。病史食欲减退,进食后腹胀,时有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曾于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癌。入院后查体:慢性病容,上腹部膨隆,压痛阳性、胃振水音阳性。化验血常规,CEA均正常。胃镜检查见胃体中部后壁约3cm×2cm深溃疡,底附污苔,周边粘膜明显隆起,表面尚光滑。胃体,胃角粘膜普遍充血,水肿肥厚,蠕动不佳,胃腔明显狭窄。内镜诊断为胃体部癌。溃疡处活检病理为胃粘膜轻度慢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5岁,农民.2008年5月27日因临床诊断结肠癌肝转移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2008年5月30日腹腔镜下行左半结肠切除术。病理示:大体标本见降结肠近脾曲一隆起型肿块.直径4cm,隆起高出黏膜面1.5cm.占据肠管3/4周.切面灰白色.质韧,侵犯全层、镜下见腺鳞癌.分化Ⅱ级,侵及全层及周围脂肪组织,  相似文献   

12.
胃一点癌1例     
患者,男性,65岁,以"上腹痛6个月,加重1个月"为主诉于2004年12月入院.胃镜检查示:胃角中部可见一深溃疡型病变,大小约1.0cm X 1.0cm,底不平,覆污秽苔,周围粘膜环堤样隆起,质硬.胃镜活检病理示:数块胃粘膜中,少数较浅层见癌细胞,大小不等,伴明显异型.病理诊断:(胃角)腺癌(符合中分化管状腺癌).  相似文献   

13.
1资料患者男性,70岁,于2012年10月因"进食梗噎"在慈溪市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见"食管距门齿30cm处隆起病灶约5cm×5cm(进展期),胃窦黏膜改变",分别取活检病理示:胃窦腺癌(位于黏膜内),食管鳞癌。腹部CT示肝右叶类圆形稍低密度影,边缘欠清,最大截面2.6cm×2.3cm,增强后动脉期见明显强化呈高密影,边缘欠清,门脉及延迟期呈相对低密度影。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55岁.因发现肿瘤指标异常2月余入院.患者2个多月前定期行糖尿病检查时发现CEA 12.51ng/ml,超过正常值高界.2010年5月14日胃镜(图1)示:胃窦前壁偏大弯侧见一大小为1.5cm浅表隆起伴凹陷灶(Ⅱa+Ⅱc).胃镜标本病理活检示:胃窦黏膜组织局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慢性浅表性胃炎,肠化(+),Hp(-).  相似文献   

15.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2岁,2015年2月底因戒烟后出现恶心、厌食、乏力等不适,肝区疼痛并加重1d,于2015年4月3日至当地医院就诊.胃镜示:高位胃体小弯见1.8 cm×1.8 cm溃疡,表面覆白苔,周围黏膜隆起;胃窦前壁见0.8 cm×0.8 cm溃疡,表面覆白苔及血痂.诊断:多发性胃溃疡?浅表性胃炎伴隆起糜烂,十二指肠球炎.病理诊断:(胃体)低分化腺癌伴神经内分泌表达.免疫组化检测标志物:CAM5.2(+)、Villin(+)、P53(40%) CK20(-)、Syn(-/+)、Ki-67 (50%)、Muc-2(-)、CgA(+)、CD20(-)、Muc-5(-)、Cer-bB-2(-)、CDX2(+)、TopoⅡ(50%).2015年4月5日胸腹部CT:(1)右肺水平裂胸膜下小结节灶,性质待查;(2)胃窦占位?(3)肝脏占位、剑突前方软组织包块、小网膜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并考虑转移灶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74岁.因进食后哽噎感2个月,于2008年3月12日入院.患者在外院行上消化道造影示食管下段黏膜中断,充盈缺损,胃镜示食管下段距门齿35 cm处左侧壁盘状隆起,大小约1.5 cm×1.0 cm,病理报告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患者入院后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术前诊断食管下段鳞癌,于2008年3月18日全麻下行食管中下段切除术、食管-胃弓上吻合术.  相似文献   

17.
王薇  孙红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4):191-192
患者男性,64岁,主因"确诊胃癌晚期1年余"于2015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暨老年肿瘤科.患者于2014年7月出现上腹部不适,完善腹部CT示:胃底占位,考虑Borrmann 2型胃癌,腹腔内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转移不除外;肝脏内多发占位,考虑转移.2014年7月30日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检查胃镜示:胃底前壁及穹窿部可见溃疡型肿物,溃疡深,表面覆白苔,周围黏膜呈火山口样隆起;胃窦部浅溃疡.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与胃腺癌并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0岁。因剑突下不适伴解柏油样大便15天,于1995年三月14日来我院就诊,门诊行胃镜检查并取活检,病理诊断为胃角、胃窦部腺癌收入住院。既往无肝炎病史。查体见腹平坦,肝脾未触及,剑突下深压痛,宋扪及包块。B超示左右肝均可见2cm~3cm不等的结节样强回声。术前诊断为胃腺癌、肝内转移。术中见左右肝内均有弥漫性结节状包块,其质硬、表面凹突不平;胃小弯胃角处有一约1.5cm大小溃疡性包块。行胃大部切除、肝活检术。病理检查已剖胃壁组织15cm×12cm×4cm;胃角粘膜面有一溃疡,约1.5cm×1.5cm×0.4Cm,边缘隆起,底不光滑。…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53岁。因上腹不适半年,伴疼痛1周于1999年5月5日入院。自述有黑粪史。胃镜检查:胃体小弯粘膜隆起,表面溃烂,范围为5cm×4cm大小。取活检送病理。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不除外类癌。一周后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病理检查:大体标本,胃大部切除标本及网膜组织,大弯长17cm,小弯长14cm,沿大弯剖开,见小弯有一突入胃腔的隆起性肿物。范围5cm×4cm,表面糜烂。切面灰白、灰黄。癌侵及浆膜层,质中等。找到网膜淋巴结5枚,最大者1.2cm×0.8cm×0.6cm,最小者0.4cm×0.3cm×0.2cm。镜下,癌肿表面浅溃疡,癌细胞被厚薄不一的纤维分隔呈岛状、小梁状。癌细胞胞浆少且红染,胞界不甚清楚,核大小不等,有明显异型,核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核仁易见。核分裂像偶见。单个细胞坏死可见。癌细胞排列呈花边状,菊形团状。其中1枚淋巴结内可见癌。免疫组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素A均呈阳性表达。病理  相似文献   

20.
多原发癌1例     
邢宏建  张仁明 《癌症》2001,20(1):108-108
患者,男性,68岁,主因左大腿皮肤反复溃疡20余年,上腹胀满、疼痛1年于1998年10月28日入院(住院号:76629)。入院查体:T36.7℃,明显消瘦,皮肤巩膜无黄染,左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无异常。腹平坦,质软,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明显包块,肝脾不大,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左大腿外上侧可见皮肤溃疡,约3cm×5cm大小,中央稍凹陷,周边有珍珠样光泽隆起,表面充血,破溃后有色素沉着。纤维胃镜检查示:胃体大弯侧及胃底与胃体交界处后壁有扁平不规则形隆起,表面呈粗颗粒状,僵硬,蠕动消失,活检16块,质硬,出血少。病理诊断(病理号:22342)为胃体腺癌(中低度分化)(见图1)。左大腿皮肤溃疡处活检,病理诊断(病理号22452):基底细胞癌(见图2)。胸腹部CT未发现远处脏器转移,分别行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