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综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的肌张力、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影响,以及痉挛分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性。方法:4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针灸、理疗等,治疗组患者加予规范化的综合康复训练。所有病例共评定4次:入组时、脑卒中病程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BI)来评定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的痉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在入组时两组患者MAS评分、FMA评分和BI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在脑卒中病程3个月和6个月时,对照组患者的MAS评分高于同期的治疗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I评分在脑卒中病程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与其前一次评定时比较,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逐渐改善(P〈0.001);在脑卒中病程3个月和6个月时,治疗组的FMA评分和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痉挛和改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偏瘫侧肢体痉挛和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4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康复训练组,一组为强化康复训练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剂量巴氯芬121服。采用Ashworth分级法(ASS)、Fugl—Meyer评定法(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法(MBI)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强化康复训练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所致偏瘫肌痉挛有更加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易化技术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探讨易化技术配合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易化技术配合针刺组(A组)、易化技术组(B组)、针刺组(C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各50例,采用Brunnstrom偏瘫分期、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A、B、C各组治疗后患肢恢复至Brunnstrom Ⅳ级以上的患者数和FIM评分均明显高于D组(P<0.05);B组治疗后Brunnstrom Ⅳ级以上和FIM评分与C组无差异(P>0.05);A组治疗后Brunnstrom Ⅳ级以上和FIM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易化技术配合针刺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系统康复训练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50例,对照组48例。康复组早期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分别于入院后24h内和出院前24h评定息肢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入院时两组肢体肌力及Barrel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时康复组肢体肌力及Bartel指数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01)。结论 早期系统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瘫痪肢体肌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王赛育 《现代康复》2001,5(4):56-56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运动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选择107例首发脑卒中偏瘫患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学龄同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Bobath法和Brunnstrom技术进行训练,对照组只常规治疗。结果:经45.2d的治疗后,两组比较运动功能差异显(P<0.05),ADL差异也是P<0.01,说明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能促进偏瘫患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对100例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包括抗痉挛体位,运动疗法、健康教育,应用修订的Ashworth分级法和Barthel指数评定法对患者康复护理前后肌张力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康复护理后,患者肌张力有明显降低(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康复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针刺外劳宫和太冲穴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佳  豆运香 《中国康复》2009,24(4):259-259
目的:观察针刺外劳宫及太冲穴治疗脑卒中软瘫期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均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药物治疗,头针运动区,良肢体位摆放及偏瘫肢体被动、助动康复训练等。观察组加针刺患侧太冲和外劳宫穴,强刺激手法。结果:治疗1周时,2组患侧上下肢Brunnstrom分级达3~6级的患者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多(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显著(P〈0.05)。治疗1个月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配合太冲和外劳宫穴强刺激手法能明显促进脑卒中软瘫期患者运动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肌力训练和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各种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力训练和针刺治疗。不仅能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低下,而且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统一标准入选的8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治疗组除常规临床治疗外,严格按照“十五”攻关课题“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治疗方案”进行康复训练,直至病程6个月末:对照组不做任何正规康复训练。分别于病程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在入组时,上肢、手及下肢的运动功能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1个月时上肢和下肢功能差异出现显著性意义(P〈0.05);3-6个月时差异更加显著(P〈0.01);同时手功能也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在入组时ADL能力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1个月时差异出现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3—6个月时差异更为显著(P〈0.01)。结论:三级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配合针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功能训练,疗程共2周,而治疗组要求受试者连续2周每天除去睡眠时间,其余90%的时间健肢带上手套限制使用,用患肢进行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训练方案与对照组相同,并给予针灸治疗,共2周。采用Wolf运动功能评定方法对人组患者在入组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周及3个月,2组WMFT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之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联合针灸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可用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与传统康复功能训练同时应用,可促进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疗效优于传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9例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神经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踝关节痉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中下肢部分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患侧CS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2组患者FMA、BBS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踝关节痉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运动模仿训练对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及ADL的疗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运动模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本体感觉障碍的疗效。方法:30例脑卒中偏瘫伴本体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一般康复训练+运动模仿训练)15例及对照组(一般康复训练)15例。以Fugl—Meyer评定法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作为观察指标,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8周后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运动积分和四肢本体感觉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对照组的运动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四肢本体感觉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运动模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伴本体感觉障碍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本体感觉障碍的改善又有利用于ADL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认知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98例,随机分为训练组(97例)和对照组(101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脱水、降颅压、脑代谢促进剂、营养神经细胞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急性期2W后转入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训练组在发病后就开始超早期康复训练,包括患肢良姿位摆放、被动活动患肢、稳定后指导主动功能训练。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d采用简式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价法对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法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训练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较对照组亦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超早期进行正确合理的康复锻炼,能明显促进肌力的恢复,减轻废用性萎缩程度,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神经网络重建配合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用丹麦产AM-800神经网络重建议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用康复训练。出院前进行一次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MA-800神经网络重建仪治疗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氯硝西泮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护理,治疗组在患者出现痉挛后给予氯硝西泮口服0.5mg,2次/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shworth评定及Barthel分级治疗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服氯硝西泮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有降低肌痉挛和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结合电脑中频治疗对脑卒中后肘关节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抑制器组和中频组各20例,3组均常规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进行电脑中频治疗时佩戴抑制器。对每例患者患侧肘关节在入组时和疗程2个月后分别进行 Fugl-Meyer上肢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结果3组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变化均数比较,治疗组2个月后Fugl-Meyer上肢评分、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恢复优于单纯抑制器组和单纯中频组(P<0.05)。结论电脑中频结合抑制器治疗有助于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肘关节痉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92例,首次发病,病程2周以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96例。康复组每天进行以促进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心理治疗贯穿始终。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简式Bathel指数(MBI)对两组进行康复评价,卒中后抑郁状态(PSD)采用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CNS、FMA、MBI及HAMD积分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早期综合康复训练28d后,康复组CNS、FMA、MBI及HAMD等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以促进技术为主的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并配合心理疗法,可以使脑卒中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全面的治疗,最大程度地改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A型肉毒毒素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Brunnstrom运动恢复阶段及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 3 0例 ,随机分为A型肉毒毒素组 (BTXA组 )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患侧上肢Brunnstrom分级及Ashworth分级≥Ⅱ级。BTXA组注射BTXA后进行康复训练 ,对照组仅进行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 1周 ,1,2 ,3个月进行Ashworth评测以评价痉挛状态 ,Brunnstrom及Fugl Meyer上肢运动评测以评价运动功能恢复程度 ,功能独立性评测 (FIM )以评价日常生活活动 (ADL)能力。结果 BTXA组的痉挛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Brunnstrom分级提高 (P <0 .0 5 ) ,FIM评分无显著差异 (P>0 .0 5 ) ,但其 2个月时的自理评分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BTXA可缓解偏瘫上肢的痉挛状态 ,辅以康复治疗可以促进偏瘫患者上肢Brunnstrom运动恢复的等级 ,提高上肢运动能力和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并于住院第1天及4周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index)评定法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做出评价。结果患者住院4周时两组比较,Barthel指数有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运动想像”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运动想像”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2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洲练,采用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均为1次/日。45—60分钟/次,每周训练6次,共6周;治疗组加用“运动想像”疗法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thel指数量表(MBI)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评定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2组评分变化和疗效差异。结果:2组治疗后NIHSS、上肢、腕和手及下肢FMA和M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和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和83-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优良率(治愈+显效)分别为73.3%和46.7%,2组比较差异有最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像”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