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科于1990年开始用维甲酸(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5例,均获完全缓解(CR)。现报告如下。5例中,男3例,女2例,病程72d~4月,发热、面黄、鼻衄各3例,皮肤淤斑2例,肌痛、肝脾大、头痛,血尿,黑便,右眼玻璃体出血各1例,DIC指标1例(+),Hb(40~78)g/L,血小板(18~30)×10~9/L,白细胞(248.9~489)×10~9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应用诱导分化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取得满意效果,为白血病的治疗增添了一条新的途径.我们应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均取得了暂时缓解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HTRA)诱导分化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已为国内外所公认。我院自1989年12月~1995年12月应用RA治疗诱导小儿APL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发病急,病情重,易出血并易发生DIC,单用化疗效果欠佳。近年来应用诱导分化剂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我们应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9例小儿APL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均在5~12岁内。二、临床表现:9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为皮肤淤点、淤斑、鼻衄、齿龈出血和便血,大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诱导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及预防其毒副作用的有效方法 ,对 1 8例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采用DA方案联合维甲酸诱导治疗 ,1疗程后复查骨髓象 ,完全缓解 1 4例 ,完全缓解率 77 8% ,其他 4例 2疗程结束后再复查骨髓 ,均完全缓解。完全缓解后给予定期交替强化治疗 ,维甲酸维持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完全缓解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本方案是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诱导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及预防其毒副作用的有效方法,对18例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采用DA方案联合维甲酸诱导治疗,1疗程后复查骨髓象,完全缓解14例,完全缓解率77.8%,其他4例2疗程结束后再复查骨髓,均完全缓解。完全缓解后给予定期交替强化治疗,维甲酸维持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完全缓解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本方案是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维甲酸综合征一例张乐萍,殷慧君患儿男,3岁。因“间断发热”、皮肤出血点20天入院。体检:体温37.4℃,皮肤苍白,可见散在出血点及瘀斑。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4cm,质中无压痛,脾未及。查血红蛋白77g/L,白细胞7.6×10...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A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18岁初治APL患儿19例,予ATRA 25 mg/(m^2.d),分3次口服,联合As2O310 mg/d静脉滴注治疗,直至完全缓解(CR)。对治疗前或治疗中出现外周血WBC〉30×10^9L^-1者,加用小剂量三尖杉酯碱或羟基脲或小剂量柔红霉素,同时预防性应用保肝类药物。DIC指标检查阳性者,加用肝素50-75 mg持续24 h静脉滴注,同时输注血小板悬液及新鲜血浆。观察CR率、获CR所需时间、不良反应及近期缓解时间。结果CR 18例,死亡1例,CR率94.74%;获CR所需时间为(26.9±4.2)d。无1例患儿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影响治疗。结论ATRA联合As2O3治疗APL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不诱发D IC,能缩短CR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肿瘤细胞具有广泛的抑制增殖、促进分化作用。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检测ATRA对K562细胞是否具有诱导分化作用。方法:采用联苯胺染色、瑞氏染色、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硝基四唑氮蓝还原试验4种不同的染色方法及流式细胞术,观察经1μmol/L及2.5μmol/L ATRA诱导1d,4d,5d后,K562细胞出现诱导分化特征。结果:1μmol/L及2.5μmol/L ATRA均可诱导K562细胞向粒系分化。培养4d,1μmol/L ATRA组61.5%的K562细胞、2.5μmol/L组39%的K562细胞显示出向粒系成熟方向分化;培养5d,处理组的分化细胞数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种浓度ATRA的诱导分化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未出现向红系或单核细胞方向分化的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ATRA诱导前后CD13及CD71的表达,1μmol/L ATRA诱导K562细胞1d,CD13抗原表达阳性率为8.0%,2.5μmol/L组则为6.7%,均高于对照组(2.1%)。培养5d,1μmol/L和2.5μmol/L AFRA组的CD13分别升高到28.1%,37.8%,而CD71则分别下降至1.2%和0.9%。与对照组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ATRA可诱导K562细胞向粒系成熟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砷荆联合化疗对儿童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994年10月至2006年5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共收治儿童APL 6例,男2例,女4例.诱导缓解期例1用ATRA联合化疗,例2用DAE[(D柔红霉素(DNR);A阿糖胞苷(Ara-C);E足叶乙甙(Vp16)]方案无效,换用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例3~6用ATRA、As2O3联合化疗.巩固治疗例1用DA方案,例2用As2O3,例3~6用DAE方案.维持治疗例1、2用青黄散、化疗、6-巯基嘌呤(6-MP)和甲氨蝶呤(MTX)各1个月交替用药.例3~6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4~6个疗程,其间间隙用DA、HA(H高三尖杉酯碱)方案.共8~10个疗程以后,再交替用As2O3、6-MP MTX、ATRA各1个月,总疗程3年.结果 例1诱导缓解期第45天获完全缓解(CR),余5例均在第30天达CR,期间无严重出血及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有恶心、腹痛、皮疹、心电图异常.随访11~152个月,均为持续完全缓解,例2~6获分子生物学缓解.3例分别停药116、16、14个月.血砷测定均未达到中毒浓度.结论 砷剂联合 ATRA、化疗适合初诊儿童APL的治疗,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单用维甲政治疗5例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均获完全缓解,剂量为60~100mg/m~2/d。体外骨髓细胞培养中维甲酸能明显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成熟,因此是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达到完全缓解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前维甲酸及其衍生物被广泛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然而越来越多的患者表现出对全反式维甲酸的耐药性。本文总结了全身因素及APL细胞本身因素在维甲酸获得性耐药中的可能作用,对维甲酸耐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前维甲酸及其衍生物被广泛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然而越来越多的患者表现出对全反式维甲酸的耐药性。本文总结了全身因素及APL细胞本身因素在维甲酸获得性耐药中的可能作用,对维甲酸耐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BMSC对ATRA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其分化的作用。方法分别将融合的基质细胞层(SC)、2%戊二醛固定的基质细胞层(FSC)和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SCM)与HL-60细胞共同培养。SC、FSC、SCM组分别加或不加ATRA为实验组,另设阴性对照和ATRA对照组。通过细胞计数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及通过细胞形态观察,NBT还原试验,分析细胞分化状态。结果细胞计数示SC、FSC、SCM各组均能抑制悬浮生长的HL-60细胞的增殖;SC和FSC能增强ATRA对HL-60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P<0·01)。SC、FSC、SCM各组的诱导分化率、NBT还原率等分化指标均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异(P>0·05);SC和FSC可促进ATRA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P<0·01)。结论BMSC可增强ATRA对悬浮生长的HL-60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这可能是通过BMSC与HL-60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调节的。  相似文献   

17.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占儿童AML0%,具有和成人APL相同的临床表现、细胞形态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约95%患者携带t(15;17)染色体易位,白血病细胞分化阻滞在早幼粒细胞阶段,临床出血征明显,常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肝脾淋巴结肿大少见。免疫分型CD9、CD13、CD33阳性,而CD34、HLA-DR阴性。由于儿童APL病例数相对较少,因此目前儿童APL都采用与成人APL相同的治疗方案,本文分析综述近年来APL治疗进展,期望对儿童APL的治疗有借鉴和指导作用。诱导缓解治疗由于全反式维甲酸(ATRA)靶向治疗的基础是APL t(15;17)形…  相似文献   

1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类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的血液肿瘤.大约有95%的这类患者具有特异的染色体易位t(15;17)(q22;21),易位的结果使第15号染色体长臂2区2带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和第17号染色体长臂2区l带的维A酸受体α(RARα)基因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  相似文献   

19.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7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治疗剂量三氧化二砷(As2O3)对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的疗效和特点。方法对21例初治APL患儿静脉滴注As2O3进行诱导缓解,诱导剂量0.15-0.33 mg/(kg.d),诱导总量45-720 mg。诱导治疗时间为30-106 d。巩固治疗主要应用化疗,主要以As2O3进行维持治疗,总疗程2-3 a。系统观察其不良反应。随访持续时间5-88个月。结果21例初治APL患儿达完全缓解(CR)13例(61.9%);部分缓解(PR)7例(33.3%),经化疗最后均达CR;不缓解(NR)1例。21例治疗期间无死亡,复发率9.5%,无瘤生存率(DFS)为85.7%。18例APL均处于CR中,随访持续时间5-88(37.3&#177;23.6)个月,其中12例已停止用药,停药时间1-51个月,8例停药者进行了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均为阴性。未见髓外白血病发生。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高白细胞综合征等。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轻,多能耐受。结论As2O3治疗小儿APL的CR率和长期生存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轻,与全反式维A酸和其他化疗药物无交叉耐药,并可单独用于巩固和维持治疗,是目前治疗小儿APL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与不联合蒽环类药物诱导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初治的46例AP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不同诱导化疗方案和初始白细胞高低进行分组和对比分析。结果 30例不加蒽环组患儿中有2例早期死亡,而16例加蒽环组患儿无一早期死亡。加蒽环组与不加蒽环组的完全缓解率、达分子学缓解时间和诱导化疗结束时微小残留病定量分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蒽环组的高白细胞持续时间明显短于不加蒽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体加蒽环组和不加蒽环组的凝血异常时间、肝脏毒性、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儿童APL诱导化疗中联合蒽环类药物可减少高白细胞持续时间,降低白细胞峰值,有助于减少早期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