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近年各国学者对于丁型肝炎(HD)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丁型肝炎病毒研究证明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负链RNA病毒,具有完整结构的病毒颗粒,直径为35~37nm,外部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包裹,内含HDAg和HDV-RNA。动物实验证明,HDV需要在乙型肝炎病毒或其它嗜肝DNA病毒辅助下才能进行复制。关于HDV复制是否抑制HBV复制尚无定论。 HDV抗原(即δ抗原)是HDV感染的指标之一,它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和胞浆内,在尿三胆出现  相似文献   

2.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目前在动物体内发现的唯一的一种单链环状RNA病毒,只感染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患者.HDV感染致病需要以HBV感染为前提条件,若两者共同或重叠感染后在临床上能够导致多种类型的肝炎.本文对HBV感染者血清中的抗一HDV及HDAg进行检测,旨在了解乙型及丁型肝炎重叠感染的模式及关系.  相似文献   

3.
丁型肝炎由丁型肝炎病毒(HD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1977年意大利学者Rizzette首次发现σ因子以后,各国学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其特性已有了充分认识.1984年Rizzetto等建议将σ因子命名为σ肝炎病毒,我国学者称它为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DVirus,HDV).  相似文献   

4.
丁型肝炎(hepatitisD.HD)从发现至今不到20年,最早于1977年意大利学者Rizzeto用免疫荧光法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中检出一种新的抗原,因当时已发现乙肝病毒有HBsAg、 HBeAg和HBcAg三种抗原,将新发现的抗原列为第四种抗原,按希腊字母第四为δ,故称为δ因子 (Delta agent),以后经过深入研究,证实此抗原系一种新的肝炎病毒,于1983年国际病毒性肝炎会议将δ因子正式命名为丁型肝炎病毒(HDV),由HDV引起的肝炎即为丁型肝炎。 HDV是一种有缺陷的RNA病毒,病毒颗粒成球状,直径36nm,外壳是嗜肝DNA病毒表面抗原,在人类即为乙型肝炎病毒的HBsAg,内部含有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和一个1.9kb的RNA (HDV-RNA),即为HDV基因组。HDV基因组是一个共价闭合环状单链RNA,是目前动物病毒中的第一个共价闭合环状RNA结构。RNA序列的明显特点是鸟嘌呤核苷酸(G)和胞嘧啶核苷酸(C)含量高,两者可达60%,容易通过G-C发生分子内互补,折叠成不分支的双股杆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包括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及戊型肝炎病毒(HEV),分别引起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近年还发现了部分可能引起肝炎的新型病毒。肝炎患者病程较长。尤其是乙肝和丙肝在长期患病过程中可能出现重症肝炎、肝硬化或是肝癌等,甚者可威胁患者的生命。我国当前针对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和预防手段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针对常见的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手段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丁型肝炎病毒(HDV)对携带土拔鼠肝炎病毒(WHV)的东方土拔鼠进行了实验感染,建立了丁型肝炎的动物模型,并制备了丁型肝炎病毒的特异性诊断试剂盒.采用黑猩猩感染HDV的急性期血清,接种到WHV阳性土拔鼠后,血清中第五周检出HDV抗原(HDAg),第八周血清中HDAg滴度达高峰。血清中分离出HDV病毒,电子显微镜观察为直径36um的球形颗粒。再用HDV阳性(HDAg1:1280)的土拔鼠血清接种土拔鼠对HDV连续传代后,血清中HDAg第一周即可检出,第2~4周达高峰。这提示HDV在  相似文献   

7.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性RNA病毒,它必须依赖乙型肝炎病毒(HBV)才能进行复制和表达,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直接的致细胞病变作用。HDV可以与HBV同时感染易感者或重叠感染于HBV携带者,从而引起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甚至暴发型肝炎,并可使原来的乙肝病情加  相似文献   

8.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知的5种肝炎病毒中,3种能引起持续性感染和慢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δ型肝炎或丁型肝炎病毒(HDV)。其他两种病毒只引起急性、自身限制性疾病。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另外一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与最近发现的两种人类病毒—G型肝炎病毒(HGV)和GB型肝炎病毒C(HGBV-C)有关。HGV和HGBV-C可能是相同的病毒,它们对急性和  相似文献   

9.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RNA病毒,需在乙型肝炎病毒(HAY)存在下才能复制。HDV可与HBV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后者常病情加重,进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或重症肝炎。我院配合华西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于1990年7~9月,对376例HBsAg阳性的门诊及住院肝病患者血清进行了HDVRNA、HDAg和抗-HD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庄坚  彭秀云 《广东医学》1992,13(3):123-124
丁型肝炎常与乙型肝炎相关联,丁型肝炎病毒(HD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可引起联合感染或重叠感染并使病情加重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汕头市区为乙肝高发区,但迄今未见有关HDV感染的报道。为调查我市区HDV感染情况,探讨HBV与HDV感染  相似文献   

11.
丁型肝炎病毒(HDV),原称δ(delta)因子,是一种分子量很小的RNA病毒,具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收集来自本地区2126例肝炎患者对其血清HDV标志——抗-HDV;HDAg进行检测,以期了解南京地区HDV感染状况。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是指侵害肝脏引起肝炎的病原体,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已知人类肝炎病毒有3种,即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其病原学特点与甲、乙型肝炎病毒均不同)。近年来又发现一种缺陷性嗜肝单股RNA病毒,也称丁型肝炎病毒(HDV),过去称为b因子,此外,还有一些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黄热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全身感染时,也能引起类似肝炎的急性肝损伤,但这些病毒不属于肝炎病毒范畴。  相似文献   

13.
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HDV)是一种嗜肝RNA缺损病毒,其复制和表达需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或其它嗜肝病毒(如鸭乙型肝炎病毒,旱獭乙型肝炎病毒,土拨鼠乙型肝炎病毒)的辅助,它能引起自亚临床型至暴发型肝炎的各种临床类型的急、慢性肝病,并对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肝脏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产生重要影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肝炎病毒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 ,以乙型肝炎病毒 (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 ( HCV)引起者最为多见 ,在我国丁型肝炎病毒 ( HDV)感染率较低 ,故由 HDV引起者较少见。甲型肝炎病毒 ( HAV)、戊型肝炎病毒 ( HEV)一般引起急性肝炎 ,不转为慢性 ,不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 ,除非 HAV、HEV所致急性重型肝炎 ,发生了严重肝坏死 ,也有可能在短期内形成肝纤维化或坏死后性肝硬化。1 慢性乙型肝炎彻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较为困难 ,要阻断乙肝肝脏病变进展必须首先消除体内的病毒。因此 ,抗病毒治疗是最重…  相似文献   

15.
王步云  王玉媛 《吉林医学》1991,12(1):19-20,39
<正> 1977年Rizzetto等人研究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肝组织,于检测抗原分布时,发现一种新抗原,当时称其为δ因子。1980年从抗δ阳性肝细胞核中,取得的抗原、抗体系统与HBV(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以后将其定名为HDV(丁型肝炎病毒),其所致发的肝炎,称为丁型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16.
我院开展了丁型肝炎病毒(HDV)的检测,首次在松江县发现了丁型肝炎病例。 HDV标志检测的试剂盒由北京第二传染病医院肝炎研究所提供,批号90-5。 HDV检测共三项: 1.丁型肝炎抗原(HDAg):用ELISA酶联双抗体夹心法。待检血清用吐温-20去垢剂裂解HDV颗粒外壳后,即裸露其核心部位的HDAg而被检出。2.抗HD-IgM:用ELISA抗体酶联捕捉法。3.HD总抗体;用ELISA竞争法。  相似文献   

17.
王锦蓉 《四川医学》1993,14(12):741-743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病毒,需依赖嗜肝DNA病毒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所以丁肝病毒感染必定与乙肝病毒(HBV)同时感染或在原已感染HBV的基础上重叠HDV感染,后者常致原有病情加重和易于慢性化和进展为肝硬化。丁型肝炎呈全球性分布,但有地方性流行特征,我国及我省丁肝病毒感染的初步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四川地区存在丁肝病毒感染并具灶性分布的特点。从1977年Rizzetto发现δ抗原至今,特别是1986年Denniston等首次将HDVc DNA克隆成功以来,HDV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1992年在希腊召开了国际丁型肝炎讨论会,现结合有关文献,将近年来有关丁型肝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肝炎是由嗜肝性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类传染病。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目前已知的肝炎病毒有五种: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尚有约10%的肝炎病人无法确定其病原,提示可能存在其他尚未发现的肝炎病毒。根据临床表现和过程可分为急性肝炎(包括急性无黄疸型和急性黄疸型)、慢性肝炎(其中又分轻度、中度和重度)、重型肝炎(包括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以及肝炎肝硬化。甲型和戊型肝炎一般不会转变成慢性过程。传染源均为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传染途径在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是通过消化道传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则通过血液、体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染;而丁型肝炎则通过密切接触传染。此外,能够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病毒还有很多,如黄热病毒(YFV)、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以及风疹病毒(RV)等。但它们均非嗜肝病毒,引起的肝损害为继发性。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是世界性的严重传染病。肝炎病毒至少有五种,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HBV是一DNA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HDV是依赖于HBV的缺陷型病毒,其基因组是一单链RNA环状分子,包膜是HBV的包膜抗原。HAV、HCV、HEV均为RNA病毒,  相似文献   

20.
卢玉英 《广西医学》1991,13(4):234-237
当前我们面临着消灭输血后肝炎及所有其他因输血而传播的疾病的工作。因输血而传播的致病因子包括:(1)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丁型肝炎病毒(HDV);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HNANBV(P)](丙型肝炎病毒HCV);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HNANBV(E)](戊型肝炎病毒HEV)。(2)逆转录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1(HIV-1);人免疫缺陷病毒-2(HIV-2);人类嗜T细胞病毒Ⅰ型(HTLV-1);人类嗜T细胞病毒Ⅱ型(HTLV-Ⅱ);人类嗜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