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方主治: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处方:五加皮10克、熟地10克、赤芍7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羌活7克、桂枝5克、防己5克、川断10克、杜仲10克、红花10克、木瓜10克、牛膝10克、甘草7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注:根据患者体质强弱可加减用量或研末水泛为丸服之。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金华县人民防治院针灸科运用梅花针疗法,治疗三岁以下的58例小儿麻痹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治疗方法是以梅花针疗法为主,辅以推拿和针刺。先于患肢背腰部(如上肢取背部,下肢取腰骶部)及患肢,自上而下运用滚、揉、按、摇等手法各反复3~5遍,再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金华县人民防治院针灸科运用梅花针疗法,治疗三岁以下的58例小儿麻痹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治疗方法是以梅花针疗法为主,辅以推拿和针刺。先于患肢背腰部(如上肢取背部,下肢取腰骶部)及患肢,自上而下运用滚、揉、按、摇等手法各反复3~5遍,再用梅花针按部位叩打之,隔日一次。梅花针叩打部位及方法: 上肢:第1颈椎至第2胸椎正中线及两旁1寸处,手阳明经(肩颙~合谷),手少阳经(肩髎~阳池),每隔一寸左右,中等叩打三下。  相似文献   

4.
小儿麻痹症主要由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引起;柯萨奇(Cox)病毒和埃柯(Echo)病毒也是重要病原之一。本文报告1986~1987年20例临床拟诊为小儿麻痹症的病毒学和血清学结果。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儿麻痹症,是急性传染性疾病。它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属“痿”症范畴。正因为肢休痿弱的特征,并且有时会发生流行(一般为散发性),因此,古人亦名之为軟脚瘟或痿疫。本病的治疗方法,在針灸疗法上,如运用得当,疗效是令人满意的。我們治疗了本病24例,取得了点  相似文献   

6.
我院从1957年8月至1958年8月,先后在门诊和住院治疗了四例小儿麻痹症,除一例已有显著进步,尚在继续治疗外,其余三例均已全愈。在三例全愈的病例里,都是因为发高热以后而发生的下肢无力,不能行走,或四肢瘫痪等症状,曾经四川医学院诊为“小儿瘫痪”者一例,由川医介绍我院针灸科住院治疗,三人民医院通过脑脊髓液检查诊为“脊髓前角灰白质炎”一例,来我院针灸科住院治疗,两例在治疗过程中,经过良好,均在半月同全愈出院,其中一例只治十一次,一例十四次,效果十  相似文献   

7.
自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九年,曾收治小儿麻痹症8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情况简介如下: 一般资料 [性别]81例中,男45例,女36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10岁,其中1—5岁69例,6—10岁12例。 [病程]瘫痪前期:最短者3天,最长者7天。瘫痪期:最短者半月,最长者半年。后遗症: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7年。  相似文献   

8.
小儿麻痹症后期综合症(Post poliomyelitis syndrome,简称PPS)是指在小儿麻痹后遗症基础上继发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和症状,发病率在20%~41%之间,多在患小儿麻痹症30年后出现,也就是40~60岁的儿麻后遗症病人.它是学术上的一种新概念,近年又出现一些研究进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儿麻痹症后遗下肢瘫病员,常伴有多个关节畸形、多组肌肉瘫痪、肢体严重短缩及并有伸屈肌群严重瘫痪。为改善患肢的功能,通常先纠正下肢的力线、均衡长度,最后行邻近或远隔的肌腱转移来解决。但临床上有些病员所需转移肌肉的肌力条件不佳,或转移后发生拮抗肌肉组肌力失调。为解决矫治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麻痹症后期综合症的治疗.方法 对小儿麻痹症患者进行治疗.结论 小儿麻痹要注重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往往会给患儿及家庭带来终生痛苦.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91年2月末会议上的报道,泛美卫生组织(PAHO)即将在西半球做到消灭小儿脊髓灰质炎症。虽然Jonak Salk发明小儿脊髓灰质炎症疫苗至今已有35年,而且公共卫生部门消灭野生型小儿脊髓灰质炎(以区别于同疫苗相联系的小儿脊髓灰质炎)至今也有10年之久,但这种病毒在南美和中美一直特别顽固。这是由于在热带和发展中国家,小儿麻痹疫苗一般效力较差,因为那些地方的儿童受到能阻止口服Sabin疫苗起作用的消化道病毒的感染。在发展中国家,疫苗的成功率仅约60%至80%,而在美国则为90%。但在2月底举行的研讨会上,PAHO官员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小儿麻痹症的传播属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削弱为根除这种疾病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戚某,女,七岁,学生,住贵州省水电厅宿舍。1971年7月17日初诊。 患孩三日来,高热、神昏,嗜睡,言语不清,甚则呼之不应,抽搐,右眼不能闭合,口角牵向左侧,喉中痰鸣,涎流不止,右侧肢体不能活动,舌绛少苔,脉细数。(某医院诊为“脑干型小儿麻痹症”。 症属:风毒湿热之邪侵犯肺胃,蕴积成热,损伤经络,伤津耗液,气血失和,经筋失养,由于热毒炽盛,病邪内陷心包,清窍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对儿麻后遗症的手术治疗有不少的创新和改进,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疗效。使过去认为无法治疗的病儿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功能改善,减轻伤残,减少社会负担。本院一九八三年三月至一九九三年三月间配合国家儿麻医疗队对温州永加等地共365例儿麻后遗症患者进行手术矫形治疗,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情况:本组365例中男性206例,女性159例,双例患者17例,左下肢186例,右下肢  相似文献   

15.
小儿麻痹症属于祖国医学“痿”、“发痿”等范畴。笔者自1982年以来采取针药并用治疗本症40例,取得了一定效果,兹介绍于下,不妥之处敬请赐。 一、临床资料 40例中,年龄在8个月~6周岁;病程最短的5天,最长的5年,1年内的25例,1、2年8例,2年以上7例;病变部位;左下肢17例,右下肢13例,双下肢10例;患肢情况;腱反射减弱者17例,腱反射引出不明显者15例,腱反射消失者8例,肌肉萎缩者10例,均不能活动和站立;足外翻髋关节伸长者4例,足内翻者1例。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我的宝宝已经快两个月大了。我准备在这个月给他吃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糖丸。可我听朋友说,在给小儿服用这种糖丸时有一些家长必须知道的注意事项。请问,是这样吗?江西曾燕  相似文献   

17.
小儿麻痹症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流行遍及世界各国,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治疗,預防也较困难。为了减少对这类疾患后期的矫形工作,近年来。国內广泛采用針灸治疗取得了很大成績,对肌肉与骨骼的蒌缩或畸形初步得到了防治方法,从而减少了残废率的发生。过去对本病为何在小腿之脛前后肌与腓肌最好发生此病之后遗症的问题,长期未得解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1970年1月至1971年10月间,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经验,曾分别使用或综合使用新针,6.26综合治疗机,埋线等新医疗法治疗小儿麻痹症140例,现小结如下: 一、病例来源及观察方法: 1.病例来源:140例中由急性期入院留医转入恢复期病儿88例,恢复期或后遗症来本院门诊治疗52例,其中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而以2岁以内病儿最多,有94例,占67.1%;7岁以上较少,只有8例,占5.7%。病程:3个月以内105例,3-6个月9例,6个月~1年9例,1-2年5例,2-3年2例,3年以上10例。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岁,于出生后3个月,其父母发现患儿左下肢不能伸屈,无力。左下肢瘫痪近5年,至今不能站立、走路。经外地医院诊断为“小儿麻痹症’讲建议第二年手术治疗。家族史中一叔父亦患瘸腿病。原因不明。家属因患儿诊断为“小儿麻痹症”,要求赔偿计免保偿经费而来院。入院查:体温37C,脉搏90次/分,R24次/分,血压10/6ua,左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减退,左下肢比右下肢缩短25cm,肌肉萎缩,感觉消失,站立时即跌跤,脊柱第五腰椎和能推处见有囊性脂肪垫凸出皮肤,约1.5XI.dem,局部压之有落空感。摄片示:腰椎I,1-5椎体排列欠…  相似文献   

20.
小儿麻痹症,又称“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是由于脊髓前角灰质炎病毒急性感染,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出现受累脊髓节段的局限或广泛的,不对称或对称的、无感觉的、弛缓性的肢体瘫痪。从50年代末期,普遍推广疫苗预防以来,本病发病率已大大降低。但许多患小儿麻痹症的患者却为其后遗症所累,造成终身残疾。过去认为小儿麻痹一旦形成肢体瘫痪,病情不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