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Prolift材质医用网片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及面积缩变度.方法 将6只新西兰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B组和C组,每组2只.每只家兔腹部皮下放置10 mm×40 mm Prolift材质医用网片10片.3组家兔术后均采用氟哌酸50 mg·d1加入饲料中口服,抗感染3 d.A组中1只家兔出现感染为A1组,1只未感染的家兔为A2组;B、C 2组家兔均未出现感染.A组术后第14天处死家兔,B组术后第30天处死家兔,C组术后第90天处死家兔,各组家兔分别取出Prolift材质医用网片及肌肉组织,以家兔自身的皮下组织及肌肉组织作为对照组.用游标卡尺测量Prolift材质医用网片的长、宽值,计算面积及Prolift材质医用网片面积缩变度.同时行组织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家兔的炎症反应、纤维组织囊壁形成情况.结果 A1组家兔术后第3天出现植入Prolift材质医用网片部位感染,各组家兔均无血清肿、侵蚀、暴露及排斥反应等.A1、A2、B、C 4组家兔Prolift材质医用网片面积缩变度分别为(21.84士0.05)%、(3.13士0.03)%、(2.30±0.03)%、(2.50±0.03)%,A1组家兔Prolift材质医用网片面积缩变度和处死后的网片面积与A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家兔Prolift材质医用网片面积缩变度和处死后的网片面积A2组、B组、C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2、B、C 3组家兔炎症反应分级分别为Ⅲ级、Ⅱ级、<Ⅰ级,纤维组织囊壁形成分别为Ⅲ级、Ⅱ级、<Ⅰ级.结论 Prolift材质医用网片植入家兔体内后具有良好的抗缩变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但感染可能是引起网片缩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镀银的医用聚丙烯网片(Polypropylene mesh,PP),并检测其抗菌性.方法:采用银作为抗菌剂,通过酒石酸钾钠作为还原剂的化学液相还原法,制成镀银PP.并分别用纸片扩散法和浸泡法对镀银组(n=10)和对照组(n=10)网片的抗菌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对比检测.结果:纸片扩散法(定性):在1d、3d、7d对照组(8mm x 8ram x 0.65mm)抑菌圈均不明显,网眼内还可见有金葡菌菌落附着生长.镀银组(8mm x 8mm x 0.65mm)抑菌圈则较为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时间段两两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浸泡法(定量):60min和120min时,对照组和镀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40min时对照组和镀银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时间段两两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镀银PP具有较为肯定的抗菌性,抗菌性随时间推移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杨琦  彭传刚  韩丽英 《河北医学》2013,19(5):725-727
目的:研究聚丙烯网片对产伤大鼠阴道壁肌纤维修复及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成年未育雌性体重在200—220g之间雌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产伤模型组10只,产伤聚丙烯网片植入组10只,对照组10只。用张力换能器放大肌张力收缩信号,观察阴道壁平滑肌收缩情况,并将阴道壁组织固定,作成石蜡切片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作组织病理学评价。结果:产伤聚丙烯网片植入组小鼠阴道壁平滑肌收缩力大于产伤模型组小鼠阴道壁,但仍低于对照组阴道壁肌张力。随着术后产伤聚丙烯网片植入组和产伤模型组阴道壁肌张力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产伤聚丙烯网片植入组肌力恢复大于产伤模型组,产伤模型组肌力恢复大于对照组。结论:产伤后阴道壁植入聚丙烯网片能够增强阴道壁平滑肌的收缩力,但阴道壁肌张力仍达不到正常阴道壁肌张力水平。阴道壁平滑肌在无外界介入的情况下有一定自愈的能力。聚丙烯网片植入早期阴道壁组织对网片的异物反应明显,聚丙烯网片虽与阴道壁组织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但远期效果尚不是很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19例聚丙烯网片盆底重建术后(3~8年)阴道网片暴露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对116例经盆腔脏器脱垂评分(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POP-Q)诊断为Ⅱ度及以上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行经阴道网片(聚丙烯材料)盆底重建术,分为前盆底?后盆底?全盆底重建术?术后检查阴道内有无网片组织暴露,且分析网片暴露的危险因素?结果:116例患者中19例出现网片暴露(直径≥0.2 cm),暴露率为16.4%(19/116)?网片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相比,其年龄?体质指数(BMI)?产次?是否同时行阴式子宫切除术?被动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与手术方式(前?后?全盆底重建术)相关(P < 0.05),以前盆底重建术网片暴露发生率最低,为12.7%(13/102)?结论:聚丙烯网片盆底重建术其网片暴露的发生与年龄?BMI?产次?阴式子宫切除术?被动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无关,其手术方式可能是唯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尿道下吊带术后尿道壁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最雌性尿道壁和聚丙烯网片的力学特性,分析尿道下吊带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力学机制.方法 对49例雌性猪尿道壁组织条和27例聚丙烯网片试件进行单轴拉伸试验测量力学特性.结果 雌性猪尿道壁的应力应变曲线呈抛物线,弹性模量与应力的平方根、应变均成正比,由极限应力和极限应变计算最大值弹性模量分别为:0.806 MPa和0.818 MPa;聚丙烯网片的弹性模最为(6.977±1.095)MPa.聚丙烯网片的极限应力显著高于尿道壁组织而极限应变显著低于后者(P<0.01).计算聚丙烯网片尿道下植入术可降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尿道壁的变形最为术前的1/3.结论 聚丙烯网片特殊的力学性能,在施行尿道下吊带术后,可增强对尿道的支持,改善腹压增加时尿道的控尿能力.  相似文献   

6.
10只家兔随机分成两组,重感染组每只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200条,轻感染组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0条,观察两组家兔血清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同抗体的关系。发现:感染后第15d 两组家兔血清5-HT 含量均增高,且抗体高的重感染组5-HT 增高更多;5-HIAA 亦随抗体增高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聚丙烯网片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手术重建盆底功能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妇科2007年7月-2008年2月因盆底功能障碍应用聚丙烯网片进行全盆底重建患者18例,年龄50~71岁,平均(59.92±7.33)岁.阴道前壁膨出18例,子宫脱垂11例,阴道后壁膨出14例,阴道残端膨出7例.其中7例既往有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壁和(或)后壁修补术史.结果 18例患者总手术时间平均为(150.0±42.1)min(100~225 min),其中放置补片的时间平均21.3 min.术中出血平均(255.6±97.9)mL(100~500 mL),术中未发生周围脏器及重要血管神经的穿刺损伤.住院时间(7.61±1.3)d(6~11 d).平均随访(14.3±2.3)个月(11~18个月),除1例阴道顶端Ⅰ度膨出复发,2例网片暴露和1例患者诉术后性生活不适外,其他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聚丙烯网片在女性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简单,短期随访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聚丙烯网片治疗前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6月~2016年5月因前盆腔脏器脱垂(POP—Q)Ⅲ期及以上患者18例,我院采用聚丙烯网片(简称网片)行前盆底重建术,并对患者定期随访。观察应用网片进行前盆底重建手术并发症及临床效果。结果:前盆底重建术均顺利完成,无大出血及严重感染、血肿、严重损伤等,经随访,出现网片暴露1例;术后发生轻度压力性尿失禁1例;无明显疼痛等,无盆腔脏器脱垂,对性生活无明显影响。结论:采用聚丙烯网片治疗女性前盆腔器官脱垂,无严重并发症,近期效果良好、复发率低。但长期疗效及并发症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9.
邓聪颖  张礼均  李飞  陈志  吴南  王宪荣  冯华 《医学争鸣》2007,28(23):2113-2115
目的:观察高压氧预处理(HBOP)和低压缺氧预处理(HHP)对兔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局灶性脑梗死程度及周围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影响.方法:雄性家兔72只随机分为单纯MCAO组,HBOP MCAO组(100%O2,2.5ATA,1 h/d,5 d)和HHP MCAO组(4000 m,61.6 kPa,3d),每组24只,采用改良Bederson法建立家兔MCAO模型,分别于MCAO前、MCAO后1,3和10 d观察脑MRI信号强度、脑梗塞灶体积及梗塞灶边缘PbtO2.结果:MRI结果显示MCAO后3,10 d时HBOP MCAO组和HHP MCAO组缺血区异常信号范围较单纯MCAO组明显缩小,HBOP MCAO组缺血区标准化信号强度(SIR)于3,10 d时分别为1.62±0.09,1.17±0.10;HHP MCAO组缺血区SIR于3,10 d时分别为1.64±0.06,1.20±0.09;均低于单纯MCAO组的1.83±0.07,1.36±0.06(P<0.05).TTC染色显示的梗塞灶体积在3和10 d时HBOP MCAO组和HHP MCAO组小于单纯MCAO组;HBOP MCAO组家兔梗塞灶边缘PbtO2于1,3和10 d时分别为(8.27±0.58),(11.92±1.27)和(16.12±1.42)mmHg;HHP MCAO组家兔梗塞灶边缘PbtO2分别为(8.46±0.90),(10.77±1.19)和(15.33±1.29)mmHg,均高于单纯MCAO组的(7.03±1.06),(8.43±0.86)和(11.83±1.28)mmHg(P<0.05).结论:HBOP及HHP对家兔MCAO后局灶性脑缺血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家兔股动脉血管上(直径1mm)制作血栓形成动物模型。在60只血栓模型家兔上观察血栓在形成过程中(1~6d)的形态变化特征,并以此为对照组。另选18只血栓模型家兔为实验组(分为3组)。按不同时期分别给以脉通灵Ⅲ号(经胃管给药每只家兔5ml/kg·d(-1))。观察给药后血栓的形态变化,以此估价脉通灵Ⅲ号在血栓形成过程中的溶栓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元胶囊(Fuyuan capsule,Fyc)对实验性兔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uPA受体(uPA receptor,uPAR)、血浆酶原激活酶抑制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的影响,探讨其对实验性兔膝OA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膝关节石膏制动法结合d-半乳糖皮下注射6周建立兔衰老骨关节炎模型。48只新西兰兔根据体质量按随机区组法分为健康组、模型组、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90 mg/(kg.d)组,复元胶囊低、中、高剂量组[1 350、2 700、5 400 mg/(kg.d)],每组8只,造模当日开始灌胃,1次/d,连续10周。HE染色关节软骨Mankin’s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软骨组织中uPA、uPAR、PAI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软骨组织中uPA、NF-κB的表达。结果复元胶囊高剂量组和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组的兔OA关节软骨Mankin’s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复元胶囊高剂量组和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组uPA及uPAR表达明显降低,而PAI表达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组和复元胶囊高剂量组uPA及NF-κB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复元胶囊高剂量组对uPA的抑制作用与盐酸氨基酸葡萄糖胶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NF-κB的抑制作用强于盐酸氨基酸葡萄糖胶囊组(P<0.05)。结论复元胶囊能显著降低兔关节软骨中uPA、uPAR、NF-κB的表达,明显升高PAI的表达,提示复元胶囊可能通过调控uPA系统和NF-κB信号通路对骨关节炎发挥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脂平稳度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A)6只,对照组(B)9只,血脂波动组(C)9只,A组给予普通饲料,B组持续高脂饲料喂养,C组高脂饲料喂养至12周后与低脂饲料每隔3周交替喂养1次,共喂养24周。分别于0周、12周更换高低脂饲料时测定血脂及hs-CRP水平,并行腹主动脉超声检查。观察主动脉病理学改变并分析病变程度。结果 12周时,血清TC、TG、LDL-C及hs-CRP水平,B组分别为(37.36±1.82)mmol/L、(2.30±1.46)mmol/L、(40.33±2.32)mmol/L、(0.40±0.10)mg/dl,C组为(34.96±6.98)mmol/L、(1.48±0.82)mmol/L、(34.65±7.94)mmol/L、(0.45±0.11)mg/dl,均较A组(0.78±0.24)mmol/L、(0.61±0.44)mmol/L、(0.27±0.13)mmol/L、(0.17±0.04)mg/dl显著升高(P〈0.01)。24周时,C组TC、LDL-C的SI值(3.60、3.29)明显低于B组(12.51、7.61),B、C组血清TC、TG、LDL-C、hs-CRP水平升高的同时,C组hs-CRP水平(0.53±0.07)mg/dl较B组(0.45±0.06)mg/dl升高(P〈0.05)。12周时B、C组腹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0.70±0.11、0.84±0.14)mm均高于A组(0.40±0.01)mm,24周时C组IMT(1.10±0.21)mm高于B组(0.77±0.11)mm。B、C组主动脉内膜可见典型动脉粥样斑块,C组斑块面积百分比(53.53±22.6)%较B组(33.90±24.91)%高,但斑块纤维帽厚度(103.50±45.66)μm较B组(295.83±97.90)μm薄(P〈0.01),光镜下可见纤维帽不连续。结论血脂平稳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相关,血脂平稳指数越小斑块发展速度越快,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壳聚糖挂膜修饰聚丙烯网片的技术参数及其与兔脂肪源性间充质细胞(ADSCs)的黏附性.方法 分别称取1、1.25和1.5g壳聚糖加2%的乙酸溶液、5%的戊二醛和50%的正庚烷溶解后,得到质量分数分别为2.0%、2.5%和3.0%的壳聚精铸膜液.将聚丙烯网片在壳聚糖铸膜液中反复浸泡、晾干后得到壳聚糖挂膜修饰的聚丙烯网片.将兔ADSCs接种于壳聚糖挂膜的聚丙烯网片上,培养24 h后观察细胞与材料的黏附性.结果 三种浓度的壳聚糖铸膜液挂膜修饰的聚丙烯网片柔软性均较挂膜前下降,壳聚糖铸膜液浓度越高,聚丙烯网片柔软性越低,而且3.0%铸膜液修饰的聚丙烯网片出现涂敷效果不均匀的现象.兔ADSCs在壳聚糖挂膜修饰的聚丙烯网片材料上生长良好.兔ADSCs与未挂膜的聚丙烯网片共培养24h后,表面未见细胞生长.结论 2.5%壳聚糖铸膜液为挂膜修饰聚丙烯网片的理想浓度.壳聚糖挂膜修饰的聚丙烯网片与兔ADSCs有良好的黏附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羟基乙酸乙基纤维素微球对兔VX2肝肿瘤的介入治疗作用.方法 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成VX2兔肝肿瘤模型,造模后13d行CT检查,计算荷瘤兔肿瘤体积,按肿瘤体积大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3组,每组10只.所有动物经右侧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行造影后向肿瘤供血动脉给药:A组注入羟基乙酸乙基纤维素微球1ml(0.023 g),B组注入碘油1ml,C组注入生理盐水1ml.记录实验动物介入治疗前后肝功能、肝脏肿瘤体积变化,观察各组治疗后肝肿瘤病理变化,从每组中随机选择5只观察生存期.结果 介入治疗前各组肝功能、肿瘤体积无统计学差异;介入治疗1周后,A、B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均高于C组(P<0.05);CT测量显示A、B组肿瘤生长率低于C组(P<0.01),且A组较B组更低(P<0.01).H-E染色显示A组及B组肿瘤纤维组织包膜增厚,癌巢中央大片坏死,癌细胞排列松散,细胞核明显固缩,病理性核分裂减少;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组的VEGF表达和PCNA增殖活性弱于B组.A组生存时间较B、C组延长(P<0.05,P<0.01).结论 羟基乙酸乙基纤维素微球肝动脉栓塞对VX2兔肝肿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自体腹膜覆盖聚丙烯补片抗粘连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在大鼠腹腔内植入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补片并以补片旁腹膜覆盖后能否减少聚丙烯补片引起的腹腔粘连 。方法:选用SD大鼠120只,分为裸露组(A组)、转移组(B组)、翻转组(C组)及游离组(D组),将聚丙烯补片植入大鼠腹腔,以A组作为对照,B、C、D组采用不同的腹膜覆盖的方法,在术后3、7、28d分别处死大鼠,进行大鼠腹腔内粘连程度检测、组织学检查及扫描电镜检查以了解补片表面的粘连情况。 结果:术后3d,对照组A组的聚丙烯补片表面粘连较实验组B、C、D组明显(P<0.05);术后7d及28d,A组和D组聚丙烯补片表面粘连明显较B、C组明显(P<0.05)。术后7d各组补片表面的粘连较3d时明显,术后28d时粘连与7d时相似。补片表面没有粘连的区域术后7d可见有腹膜覆盖。结论:转移及翻转的腹膜能在聚丙烯表面存活并能减少其表面的粘连,而游离的腹膜坏死后并不能减少聚丙烯补片表面的粘连。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动态观察麻黄碱不同作用时间对家兔鼻腔黏膜纤毛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鼻腔减充血剂滴用时间提供依据。方法以80只新西兰白兔为实验对象,随机选取8只为对照组,剩余72只为实验组,随机分成9组,每组8只,其中3组(A组)均以1%麻黄碱鼻腔滴鼻5d,另外3组(B组)以1%麻黄碱鼻腔滴鼻10d,最后3组(C组)以1%麻黄碱鼻腔滴鼻20d。实验组家兔分别于滴药后当天、30d、50d处死,均取鼻中隔黏膜,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A组家兔鼻腔黏膜纤毛排列紊乱、倒伏,部分纤毛脱落,停药后,鼻腔黏膜纤毛逐渐恢复,于50d时全部标本均恢复正常。B组家兔鼻腔黏膜纤毛受损更加严重,停药50d后仅3个标本的部分纤毛恢复,另外5个标本受损区域未见纤毛生长。C组兔鼻腔黏膜纤毛基本消失,停药50d后全部标本均未见新生纤毛生长,受损区域被纤维组织替代。结论麻黄碱对鼻腔黏膜纤毛有极强的破坏作用,但短期内用药,尚可恢复。  相似文献   

17.
反复注射甘露醇致兔耳静脉组织炎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纯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4):1665-1666,F0004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法反复静脉注射甘露醇引起兔耳静脉及周围组织炎症的病理变化。方法12只新西兰兔按左右耳静脉随机分为单次穿刺组(A组)和留置套管针组(B组),每组12例,经耳静脉反复注射等量20%甘露醇,观察静脉炎发生率和耳静脉及周围组织的常规染色病理变化。结果两组兔耳静脉均发生程度不同的血管内聚集红细胞和周围组织炎性浸润,静脉炎严重程度与病理变化一致。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大于A组。结论留置套管针组静脉炎发生率要高于单次静脉穿刺组,静脉炎表现程度与病理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可降解聚对二氧环己酮网的制备、优化及体内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聚对二氧环己酮(polydioxanone,PDO)网状人工补片,并通过体内降解实验研究,观察其降解过程及组织反应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平纹机织方法将PDO纤维编织成网,并分别对其进行胶原及壳聚糖涂层处理后,分3组(单纯PDO网、胶原涂层PDO网和壳聚糖涂层PDO网)植入兔背部脊柱两侧肌肉内,于2、4、8、12、16、24周取材,动态观察材料与组织结合界面、降解吸收过程以及涂层对PDO网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行组织学和透射电镜检查以观察组织反应。结果:PDO网植入体内炎性反应轻,纤维组织长入材料网孔间隙并与之结合紧密,8-12周后材料逐步降解,24周内完全降解吸收,材料周围未见变性、坏死或肉芽异常增生现象。胶原涂层促纤维组织生长包裹植入材料,组织随胶原逐步吸收而逐步长入材料网孔;壳聚糖涂层对植入材料周围纤维组织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聚对二氧杂环己酮网生物相容性佳,组织-材料界面友好,降解速度与组织再生相匹配,并可通过涂层处理改善其生物学性能,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可降解人工补片材料。  相似文献   

19.
吴鸿峰  余梁  胡茂能 《安徽医学》2017,38(12):1513-1516
目的 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PVE)治疗兔VX2肝癌对残癌组织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42只实验兔,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1只.A组行TACE联合SPVE治疗,B组单纯行TACE治疗.A、B两组于第14、21天,行CT平扫+增强扫描,第15天行TACE治疗,第18天分别行SPVE和门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第22天开腹行直接穿刺肝动脉和门静脉DSA检查并处死,取肿瘤周边残癌组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VEGF、MVD值分别为(120.7±10.99)、(58.9±9.05),B组VEGF、MVD值分别为(136.5±15.45)、(71.8±12.0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静脉对周边的肝癌组织具有部分血供,且TACE联合SPVE能够提高肿瘤的坏死程度,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结膜瓣下西罗莫司载药羊膜植入在兔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新西兰白兔32只(64眼),全麻下前房注入2%甲基纤维素制成高眼压模型。实验眼分成4组,每组16眼,在施行小梁切除时,分别行羊膜植入(A组),西罗莫司载药羊膜植入(B组),丝裂霉素C(C组),未使用任何药物(D组)。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并发症等情况。结果①术后90d眼压:A组(18.23±3.90)mmHg(1mmHg=0.133kPa),B组(13.18±2.24)mmHg,C组(14.98±3.33)mmHg,3组眼压值均显著低于D组的(25.01±1.23)mmHg(t分别为4.132;6.487;5.986,P〈0.05);但A组眼压值较C组(阳性对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4,P〈0.05);②术后90d具有功能性滤过泡者:A组12眼(12/16,75%);B组15眼(15/16,93.75%);C组14眼(14/16,87.5%),前3组与D组8眼(8/16,50%)相比,功能性滤过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907;6.596;5.162,P〈0.05);③并发症:除C组2眼发生脉络膜脱离外,其余各组均未发生此并发症。结论西罗莫司载药羊膜植入能提高兔眼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且无明显的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