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核苷(酸)类似物初始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于夏邑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编号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按治疗方法分为A、B组)。观察组应用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对照组A口服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B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比3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次数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HBV DNA阴转率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发生药物耐受和不良反应。结论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核苷(酸)类似物初始联合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国上市的4种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和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对病毒复制、肝功能以及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接受及未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5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在随访开始、第1年每3月1次、以后每6月1次,定期监测HBV DNA、肝功能、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等指标和安全性,对比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共111例符合入组条件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因各种原因排除59例,最终52例入选,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12例。对照组中HBV DN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nobin,TBIL)、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在随访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组中,HBV DNA、ALT、ALB、CHE、INR、Child-Pugh评分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前后有显著改善(P<0.05),而AST、TBIL、MELD评分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可以抑制HBV DNA的复制,改善肝功能,稳定或逆转疾病进展,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观察对患者肝功能的实际影响.方法:将7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差异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应用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和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对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在保肝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拉米夫定(A组)100mg/d、阿德福韦酯(B组)10mg/d口服,疗程为48周,同时设立保守治疗组(C组),观察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HBV-DNA定量、HBeAg/HBeAb转换情况。结果:通过抗病毒治疗,A、B两组患者无1例死亡,临床表现、肝功能、PTA均有明显改善,C组疗效最差,死亡2例,抗病毒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行抗病毒治疗,可首先选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肝功能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方法:将78例诊断为肝功能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予以抗炎保肝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以及血清学标志物阴转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判断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给予恩替卡韦(0.5 mg/d)治疗4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病毒学指标、纤维化指标及Child-pugh计分等情况。结果:2例死亡,40例存活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转阴,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Child-pugh分级明显上升。结论:恩替卡韦能迅速有效地改善大多数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中的短期疗效。方法:在本院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选择7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而观察组则增加恩替卡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不同阶段肝功能指标及评分变化,检测治疗后HBV-DNA转阴率。结果:治疗12周和24周观察组ALT、TBIL、PTA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评价发生变化,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V-DNA转阴率为6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1%(P<0.05)。结论: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中应用恩替卡韦可提高HBV-DNA转阴率,并改善肝功能多项指标水平,增强肝功能,获得良好的疗效,治疗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40例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52 W,对照组不用抗病毒药物.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HBV-DNA、内毒素(ET)、IL-6以及TNF-α水平.结果:拉米夫定可以抑制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降低ET、IL-6和TNF-α水平,缓解病情.结论:拉米夫定可用于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和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ALT以及TBIL指标明显改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BVDNA水平均出现了变化且观察组HBVDNA转阴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助于肝功能的改善,有助于增加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1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根据病情需要给予休息、合理饮食、保肝退黄、血浆、蛋白支持、利尿、抗感染等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恩替卡韦0.5mg,1次/d,观察2年疗效。结果:治疗组2例死亡,34例存活,生存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HBV-DNA转阴率为94.1%;对照组14例死亡,21例存活生存患者肝功能指标无明显改善,HBV-DNA转阴率为4.6%。结论:恩替卡韦能迅速有效地改善绝大多数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共同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安全性和耐药性。方法选择乙肝肝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联合治疗组30例,口服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各1片;B组: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组30例;C组: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组30例,均治疗48~96周。结果A组治疗12、24个月时病毒学应答、治疗12个月时生化学应答与B组、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合治疗乙肝肝硬化,不易产生耐药性,并具有互补作用,患者能长期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毒学应答及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根据病情需要嘱其休息、合理饮食、保肝退黄、血浆、蛋白支持、利尿、抗感染等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恩替卡韦0.5mg,1次/d,观察24周、48周疗效。结果治疗组1例死亡,26例存活,生存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对照组5例死亡,22例存活,生存患者肝功能指标无明显改善。治疗24周、48周时,治疗组HBV—DNA分别为(3.2±0.9)lg拷贝/ml、(2.3±0.7)lg拷贝/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0.8)lg拷贝/mi、(4.5±0.7)lg拷贝/ml(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迅速有效地改善绝大多数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较好病毒学应答和肝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2周内肝功能及血清病毒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将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片。比较两组12、24、48、72周时肝功能指标、血清病毒学指标及Child‐Pugh评分,并观察患者临床结局。结果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试验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值和Child‐Pugh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值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同一时段,试验组ALT、TBiL值和Child‐Pug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ALB和 PTA 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试验组HBV DNA值逐渐降低(P<0.01),同一时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周时,试验组HBV DNA<500 copies/mL者的比例、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学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 Child‐Pugh C 级患者死亡分别为3例(6.52%)和4例(8.70%),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恩替卡韦有助于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抑制HBV复制,提高 HBeAg阴转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失代偿的作用,探讨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合适时机.方法:将79例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经门静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通过各项临床检验数据,建立MELD-Na评分,并统计两组短期(3个月)预后,比较两组的MELD-Na评分及ROC曲线下的面积及其预后.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平均MELD-Na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在MELD-Na分值的分布上,治疗组MELD-Na分值在20以下者分布多.同时发现治疗组AOC曲线下的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统计治疗组和对照组短期死亡率,发现治疗组死亡4例,对照组为16例,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经门静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可以使MELD-Na分值下降,影响患者短期预后,减少近期死亡率.其起效时间大概需要12周.本研究还提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于MELD-Na分值大于20的患者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术后3 d,7 d,14 d、4周,8周,12周观察血清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3,7 d,各项肝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4 d、4周,除外ALT有所改善(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善,8周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P<0.05)。12周有显著的改善(P<0.01),腹水减轻75.0%(15/20),乏力好转占80%(16/20)。食欲改善者占65%(13/20),移植术中和术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HUCMSCs体外培养诱导、扩充后外周静脉移植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病毒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病人共79例,予以ETV口服0.5 mg/d,每3个月随访病人肝功能、HBV-DNA、乙肝两对半.结果:HBV感染病人在治疗12周、24周、48周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分别为45.6%、60.8%、81.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分别为67.24%、86.20%、96.55%,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1).治疗史、肝硬化、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状态和HBV-DNA基线水平与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有关(P<0.05~P<0.01).在治疗12周时,初治组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为52.3%,高于经治组的14.3%(P<0.01),24周和48周时,2组间检测下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硬化和HBV-DNA基线水平≤7.00log10 copies/mL组在治疗12周、24周、48周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均高于有肝硬化组和HBV-DNA基线水平≤7.00log10copies/mL组(P<0.05~P<0.01);HBeAg(-)组在治疗12周和24周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均高于HBeAg(+)组(P<0.05和P<0.01),48周时2组低于检测下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9例病人在随访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无病毒突破及反弹病例出现.结论:ETV治疗HBV感染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见,初治及HBeAg状态对ETV治疗HBV感染者早期疗效有影响,但对远期疗效无明显影响;无肝硬化、HBV-DNA≤7.00log10 copies/mL对ETV治疗HBV感染者远期疗效有影响,可为病人使用本药物提供预判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68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阿德福韦酯(10 mg/d),B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C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为48周。观察所有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以及Child-Pugh评分。结果:通过抗病毒治疗,3组无一例死亡。随治疗时间的延长,A组患者ALT复常率逐渐增高,且与B组和C组相比,治疗48周末ALT复常率明显增高(P0.05)。Child-Pugh评分有明显改善(P0.01)。A、B、C组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0.8%、13.6%、9.1%,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62.5%、31.8%、27.3%,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能快速抑制HBV DNA的复制,有效提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复常率,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发展,实现肝硬化治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chind—pugh积分≤7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5例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对照组25例仅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片治疗。4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在改善症状、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阴转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确切,且能很好地改善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阻止肝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α-2b干扰素及一般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部分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具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并促进HBV在肝脏内的有效清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