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早期相关的危险因素及用以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地处高原和平原的两组患者,分别将其设为高原组(63例)和平原组(64例).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APACHE Ⅱ评分、是否伴有血液浓缩、休克、低氧血症等合并症,以及早期不同的处理方式等因素对SAP病死率的影响进行Logisic 分析.结果 高原组SAP患者早期在血液浓缩(HCT>50%)、低氧血症、休克,以及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方面明显高于平原组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平原组患者由于后期治疗策略的转变,采用了早期液体足量复苏,早期机械通气,伴腹腔高压者早期行腹腔引流等,其病死率下降,与高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高原地区sAP患者早期并发MODS及死亡的危险因素与血液浓缩、休克、低氧血症,以及与临床处理的方式有关.积极纠正低氧血症,液体足量复苏纠正休克和改善血液浓缩,控制炎症反应是阻止SAP早期发生MODS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缺氧对健康成人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环境对健康成人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RIA)测定90例新兵在平原地区及高原地区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变化。结果:高原组血清T3、T4含量明显低于平原组,而TSH略高于平原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氧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亚高原地区SD大鼠和KM小鼠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确立参考值.方法 将2w龄SD大鼠和KM小鼠各60只,按饲养地区分为亚高原组(海拔1890 m)和平原组(海拔540 m),分别于4、6、10 w龄时检测血液生化指标,比较两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及血糖的差异.结果 取得亚高原地区不同周龄、不同性别SD大鼠和KM小鼠的血液生化指标均值.亚高原组的肝功能指标普遍高于平原组,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的改变为主(P<0.05);亚高原组肾功能指标也高于平原组(P<0.05),特别是习服时间越长,改变越明显;亚高原组血脂指标高于平原组(P<0.05);除平原组雄性KM小鼠血糖(GLU)高于亚高原组(P<0.05)外,其余亚高原组大、小鼠GLU均高于平原组(P<0.05).结论 建立了亚高原地区不同周龄、不同性别SD大鼠和KM小鼠的血液生化指标数据库,为该地区生物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亚高原地区KM小鼠和SD大鼠标准化鉴定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海拔地区战士耐力跑的时间、心率和血乳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武警战士5 km跑训练实际出发,分析跑动中的时间、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为不同海拔地区战士耐力训练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平原和高原地区战士各32名,进行5 km跑,主要记录每圈(400 m)跑动过程中的心率和时间变化及运动后血乳酸含量.结果 每圈的跑动时间,平原组在前6圈要少于高原组,后6圈却多于高原组.平原组战士跑动总时间要少于高原组,分别为(1 335±43)s和(1 352±17)s(P<0.01).随着跑动圈数的增加,运动中每圈的心率大部分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平原组战士到第6圈平均心率达(181±5)次/min,而高原组为(176±6)次/min,最后一圈达(180±5)次/min.运动后,平原组战士的血乳酸数值高于高原组战士,分别为(13.2±1.2)mmol/L和( 11.4±1.2)mmol/L(P<0.01).恢复6~7 min后两组心率都降到120次/min,但血乳酸值依然较高.结论 高原组战士耐力跑过程中心率和血乳酸低于平原组的负荷特点表明,在确定战士运动负荷强度时应考虑训练环境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负荷安排.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世居高原和世居沿海城市院内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8月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世居高原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高原组)和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世居沿海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沿海组),各30例.高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6~72岁,平均43.2岁;沿海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14~80岁,平均43.5岁.致伤原因是道路交通伤、坠落伤、锐器/钝器伤、挤压伤.采取同等治疗措施,观察其治疗前后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后,高原组RR、SBP、DBP水平均显著高于沿海组,而SpO2、HR水平显著低于沿海组(P<0.05).高原组急诊治疗4h内抢救效果总有效率(97%)显著高于沿海组(73%),P<0.05.治疗后1、2、3个月,高原组痊愈比例均高于沿海组,在第4个月及以后,高原组痊愈比例少于沿海组(P<0.05).治疗后,高原组不良反应(肺水肿、脑水肿、心功能不全)发生率(17%)显著低于沿海组(43%,P<0.05).结论 世居高原地区与世居沿海地区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急救前后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方面有不同的表现,世居高原地区患者HR、SpO2、RR、SBP、DBP有显著差异以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世居沿海城市患者,临床上应当采取不同的急救处理进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6.
高原人的颈动脉体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26例不同海拔高度意外死亡和无明显慢性心肺疾病尸者的颈动脉体(简称CB)进行了巨检、光镜及电镜观察,并探讨与高原低氧的关系。男23例、女3例。分组:①高原组6例,②中度高原组17例,③平原组3例。高原人CB平均体积、重量、小叶数量、小叶直径以及细胞直径均高于平原人,高原人CB细胞增生明显,核增大,双核。电镜下高原人CB的超微结构致密核心囊泡较平原人多,并多近胞膜分布,少数嗜锇核较小、空晕较宽、线粒体增大等。  相似文献   

7.
高原边防军人婚姻质量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久居高海拔地区低氧、低气压及多种轱对边防军人婚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量表中的婚姻满意度(marriage satisfied degree MSD)、夫妻交流(couple exchange CE)经济安排(economic management EM)、性生物(secuxal life SL)、角色平等(actor equality AE)5个因子对近5年内连续在海拔3700米、4200米、51010米、5190米、5380米地区工作3年以上返回平原的已婚,配偶随机的青年干部和志愿兵74人(高原组)及54名从未亓入高原工作过的平原已婚、配偶随队的青年干部和志愿兵(平原组)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做对比;结果:高原组MSD、EM、SL3个因子的得分显著低于平原组(P<0.01或P<0.05,CE、AE2个因子得分与原组无显著差异(P>0.05),5个因子总和得分高原组显著低于平原组(P<0.01);结论:高原组婚满意度显著低于平原组,其原因与长期在高原低氧环境中工作、慢性缺氧导致的脑功能障碍和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不同海拔地区胎盘的组织学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胎盘的巨体形态和绒毛组织结构。方法:高原组(海拔3 681m)20例,西宁组(海拔2 261m)28例及西安组(海拔400m)20例胎盘进行巨检和光镜组织结构的观察。结果:①高原组新生儿体重均数绝对值(2 915.38g)明显低于西宁组(3 333g)及西安组(3 225g);②高原胎盘的重量均值(485.12g)低于西宁组(583.96g)及西安组(583.25g);③高原胎盘系数比值均数绝对值(6.09)高于西宁组(5.75)及西安组(5.60);④组织学检查:高原组具有的合体细胞结节、血管合体膜、血管增多绒毛、纤维素样坏死明显高于西宁组和西安组,而西宁组又高于西安组。结论:高原缺氧可引起妊娠胎盘组织形态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常驻高原部队官兵的睡眠质量情况,探讨其与慢性高原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某军区高原驻防部队中抽取956名连续驻守高原6个月以上的男性军人作为高原组,同时抽取该军区在平原地区驻防的587名未进驻过高原的男性军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搜集研究对象的睡眠情况,采用慢性高原病(CMS)症状问卷并结合生理学检查指标确定是否存在CMS以及CMS的程度.比较高原组整体及其两个亚组(健康亚组和CMS亚组)与对照组的各项生理指标和PSQI量表评分的差异.分析高原组PSQI和CMS评分与其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及其PSQI睡眠质量各项评分与CM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高原组中3个CMS亚组(健康、轻度、中重度)间PSQI各项分值和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 高原组的收缩压、心率和血红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原组PSQI各指标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高原组中,健康亚组和CMS亚组的收缩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红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CMS亚组的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除催眠药物应用这一指标外,高原组中健康亚组和CMS亚组的PSQI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高原组中,睡眠时间分值与收缩压呈明显负相关(P<0.05),睡眠效率分值与心率呈明显负相关(P<0.05),睡眠时间分值与血氧饱和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CMS评分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红蛋白浓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血氧饱和度呈明显负相关(P<0.05);除催眠药物应用这一指标外,PSQI各项评分与CMS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在高原组的3个亚组中,轻度和中重度CMS亚组的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健康亚组(P<0.05),而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亚组(P<0.05);轻度、中重度CMS亚组睡眠障碍、PSQI总分分值明显高于健康亚组(P<0.05),而中重度CMS亚组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紊乱分值明显高于健康亚组和轻度CMS亚组(P<0.05).结论 常驻高原部队官兵的睡眠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不仅与高原生活工作经历有关,也与CMS相关.随着CMS症状的加重,睡眠质量不断下降,尤以睡眠效率、睡眠障碍、PSQI总分分值的下降为著.在改善常驻高原部队官兵睡眠质量的同时须加强对CMS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原和平原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红蛋白的差异,为高原慢性肾衰竭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同期检测西藏军区总医院(高原组,n=80)和重庆新桥医院肾内科(平原组,n=80)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根据血清肌酐浓度将患者分为4期。结果:两组各期患者均为20例。随肾功能不全程度加重,高原患者和平原患者一样,Hb、HCT及RBC均逐渐降低。高原组代偿期、氮质血症期和肾功能衰竭期患者Hb、HCT及RBC均高于同期平原组,但在尿毒症期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高原组患者MCV明显高于平原组,呈现大细胞性贫血。结论:高原慢性肾衰竭早中期贫血程度要轻于平原患者,终末期无明显差别;且为大细胞性贫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模拟高原高寒条件对兔模型严重腹腔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平原组(海拔高度100 m,温度5℃)、亚高原组(海拔高度1000 m,温度–5℃)与高原组(海拔高度5000 m,温度–25℃),每组20只.各组于相应条件动物饲养舱内饲养14 d,然后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严重腹腔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氧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9组.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及低氧、超低氧两种不同程度的递增低氧刺激,在运动中和运动后给予低氧处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HIF-1α、VEGF mRNA在骨骼肌组织中的定位及含量.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低氧训练骨骼肌HIF-1α蛋白表达对骨骼肌VEGF转录的促进作用.结果与结论:低氧和运动训练可增加骨骼肌组织HIF-1α蛋白和VEGF mRNA含量,低氧训练骨骼肌组织HIF-1α蛋白表达的增加对VEGF基因转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低氧大鼠脑、肺组织NO、NOS变化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探讨低氧时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变化及发生变化的机理。方法 :大鼠分为常氧对照组、间断低氧习服组和急性低氧组。分别测定脑、肺NO、NOS及NOS催化反应平衡常数 (Keq)。结果 :与常氧对照比较 ,低氧大鼠 (急性低氧组 ,低氧习服组 )脑、肺NO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 ;急性低氧组NOS活力明显下降 (P <0 .0 1) ,而间断低氧习服组NOS活和下降不明显 (P >0 .0 5 )。急性低氧组与低氧习服组比较 ,前者NOS活力明显低于后者 (P <0 .0 1)。低氧时NOS催化反应平衡常数出现左移。结论 :低氧时NO水平及NOS活力下降 ,经低氧习服后 ,NO水平及NOS活力可明显改善 ;NOS催化反应平衡常数发生变化是NO水平及NOS活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低氧暴露期间运动对人体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以6名体育系男性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经颅多普勒技术测试了其在4周实验期内,常氧(21% O2)、急性低氧暴露(15.4%O2)和慢性间歇性低氧暴露(15.4%O2)运动时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常氧环境中运动可以增加脑血流速度.急性和慢性间歇性低氧暴露时,运动虽然也能提高脑血流速度,但增加幅度明显小于常氧环境.急性和慢性间歇性低氧暴露时,运动会降低舒张期血流速度.随着低氧暴露刺激时间的延长,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特点与幅度逐渐与常氧时一致.低氧暴露对运动后脑血流的恢复速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动物低氧实验 ,检测有关血清酶的活性变化 ,观察EPO、睾酮、皮质醇对低氧小鼠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 :应用低压舱小鼠实验 (42 .6kPa,2 2h/d) ,同时每天分别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ip ,2 0 0u/kg·d)、睾酮 (im ,2 .5mg/d)、皮质醇 (sc ,0 .5mg/d) ,观察对低氧小鼠血清酶 (CKase、CK -MBase、HBDHase、LDHase)活性的影响 ;结果 :对不同条件小鼠的血清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持续重度低氧对小鼠的心肌产生损伤作用 ;在小鼠低氧期间注射EPO明显减轻低氧对心肌的损伤 ;结论 :EPO对低氧动物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高原环境对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及与弱精子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对男性高原组部队官兵(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23 m)200例及男性平原组部队官兵(平原海拔平均80 m)200例进行男性精液质量研究.进一步对环境(高原组、平原组)、年龄、留驻时间等因素与弱精子症发病进行相关性研究,探索高原环境对该疾病发生的影响.结果 高原组精液体积、精子总数、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前向运动PR、精子总活力显著低于平原组(P<0.001).与平原组比较,高原组精子平均曲线速率(velocity of cuvi linear,VCL)、直线速率(velocity of straight line,VSL)、平均轨道速度(velocity of average path,VAP)、平均角位移(mean angular displacement,MAD)、运动的直线性(linearity,LIN)、运动的前向性(straightness,STR)、运动的摆动性(wobble,WOB)、头侧摆振幅(amplitude of lateral head displacement,ALH)、平均鞭打频率(beat cross frequency,BCF)在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环境与弱精子症相关(r=-0.725,P<0.001).结论 高原环境对男性精液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男性官兵弱精子症发病与环境显著相关,高原环境是男性官兵弱精子症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高原环境下止血带安全时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高原环境对止血带安全应用的影响,采用犬为动物实验模型,在高原低氧环境下,探讨止血带下不同缺血时间和不同再灌流时间对肢体骨骼 影响,并与低海拔环境下的实验组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1)高原组和平原组缺血期间的组织学改变基本相惟;(2)高原组平原止血带缺血1小时组再灌流后的损伤程度无显著差异;(3)缺血3-6小时,其高原组的缺血再灌流损伤显著重于平原组,并发生严重的肺损伤。因此,高原环境下,止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理巡诊对改善高原基层士兵心理状况的作用.方法 2015-04至2015-05,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该阶段内某高原部队的1021名士兵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高原组,对这1021例高原士兵开展心理巡诊,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心理健康评估,了解高原基层部队士兵的心理状况,并将国内士兵的心理评估数据作为常模,将高原士兵干预前的SCL-90评分与常模进行比较.在心理评估后,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高原组士兵的SCL-90各项因子评分、SDS评分.结果 高原组士兵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等方面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高原组士兵的SCL-90各项因子评分、SD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高原基层部队士兵相对于非高原部队士兵,其心理状况更容易出现问题,对他们进行心理巡诊,有利于及时了解心理状况和有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以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低氧环境下雪莲、红花和红景天注射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增殖的影响.分离、纯化、培养大鼠rMSCs细胞,选择雪莲、红花和红景天注射液,通过四甲基偶氮唑法检测法(MTT) 和 Brdu 标记的方法检测这些中药注射液在低氧条件对大鼠rMSCs增殖的促进作用.结果:在低氧条件下红景天注射液对 rMSCs 的增殖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有明显的增殖作用.而红花注射液对 rMSCs 的增殖无显著作用.雪莲注射液对 rMSCs 的增殖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红景天注射液在低氧条件下具有促进 rMSCs 增殖的作用.雪莲注射液在低氧条件下具有抑制 rMSCs 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1987年底以前离休的10668名老干部离休后返回内地与留居高原组生存率分析,结果男性累积死亡率6.07%高于女性的1.96%,内地组高于高原组(P<0.01),密度死亡率的调整率内地组低于高原组。寿命表法生存率动态分析,总的趋势是离休后两年以内高原组高于内地组,两年以后各年内地组高于高原组,分组比较,六州50岁组内地组明显高于高原组(P<0.01)。实际死亡数与期望死亡数之比,除西宁海东60岁组外,高原组均有超额死亡,内地组实际死亡数均低于期望死亡数。我们初步认为离体后返回内地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