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一侧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6—2013-03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6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切开复位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并结合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8.4个月。患者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得到恢复,Cobb角得到矫正,伤椎前缘压缩比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无断钉病例。结论经一侧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短节段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66例,41例行横突间或椎板间植骨融合,9例经伤椎椎弓根行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短节段椎弓根器械(Dick除外)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伤椎术后椎体高度比和Cobbs角有显著改善,41例后路植骨融合和9例椎体成形术患者无断钉、钉松动或矫正度丢失现象。结论短节段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结合后路植骨融合或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多节段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间融合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6例实施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术的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心理沟通、术后病情及并发症的观察等综合护理等措施。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随访3~6个月,局部后弯均获明显改善,未出现相关手术并发症。结论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后路多节段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间融合术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功能良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4.
脊柱后路2种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KumaFix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和传统后路U型钉棒系统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1-01—2014-01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的12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60例采用KumaFix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KumaFix组),60例采用传统后路U型钉棒系统内固定(U型钉组)。结果 120例均获得随访25~60个月,平均35.6个月。末次随访时,KumaFix组9例(15.0%)出现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ASD),U型钉组29例(48.3%)出现影像学ASD;KumaFix组影像学ASD发生率低于U型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KumaFix组改良Prolo评分为优的例数明显多于U型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umaFix组与U型钉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年、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比(AVHR)、矢状位后凸角(KA)和椎管横截面积比值(C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umaFix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可以实现椎体渐进、平稳复位,有利于经伤椎椎弓根植骨,降低了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胸腰椎爆裂骨折是临床常见病。目前虽然对于前、后路手术方案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但由于前路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缺点,后路手术在临床上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已逐步取代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取得更为理想的稳定复位效果[1-4]。我科在伤椎置短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的基础上结合术中体位复位治疗胸腰椎单椎体爆裂骨折2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08-01-2010-12行伤椎置短钉短节段固定并结合术中体位复位治疗的单椎体胸腰椎A3型(AO分型)骨折患者26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经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减压钛网植入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单纯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减压钛网植入治疗9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根据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观察组术后1个月和12个月与术前比较,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伤椎前缘高度均明显提高,脊柱后凸Cobb角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与12个月比较,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椎弓根螺钉弯曲、折断、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固定牢靠,恢复脊柱高度和功能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是否需行伤椎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采取经后路短节段固定,骨折椎体万向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结果经过3~24个月随访,术后Cobb角恢复理想,骨折椎体基本恢复正常高度。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行伤椎固定治疗能使术后脊柱稳定性增加,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使伤椎复位近正常高度并保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无神经症状的腰椎爆裂骨折伴重度椎管狭窄采用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钉板系统内固定术和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治疗的优势和不足。方法对无神经症状的腰椎爆裂骨折伴椎管重度狭窄采用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钉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31例(A组),采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治疗32例(B组)。结果 A、B组在椎管前后径和横径、手术时间、出血量、创伤大小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腰椎爆裂骨折伴重度椎管狭窄,其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和创伤程度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路切开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结合骨水泥伤椎强化治疗老年人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15例老年人胸腰椎爆裂骨折,年龄63~76岁(平均67.2岁),采取后路切开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结合骨水泥伤椎成形术. 结果 本组手术持续时间1.0~2.1小时,平均1.5小时,术中出血量50~150ml,平均80ml,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未见骨水泥渗漏.术后2周切口愈合拆线后离床负重行走,15例患者均顺利出院.3个月后腰背疼痛VAS评分平均减少5分,术后X线摄片显示后凸 Cobb角平均矫正17.6°,丢失的椎体高度恢复92%以上.随访18个月后显示Cobb角平均只丢失4.2°,椎体高度平均改变<2.2%,腰椎过伸过屈动力摄片显示固定段无异常活动,未发现有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病例. 结论 后路切开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老年人胸腰椎爆裂骨折,能有效恢复脊柱序列,而骨水泥伤椎强化使老年人胸腰椎爆裂骨折得到即刻稳定重建,有利于术后早期离床负重行走,减少术后长期卧床所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一侧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将自2005年1月~2009年5月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的102例胸腰段椎体骨折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一侧伤椎椎弓根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B组行后路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结果 本组获随访12~24个月.术后1周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矫正角度、椎体前缘高度丢失量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B组末次随访时腰背痛发病率以及内固定失败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一侧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2诊治的98例胸腰椎骨折,49例采用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长节段组),49例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短节段组).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距离、伤椎Cobb角.结果 98例均顺利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0—2016-04采用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PVP或PKP治疗的5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椎体复位满意,椎体内骨水泥弥散良好,无骨水泥椎管内渗漏及肺栓塞发生。5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6~24)个月。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矢状位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合并不全瘫患者术后6个月时Frankel分级均达到E级。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PVP或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能较好地缓解疼痛、恢复伤椎高度,能避免因骨质疏松导致内固定失效,对严重椎管狭窄或合并神经损伤者可同时行椎管减压。  相似文献   

14.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后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75例。单节段骨折54例,双节段骨折10例,非相邻双节段骨折11例。新鲜骨折52例,陈旧骨折23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新鲜骨折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陈旧性骨折椎体前缘不易撑开复位者,减压后经椎弓根性椎体植骨;对非相邻节段采用短节段分别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1.6个月(8~14个月)随访;除8例Frankel分级A级患者无改变外,其余均改善1~2级,畸形角较术前改善17.8°,压缩椎体高度平均恢复38.9%。无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后路手术不仅可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而且可矫正畸形、恢复受损节段的正常序列;对于出现脊髓及神经症状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要尽早手术减压,恢复脊髓功能;同时要避免漏诊多节段骨折及非相邻多节段骨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腰椎单椎爆裂骨折经后路临椎椎弓根内固定连同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笔者收治36例胸腰椎单椎爆裂骨折经后路椎弓根临椎加伤椎内固定顶压撑开复位。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后凸畸形纠正、伤椎椎体复位满意。远期伤椎椎体高度丢失不明显。获得良好结果。结论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椎体爆裂骨折不失为基层医院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非融合内固定联合椎体自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性。方法:对4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椎板小开窗,通过足形椎体打平器将骨块复位并塌陷,短节段椎弓根钉非融合内固定,术后佩戴腰围支具活动,术后10~15个月取出钉棒内固定系统。结果:47例椎体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比值、Cobb角、椎管占位率及神经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术后及1.5年后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短节段椎弓根钉非融合内固定,既能最大程度保留后柱结构,又能直接对骨折复位,减少椎体内空隙,加强了椎体强度,从而减少伤椎高度的丢失,有效防止腰椎后突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短节段腰椎结核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2—2015-12采用腰椎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骼骨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23例短节段腰椎结核,术后继续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 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3(11~36)个月。1例术后2年椎弓根钉断裂,但骨愈合良好,其余患者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前合并神经损伤症状者末次随访时均完全恢复,9例后凸畸形均得到矫正。术前Cobb角为14°~36°(22.2°±10.3°),术后矫正至2°~12°(12.4°±4.6°);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2°~12°(12.8°±5.5°),未出现明显矫正丢失。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短节段腰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但病灶清除技术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未脱位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3—2013-06采用切开复位与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未脱位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100例,采用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50例(切开组)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50例(微创组)。结果 2组均获得随访12~28个月,平均18.7个月。微创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以及术后6个月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后缘高度比、Cobb角度数方面均优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未脱位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微创、操作简便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4):1283-1287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配对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44例(97.8%),显著高于对照组38例(84.4%),χ2=4.939,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比值均大于对照组,且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疗效较佳,椎体稳定性更佳,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椎弓根钉固定在10岁以下小儿胸腰椎疾患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10岁以下小儿胸腰椎椎弓根钉固定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9例平均年龄6.5岁的胸腰椎疾患患儿,2例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3例肿瘤患者采用后路切除肿瘤、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10例先天性半椎体患者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矫形固定或前后联合手术;4例脊柱侧凸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矫形固定。椎弓根钉置入点及方向与成人相似,螺钉直径为拟固定椎弓根横径的80%~90%,长度达椎体的70%~80%。手术后观察各螺钉位置,随访观察内固定稳定性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共置入83枚椎弓根钉,术中3个椎弓根破裂造成矫形时螺钉松动,均上移或下移一个节段完成固定;术后检查3枚螺钉位置不良,因未造成神经损害,对固定的稳定性无影响,未做处理。无脊髓神经和血管损伤及感染。18例获得平均24个月随访,1例术后1年螺钉断裂进行了翻修,其余患者无内固定松动。3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均有明显恢复。结论:在详细的术前计划,选择恰当直径的椎弓根钉、精湛的外科技术下行小儿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