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渗葡萄糖硬化治疗颞下颌关节囊松弛(半脱位)和复发性脱位的效果。方法:采用50%葡萄糖注射剂行关节上腔注射治疗6例颞下颌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和7例复发性颞下颌关节脱位的患者,观察疗效;并对其治疗前后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进行评分,评价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的变化。结果:13例患者临床疗效满意,随访2月至半年无复发,治疗后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明显改善。结论:采用50%葡萄糖注射剂行关节上腔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半脱位和复发性脱位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Ⅲ类牵引治疗颞下颌关节复发性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颞下颌关节复发性脱位患者10例,4例患者采用正畸片段弓技术,"8"字连续结扎法增强支抗行Ⅲ类牵引治疗颞下颌关节复发性脱位;6例患者采用正畸片段弓技术,"8"字连续结扎及微型种植钉联合支抗法行Ⅲ类牵引治疗颞下颌关节复发性脱位,随访6个月并观察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后复诊,10例患者颞下颌关节复发性脱位均未再发生,下颌尖牙均未伸长。结论Ⅲ类牵引使下颌向远中移动,限制下颌过度前伸及开口过大,对颞下颌关节复发性脱位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种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关节灌洗、关节镜和关节开放手术 3种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 3种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灌洗术治疗 35例 (42侧关节 ) ,关节镜术治疗 4 2例 (5 0侧关节 ) ,关节开放手术治疗 2 8例 (2 9侧关节 ) ,并对 3种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关节灌洗组随访 2 4~ 5 2个月 ,术后张口度平均增加 (8.1± 3.9)mm ,健侧侧向运动增加 (3.8± 1.4 )mm ,85 .7%患者疼痛缓解 ,72 .2 %杂音消失 ,总有效率为 82 .9%。关节镜组随访 2 4~ 5 6个月 ,张口度平均增加 (7.5± 3.8)mm ,健侧侧向运动增加 (4.1± 1.8)mm ,88.1%患者疼痛缓解 ,79.2 %杂音消失 ,总有效率为 85 .7%。关节开放手术组 ,随访 2 4~ 5 5个月 ,术后张口度平均增加 (8.0± 5 .1)mm ,健侧侧向运动增加 (3.7± 2 .3)mm ,92 .9%患者疼痛缓解 ,总有效率为 89 3%。 3组比较 ,张口度、侧向运动改善及疼痛缓解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关节灌洗术、关节镜术和关节开放手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均有效 ,但关节灌洗术方法简单、损伤小 ,易于推广应用。首先应选择手术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最后才选择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口腔急诊患者中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发病特点及相关因素,为防治颞下颌关节脱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解放军第306医院口腔急诊就诊的颞下颌关节脱位患者94例.以问诊调查方式研究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关节脱位的类型、性质、原因及治疗方法等.用x2检验,SPSS16.0数据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口腔急诊患者中颞下颌关节脱位患者占3.60%;年龄分布为8-92岁,20-29岁为40.42%;双侧前脱位为83例(88.30%);急性脱位61例(64.89%);有颞下颌关节疾病史、张口过大造成颞下颌关节脱位74例(78.72%).结论:在口腔急诊颞下颌关节脱位患者以急性、双侧前脱位多见,以有颞下颌关节疾病史加上张口过大,如打哈欠、咬硬物、大笑为诱因居多,手法复位加绷带制动为有效治疗手段,及时诊治颞下颌关节疾病,强化口腔健康宣教对防治颞下颌关节脱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陈旧性颞下颌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常比较困雅。近几年来,我们应用“口内外联合手法复位法”对4例陈旧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患者实行手法复位,取得了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 本组4例患者,均为双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全部为老年,其中50—60岁3例,70岁1例;男性3  相似文献   

6.
对“陈旧性双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颌间牵引法”的评论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史宗道陈旧性下颌前脱臼并非罕见,对这种患者如何能提供简便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是一重要临床课题,作者在文中提出治疗陈旧性颗颌关节脱臼的一种方法:在第二磨牙置放橡皮管-圆木棍,再施加颌...  相似文献   

7.
<正> 陈旧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其复位的难度随脱位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大。多年来我科单用手法整复(未用全麻、局麻,针麻及穴位按摩等措施)治疗陈旧性颞下颌关节前脱位,效果良好。整复方法:患者下颌体的位置应低于术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一种基于MRI上关节盘与髁突相对位置的颞下颌关节复发性前脱位分类方法,以及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经验。方法 选择2003年5月—2016年5月治疗的45例颞下颌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患者。依据MRI分为Ⅰ型(关节盘无移位)、Ⅱ型(关节盘移位)、Ⅲ型(骨关节病)及Ⅳ型(存在精神或神经功能障碍),依据分类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 Ⅰ型28例(62.2%),Ⅱ型12例(26.7%),Ⅲ型2例(4.4%),Ⅳ型3例(6.7%)。Ⅰ型患者采用关节结节增高术或关节镜下硬化剂注射术;Ⅱ型患者采用颞下颌关节盘复位固定术(锚固)及关节镜下关节盘复位固定术,辅助关节结节增高术;Ⅲ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手术;Ⅳ型患者均采用关节结节凿平术。随访期间未发现开口受限、开口疼痛、脱位复发。结论 基于MRI影像学特点对颞下颌关节脱位进行分类,对术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侧口内外联合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口颌系统姿态肌链平衡理论对颞下颌关节复位过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改进复位手法;运用分侧口内外联合法治疗87例颞下颌关节前脱位患者,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分侧口内外联合法可有效避免升颌肌群反射性收缩,提高复位效率;87例患者均成功复位,术程用力轻巧高效,髁突下降指征明确,患者并发症少。结论 分侧口内外联合法是一种高效、便捷、微创的颞下颌关节前脱位复位方法,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侧口内外联合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口颌系统姿态肌链平衡理论对颞下颌关节复位过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改进复位手法;运用分侧口内外联合法治疗87例颞下颌关节前脱位患者,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分侧口内外联合法可有效避免升颌肌群反射性收缩,提高复位效率;87例患者均成功复位,术程用力轻巧高效,髁突下降指征明确,患者并发症少。结论 分侧口内外联合法是一种高效、便捷、微创的颞下颌关节前脱位复位方法,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TMJOA)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为术后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21年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颞下颌关节盘松解复位固定手术的191例TMJO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行牙合垫治疗+常规功能训练的63例患者记为牙合垫组,行几丁糖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常规功能训练的57例患者记为注射组,仅行常规功能训练的71例患者记为对照组。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最大张口度、下颌运动分、肌肉压诊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3组各项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3个月,3组各项评价指标总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关于VAS评分、下颌运动分、肌肉压诊分方面,分值由低至高依次为注射组、牙合垫组、对照组,而最大张口度由大至小依次为注射组、牙合垫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3组各项评价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均P < 0.05)。结论    TMJOA患者行颞下颌关节盘松解复位固定手术后采取适当辅助治疗和功能训练均能显著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其中几丁糖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结合常规功能训练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光生物调节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疼痛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查找光生物调节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文献。应用Meta分析评价光生物调节(研究组)与放置激光光纤但不予激光照射(对照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疼痛效果,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压力疼痛感受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最大自由开口度(maximum mouth opening,MMO)、左右侧侧方运动(left lateral excursion,LLE;right lateral excursion,RLE)及前伸运动范围(protrusion excursion,PE)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纳入了7篇相关文献,共8项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能明显改善VAS和PPT(均P < 0.05)。但两组在改善患者MMO、LLE、RLE、PE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分析其中6项针对慢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光生物调节能显著改善VAS(P < 0.05)。结论    光生物调节治疗能较好地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疼痛症状,对慢性疼痛患者的疗效也较好,但对于下颌运动障碍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快速原型技术对复杂下颌骨缺损重建术后患者髁突位置和颞下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同时需保留髁突的复杂缺损重建术患者50例,其中20例用快速原型技术指导下颌骨重建(快速原型组),30例用传统方法进行下颌骨重建(对照组)。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三维螺旋CT扫描,测量髁突的三维空间位置,并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功能量表进行术后颞下颌关节功能检查,计算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肌压痛指数(PI)及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采用SPSS11.5软件包,用配对t检验分析组内手术前、后差异,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所有肿瘤术后无复发,移植骨成活,关系良好。快速原型组外形对称,下颌运动功能正常,髁突位置正常。对照组6例面型不对称,8例CT显示患侧髁突有较明显的移位。快速原型组手术前、后的髁突前距离,内距离,上、下距离及长轴夹角数值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手术前、后前距离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下距离及长轴夹角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内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快速原型组及对照组组间术前髁突位置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前距离及上、下距离有统计学差异(P〈0.05),长轴夹角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内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快速原型组及对照组间术后颞下颌关节各项功能指数中,DI及C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原型技术能通过保持髁突三维空间位置,改善术后颞下颌关节功能,提高下颌骨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对成年安氏Ⅱ类高角型错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01年10月到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21例成年安氏Ⅱ类高角型错患者,采用自锁托槽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利用16层螺旋CT,进行颞下颌关节扫描,然后通过多层面重建(multiplanarreformation,MPR)技术对颞下颌关节进行三维重建及参数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有27侧髁状突处于关节窝内中性位,占57.2%(27/4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处于关节窝前位和后位的髁状突构成比分别为33.3%(12/42)和9.5%(4/4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髁状突前斜面倾角测量值在治疗后平均增大1.6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关节窝前后径、内外径和关节窝高度的测量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能使成年安氏Ⅱ类高角型错患者的髁状突位置前移及髁状突前斜面适应性改建,但不会对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同程序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继发性咬合创伤牙位龈沟液(GCF)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蛋白(OPG)系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在海军总医院口腔科就诊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合并继发性咬合创伤患者21例纳入研究,分层区组随机分为A、B两组。研究结束时18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A组9例,咬合创伤牙位共计18颗,包括9颗前牙及9颗前磨牙;B组9例,咬合创伤牙位共计18颗,包括7颗前牙及11颗前磨牙。基线时,A组先实施全口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SRP)治疗,B组实施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第28天,A组接受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B组接受全口SRP治疗。其中,咬合调整治疗在T-ScanⅢ型咬合分析系统指导下完成。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基线、第28天和第56天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RANKL、OPG水平。两组组内SRP治疗前后、咬合调整前后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RANKL、OPG水平变化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水平在第28、56天时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结果 SRP治疗后两组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水平降低,RANKL/OPG比值升高,与SRP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咬合调整治疗后两组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水平、RANKL/OPG比值降低,与咬合调整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咬合调整治疗可降低慢性牙周炎伴继发性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水平及RANKL/OPG比值,提示咬合调整治疗可能有助于抑制牙周骨组织破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殆)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TMJ)变化.方法 选择2002-2010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殆)患者30例,采用正畸治疗加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BSSRO)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案,分别在BSSRO术前、术后1个月、矫治结束时拍摄标准薛氏位片,采用Cohlmia测量法对关节片进行关节间隙及关节窝形态测量,观察髁突位置及关节形态的变化.结果 (1)关节间隙变化: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双侧关节各间隙均明显变大(P<0.05);矫治结束后关节间隙测量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髁突位置和关节窝形态变化:术后1个月髁突位置与术前比较,矢状向髁突位置后移,垂直向髁突位置下移.矫治结束后与术前比较,髁突位置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关节窝形态的指标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矫治结束后三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30例患者中治疗前9例有关节弹响,治疗后5例弹响消失,术前无关节弹响者术后均未出现弹响,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出现关节疼痛及开口受限.结论 (1)BSSRO术后1个月关节间隙增大,髁突位置稍偏后,矫治结束后恢复正常.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未引起关节窝形态的改变.(2)所有患者均未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且部分患者治疗后关节弹响消失,提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可能对TMD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比较关节腔注射治疗、超短波物理治疗、药物口服治疗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初期骨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关节上腔注射法、超短波物理治疗法、双氯芬酸钠(diclofenac sodium)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 hydrochloride)口服法进行治疗。利用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ysfunction index,DI)及疼痛直观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 variables,VAS)对比各组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疗效。结果:治疗后1周各组疗效无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注射组及超短波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注射组疗效显著优于短波组及药物组(P<0.05)。结论:药物口服及超短波物理治疗疗效稳定性较差。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法的疗效稳定性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量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与健康成人许勒位片上的关节间隙,分析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探讨髁突后移位在关节盘前移位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120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和30例健康成人,拍摄许勒位片,使用AutoCAD计算机软件,采用2种线距测量方法(张震康法和Kamelchuk法)在许勒位片上测量关节间隙,并计算ln(P/A)值,比较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与健康成人(对照组)关节间隙的差异。结果2种测量方法的测量结果均显示:关节盘前移位组的关节上间隙和后间隙均小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关节前间隙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盘前移位组ln(P/A)值均小于对照组相应ln(P/A)值,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许勒位片上显示的颞下颌关节髁突后移位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有关节盘前移位的存在;但正常髁突位置也存在变异,单纯的许勒位片尚不能作为关节盘前移位的确切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MRI定量分析功能矫治器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 可复性盘移位(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DDWR)治疗中对关节间隙的影响,初步探讨间隙改变的实质及意义。方法:选择42例应用功能矫治器复位单侧DDWR 的Ⅱ类错畸形,以正常侧作为对照,在斜矢状MRI图像上,计算治疗前、后关节间隙指数(joint space index,JSI)的改变。定量测量功能矫治器治疗前(T1)、戴用功能矫治器初期(T2)和治疗结束(T3)后关节间隙的变化。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T2与T1的平均间隔时间为3周(2周~1个月),T3与T1的平均间隔时间为9个月(6~14个月)。年龄小者治疗周期短。对DDWR患者,治疗前患侧JSI显著大于对照侧;治疗结束,患侧JSI与对照侧相似。表明在T1阶段患侧关节前间隙明显大于后间隙。在T2阶段,患侧前间隙减小,后上间隙明显增加。与T2比较,T3阶段关节前间隙变大,后上间隙明显变小。与T1相比,患侧治疗后前间隙变小,无显著差异;后上间隙变大,有显著差异。结论:DDWR患者通过矫形治疗前移下颌骨,复位关节盘,关节间隙分布更趋均匀。矫形治疗主要改变后上间隙,对前间隙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分析颞下颌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病例,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颞下颌关节脱位患者17例,包括陈旧性脱位(ID)8例和习惯性脱位(RD)9例。分别进行关节镜下滑膜下硬化剂注射术5例9侧,钛板植入关节结节增高术7例12侧,髂骨移植关节结节增高术1例1侧,Medpore植入关节结节增高术3例6侧,关节结节切除术1例2侧。术后1~5年随访,统计各手术方法的成功率。结果 关节镜下滑膜硬化术的治愈率为 77.8%(7/9),有效率100%;钛板植入关节结节增高术治愈率75%(9/12),有效率100%;Medpore植入关节结节增高术的治愈率为100%(6/6),髂骨移植关节结节增高术和关节结节切除术均治愈(1/1,2/2)。结论 应根据病情轻重来选择术式,对手术后复发者可选用Medpore植入关节结节增高术,该术式疗效确切,创伤相对较小、操作较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