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RA33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RA诊断标准的患者93例为RA组,其他自身免疫病组60例,健康对照组60例,分别检测其RF、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F、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在RA中的灵敏度分别为88.2%、78.5%、20.4%,特异度分别为60.8%、90.8%、96.7%,抗CCP抗体的灵敏度低于RF,特异度高于RF(P〈O.05);抗RA33抗体的灵敏度低于RF、抗CCP抗体,特异度高于RF(P〈0.05),其特异度与抗CCP抗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三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98.0%。结论联合检测RF、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可以提高对RA的诊断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疫比浊法与金标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及类风湿因子(RF)在联合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价值。方法 100例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 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检测风湿性关节炎的准确率。以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为指标,采用免疫比浊法与金标法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准确率。结果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的敏感性为95.0%、特异性为98.0%、准确率为96.5%;类风湿因子检测的敏感性为93.0%、特异性为95.0%、准确率为94.0%;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检测的敏感性为95.0%、特异性为100.0%、准确率为97.5%。三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为指标,采用免疫比浊法与金标法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均为95.0%、98.0%、9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比浊法和金标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结果一致,但免疫比浊法为定量检测,更适用于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随访和监测,及对住院患者的用药剂量和疗效监测,故优于金标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抗核周因子(APF)三者间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91例RA患者血清RF检测采用胶乳凝集法,CP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APF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结果 RF与APF、CPA无明显相关性(P>0.05),APF与CPA有相关性(P<0.05)。在RA患者中,RF检测的阳性率为45.5%,CPA检测的阳性率为53.5%,APF检测的阳性率为56.4%,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达87.9%。经统计学分析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F与CPA有相关性,RF、APF、CPA三种试验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RA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RF)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100例患者,联合检测其RF与A-CCP水平,观察检测结果。结果 RF与A-CCP结果之间相关性较好。结论 RF与A-CC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议对疑似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病人,进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以提高疾病的诊断率。方法抗CCP抗体用ELISA法;RF用散射速率比浊法。对167例早期疑似病人和108例患病2年以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进行对照检测。结果抗CCP抗体、RF、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在早期疑似病人中的阳性率分剐为46.19%、55.1%和69.5%;抗CCP抗体、RF、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在患病2年以上病人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8.1%、59.3%、73.1%。经统计分析联合检测、单项检测差异性显著。结论抗CCP抗体和RF两种试验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08年5月150例风湿病患者完整的病历资料,其中RA患者110例,非RA患者4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CCP抗体,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计算抗CCP抗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对2类患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RA患者和非RA患者抗CCP抗体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9%(78/110)和7.5%(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矿=33.41,P〈0.01)。类风湿因子对RA的敏感度为83.6%(92/110),特异度为65.0%(26/40)。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度为70.9%(78/110),特异度为92.5%(37/40)。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07,P〉0.01),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4 P〈0.01)。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很高的特异度,对RA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凤 《北方药学》2013,(1):63-64
目的:评价抗角蛋白抗体(AKA)、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CCP)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5例和135例健康人血清,采用间接荧光法检测AKA,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RF,使用化学发光检测抗CCP抗体,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抗CCP抗体、AKA、RF敏感性分别为0.84、0.58、0.73,特异性分别为0.96、0.89、0.9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93、0.77、0.84。结论:抗CCP抗体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AKA、RF,AKA作为一个新的诊断指标与抗CCP抗体、RF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上应合理地选择检测项目,提高RA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朱海龙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593-1594
目的:分析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定量联合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其对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取150例RA患者,50例非RA弥漫性结缔组织病,30例正常人血清样本,用ELISA定量检测抗CCP抗体,用Immage特种蛋白分析仪对RF定量检测。采用四格表法计算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RA组的RF、抗-CCP抗体敏感度分别为62%、54.7%,特异性分别为51.7%、96.0%。结论:RF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差,抗-CCP抗体对RA敏感性较RF筹,但具有高度特异性。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张秀莲  江峰 《北方药学》2013,(11):76-76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94例RA患者及37例非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用免疫比浊法测定RF,并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31例标本中,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72.34%(68/94),特异性为91.89%(34/37);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76.59%(72/94),特异性为64.86%(24/37)。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中抗CCP抗体与RF的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明显高于RF(P<0.05)。抗CCP抗体在RF阳性组的检出率为84.72%(61/72),明显高于在类风湿因子(RF)阴性组的检出率31.82%(7/22),在68例CCP抗体阳性组中,有7位患者RF为阴性,72例RF阳性组中有11位抗CCP抗体阴性,这些患者结合临床表现和X线片检测,最后诊断为RA。结论:抗CCP抗体诊断RA的特异性显著高于RF,可见,抗CCP抗体对RA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有助于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RF)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探讨RA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已确诊的42例RA患者、51例非RA的自身免疫病患者同时测定RF和抗CCP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2例RA患者中,抗-CCP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54.7%,65.3%,特异性分别为96.1%,73.4%。抗-CCP抗体的特异性比RF高,但敏感性比RF低。结论RF对RA具有较好的敏感性,抗-CCP抗体对RA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联合检测RF与抗-CCP抗体对RA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固相吸附试验(ELISA)测定包括65例确诊的RA患者,51例非RA疾病对照组以及50例健康对照组在内的166份血清中的CPA水平,并同时检测RA患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结果 以6.25U/ml为临界值,CPA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64.6%,特异性为95.04%.结论 CPA对RA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RA的血清学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12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11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肌骨超声检查。比较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性关节炎的超声表现以及各超声表现对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性关节炎在平行线、腱鞘炎、骨侵蚀、痛风石、高回声点、韧带内高回声等超声表现具有明显差异(P <0.05)。平行线的敏感度为49.50%,特异度为88.40%,阳性预测值为83.90%,阴性预测值为68.10%;腱鞘炎的敏感度为30.40%,特异度为55.70%,阳性预测值为40.70%,阴性预测值为48.30%;骨侵蚀的敏感度为12.90%,特异度为70.50%,阳性预测值为35.20%,阴性预测值为44.10%;痛风石的敏感度为7.90%,特异度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50.60%;高回声点的敏感度为7.70%,特异度为97.30%,阳性预测值为85.00%,阴性预测值为57.30%;韧带内高回声的敏感度为5.60%,特异度为98.00%,阳性预测值为81.50%,阴性预测值为56.90%。结论肌骨超声在鉴别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性关节炎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门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药依从性现状,提出改善用药依从性的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63例门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用药不依从比例达65.0%,以农民和退休人员中用药不依从率较高,分别为80.9%、76.1%。用药不依从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停药、减量、调换其他药物等。用药不依从的主要原因有医师讲解不清、症状缓解、害怕药物不良反应、经济困难等。结论医师应多与患者沟通,加强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种抗瓜氨酸化蛋白/肽抗体(ACPA)即第三代抗环瓜氨酸肽(CCP3)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30例早期RA患者(RA组)、32例骨性关节炎(OA)和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OA和AS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抗MCV抗体、抗CCP3抗体及RF水平.分析3种抗体、疾病活动评分(DAS28)、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在RA患者治疗后水平的变化.结果:RA组3种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及OA和AS组(P<0.01).抗MCV抗体、抗CCP3抗体及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6.67%、66.67%、63.33%,特异性分别为96.77%、95.16%、83.87%.RF与抗MCV抗体、抗MCV抗体与抗CCP3抗体联合检测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83.33%、80.00%.RA患者DAS28、ESR、CRP、抗MCV抗体及R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05或P<0.01).结论:抗MCV抗体对RA早期诊断价值较高.抗体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抗MCV抗体及RF对判断RA疾病活动性有重要意义.3种抗体均具有鉴别RA与OA、AS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毅  白雪  张凯  韩伟桐  白人骁 《天津医药》2012,40(3):212-214
目的:探讨两种抗瓜氨酸化蛋白/肽抗体(ACPA)即第三代抗环瓜氨酸肽(CCP3)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30例早期RA患者(RA组)、32例骨性关节炎(OA)和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OA和AS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抗MCV抗体、抗CCP3抗体及RF水平。分析3种抗体、疾病活动评分(DAS28)、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在RA患者治疗后水平的变化。结果:RA组3种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及OA和AS组(P<0.01)。抗MCV抗体、抗CCP3抗体及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6.67%、66.67%、63.33%,特异性分别为96.77%、95.16%、83.87%。RF与抗MCV抗体、抗MCV抗体与抗CCP3抗体联合检测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83.33%、80.00%。RA患者DAS28、ESR、CRP、抗MCV抗体及R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结论:抗MCV抗体对RA早期诊断价值较高。抗体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抗MCV抗体及RF对判断RA疾病活动性有重要意义。3种抗体均具有鉴别RA与OA、AS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风湿关节炎患者运用艾拉莫德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9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别给予50 mg/d的艾拉莫德片(甲组),25 mg/d的艾拉莫德片(乙组)及10毫克/周的甲氨蝶呤(丙组)。在6周及12周时,对三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指标进行观察与评估。结果甲乙丙三组在用药6周后ACR20开始上升,用药12周之后,在ACR20标准上,甲组为53.3%(16/30),乙组为36.7%(11/30),丙组为50%(15/30),甲组要优于乙组(P<0.05),甲组与丙组对比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Ig A、Ig M以及Ig G等免疫学指标均明显改善,而甲乙两组的Ig A的改变要显著优于丙组(P<0.05)。结论作为一种慢作用药,艾拉莫德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上的效果显著,此药物能够免疫调节B淋巴细胞,抑制免疫球蛋白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来氟米特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美洛昔康与萘丁美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研究新型非甾体抗炎药美洛昔康和阳性对照药萘丁美酮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选择疾病活动期RA患者40例.治疗组用美洛昔康15mg·d-1;对照组用萘丁美酮1000mg·d-1.4周为一疗程.结果两组共40例病人完成了4周的治疗,16例病人用药至8周.结果显示,两药均能显著改善RA患者的临床指标.治疗组(n=20)与对照组(n=20)在4周时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55%.8周时两组疗效均为87.5%.两组疗效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有2例(10%)发生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对照组有2例(10%)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1例给予对症处理.两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美洛昔康对我国RA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药物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类风湿关节炎(RA)血液系统异常的发生情况,探讨RA合并血液系统异常的患者与RA不合并血液系统异常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异同,提高对RA血液系统异常的认识。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10年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确诊的RA患者226例,依据是否合并血液系统受累分为血液系统受累组(136例)及无血液系统受累组(90例),检测所有患的血常规、清蛋白、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DAS28评分。结果 226例RA患者发生血液系统异常136例,占60.18%,未发生血液系统异常90例,占39.82%。其中血红蛋白(Hb)减少者89例,血小板计数(PLT)升高80例,白细胞计数(WBC)减少8例,WBC升高13例。血液系统受累组与无血液系统受累组ESR、CRP、DAS28评分、清蛋白、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患者大部分存在血液常规异常,血液系统受累的RA患者处于疾病活动期,病情较重,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