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Ⅰ期乳腺癌中KAI1蛋白表达与腋淋巴结微小转移的关系。方法对56例Ⅰ期乳腺癌的原发癌灶用抗KAI1及常规病理学检查未发现癌转移的840枚腋窝淋巴结用抗上皮细胞膜(抗EMA)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KAI1阳性表达率为32.1%(18/56);被检病例的21.4%(12/56)存在淋巴结内癌的微小转移。在非浸润性乳腺癌中KAI1阳性表达率(75.0%,6/8)明显高于浸润性乳腺癌(25.0%,12/48);淋巴结微小转移者KAI1阳性率(8.3%,1/12)显著低于无转移者(38.6%,17/44)。结论KAI1表达下降在乳腺癌转移的早期已经发生,并与肿瘤的侵袭能力密切相关,该基因表达的变化是临床上推断乳腺癌早期淋巴结转移与否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中KAI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梅富  吴影  陈汉松 《中国癌症杂志》2004,14(2):151-153,156
目的:研究KAI1蛋白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7例乳腺癌及30例癌旁乳腺组织中的KAI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中KAI1蛋白高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正常组织及非侵袭性乳腺癌中,KAI1蛋白呈高表达;反之,在浸润性乳腺癌中KAI1表达减少。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61例乳腺癌中,KAI1蛋白高表达率为21.3%(13/61),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46例中,KAI1蛋白高表达率为39.0%(18/4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发现KAI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年龄无相关性。结论:在乳腺癌进展过程中,KAI1蛋白表达降低在乳腺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检测KAI1蛋白表达可能成为监测人乳腺癌进展及临床上判断其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组织COX-2和VEGF-C表达与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表达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水平与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方法:RT-PCR法检测54例乳腺癌组织、相应癌旁及正常组织和3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CoX-2 mRNA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54例乳腺癌患者和3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及30位正常人血清中VEGF-C水平.结果:1)癌和癌旁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42/54)和13%(7/54),正常乳腺及良性肿瘤组织中呈弱表达(9%)或无表达;在Ⅰ、Ⅱ期和Ⅲ期乳腺癌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17/38)和63%(10/16);在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呈高表达,表达率为82%(28/34),而在阴性者中表达率仅为30%(6/20).2)VEGF-C在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中的水平(6 142.98 ng/L)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5 268.92 ng/L),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6 369.27 ng/L)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5 884.90 ng/L),P<0.05;在Ⅰ、Ⅱ期术前患者中VEGF-C水平为5 346.87 ng/L,Ⅲ期为5 962.13 ng/L.3)COX-2和VEGF-C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较无淋巴结转移者表达明显增高,两者与乳腺癌淋巴转移呈正相关,r=0.629,P=0.028.结论:COX-2和VEGF-C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两者共同促进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1):51-5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分化抑制因子1(Id~(-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45例老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研究组)和30例乳腺良性病变标本(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d~(-1)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评分,分析Id~(-1)表达与老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中Id~(-1)阳性表达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Id~(-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组织学分级Ⅲ级患者的Id~(-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级者,ER、PR阳性患者的Id~(-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1)过表达可能与老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检测Id~(-1)表达对老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治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KAI1基因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Bai WL  Ren Z  Pan ZM  Gao H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5):289-291
目的探讨KAI1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40例喉鳞癌及9例正常对照喉组织,应用半定量的RT PCR方法,检测KAI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喉黏膜KAI1基因mRNA的中、低表达率和阴性率均为33.3%(3/9);无淋巴结转移组喉癌高、中、低表达率和阴性率分别为40.0%(10/25)、28.0%(7/25)、20.0%(5/25)和12.0%(3/25);淋巴结转移组喉癌中、低表达率和阴性率分别为20.0%(3/15)、26.7%(4/15)和53.3%(8/15),无淋巴结转移组喉癌与正常喉组织比较,KAI1mRNA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组喉癌比较,KAI1基因mRNA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高分化喉癌KAI1基因mRNA高、中、低表达率分别为50.0%(5/10)、30.0%(3/10)和20.0%(2/10);病理低分化喉癌其高、中、低表达率和阴性率分别为8.3%(1/12)、16.7%(2/12)、16.7%(2/12)和58.3%(7/12);高分化与低分化比较,KAI1基因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AI1基因mRNA表达下降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的病理低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KAI1,OP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它们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SP法检测66例IDC,25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30例乳腺良性肿瘤,30例距癌灶5cm的正常乳腺组织中KAI1,OPN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乳腺、良性肿瘤、DCIS、IDC中,KAI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 70.0%, 76.0% 和45.5%;OP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3.3%,40.0%,52.0%和74.2%.两种蛋白表达与 IDC的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及5年生存率相关;KAI1和OPN蛋白在ID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KAI1、OPN在乳腺癌的早期形成中无明显作用,而与其浸润转移有关;KAI1阴性表达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OPN表达阴性比阳性患者具有生存优势,但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KAI1和OPN在IDC中可能具有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87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OPN、c-erbB-2、ER、PR的表达,分析OPN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47例浸润性导管癌OPN阳性表达率为61.7%,其中在浸润性导管癌Ⅰ级、Ⅱ级、Ⅲ级中OP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58.8%、83.3%。浸润性小叶癌OPN阳性表达率38.9%。有、无淋巴结转移组OPN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5.9%和39.1%,40例c-erbB-2过表达者中70.0%同时表达OPN。显示OPN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c-erbB-2表达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组织学类型及ER、PR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OPN在伴淋巴结转移及c-erbB-2过表达的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组织中eIF4E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eIF4E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5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eIF4E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IF4E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7%(14/30)和88.89%(48/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有淋巴结转移者eIF4E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33/33),无淋巴结转移者其阳性表达率为71.43%(15/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IF4E蛋白的异常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测定乳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并分析临床病理特点与ER、PR表达的关系。结果乳腺癌多发于31~50岁(41.7%)及51~70岁(47.5%);最常见肿瘤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78.3%);45.8%患者确诊时已有淋巴结转移;Ⅰ级浸润性导管癌占8.5%,Ⅱ~Ⅲ级占91.5%;ER、PR阴性表达率分别为47.5%、59.2%。Ⅰ级浸润性导管癌ER、PR的阴性表达率均低于Ⅱ~Ⅲ级浸润性导管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浸润性导管癌中无一例有脉管内瘤栓和淋巴结转移,而Ⅱ~Ⅲ级浸润性导管癌中脉管内瘤栓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9%)和(58.1%)(P<0.01)。结论乳腺癌中ER、PR阴性表达的比例近50%;ER阴性表达与高组织学分级有关;ER阴性表达、高组织学分级易导致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CD44v6、MMP-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44v6、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v6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5/40)、87%(87/100),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6/6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MMP-2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0)、94%(94/100),MMP-2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9/6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CD44v6、MMP-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高表达,且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联合检测CD44v6与MMP-2有助于综合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中高危型HPVDNA和CK19的表达,探讨早期宫颈癌微小转移的检测率及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常规病理光镜检查证实转移和未转移淋巴结共104个,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高危型HPVDNA和CK19的表达。结果:所有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80个淋巴结中高危型HPVDNA的阳性检出率为45%(36/80);CK19的检出率为25%(20/80)。常规病理光镜检查证实淋巴未转移患者的57个淋巴结中23个高危型HPVDNA阳性(43.5%),来自15名患者中的9人(60%);14个淋巴结CK19阳性(24.6%),来自15名患者中的7名(46.6%)。患者的微转移检出率分别为60%和46.6%。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高危型HPVDNA的检出率高于CK19(P〈0.001)。结论:原位杂交法检测高危型HPVDNA,免疫组化法测CK19均可检测出早期宫颈癌淋巴微转移.玛班涤交法是分子水平的检测,在宫颈癌淋巴微转移的检测中可能更敏感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枚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保腋窝(omitting axillary dissection,OAD)的可行性。方法用美蓝作为示踪剂先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根据快速冰冻病理结果分为SLN阴性组与1枚SLN阳性组,随后两组均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以解剖出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lymphnode,NSLN),比较两组间NSLN的阳性率。结果SLN阴性组30例,1例NSLN阳性,阳性率为3.3%,准确性为96.7%(29/30);1枚SLN阳性组30例,仅3例NSLN阳性,阳性率为10.0%;两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71,P=0.612)。全组随访1~48个月,均无区域淋巴结复发。结论1枚SLN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可考虑OA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组织中乳腺癌扩增性抗原1 (amplified in breast cancer 1,AIB1)蛋白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40例良性乳腺病变、2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AIB1的表达,并探讨该蛋白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及基因分型等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AIB1过表达(40.0%)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10.0%)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15.0%)(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组织分级Ⅲ级组的过表达率(62.0%)显著高于Ⅰ级组(10.5%)和Ⅱ级组(29.4%)(P<0.05)).腋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过表达率(53.8%)显著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14.3%)(P<0.05).乳腺癌组织中,AIB1蛋白表达率在ER阳性组(45.2%)、阴性组(27.8%)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741),PR阳性组(42.9%)、阴性组(34.9%)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3),而HER2阳性组的AIB1过表达率(51.5%)显著高于阴性组(25.0%)(P<0.05).乳腺癌组AIB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不同基因分型亚型明显相关(P<0.05).结论 乳腺癌中AIB1过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AIB1蛋白高表达可能提示临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肿瘤转移抑制蛋白KAIl在子宫颈癌形成及进展中的意义.方法 对117例石蜡包埋子宫颈组织[正常对照2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58例、子宫颈癌3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AI1蛋白、HPV16/18E6、HPV16E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子宫颈组织、CIN和子宫颈癌组织中,KAII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18/20)、72.4%(42/58)、25.6%(10/39),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HPVI6/18E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31.0%(18/58)、41.0%(1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HPV16E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34.5%(20/58)、64.1%(2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KAI1与HPV16/18E6、HPV16E7阳性表达间无相关性(P=0.429).KAI1蛋白在子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 0.05),与发病年龄无关(P>0.05);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发病年龄、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无关(均P> 0.05).结论 KAI1蛋白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下调,HPV16/18E6、HPV16E7感染与KAI1蛋白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DRG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2例乳腺癌组织进行切片,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NDRG1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NDRG1蛋白在年龄≥60岁患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年龄〈60岁者(P=0.002),淋巴结转移〉3枚组阴性率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3枚(P=0.031),早期乳腺癌组阳性率显著高于晚期乳腺癌组(P=0.014),而不同肿物大小和病理类型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NDRG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某些临床病理因素有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物学标志乳腺上皮小黏蛋白(smallbreastepithelialmucin,SBEM)、乳腺珠蛋白(humanmamma—globin,hMAM)和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CK19)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及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04—13—2012-10—10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首诊的患者外周血及组织标本。采用巢式PCR技术对47例乳腺癌患者和45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SBEM、hMAM和CK19的mRNA进行检测;采用半定量PCR技术对10例乳腺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以及1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组织mRMA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其中27例乳腺癌患者的109个淋巴结进行检测。结果: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SBEM表达率分别为82.98%(39/47)和62.22%(28/45),χ2=5.005,P=0.021;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hMAM表达率分别为65.96%(31/47)和42.22%(1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0,P=0.022;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CK19表达率分别为89.36%(42/47)和80.00%(3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2,P=0.211。免疫组化CK19在52个转移性淋巴结中强阳性表达,在57个常规病理检查未发现的转移性淋巴结中检出5个淋巴结存在转移灶;hMAM及SBEM在转移性淋巴结中表达比CK19弱,而且阳性细胞染色不均一。结论:SBEM、hMAM和CK19作为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生物学标志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但缺乏特异性,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特异性,对发现早期乳腺癌微转移有一定临床意义;CK19可用于检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微小转移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hMAM-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hMAM-mRNA在15例正常乳腺组织及15例乳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中hMAM-mRNA的表达。分析与肿块大小、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免疫组化情况、病理学类型、肿瘤分期的关系。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中hMAM-mRNA阳性率33.33%(5/15),乳腺增生组织中阳性率53.33%(8/15),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83.33%(50/60)。60例乳腺癌患者中hMAM-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与患者ER、PR、Her2状态无关。结论:hMAM-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有可能成为乳腺癌微转移检测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中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SLN微转移与临床各因素的关系。方法对43例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切除SLN送快速病理学检查。以100μm为间隔,进行连续切片(SS),并做冰冻切片HE染色及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LN微转移[检测广谱细胞角蛋白(pan—CK)及上皮膜抗原(EMA)的表达];采用)(2检验或连续性校正x。检验对定性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3例乳腺癌患者成功行SLNB,共检出SLN100枚。4例冰冻切片HE染色查见癌转移,39例HE染色阴性者继续行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出微转移者6例。冰冻切片检测SLN癌转移率为9.3%(4/43),冰冻切片联合术中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LN癌转移率为23.3%(10/43)。两者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36.4%/90.9%、100%/100%、83.7%/97.7%、63.6%/9.1%。SLN微转移与月经状态、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位置、激素受体状态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术中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提高了SLN微转移的检出率,减少了假阴性率,且安全、快速、花费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方法对57例行^99Tc联合亚甲蓝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31例ⅡB、Ⅲ期患者先行2~3个疗程新辅助化疗后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另26例Ⅰ、Ⅱ期患者直接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新辅助化疗组和非新辅助化疗组平均腋窝淋巴结数、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数、SLN检出率、SLN假阴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新辅助化疗纽化疗前临床分期在N2以上者,SLN检出率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的状况。化疗前的N分期是SLNB检出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