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伽玛刀(γ-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方法对53例经CT、MR检查清晰地显示三叉神经,未发现颅内疾病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针对三叉神经根部及半月节区,用伽玛刀实施放射外科手术。结果本组病例随访资料53例,随访10个月至5年,其中随访时间超过2年者36例。治愈32例(60.4%)有效16例(30.2%)无效5例(9.4%),总有效率90,6%,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伽玛刀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侵袭小、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远期并发症和疗效。方法对伽玛刀治疗的3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进行长期随访(5~8年,平均75.7个月),记录其并发症和疼痛缓解情况。结果并发症发生率15.1%;短期随访有效率90.9%,远期有效率75.7%。结论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远期疗效可靠,并发症较少而且较轻微,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微血管减压术和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收集了42例行微血管减压术和60例伽玛刀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及护理过程,介绍术前一般护理及心理护理,术后的体位饮食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微血管减压术术后治愈33例(78.6%),显效4例(9.5%),有效3例(7.14%),无效2例(4.8%);伽玛刀组术后治愈31例(51.7%),显效9例(15.0%),有效12例(20.0%),无效8例(13.3%)。结论微血管减压术和伽玛刀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得当可促进患者的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0年1月,126例经药物和其他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并进行了长期随访,对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价。同时把116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根据靶中心剂量的不同分成高低两个组,高剂量组53例,中心剂量80Gy;低剂量组63例,中心剂量75Gy,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对比高低两个剂量组在有效率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本组126例患者,116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失访10例,随访率92%。随访期12~76个月,平均随访38个月。治疗总有效率96%,并发症发生率31%,复发率12%。高低两个剂量组有效率无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75Gy中心照射剂量有效率高,并发症低,应作为最佳参考照射剂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前MRI定位中,患侧三叉神经根的显示情况会直接影响伽玛刀治疗效果,且复发率高,应作为伽玛刀治疗相对禁忌证;从治疗效果和安全角度来讲,伽玛刀可以作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伽玛刀与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3月,我院应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0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60例。疗效评估采用疼痛的控制程度来观察治疗的疗效。结果平均随访期22±12.5个月。伽玛刀治疗一年有效率78例(97.5%);二年有效率77例(96.3%)。而射频热凝术治疗一年有效率58例(96.8%);二年有效率45例(75%)。两种疗效比较伽玛刀治疗优于射频热凝术(P<0.01)。两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面部麻木、感觉障碍,射频热凝术明显高于伽玛刀治疗(P<0.01)。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能够显著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较低。射频热凝术只要技术准确,效果肯定,但有一定并发症;虽复发率高但可重复治疗,治疗费用低。两种疗法的评估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治疗,年龄65~88岁,平均71.6岁。使用美国GE 3.0T MRI定位,国产OUR-XGD型旋转式头部伽玛刀治疗,照射靶点为三叉神经根入桥脑处,采用4mm准直器,设2个等中心点,中心剂量70~75Gy,脑干边缘剂量12~15Gy。结果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随访36个月,治愈78例,疗效显著3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治愈+显著)94%,无近期急性并发症,无明显远期并发症。结论伽玛刀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对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可行伽玛刀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二次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的长期随访,评价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1998年4月~2009年9月,54例经伽玛刀治疗后无效或复发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二次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初次治疗中心放射剂量平均为80.9Gy(70~90Gy),二次治疗放射剂量平均为74.8Gy(70~80Gy)。结果 23例患者(42.6%)完成了随访,疼痛复发时间平均18个月(6~78个月)。二次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者17例(74.0%);疼痛缓解程度>50%,服用药物减量>50%者3例(13.0%);疼痛缓解程度<50%或无效者3例(13.0%),总有效率87.0%。疼痛缓解出现平均时间为10周(1~16周)。面部麻木,感觉异常的发生率为18例(78%),7例(30.4%)患者出现咬肌无力。结论二次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但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焦点剂量率对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影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经伽玛刀治疗并获得有效随访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资料。以中位焦点剂量率(2.38 Gy/min)为限,将病例分为高焦点剂量率组和低焦点剂量率组,比较两组伽玛刀治疗后有效率、复发率、起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在伽玛刀治疗后,治疗有效率、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高焦点剂量率组中位起效时间早于低焦点剂量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焦点剂量率在1.50~3.34 Gy/min范围内,其改变不会对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产生影响,但起效时间会随焦点剂量降低而延长。  相似文献   

9.
Leksell-C型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Leksell-C型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Leksell-C型伽玛刀治疗的12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采用4mm准直器,沿三叉神经走行在三叉神经根近桥脑处选择双靶点治疗,周边剂量35~45 Gy,中心剂量70~90 Gy,等剂量曲线50%.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剂量、术前是否面部感觉减弱、药物是否有效、以及术前是否影像提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随访6~56个月,平均29个月.随访期内总有效率90.1%(109例),根照BNI疼痛量表,其中Ⅰ级52.9%(64)例、Ⅱ级17.4%(21例)、Ⅲ级20.7%(25例).统计结果表明,对预后而言,仅术前口服药物是否有效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复发率15.7%(19例),复发时间4~49个月.并发症发生率14.0%(17例),包括治疗侧面部麻木16例、耳鸣2例、咀嚼肌无力2例,均不影响正常生活.结论 Leksell-C型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微创,可以作为单纯药物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冶疗方法.术前口服药物有效,是伽玛刀治疗有效的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判定治疗剂量与其疗效的关系.方法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6例,选择靶点为三叉神经根近端,选用4mm准直器,靶点中心剂量为70~90Gy,并对不同治疗剂量组之间疗效行统计学处理.结果56例随访3~54个月(平均31.2个月),疼痛完全消失30例(53.6%),疼痛基本消失14例(25%),疼痛缓解>50%者7例(12.5%),无效5例(8.9%),总有效率91%.中心剂量<80Gy和≥80%Gy两组在显效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伽玛刀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经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最佳治疗中心剂量一般考虑为75~90Gy,产生最佳放射生物学效应的剂量点可能为80Gy.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对84例经药物和其他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行伽玛刀治疗,采用BNI疼痛分级量表评价术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术后出现面部麻木、感觉减退6例,经治疗症状消失5例,无明显改善1例.随访48个月,按BNI疼痛分级量表:Ⅰ级32例,Ⅱ~Ⅲ级36例,Ⅳ级10例,V级6例;总有效率92.9%.结论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评价.  相似文献   

12.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1月,30例经药物和其他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9~78岁,平均64.5岁.疼痛分布:第Ⅱ支6例,第Ⅲ支3例,第Ⅱ Ⅲ支15例,第Ⅰ Ⅱ Ⅲ支6例,选择靶点为三叉神经根,使用4mm准直器、双靶点治疗,靶点中心剂量75~85Gy.疗效评价采用患者自我报告形式及电话随访形式了解疼痛的缓解、控制和药物用量变化,观察伽玛刀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3个月,疼痛完全缓解者21例(70%);疼痛缓解程度>50%,服用药物减量>50%者7例(23%);疼痛缓解程度<50%或无效者2例(7%),总有效率93%,面部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6/30).伽玛刀术后疼痛缓解出现的平均时间7周(0~48周),其中6例(20%)患者出现复发,平均时间12周(2~24周),4例复发患者于伽玛刀治疗1年后再次接受伽玛刀治疗,疼痛完全缓解,但同时出现面部感觉麻木、蚁走感等感觉异常,另外2例复发患者仍在服药、观察.结论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复发后接受第二次伽玛刀治疗有效率更高,远期疗效有待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最佳照射剂量。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0年3月期间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伽玛刀治疗。根据不同的照射剂量随机分为高剂量组(80~85Gy)和低剂量组(70~75 Gy),治疗后定期随访,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组总计65例患者,随访60例,失访5例,随访率92.3%,随访期12~78个月,平均随访期36个月。对两组共60例患者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其中高剂量组25例,低剂量组35例。高剂量组1例无效,有效率96%,低剂量组2例无效,有效率94.3%,两组有效率无差异(P>0.05)。高剂量组出现面部麻木17例,并发症发生率68%,低剂量组出现面部麻木7例,并发症发生率2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时间为2.51个月,低剂量组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时间为2.67个月,两组疼痛缓解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70~75 Gy应作为最佳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期随访疗效、复发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应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8年以上长期随访。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三叉神经痛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并总结长期疗效、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长期随访,治疗达BNIⅠ-Ⅲ级134例,有效率94.4%,起效时间1-180 d;达BNIⅣ-Ⅴ级8例,治疗无效。复发24例(17.9%),复发时间4-84个月。行2次治疗27例,治疗后有效率达85.2%。本组首次治疗后共发生并发症16例(11.3%),大多数为一过性,随访期间逐渐消失。经统计学分析:有、无既往手术史的治疗后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单、双靶点治疗和不同中心剂量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期疗效良好,且具有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轻微等优点,可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痛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LEKSELL-C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LEKSELL-C型伽玛刀治疗,均沿三叉神经走行在三叉神经根近桥脑处选择双靶点治疗.中心剂量75~85Gy,50%等剂量线限定靶点.结果 随访3~11个月,疼痛消失时间平均在术后3.5个月.按疼痛缓解评分,在随访时点,总有效率为96%.结论 LEKSELL-C型伽玛刀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三次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的长期随访,评价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自1996年11月至2014年10月之间,5例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进行了3次伽玛刀治疗。初次治疗时:中位最大剂量为75Gy(70~80Gy),第二次治疗为70Gy(50~80Gy),第三次治疗为65Gy(50~70Gy)。中位靶区最高累积剂量为215Gy(175~230Gy)。结果第三次伽玛刀后中位随访66月(44~72个月)。疼痛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例。前两次治疗平均疼痛复发时间26个月(12~48个月)。第三次伽玛刀后平均起效时间为1.5个月(1~4个月)。并发症情况:5例患者均出现面部麻木症状,其中2例为伽玛刀治疗前即出现,2例为第二次伽玛刀后出现,1例为第三次伽玛刀后出现。咬肌无力及颞肌萎缩2例,1例在第二次之治疗后出现,1例第三次伽玛刀后出现。结论三次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二次治疗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治疗技术.方法三叉神经痛患者108例,平均年龄61.8岁.右侧58例,左侧46例,双侧4例.定向仪框架安装需特定位置,即框架的Y轴与病人颅基底线平行,与OM线向前夹角10.27±1.89度,X轴对准颅中线,框架两则保持水平位.根据MRH,照射靶点选择在三叉神经根桥脑进入区,单一4mm准直器,中心剂量70-90Gy,50%等剂量线限定靶点,20%等剂量线限定在桥脑表面.结果平均随访期32.5月.优为61.11%,良为29.62%,有效为4.63%,总有效率为93.52%,无效7例,无效和复发的患者均在第二次伽玛刀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治疗技术,定位精确、有效率高、创伤小、术后无不良反应、并发症少,无效和复发病例行第二次治疗有效等,已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伽玛刀和甘油阻滞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无效和复发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3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采用伽玛刀和甘油阻滞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无效和复发三叉神经痛58例。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分级评定标准评定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平均随访57.3个月(36~78个月),30例行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21例行伽玛刀治疗,伽玛刀治疗1年和3年有效率分别为85.7%、71.4%,甘油阻滞组1年和3年有效率分别为83.3%、56.7%。伽玛刀组面部麻木发生率16例(76%)、甘油阻滞组26例(86.7%),两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伽玛刀和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对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均有肯定疗效。伽玛刀创伤小、并发症较轻;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操作简便,即时缓解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衡式快速梯度回波(Balance-FastField Echo,B-FFE)序列定位,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8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磁共振B-FFE序列定位伽玛刀治疗。安装定位框架时,头架基础环平行于听眦线向前上开放15°夹角所形成的直线,以此为扫描基准线。进行定位规划时,靶点定在三叉神经根部,4 mm准直器,中心剂量80~85 Gy。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治疗有效率96.3%,治愈率81.5%,并发症发生率2.5%。所有患者无放射性脑水肿、脑干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磁共振B-FFE序列定位能清晰地显示三叉神经根,有利于伽玛刀治疗的准确定位,能提高治愈率和有效率,可以作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规定位方法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三叉神经痛的伽玛刀与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STN)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06年5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14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ITN 98例,STN 47例.伽玛刀治疗81例,其中ITN 68例,STN 13例(继发于脑膜瘤1例,三叉神经瘤12例).开颅手术治疗64例,其中ITN 30例(行微血管减压11例,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19例);STN 34例(继发于胆脂瘤20例,三叉神经瘤14例).结果 ITN伽玛刀治疗的有效率为94.1%(64/68),完全无痛为52.9%(36/68);STN的有效率为46.2%(6/13),完全无痛为23.1%(3/13).肿瘤控制率为923%(12/13),ITN的微血管减压无痛率为100%(11/11),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无痛率为100%(19/19).STN肿瘤切除后无痛率为100%(34/34).开颅手术者并发颅内感染2例.5年随访,伽玛刀治疗的ITN的复发率为7.8%(5/64),STN的复发率为66.7%(4/6);微血管减压的复发率为9.1%(1/11),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的复发率为10.5%(2/19).结论 ITN的伽玛刀治疗有效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好;微血管减压和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的有效率更高,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于STN,我们建议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