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性,37岁,重庆人,因左乳房无疼痛性肿块6年余,近来增大并感觉不适于2010年1月来我院外科就诊。患者7年前曾在西藏打工2年。体检:左乳内上象限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2 cm×2 cm,无压痛,有囊性感,可活动,皮肤无红肿及破溃,未发现其他异常。临床以左乳内肿块待查行肿块切除。病理检查:巨检:暗灰色囊性组织1.5cm×1.5cm×1cm大小,切开见囊腔0.5cm×0.5cm,内含半透明液体,见灰白色直径0.3Cm大小结节1个。囊壁厚0.1~0.2cm。镜检:病变形成囊腔,纤维性囊壁组织呈肉芽肿性炎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钙化上皮瘤又称毛母质瘤,为来源于有向毛母质细胞分化趋势的原始上皮胚芽细胞的附属器肿瘤,较少见,延边大学医院口腔科近期收治1例钙化上皮瘤.1临床资料患儿,女,9个月,家属发现右侧颊部肿块3个月为主诉收入院.患儿6个月时被发现右侧颊部长有绿豆大小肿物,逐渐增长,9个月时至蚕豆大小,表面皮肤微红.入院身体检查示,患儿右侧颊部可见蚕豆大小肿块,压之不哭闹,质地较硬,界线清楚,可活动,突出于皮肤表面,呈淡红色.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下行右侧颊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大小约为1·2 cm×0·8 cm的肿块,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包膜完整.病理检查结果诊断…  相似文献   

3.
关少艮  李国选  高祖标 《广东医学》2005,26(10):1420-1420
患者,女,38岁,已婚已育,因发现左侧外阴肿块半年于2005年4月20日入院。自诉肿物每于月经周期中间稍增大,随后自行缩小,无伴红肿热痛,半年来肿块逐渐增大,行走不便,无阴道异常流血流液,无白带异常,无发热、咳嗽等不适,拟“左侧巴氏腺囊肿”收住院。入院体查: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无异常。妇检:左侧大阴唇中下部一椭圆形肿块,大小4 cm×5cm×5cm,质中, 活动好,表面无红肿、破溃,无压痛。拟行左侧巴氏腺造口术。予1:5000高锰酸钾液浴坐3 d后,局麻下于左侧大阴唇内侧皮肤黏膜交界处纵行切开长2 cm切口,未见明显囊壁及液体流出,遂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仍未抽出液体。因肿块较大,再于大阴唇外侧行5 cm 弧形切口,行肿瘤剥除术,完整剥出直径4.0cm×5.5 cm×5.0cm大小肿物, 无蒂。切开肿物有包膜,切面呈灰白色,质中等。伤口予可吸收线皮内缝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0岁,教师。因胸前区疼痛一月余于1990年10月6日入院。体检:全身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不肿大。无患肿瘤病史。X线及CT检查诊断为前纵隔肿瘤。手术见胸骨后有一约10cm×6cm×6cm大小囊性肿物,与周围组织粘连。将切除肿物剖开,流出多量淡黄色浆液。囊壁一侧见一灰白色肿物突向囊腔。病理检查:巨检所见为一带脂肪的已剖开的囊状肿物,约7.5cm×7cm×3.5cm。大部分囊壁厚约1~4mm,质较韧;一侧见一灰白色实性肿物突向囊腔,大小为4cm×3.5cm×3cm,肿块内侧面有大小不等乳头状突起;切面灰白,质中。囊状肿物与周围纤维  相似文献   

5.
女孩,13岁,产后见脐部有鸡蛋大粉红色肿物,潮湿,其旁侧有脐带相连,一周后脱落,局部糜烂,外用红汞液及白药粉,并用白布环身紧紧包扎。1周后囊壁结痂愈合。近年肿物渐渐增大,约16×27×5厘米。诊断:巨大腹壁疝。将肿物还纳用宽胶布及腹带加压包扎腹部1周,于乙醚麻醉下手术,纵棱形切口,两侧距正常皮肤各1厘米切除囊壁后见突出内脏有肝脏、胆囊、胃、结肠和小肠大网膜、囊壁粘连,并有大量血管伸入囊壁。(1)自皮肤与囊膜之间向两侧剥离,至显示双侧腹直肌外侧缘止。(2)缝合腹膜,并将腹直肌前鞘外侧缘切开,其长度与腹  相似文献   

6.
周张雷  郭以宝 《吉林医学》2013,(25):5311-5312
<正>患者,男73岁。因发现右阴囊肿块1年,拟右腹股沟斜疝入院。术中发现右睾丸鞘膜积液,右睾丸表面见1个约2.0 cm×1.0 cm新生物,疝囊壁未见特殊。术后追问病史,患者无石棉等相关物质接触史。送检病理:囊壁样组织约7 cm×5 cm,壁厚0.3 cm,壁稍粗糙。另见1枚肿块,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7岁,农民,因发现右乳肿块3年,局部切开1月余入住本院.患者入院前3年无意间扪及右乳中央区乳晕深面有一约2cm×2cm包块,质中,活动,边界清,未行任何诊治.2个月前分娩后哺乳时,出现右乳肿块处及其周边区域红肿、溃烂,且自觉肿块有所长大,在当地医院诊为右乳脓肿并行切开引流术(自述术中切开后为实质性肿物,取组织活检后未缝合),3d后发现右乳包块呈进行性长大,现增至约6cm×6cm大小,并侵及皮肤,表面溃烂,来院就诊.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患者,男,30岁,10年前发现双阴囊有一豆粒大肿物未治,婚后3年未孕,且发现肿物增大而就诊.既往健康,泌尿外科情况:双侧附睾头部均可触及一类圆形肿物,表面不平,约2.0 cm×2.0 cm×1.5 cm.质韧无压痛,精液检查未见精子,余无异常.手术切除肿物.②病理检查:右侧不整形组织一块2.0 cm×2.5 cm×1.5 cm,结节状,切面实呈淡褐色,部分呈土黄色,左侧体积略小,余与右侧相同.镜下肿物由扩张的附睾输出管形成的囊腔,囊壁为胞浆呈空泡状的立方形细胞,囊内为乳头状结构,表面被覆具有透明胞浆的柱状细胞,局部可见小的脂质性肉芽肿.左、右侧结构相同.③病理诊断:双附睾乳头状囊腺瘤.  相似文献   

9.
患者,28岁。自诉一周岁时其母发现其胸前有一蚕豆大小的肿物,因无不适感,故一直未治。随着年龄增长,肿物亦逐渐增大,因近期生长较快而于1995年2月20日入院。外科检查:胸骨正中可触及一肿物,约4cm×5cm×1cm大小,质柔软,无红肿压痛,亦无明显波动,界限不清。临床初步诊断:胸壁滑囊结核。术中见胸骨正中皮下有一囊性肿物,约4cm×4cm×2cm,穿刺抽出粘液样物15ml;探查囊壁,无通道;将囊壁完整切除送检。病理检查:巨检见圆形囊壁组织一块,体积4cm×4cm×0.8cm,内壁灰白色,较光滑,外壁覆有脂肪组织。镜检见囊壁内覆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16岁.因"右内眦包块18月,逐渐长大5月"于2003年8月5日~2003年8月11日住院.入院查体见:右内眦角上方肿块,质软,突出皮肤约0.3 cm,直径2 cm×1.2 cm(图1,见封三).右眼视力正常,眼球各向运动正常.鼻窦CT示:右筛窦区直径2.30 cm×3.56 cm大小软组织肿块影(图2,见封三).入院诊断:右筛窦肿物.于2003年8月7日局麻下行鼻内窥镜筛窦肿物切除术,采用国产直径4 mm 0°鼻内窥镜及相应手术器械.术中切除右侧钩突及筛泡后筛窦内即流出大量黄色粘脓性分泌物,筛窦融合为一大腔,纸样板有部分破坏吸收,少量眶脂肪突入腔内,囊壁光滑,开放窗口约2 cm×2 cm.术后病理检查示:慢性炎变粘膜组织.囊肿内分泌物未找到抗酸杆菌,G染色未见细菌,48 h培养无细菌生长.术后d2右内眦角肿块即明显消退,1月后复诊,造瘘口无明显缩小,囊壁光滑,右内眦角无隆起.术后诊断:右筛窦囊肿.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35岁,因人工流产在某县医院检查B超发现左肾囊性改变,来我院就诊.B超检查示左肾囊性包块,约12.0cm ×7.6 cm.查体左上腹部肋缘下可扪及8 cm×6 cm大小肿物,质韧,活动度小,无压痛.入院后行双肾CT平扫+强化,见左肾中上极一巨大占位,并突出于肾轮廓外,约8.0 cm×8.1 cm×10.0 cm,肿块大部分呈囊性低密度,CT值为46.5 HU,内见少许形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CT值23 HU,各期均无明显强化效应.由于病变性质不明确,考虑术中行快速冰冻,以确定是否行保肾手术,2009年12月27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左肾肿瘤探查术,术中见肾中上极腹侧有一巨大囊肿,切开囊壁见大量黄色浑浊囊液流出,切除囊壁见囊内有较多烂葡萄样肿物,基底较宽,钝性剥除,将囊壁及葡萄样肿物取出后见葡萄样肿物为暗红色实性.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12岁.因左手示指近节肿物伴伸指活动受限4年入院.患者于4年前因左示指刺伤后未处理出现示指肿块渐进性增大,无明显压痛,有时轻微胀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表皮样囊肿.经物理治疗好转,近期肿物处疼痛明显.查体:左示指近节可触及一个1.5 cm×2.0cm肿物,质地较硬,边缘不整,活动性小,与皮肤无粘连,示指屈伸运动受限,感觉麻木.X线片:左示指近节指骨头下可见圆形透亮区.于2006年1月20日在1%利多卡因局麻下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左示指近节1.5 cm×2.5 cm黄白相间的肿块,包绕指浅屈肌腱与指深屈肌腱之间深面并向背侧生长至伸肌腱(呈亚铃状).周围可见囊性肿物,内容物呈透明胶冻样,肿块表面不光滑,质地较硬,血液供应不良.用文氏钳钝性分离肿瘤与周围组织,将肿瘤完全摘除后送病理,无活动性出血,缝合皮肤与皮下组织.病理报告:腱鞘巨细胞瘤及腱鞘囊肿.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3岁,因发现右侧乳房肿块伴疼痛1个月,治疗好转后再次发作2d入院.既往病史:怀孕时发现右乳房外侧一质软肿块,未经任何处置自行消失.1个月前右乳房外侧同一部位发现一肿块,质软、伴疼痛,超声检查显示为囊性,行局部切开引流,引出新鲜不凝血液100 mL,经止血、放置引流管和局部加压包扎等治疗后痊愈出院.查体:双乳不对称,右乳外侧明显膨隆,无乳腺局部皮肤红肿和桔皮样改变,右乳外侧及外下方分别可扪及一大小约6.0 cm×4.0 cm和4.0 cm×3.0 cm囊性肿物,质软、界不清、压痛(+)、活动差.左侧乳腺未扪及明确肿物,两侧无乳头溢液,双侧腋下和双侧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乳腺彩超示:双乳回声不均,右乳外下可见4.0 cm×2.0 cm×2.0 cm无回声,有流动感,右乳腺外侧方可见6.0 cm×2.5 cm×2.4 cm不纯无回声,有流动感,二者相通,未见血流信号;右腺乳内上另见2.5 cm×1.4 cm×1.2 cm不纯无回声,内见分隔及散在团块状较高回声.左乳及双腋下未见异常.手术前行肿物穿刺术,穿刺抽出血性液体.  相似文献   

14.
因外伤或肿瘤切除等因素造成的颊部洞穿缺损的修复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一个棘手问题。我科近期收治 2例 ,分别用游离前臂皮瓣和带蒂胸大肌肌皮瓣折叠修复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 1:女 ,5 0岁。因左颊部渐进性溃烂 5个多月伴左颈上部无痛性渐大肿块 1个多月 ,以“左颊癌”收入院。检查 :左颊部明显肿胀隆起 ,可触及约 5cm× 6cm肿块 ,边界不清 ,与皮肤粘连 ,皮肤面有约 2cm× 2cm溃烂 ;张口度约 2cm ,左颊部粘膜有 3cm× 4cm大小的溃烂 ,中央凹陷 ,周边部隆起 ,呈火山口状 ;左颈上部可触及 2cm× 3cm大小肿块 ,质地中等偏…  相似文献   

15.
刘虹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2):929-929
1病例介绍患者,男,67岁,发现鼻背部肿物1个月,于2005年6月27日收入院。患者1个月前左侧鼻背部出现一个小红点,米粒大小,不痛,用手挤压后有少许灰白色物溢出。几天后迅速生长,形成肿块,周围皮肤色红,无明显疼痛,自服抗炎药物后未见肿块缩小,收入院手术治疗。查体:外鼻无畸形,偏左侧鼻背部有一圆形肿物,约1.5cm×1.5cm大小,广基,表面皮肤无溃破,中等硬度,顶部色白,周围皮肤色红,触痛(-)。入院诊断:鼻背部肿物待查。患者取平卧位,局部浸润麻醉。距肿物周围正常皮肤外侧约0.5cm处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彻底切除肿物,术中发现肿物未侵及骨膜,与正常…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65 岁,以"发现左颈部肿物7 d"入住我科.既往健康、无药物过敏史等.入院查体:双侧甲状腺未扪及明显肿物,左侧下颌骨下方至左侧锁骨上方之间沿胸锁乳突肌后缘深面触及一肿物,大小约10.0cm ×4.0cm(上下径×前后径),质软,无压痛,边界尚清,活动度尚可,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不随吞咽上下移动,表面皮肤无红肿、溃疡、皮疹、瘢痕及瘘管等.门诊辅助检查:颈部彩超示上述病灶为无回声区,范围约97mm ×33mm ×38mm(上下径×横径×前后径),内透声尚可,见分隔带,边界尚清.CDFI示:分隔带上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颈部CT示上述病灶为低密度影,边界尚清,增强呈分隔样强化;颈部MRI示上述病灶呈短T1 长T2信号影,边界清楚光滑,增强后局部囊壁似见强化影(图1).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42岁,平素月经规律,5天/28天,量中等,无痛经.5个月前体检发现阴道肿物,直径5cm左右,月经期前后无明显变化,经期无疼痛,无明显月经改变,无腹痛、腹胀、腰酸、肛门坠胀感等不适.妇科检查于阴道右后壁与直肠之间可及一直径5cm肿物,阴道壁表面光滑,活动欠佳,压痛不明显,无触痛.入院诊断:阴道壁子宫平滑肌瘤.故拟行阴道壁肿瘤切除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麻醉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查内诊,阴道壁肿物位于阴道上段,直径约6cm,质硬,催产素盐水打水垫,纵行切开阴道壁约4cm,完整核出肿物,质糟脆,送冰冻病理,于囊壁顶端,可见一囊肿直径约2cm,完整核出后,发现进入腹腔,流出少量淡黄色腹水,可及子宫后壁,双附件未及明显肿物.冰冻结果:倾向于恶性潜能待定或低度上皮性肿瘤.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4岁.左侧臀部肿物34年,近几年明显增大,行动不便.该患者出生时,左侧臀部即有一肿物,约乒乓球大小,质软,无触痛,未予任何治疗.查体:左侧臀部可见一肿物,大小约20.0 cm×20.0 cm,呈圆球形,质地中等,表面光滑、充血,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左臀部核磁示:左臀部见一囊实性肿物(T2WI),囊壁可见钙化,实性部分向盆腔突入,病变界限较清,另于尾椎后方见一囊性病灶.  相似文献   

19.
王海旺  王海平 《中原医刊》2011,(1):F0003-F0003
新生儿,男,20d,因出生时发现右腋窝巨大囊性肿物于2010年1月10日入院。患儿右腋窝囊性肿物约14cm×10cm×5cm大小,呈椭圆形,侵及右上臂及胸前壁。受肿物压迫,右上肢外展畸形,无法内收。肿物与皮肤无粘连,表面皮肤颜色无变化,质软,不易被压缩,边界不清楚。按压有波动感,透光试验阳性。出生20d来,肿物大小无明显变化,穿刺抽出淡黄色液体,易凝固。  相似文献   

20.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2岁,于2012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颊部肿块,直径约2 cm,无疼痛,未予以重视,于5月发现肿块增大伴疼痛,间断口服阿莫西林半月余,疼痛稍缓解。2014年6月上述症状加重,在外院口腔医院行颌面部超声示:右颊部肿物,考虑肿瘤,建议手术。CT 示:右颊部软组织占位,约3.8 cm×3.9 cm,考虑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