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病房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住院的60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泵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实施规范化管理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血糖控制、用泵天数、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胰岛素泵相关故障及胰岛素泵知识、操作技能评价。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较强化治疗前明显改善,均可以控制血糖达标(P(0.01)。实验组比对照组更快达标(P(0.05),达标时早餐后2h及睡前血糖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低血糖及黎明现象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针头脱落、导管堵塞、注射部位皮肤感染及硬结、胰岛素泵机械或电子故障等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知识及操作技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实验组掌握更好(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规范化管理能更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泵治疗的认可程度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庄彩芳 《天津护理》2011,19(2):70-71
目的:提高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选择100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使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规范化管理,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照组实施普通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胰岛素泵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胰岛素泵相关故障发生率、副反应发生率及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达标时间。结果:两组血糖均可以控制达标,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快达标(P〈0.05);观察组的胰岛素泵相关故障发生率及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O.05);两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理论知识及技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掌握更好(P〈O.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以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泵治疗的认可程度和依从性,提高强化治疗的有效性,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泵在治疗重症胰腺炎并发糖尿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治疗重症胰腺炎并发糖尿病的应用要点.方法 选择41例病人,设对照组20例使用胰岛素静脉滴注,实验组21例使用胰岛素泵.结果 实验组血糖下降至理想状态的平均天数、平均使用胰岛素量、发生低血糖例数及死亡例树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重症胰腺炎并发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泵能减少胰岛素使用总量,明显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和死亡率,缩短血糖下降至理想状态的平均天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糖尿病患者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胰岛素泵使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规范化管理,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照组实施普通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胰岛素泵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胰岛素泵相关故障发生率及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达标时间。结果两组血糖控制较强化治疗前明显改善,均可以控制达标(P〈0.01),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快达标(P〈0.05);观察组的胰岛素泵相关故障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理论知识及技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掌握更好(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以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泵治疗的认可程度和依从性,提高强化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疗法与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疗法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68例初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治疗组)34例和观察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34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周血糖及达标时间、用药量、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E)、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与门冬胰岛素30三针皮下注射治疗疗效相当,但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围术期糖尿病病人血糖管理的效果。[方法]64例围术期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27例,实验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3d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观察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均达到了目标血糖值,降糖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血糖达标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未发生低血糖反应,对照组发生3例。[结论]围术期糖尿病病人采用持续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可缩短血糖达标时间。  相似文献   

7.
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胰岛素注射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胰岛素注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胰岛素注射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知识知晓率、遵医率、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低血糖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等方面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知识知晓率、遵医率、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血糖达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胰岛素注射健康教育中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知识知晓率、遵医率、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血糖达标率,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自我管理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对巩固患者相关知识,强化遵医行为,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GMS监测无知觉性低血糖的效果和意义.方法 将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12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自愿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CGMS,对照组使用强生血糖仪监测血糖,比较2组对患者发生无知觉性低血糖的检测效果和住院期间控制血糖需支付的医疗费用.结果 实验组对Ⅱ型糖尿病治疗中无知觉性低血糖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控制血糖的平均费用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GMS能准确有效地监测无知觉性低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发生率,从而降低住院期间控制血糖需支付的总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GMS监测无知觉性低血糖的效果和意义.方法 将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12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自愿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CGMS,对照组使用强生血糖仪监测血糖,比较2组对患者发生无知觉性低血糖的检测效果和住院期间控制血糖需支付的医疗费用.结果 实验组对Ⅱ型糖尿病治疗中无知觉性低血糖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控制血糖的平均费用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GMS能准确有效地监测无知觉性低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发生率,从而降低住院期间控制血糖需支付的总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2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2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多点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比较两组达标血糖值、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血糖均达到了控制指标,但观察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优于多点皮下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和胰岛素笔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阅绀,胰岛素泵组(A组)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胰岛素笔组(B组)患者采用胰岛素笔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变化,并比较血糖达标所需要的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胰岛素泵组与胰岛素笔组相比,在血糖达标所需的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胴固醇、甘油三酯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胰岛素泵和胰岛素笔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调脂治疗均有效,且胰岛素泵降糖凋脂效果优于胰岛素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装泵前、后心理状态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拟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以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在实施健康教育同时采取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对2组患者心理状态及血糖控制情况进行Χ^2检验及t检验。结果观察组在健康知识的得分及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装泵后14d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分值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血糖控制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对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患者更易于掌握健康知识,心理行为干预可以缓解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利于提高胰岛素泵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蔡迎九 《临床医学》2005,25(12):13-15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泵输注诺和锐与常规2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两种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名随机血糖>20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诺和锐治疗组与每日常规2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并对CSII治疗组撤泵前、后就胰岛素用量方面作了自身对照研究。结果诺和锐CSⅡ组较常规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且低血糖的发生较少。结论诺和锐CSII治疗更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可以更迅速、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在院外胰岛素泵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内分泌科出院后携带胰岛素泵的40例糖尿病患者建立疾病资料库进行管理。随访组患者出院后由专科护士定期进行疾病及胰岛素泵相关知识教育、技能指导和管理,对照组患者按自身需求门诊随访。比较2组患者糖代谢控制情况、对胰岛素泵及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胰岛素泵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胰岛素泵相关并发症(意外高血糖、低血糖)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糖尿病及胰岛素泵的相关知识及技能掌握度、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专科护士对携带胰岛素泵的院外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胰岛素泵相关并发症,改善疾病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泵与传统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DM)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与DM晚期并发症显著相关,采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防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胰岛素泵是目前对DM患者进行强化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为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我们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DM患者38例,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常规2次皮下注射诺和灵30R(DNl)组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DN2)组,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2hPG)、血糖变异系数、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IC)的变化。结果与常规2次皮下注射相比,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改善了血糖控制,显著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减小血糖变异系数(均P〈0.01)。同时UAER、β2-MG、C反应蛋白(CRP)等也均较DNI组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进一步降低早期DN患者UAER,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控制血糖的波动与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胰岛素泵早期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后患者血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的变化。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3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对照组(41例)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糖、GLP-1水平、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治疗后的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GLP-1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FPG、2hPG、GLP-1水平与治疗前的差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早期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可使GLP-1水平升高,改善胰岛功能,从而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舒巴坦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并发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血糖、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接收并诊治的74例糖尿病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37例。参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舒巴坦联合胰岛素皮下注射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舒巴坦联合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水平及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FBG、2 h PBG、HbA1c、TNF-α、IL-6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舒巴坦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并发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血糖、TNF-α、IL-6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