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化道出血及缺血性病变是临床常遇到的急症,治疗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内、外科及内窥镜、常规X线检查往往很难发现出血及缺血部位。选择性动脉造影可及时发现出血部位或缺血部位、内科保守治疗止血困难,外科手术探查盲目性和危险性大。急诊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并同时行介入治疗能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回顾性分析DSA检查及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及缺血性病变38例患者,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在急性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和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实施介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结果显示,全部150例患者中,118例明确出血部位,诊断阳性率为78.67%。118例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均成功止血。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有利于急性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明确出血部位,通过介入治疗可有效、安全的止血。  相似文献   

3.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行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意义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护理。结果16例患者血管造影阳性,7例行血管加压素灌注或栓塞治疗;23例患者均未发生穿刺部位出血及感染,无异位动脉栓塞,腹痛3例,尿潴留4例,不同程度腰背酸痛23例。结论介入治疗安全、简便、微创、痛苦小、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及早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同时介入治疗能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减轻痛苦、缩短病程、降低手术的盲目性和危险性。护理的关键在于认真做好术前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穿刺局部护理,预防感染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例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因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行DSA的患者的临床资料。DSA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造影,分析造影征象以对出血部位和病因作出诊断。根据不同出血原因采用栓塞、药物收缩血管等方法进行介入治疗,并对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采用导丝或导管进行术前定位。结果:DSA检测出血病灶的阳性率为43.3%,其中小肠出血占37.9%,结肠出血占62.1%。手术和造影证实,肿瘤性出血8例(27.6%),非肿瘤出血21例(7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SA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诊断和治疗价值;并且在造影中发现出血部位后置入标记物,可以为手术中寻找病变部位提供很有效的定位标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和经导管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从 1989年到 1999年对 2 2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行选择性内脏动脉造影检查 ,其中 9例在发现出血灶的同时经导管介入治疗。结果 :2 2例中显示出血灶 19例 ,阳性率 86 % ,其中 8例显示造影剂外溢。 9例经导管栓塞或灌注血管收缩剂治疗 ,出血得到控制。结论 :选择性内脏动脉造影是诊断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有价值的方法 ,经导管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定尧  章士正 《急诊医学》2000,9(5):305-307
目的:评价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和经导管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从1989年到1999年对22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行选择性内脏动脉造影检查,其中9例在发现出血灶的同时经导管介入治疗。结果:22例中显示出血灶19例,阳性率86%,其中8例显示造影剂外溢。9例经导管栓塞或灌注血管收缩剂治疗,出血得到控制。结论:选择性内脏动脉造影是诊断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有价值的方法,经导管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急性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大多出血可自然停止,但3%-5%则需紧急外科治疗,紧急手术的死亡率近10%(1)。正确估计出出血部位及原因,对诊断及治疗都是十分重要的(1,2)。而介入放射学即可以对出血部位作出诊断同时又可以作止血治疗,因此通过对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造影确定出血部位,然后进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栓塞,可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笔者报道9例各种原因急性消化道出血并通过介人治疗成功止血,以进一步探讨介入治疗对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价值。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9例,其中男性7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将胃镜、肠镜及全消化道钡餐均未明确消化道出血部位及瘸四曲病人行肠道血管造影、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及胶囊内镜检查,必要时剖腹探查。结果:小肠血管畸形、克罗恩病、小肠肿瘤及小肠憩室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分别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出血血管栓塞,内镜下介入治疗及外卞牛手术治疗。讨论:对于不明碌因的消化道出血病人选择性做肠道血管造影、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胶囊内镜及剖腹探查是明确诊断的有效方法,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动脉造影表现和栓塞治疗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23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对其中造影明确诊断12例进行超选择插管并行栓塞治疗,栓塞材料分别为明胶海绵颗粒、明胶海绵颗粒+弹簧圈、聚乙烯醇微粒。结果23例中15例出现阳性征象,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动脉瘤、肿瘤血管和染色、动脉侵蚀、局部血管痉挛等,12例接受了栓塞治疗,其中10例出血停止,30d内无再出血,无肠缺血、肠坏死等并发症,1例栓塞后次日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栓塞3d后复发出血,经外科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是急性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1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分别行超选择性腹部动脉分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经导管行病变血管栓塞术或保留导管灌注垂体后叶素。结果:本组21例患者.16例发现异常,阳性率约76%,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8例、动脉瘤样改变3例、肿瘤3例、畸形血管团2例。13例经介入栓塞治疗后止血成功率为100%;5例经介入治疗后手术切除病灶。结论:超选择性腹部动脉血管造影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经导管栓塞或灌注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也为手术切除病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消化道出血行DSA血管造影患者92例,观察造影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 造影阳性者4 8例,占5 2 .2 % ,急诊组31例,择期组17例,其中,有出血直接征象者18例,占19 5 %(18/ 92 ) ;行介入治疗2 8例,其中,灌注法2 0例,栓塞法8例。结论 血管造影是消化道出血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孙美琴  陈燕 《全科护理》2012,10(25):2317-2318
[目的]总结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行急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9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行急诊DSA诊疗,同时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2例未发现血管病变,7例明确出血部位,其中5例实施介入治疗,2例转外科手术。[结论]加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急诊DSA诊疗的护理,是手术顺利完成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小肠出血的病因与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小肠出血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3%-5%,其病因复杂多样,国际与国内报道不甚相同,我国以肿瘤、憩室、伤寒、出血坏死性小肠炎为多见;临床诊断应依据病人的病史、病程、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及出血量选择吞线试验、全消化道钡餐造影、小肠气钡造影、红细胞核素扫描、血管造影以及小肠镜等检查方法,以明确出血部位;并采取相应手术、介入或手术探查 中内镜检查的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下的空肠、回肠、结肠、盲肠、阑尾、乙状结肠和直肠内病变部位的出血。目前在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中常用的方法有纤维内镜、核素扫描、消化道钡剂造影、血管造影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次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结果 60例次中, 非出血期26例次血管造影,阳性12例次(46.15%);出血期34例次血管造影,阳性27例次(79.41%).结论 消化道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对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部位的确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2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施行了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检出病例包括小肠平滑肌肉瘤2例、血管瘤性息肉1例.乳头状腺瘤1例、小肠及结肠血管发育异常共3例,美克耳氏憩室炎伴溃疡大出血和结肠炎各1例,本文讨论了血管造影对肠道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了检查结果阴性可能的原因,提出了提高阳性 检出率的对策,同时对肠道出血性病变的血管造影征像亦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30例少见原因所致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经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介入治疗的护理,认为做好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重视术后血管护理,密切观察局部血液循环,积极预防并发症,能有效提高DSA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确诊4例新生儿消化道畸形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均为女性,日龄4~7 d。均为生后出现呕吐,2例生后未排大便。经胃管注入泛影葡胺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十二指肠梗阻性病变2例、空肠梗阻性病变2例。本组均经手术治疗,术后诊断均与消化道造影诊断相符且恢复良好。结论消化道造影对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病变部位、程度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朱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950-4950
动脉破裂所致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若诊治不当,死亡率极高,内科保守治疗很难奏效,外科常难以明确出血部位或因患者不适而不能耐受手术,导致不能实施及时有效的手术。选择急诊扩容止血,生命体征稍稳定,再行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和栓塞介入治疗,临床效果很好。笔者收集了我院近1 a急诊介入治疗的3例消化道动脉性大出血病例的护理资料,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不同原因引起的产后大出血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原因导致的产后大出血各自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探讨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本文收集17例产后大出血病人,其中经阴道分娩后7例,剖腹产后8例,人工流产后2例。均行DSA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后检塞子宫动脉或(和)髂内动脉,检塞刺为明胶海绵和(或)金属弹簧圈。结果:DSA表现为宫腔内弥漫性出血8例,宫腔内局灶性出血2例,子宫动脉分支受损出血4例。出血部位不明3例。检塞靶动脉后均成功止血。结论;不同原因引起的产后大出血DSA表现各有特点,介入治疗疗效佳,并发症少,可取代传统的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