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性异位激素的产生是一项新课题,它对于患肿瘤时(这里主要是指非内分泌腺肿瘤)出现的多种多样症状和体征提出了内分泌紊乱的解释,为临床工作者提高对于疾病的认识和警惕性,更好地防病治病开阔了思路。现根据有关文献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海深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82,(2)
胸腺激素研究作为一个新的课题正为很多研究者所注目。在美国和欧洲已有150个医学研究中心从事胸腺激素的研究工作。目前认为胸腺激素是胸腺产生的一簇蛋白质和多肽激素,至今已分离得到的有10来种。这类激素对T 细胞的成熟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起着主要的作用。有实验证明胸腺激素能使无标志的细胞群经刺激后出现T 细胞的表面抗原,并能传递免疫活性给不成熟的细胞。Goldstein 从小牛胸腺中分离得到一种制品,命名为胸腺素(Thymosin)。它具有与胸腺相同的生物学作用。若将胸腺素注射到新生期切除胸腺的小鼠体内,则出现一系列细 相似文献
3.
4.
骨髓检查对原发性骨髓疾病的诊断价值已为人们所熟知;本文主要复习近几年来骨髓检查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有关文献,综述于后。一、骨髓检查对于恶性肿瘤的临床意义 1.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骨髓检查的主要目的:首先是为了正确的临床分期,其次是为了恶性肿瘤特殊类型的诊断。 (1)临床分期: 为了提高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和估计予后,要求正确的分期,以便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案。多数文献认为骨髓检查对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期有重要价值。Gastellani等对已分期 相似文献
5.
朱孝堃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75,(5)
恶性肿瘤细胞的体外培养,对肿瘤的病因、遗传、药理、免疫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都有较多的联系,为此从事有关工作的人对它都很关心。近年来肿瘤细胞培养方法有了一些改进,使一些肿瘤细胞能成功地在体外培养,有的并达到了建立固定细胞株的目的,为肿瘤研究工作创造了条件。但直到目前为止,对于上皮癌细胞在体外 相似文献
6.
免疫学将变态反应分为四型。本文讨论第一型变态反应,即速发型(反应素型)变态反应与恶性肿瘤的相互联系,除肿瘤特异性IgE外,不涉及肿瘤免疫问题。第一型变态反应的特点为反应迅速,皮肤试验一般在15~20分钟出现反应,故又称速发型变态反应抗体为反应素。1966年Ishizaka 等证实反应素抗体即IgE,又称皮肤致敏性抗体由于存在循环抗体因, 相似文献
7.
刘淑俊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80,(4)
恶性肿瘤引起的肾脏损害,早已被人们所注意。这种损害可分为两大类:一为肾脏本身的肿瘤,另一类为非肾肿瘤引起的肾脏损害。本文专讨论肾脏以外的其他组织或器官的肿瘤在病程或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肾脏损害。 1878年Sutton和Tuner对九例何杰金氏病死者尸检时,发现五例患者肾脏有淋巴瘤的侵润。以后其他作者相继报告了肿瘤导致的肾损害,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肿瘤产生肾损害概括有以下几种:肾实质直接受到肿瘤的侵犯;免疫复合物导致肾脏损伤;后腹膜淋巴肿或肿瘤压迫引起的肾盂积水或肾静脉血栓形成;肿瘤所致的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钙、低血钾、低血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病人的发热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且多方处理发热不退,多年来一直是临床难题之一。故就此题作一简要综述,以期引起大家注意。一、哪些恶性肿瘤病人常出现发热:根据文献报告6和临床实践表明,所有的恶性肿瘤,尤其是偏晚期的病人都可以出现发热。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已屡见报告,但在同一个体、同期多发恶性肿瘤之间的转移(me-tastasis of cancer to cancer,以下简称MC C)却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现象。早在1902年Benent 首先报告一例下颌鳞状细胞癌转移至右肾肾上腺样瘤的病例。25年后Hammann描述了第二例,之后陆续有人报告。Campbell等复习了大宗病例,发现肾透明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宿主性肿瘤,并且重审了有关诊断标准问题。截止Ichigima 等(1980)的一篇报告,世界文献中已有52例。为提高对这一罕见现象的认识,根据有关文献,做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李鼎九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79,(3)
大约一百年以前人们就发现体温增高可以使某些肿瘤消退。1884年Bruns氏报导一例晚期黑色素瘤感染丹毒后发热40℃以上,数日后肿瘤完全消退,并存活8年之久。1893年Coley氏报告了30例肿瘤伴有感染高热者。1918年有人复习文献中的肿瘤自然消退,166例癌中72例曾有高热严重感染或用发热治疗的历史,26例肉瘤中19例曾有发热感染或加热治疗史。1916年Percy曾报告宫颈癌用局部加温45℃以上的病例存活了3~7年。1932 相似文献
11.
周皓白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80,(2)
先天性畸形和恶性肿瘤相关近十余年来医学界注意到某些先天性异常好发恶性肿瘤,主要表现在先天性畸形、先天性染色体异常和先天性免疫缺陷三方面和恶性肿瘤相关。近来亦有人提出将某些特定的先天性异常所好发恶性肿瘤的症群命名为恶性肿瘤-先天性异常综合征(Malignacy-congenital an-ormaly Syndrome)。日本关东甲信越地区对1964例患恶性肿瘤的小儿伴发先天性畸形的调查,提示两者相关。严重的畸形多伴发畸胎瘤,肾胚细胞瘤;较小的畸形多见于白血病和骨、软骨组织的恶性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生殖腺母细胞瘤。又美国报导1960~1966年间死亡儿童的 相似文献
12.
王全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76,(2)
横纹肌肉瘤为来自中胚层的恶性肿瘤,国内外报导虽少,但非罕见,今就英、美报导资料(1934~1973),仅搜集其中的1,000例,综述如下。病因、病理病因迄今不明,但说法甚多,如:①来自胚胎细胞的学说。②先天 相似文献
13.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75,(4)
职业肿瘤是近年来逐渐为人们所注视的一个问题。在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工人们被迫长期在恶劣的环境中劳动,遭受着许多毒物和致癌物质的危害,不少工人得了职业病和职业肿瘤。所以要讲职业肿瘤,首先就是对资本主义罪恶制度的控诉;职业肿瘤学科的发展,主要体现了工人对资本家进行斗争所取得的初步的胜利成果。 相似文献
14.
吴旻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75,(4)
(一)一般问题R.Baserga 等(美国)利用人的二倍体纤维母细胞单层培养物进行研究。当该细胞之 DNA 合成和细胞分裂全部停止后,可以通过变换营养液使之重新合成 DNA和再次分裂。在营养液变换后的四小时内, 相似文献
15.
严瑞琪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78,(2)
肿瘤流行病学资料提示,环境因素在癌症发生上起重要作用,据估计大多数癌症与环境性化学致癌物密切有关。除了工业化过程所致的环境污染外,自然环境中存在的自然致癌物,例如真菌代谢过程产生的致癌物质,也引起广泛注意。这类真菌代谢产物被称为致癌性真菌毒素(Carcinogenic mycotoxins)。 相似文献
16.
17.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能影响生殖、心血管、呼吸、胃肠、血小板等方面的多种生理机能,与炎症、疼痛、发热、肿瘤、内分泌、代谢、神经功能等均有一定的关系。近年来在探讨PG 与癌细胞生长、功能间的关系方面已积累了较多的资料、本文就PG 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王耐勤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81,(1)
环核苷酸(Cyclic Nucleotides)是机体内某些单核苷酸在环化酶和镁离子作用下产生的一类活性物质,与人体关系密切的环核苷酸有3′,5′环化-磷酸腺苷(cAMP)和3′、5′环化-磷酸乌苷(cGMP)。两者在体内的合成和代谢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9.
殷蔚伯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77,(3)
前列腺癌可以采用手术治疗,睾丸切除加女性激素治疗以及放射治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五年治愈率为75%,十年治愈率为55%,十五年治愈率为33%。疗效较好。但由于前列腺癌患者往往年龄较大,合并心血管病等等,或病变较广泛,所以能作根治手术的患者仅为前列腺癌患者的5~12.8%。睾丸切除加女性激素治疗的五年生存率为56.5%,十年生存率为20.4%。放射治疗,特别是体外照射,在60年代以前,由于疗效差,很少采用。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是常见的癌肿之一,在我国各地的各种癌肿的发病率中占第五、六、七位。据美国癌肿协会统计,在1975年中新发的大肠癌有99000例,有49000人死于此病。因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有关大肠癌治疗的研究已引起各国学者的愈益增长的注意。近年来所引进的各种治疗措施的综合应用,已使大肠癌的手术切除率和五年生存率有所提高。虽然缓慢,但大肠癌治疗的研究仍然不无进展。 相似文献